标题: 喜欢看战争片的朋友进来讨论一下
性别:男-离线 阿鲁卡德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428
编号 22343
注册 2004-11-5


发表于 2006-1-16 20: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有德国拍的经典潜艇片《从海底出击(Das Boat)》。看前要有思想准备,大约5小时长。我认为潜艇片不可能会有更出色的了,什么《猎杀红色十月》,《U571》与之相比完全就是垃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鲁卡德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428
编号 22343
注册 2004-11-5


发表于 2006-1-16 20: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太阳之泪为什么垃圾?

我试着以我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看这片大约只看了半小时左右就看不下去了。

感觉上好莱坞和欧洲某些战争电影几乎都有浓重的歪曲事实的宣传的味道,就是那种脱硫没有脱干净的感觉,颇有些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的感觉。就好像虚假宣传片一样,不知就里的人很容易信以为真,大致了解情况的人会很反感。

打个比方,《兵临城下》中的前15分钟就是这样。当初我姐一看就说“苏联人又蠢又傻又不人道,就让士兵去送死......”要我说,就因为这15分钟,《兵临城下》就成了一部烂片。

再打个比方,《天国王朝》中描述的撒拉丁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是当初基督教徒攻占耶路撒冷,因为损失巨大而屠城了;但撒拉丁根本就没有打算屠城,是他仁慈的放过了城里的基督教徒,而不是像电影中所描述的是城里的基督教徒自己救了自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鲁卡德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428
编号 22343
注册 2004-11-5


发表于 2006-2-4 12: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凯坦尼古斯基于2006-02-01, 11:44:54发表

QUOTE:
原帖由阿鲁卡德于2006-01-16, 20:59:43发表
感觉上好莱坞和欧洲某些战争电影几乎都有浓重的歪曲事实的宣传的味道,就是那种脱硫没有脱干净的感觉,颇有些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的感觉。就好像虚假宣传片一样,不知就里的人很容易信以为真,大致了解情况的人会很反感。

打个比方,《兵临城下》中的前15分钟就是这样。当初我姐一看就说“苏联人又蠢又傻又不人道,就让士兵去送死......”要我说,就因为这15分钟,《兵临城下》就成了一部烂片。


就影片的结构而言,正是这15分钟让这部片子真正有了"战争片"的内涵.

就史实而言,显然你不大了解战争,至少是苏联卫国战争.
那是悲悯、壮丽、决绝与荒诞熔化而成的洪流。是白桦林中,永冻土下炽热的岩浆。

——“苏联人又蠢又傻又不人道,就让士兵去送死......”  
这就是战争。

胡说八道,你自己去翻翻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著作,自己完全不清楚,还能毫无根据的说他人不了解,果然是无知者无畏。

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引用网友的评论:

QUOTE:
苏联有没有组织临时新兵上战场?有,当然有。就在斯大林格勒城内,苏联人还组织过工人旅,共青团营之类的部队上战场。而这些部队往往死伤惨重而又起不到多大作用。
苏联人有没有白天用渡船向斯大林格勒运输部队?有,近卫十三师就是白天渡河参加战斗的。
苏联人有没有部队是在接近前线时还未武装完毕的?有,近卫十三师下火车时还有部分部队只装备了刺刀。不过在渡河前苏联人已经从其他部队调集武器将近卫十三师武装好了。
苏联人有没有对德军发动过徒手冲锋?有,基辅战役时就出现过打光弹药的苏军对德军部队发动过徒手冲锋。
苏联人有没有使用督战队?督战队有没有向自己的部队开过枪?苏联人在危机时刻使用督战队的记录很常见,如果败兵不听督战队的命令,开枪也时平常事。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是这样。
这十三分钟电影的所谓历史真实性就是这样。下面我说一下不真实的地方。
苏联人有没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把新兵部队运过河参加战斗?很遗憾,至少目前为止,我一直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记录。当时城内情况危急,苏联人不大可能放着有经验的部队不用,故意派新兵部队上前线。
苏联人有没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让尚未武装的部队渡河?同样的,我也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记录。事实上当时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后勤部队都很少,而这些前出的后勤单位也不大可能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还是有的)来武装新来的新兵部队。
片中瓦西里这样的部队会不会上战场?老实说,如果不是完全绝望的情况下,苏联人是不会让这样的新兵部队上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情势虽然危急,但始终说不上绝望。瓦西里这样的部队被运过河去上战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新兵部队不是说其士兵都是些新兵。而是从部队组织构成上看,这支部队彻头彻尾是临时拼凑而成,完全看不到做为军队“骨骼”的连排班长们的身影。从片中看瓦西里们的指挥者就是拿着大喇叭挥舞着手枪的政委和督战队,没有看到任何一级的指挥员出来履行他们的职责。
督战队会不会象片中那么使用?不会。督战队的职责是让败退的部队重返战场,不是杀光败兵。象片中那样就知道开枪射击的主儿,自己就得去内务部报道。

要苏联人真白痴如此,如何打败精锐的德国,取得卫国战争得胜利?莫非又是人海战术?

<兵临城下>把一些极端情况下的措施(甚至于无中生有)巧妙的剪辑在一起,不知不觉的就能让看的人得出“苏联人又蠢又傻又不人道,就让士兵去送死......” 的结论,妖魔化的高明手法比起中宣部,自然高出甚多,自然就更容易让人上当,比如这位自认为很了解战争的人。不过,要我说,<兵临城下>前15分钟必然是别有用心,而我鄙视这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鲁卡德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428
编号 22343
注册 2004-11-5


发表于 2006-2-4 23: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霍霍霍,好大一顶帽子。

没错,我对故意歪曲事实的手法是很鄙视,这是我眼中的哈姆雷特,

但是,首先大言不惭的说“你不大了解战争,至少是苏联卫国战争”,紧接着又是认为“——“苏联人又蠢又傻又不人道,就让士兵去送死......” 这就是战争。”然后又是残酷啊,又是牺牲啊,又是感叹啊,又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再加工啊,最后又干脆指责我强求,指责我恶语相加。真是牛人啊,不服不行。

搞错没有,强求的是你,不是我。战争残酷归残酷,牺牲归牺牲,(要表现战争残酷手法实在太多,根本无需使用这种手法),你要发什么感慨也随你,不过故意歪曲实际情况不能认同。不要拿什么艺术再加工来搪塞,用完全无中生有或极端情况下的特别例子来妖魔化意识形态不同的对手不能用艺术再加工来解释。(顺便一提,你那句“不能完全排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真是避重就轻,可圈可点啊。)

PS:德国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的解放系列,至于莫斯科保卫战我早看过,谢谢你的推荐,虽然对我毫无意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00: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