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武学角度评《水浒》人物, 从2016年7月5日起,每周二更新一期视频版,遇长假或有顺延,欢迎观看!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6-11-2 11: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布鲁斯 于 2006-10-31 03:09 发表
对于《水浒》作者关于马术认识的我见:

《水浒》中关于单条场面的描写,在古典小说里也算不错了,但是一到正规的骑将单条就显得比较单调,诸位可以回忆一下书中“xxx放个破绽,骗xx刀/枪砍/捅进来”,然后不是一刀/枪/狼牙棒招呼到人家天灵盖上,就是“轻舒猿臂,款扭狼/柳(一丈青专利)腰,生擒活捉过马”的描写出现了多少次,相比步战的生动描写逊色了很多。由此可见作者对马战的认识远远不如其对步战的认识。当然花荣、张清还是很出彩的,不过我们的武评一般都不会把弓箭暗器作为正规武力评价的依据。

比较精彩的马军单条,多出现在征辽和讨伐田虎王庆中,比如孙立对寇先锋的那一场。由此更可猜测此二处是后人补作。

我倒觉得真好相反。作者非常熟悉骑将的单挑。因为现实战场上,骑将的单挑就是这个样子的,互相冲刺几个回合就差不多了。因为马匹必须冲刺起来其动量才大,所以所谓的上百个回合,大刀耍得梨花纷飞似的倒是作者的瞎掰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6-11-10 22: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06-11-10 22:19 发表

禅杖和佛门有关,好像意义不仅是武器,所以不太好把其放到奇门一类去。
PS:轮实用性禅杖也还是强些。毕竟禅杖现在还有蛮多人会用,没准不是因在佛门而得以传承;但是钩镰枪嘛……

师兄啊,不要在这里消耗光阴啦!众兄弟们盼望师兄的下文都望穿秋水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7-2-2 14: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宋人笔记中就有笑话,问金有金铋箭,宋人有什么?答以“锁子甲”。再问金有四太子,宋人有什么?答以“岳少保”。最后问,金有狼牙棒,宋有什么?答以“天灵盖”。可见狼牙棒的主要攻击方式就是打脑袋,所以霹雳火的招数应该也不是太神奇,不过是速度臂力太强,别人不好防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9-19 22: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应某师兄要求,特为之转贴,以彰显掩耳盗铃之意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9-19 22: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十一章 二龙闹海——董平


      说实话,看完整部小说,我都没有看到作者写明董平的双枪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其他和水浒有关的作品对双枪的描述也并不统一,评书中有写过两把双头枪的,连环画有过画两把单头枪的。至于枪的长度,更是没有明确的数据,长的短的都有。
  在我所了解的双枪知识中,只有双单头枪的一些东西,其中关于长度的描述,是马战的双枪比步战的长些,但不会有单长枪那么长,具体长度没有,只能估计为在1-2米之间,要么就是更短。至于双双头枪,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未知的领域。虽然我使过双头枪,但那是单长枪,双手拿双头枪,无论是长是短,均一无所知。生活中见得最多的双短双头枪,竟然是在京剧里……
  要在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写东西,我没有这种本事。因此,我只能凭使双单头枪的一些浅显心得来评点董平。换句话说,我的所有说法都是以董平使双单头枪为前提。

一 银蟒花人眼


  在我的心目中,董平的资质(或者说潜力),在五虎将中是数一数二的。
  首先,年轻是最大资本。从董平处理一些事情的态度上,其心态比较浮躁,给人一种很不成熟的印象,甚至让人怀疑到他的情商,因此让人感觉年龄不大。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性格和年龄关系不大,有些人即使老了也依然冲动,依然不能冷静思考。因此,光凭情商还是不能一口咬定他年龄的。要证明董平还年轻其实还有更好的证据,就是出场的时候书中明确写明他是“无妻”的,既未婚配应该还年轻。从武二25岁时做了都头来类比,他在30岁之前当上兵马都监也还说得过去。千万不要说他前半辈子像我们真心修行的和尚那样清心寡欲,也不要说他像一些现代人那样只在花丛钻却不愿承担组建家庭的责任哟,那个年代没多少人能超脱于“男大当婚”的意识之外的,哈哈。
  有趣的是,在几种不同版本的连环画中,董平都是五虎中惟一一个嘴上无毛的人,看来认为他年龄不大的大有人在。
  董平第一次和梁山好汉作战时,可谓让宋江眼前一亮。他的枪“神出鬼没,人不可当”,这个不能“当”的人自然是说韩滔,因此很快就被徐宁替下。书里甚至没有写到回合数,可见时间之短。当初韩滔和秦明尚且打了20合才不敌,而董平的手段让其败阵如此之快,可见功力非同一般。光凭对阵韩滔的表现,董平甚至要优于秦明。不过,也不能轻易下定论说董平全面强过秦明。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说韩滔可能没和使双枪的人打过,不适应情有可原。即便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使双枪的人也不多,比较有名的我就知道一个陆文龙而已。
  董平和徐宁打了50合后,宋江恐后者有失叫停。那么徐宁到底有没有露败像,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于宋江的判断力,其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以后会和大家说。
  同理,光凭对徐宁的表现来看,阿里奇的武功比董平更显恐怖。

