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三国志》看诸葛亮, 啸 原创
性别:未知-离线 enterbud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6
编号 21846
注册 2004-11-3


发表于 2004-11-28 19: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8-15, 7:25:16发表

QUOTE:
原帖由金刀驸马于2004-08-15, 0:07:58发表
请相信诸葛亮在隆中耕读的时候,的确是“不求闻达”。



这一点有不同意见,诸葛亮的“不求闻达”出自己口,结合当时的情况看,此话应为虚说,不符实情。

诸葛亮是个有抱负的人,常自比管、乐,对于当时汉末豪强割据,民不聊生的情况,令他非常希望能够投靠明主,用自己的才能改变当时的状况。他“躬耕于野”而不出仕孙权、刘表或是其他的诸侯,只能说明他还没有碰到他所认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主公,并非是想永远“躬耕于野”,终老世间。

刘备三顾草庐时,诸葛亮立即抛出一篇《隆中对》,对当时的情况作了比较正确的分析,为刘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试想,如果诸葛真如其所说“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那么他何以对时局有如此的研究和思考呢?《隆中对》的出炉是需要时间的,并非突发奇想,一个仅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为念的人有什么必要对各大势力有较为深刻的分析,并制定出改变局势的对策呢?

诸葛亮并非不想“闻达于诸侯”,只是他择主有自己的标准,不轻易出仕,但一旦出山,就要有一番大作为,诸葛亮弃刘表、孙权而选择刘备,与贾诩劝张绣投曹不投袁在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家伙,人家大篇大篇的引用陈寿的原文,还给你翻译,都白说了?怎么瞪着眼说是诸葛亮自己说的呢?那么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事情,都可以说是他自己胡编乱造的了?搞不懂,什么心态!!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04: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4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