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镗到底重在何处?[重兵器讨论]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镗到底重在何处?[重兵器讨论]
孔雀明王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14848
注册
2007-9-12
#1
发表于 2007-9-18 13: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镗
镗,中国古兵器。始于明代,是由枪发展而来的,茅元仪《武备志》载:“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粤、川、贵、云、湖皆旧有之,而制不同”。周纬《中国兵器史稿》也说:“镗兵之重要者为枪头齿翼月牙镗,长与月牙铲同;茅氏(茅元仪)注曰:以纯铁为之,盖恐用生铁则易折其翼也;镦亦有尖刀,可倒用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齿形镗则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诚属利器,惟恐使用较难,须经过精细之练习耳。”镗在清代应用甚广,尔后,逐渐减少。
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镗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镗、四节镗、五齿镗、三节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凤翅镏金镗、锯翅镗、金牛镗、燕子镗、凤翅镗、夜战镗、牛头镗、燕子镗、雷震镗等。
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时多是两手交换,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
------------------------(百度百科)
镗
武术器械之一。主要盛行于明代。形似三股叉,上有利刃,称"正峰",长50厘米,横有月牙,牙朝上,上下均有一定间隔的利刃。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柄,柄长约2-2.3米,尾端有一三棱铁钻叫鐏。
福居禅师《少林衣钵真传》(抄本)载:"镗名何谓镗,四方八面当,一言说不尽,横竖迎面闯,埋势紧伏底,抡土迷眼光,何用千般巧,真乃是神方。"此械可用于击刺、架格。因长且沉重,为长兵中之重器械,使用者必须力大身高。
镗的种类很多,如:凤翅镗、雁翅镗、牛头镗、龙须镗、夜战镗、馏金镗、齿翼月牙镗等。镗头装在长木柄上,使用时两手前后握持,并有交替换把。镗没有舞花,主要突出大转。
其主要击法为:拍、拿、滑、压、横、挑、扎八字用法。套路中多采用"扎捻势"、"中平势"、"骑龙势"、"架上势"、"闸下势"等基本姿势。其代表性套路有"镏金镗"。"燕尾翅"等。
叉与飞叉
叉是古代作战时长刺武器之一,属十八般兵器之列,叉最先本是一种生产工具,据古籍记载,远古人们打猎捕鱼,大多用叉,《水浒》中解珍,解宝打虎时用的就是钢叉。明代的兵书《武备志》中还记有一种“马叉”,上可叉人,下可叉马。叉按形状可分为:牛角叉(俗称虎叉)、三须叉、三角叉、龙须叉(俗称两股叉)等。叉长约五六尺,在叉座间镶有铁片或系有彩绸之类。
叉演练起来风格独特,使用起来叉头、叉柄可用,它的用法据传有32种之多,如拦、横、捂、拍、掏、挑等。武林中叉的演练甚为罕见,传统的著名套路,有太保叉、飞虎叉,龙须叉等。飞叉、俗称“开路”,是由叉演变而来的。人们用鱼叉投掷大鱼时,在叉柄 上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又将叉收回。投掷不中,在绳索收回时,要接住在空中转飞的鱼叉,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因而飞叉的技巧,就是在接鱼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叉即是生产工具,又是战斗武器,和人们的生活极为密切。在我国民间,每当春节、元宵佳节或庙会及盛行“出会”活动,那寒光闪闪,鸣声铿锵的飞叉的表演总是在各种游艺节目的前面,担负着“开路”的任务。民间练飞叉的组织也叫做“开路会”。
飞叉的表演,技巧性很高,表演时不能用手握叉,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这就需要运用肌肉的紧张或松弛和用力的大小,来调整飞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飞叉的起、落、转、合。还可以做出许多花样,如抡高、踢高、“怀中抱月”、“过桥”等。
武林中擅长飞叉的名家很多,已故著名武术家郑怀贤就善舞飞叉,早在1936年他做为中国武术代表队的成员,去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表演过飞叉。山东著名民间艺人,“飞叉大王”刘仲山,身怀绝技,而且,他也是擅长“潭腿门”的拳脚。
槊
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丈八槊:槊的一种。长一丈八尺,故名。
护手槊 长六尺。槊头为半圆形,上面有八个铁钉般长刺。
枣阳槊 全长七尺。柄上六尺。槊头为圆形如枣的铁锤,上面密布六排铁三钉。柄尾有棱形铁鐏。
狼牙槊 尾部有鐏。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种。”《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番将乌利可用的是一杆纯钢枣槊;别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百度百科)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因此槊在现代武林之中已近失传,练槊的人寥若晨星。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种。”《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番将乌利可用的是一杆纯钢枣槊;别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传统演练的套路称为“单槊”,练法与大刀相似。它的用法有劈、盖、截、拦、挑、撩、云带、冲等。尽管槊较重,但也可演练许多招式,如“泰山压顶”、“刀劈华山”、“横扫千军”等等。
锤
古代兵器。锤大体有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也有分为硬锤、软锤的。长柄锤多单用,端柄锤多双使。由于锤的特点各一,使用方法也大不一样。短柄锤多沉重,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软锤多走悠势,讲究巧劲。
少林铜锤 全长二尺五寸,头长八寸。
立瓜锤 柄长七尺,一端为锤,锤为椭圆形,如竖立之瓜,故名。主要击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两头锤 柄长六尺,两端各有一锤。锤呈圆瓜形。主要击法同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孔雀明王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14848
注册
2007-9-12
#2
发表于 2007-9-18 13: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至于为什么镗是重武器,估计从和叉的图能看出来点吧。。。镗明显要粗大很多啊
对于楼主要大锤的图,不好意思也没找到。。。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孔雀明王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14848
注册
2007-9-12
#3
发表于 2007-9-19 12: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 恐龙3 的帖子
李朔:大唐名将,座驾:追风驹,兵器:九齿迎风镗,经典之战:雪夜入菜州
不知道真假。。。。。
说唐中单雄信的槊是金钉枣阳槊,就是我2楼那种象狼牙棒的槊
汉末三国时代,骑兵普遍使用马戟和马矟。矟又写作槊,《释兵》说:“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汉尺丈八,约合四米多,恐怕无法使用,就现在发现的古物研究,估计矟应该在二点五到三米左右,其中矟头约八分米,应该是相当沉重的。在战车时代,车兵所使用的矛应该会达到四米多,一般认为武器不应该超过身高的三倍,否则不但难以使用,反而会危害到自身,因此超过五米的矛是不存在的。槊不一定是单头的,《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公孙瓒所用的槊,“两头施刃”。(以上文字来自玄武殿)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孔雀明王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214848
注册
2007-9-12
#4
发表于 2007-9-19 19: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stal
于 2007-9-19 17:22 发表
老兄,我觉得讨论兵器的话还是把评书小说和历史分开来当作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平行世界比较好……
不然关二如何用青龙偃月刀刺颜良与马下?
对比单和公孙只是回答楼主的提问而已。。。没别的意思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4 09: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2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