二 挑战“试金石”


  张清的石头可谓是“试金石”,对梁山武将的反应、防御等能力都作了测试。前篇的关胜勉强算“及格”,而董平的成绩则是“良好”,是众将中最强的。他为什么能“考”得这个成绩?成绩的含金量究竟是多少?我们继续侃。
  张清认得董平是一定的,因为后者出阵时并没自报姓名。至于他们的交情是在之前就很好,还是上梁山后逐渐加深的,不可考,我也不想考。反正他们之间相性相合,亲和力极易增加是一定的,不然最后也不会共赴黄泉了。
  那么,董平和张清之前认得,对于他对付飞石的帮助有多大呢?窃以为,他们的熟悉程度对董平没有多大帮助。飞石这东西,目标小,投掷时动作又有几种,不亲自领教,光旁观是感觉不到威力的。也就是说,光是看觉得自己能对付,但一交手时就知道不是想像的那样。这种情况可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眼高手低,其中表现最“突出”的非宣赞莫属。
  只有一种情形,才能让董平应付飞石比其他将领占便宜——董平曾经直接和张清切磋过飞石,或做过他的陪练。不然,他比梁山众将多不了多少经验。

  董平战张清,是有意在宋江等人面前露一手的,其中最表现其水平的,莫过于拨开张清石子的表现。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反应力要强,还要求动作也快。与之相比,同为大将的呼延灼则更逊一筹。他看到了石子,但却挡到了手腕上,出现这种状况要么是他一开始就没看准,要么就是看准了动作却慢了。
  看官要问,呼延灼的双鞭可能更重,因此速度方面比起董平不占优势可以理解。我认为,双鞭和双枪的兵器优劣一比较后,对付飞石基本还算是公平的,没有谁更占便宜一说。
  先聊聊重量,使双器械的人,哪怕是刘备,膂力都不会特别小。别忘了,董平的双枪是金属杆的。虽然书中有时说董平使的是“铁枪”,有时会变成“钢枪”,这种文字的矛盾就不计较了,总之只要能表达双枪是金属的意思就行。
  在生活中,从前辈那里也是听说古时马战双枪多为金属杆。不过,我手上没有任何文字资料。
  回到双枪与双鞭的比较上来,据《中国武术百科全书》记载,鞭长一般为1米,也有1.4米。也就是说,按常理双鞭和双枪的长度差不多,倘若采用同样的金属,重量差不了多少,这时就要看粗细了。问题又来了,书中对呼延灼的鞭的描述也是前后不一,一会儿说是“铜鞭”,一会儿又说是“钢鞭”。姑且认它首次的描写,算是铜吧,这一来他的兵器就可能比董平的重了。实际上,鞭也不是越粗越重越好的,到呼延灼篇时再和大家细说。
  其实,董平和呼延灼对付飞石表现的优劣,不在兵器重量,而在他们采用的技术上。呼延灼是被动地挡,董平是主动去拨,后者比前者难,对眼法和手法的要求更高。如果董平的兵器比呼延灼的越细,要碰到石头就越难。因此,我觉得他的眼法、手法,甚至功夫都要强过呼延灼,至于他今后战斗的表现为何没有说服力,是其临敌方式有所欠缺造成的,倘若他能活到40岁,功夫应该会更上一层楼。
  此外,董平的身法也不错,在拨过第一颗石子后,他还躲过了第二颗。哪怕是最后忘记提防石子时,听到张清“着”的叫声时他还是作出了反应,使石头擦耳根而过,没有伤及面部,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小说对董平反应的描写并没有妖魔化,项元镇那一箭就是最好的证明。听到弓弦响时,董平同样有反应,但手还没抬到位就中箭了。这个事例证明了两件事,一是人的反应并非无极限;二是弓弦的力量的确要强过人手的投掷力,不服不行啊。

三 殒命独松关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很多使短器械的人,他们的兵器都是成双的,因为长度不占优势,因此通过双手配合可以丰富攻击和防御技能。尤其是使惯双器械的人,突然变为单器械一定会老大不习惯。
  小说中关于董平双枪技术的比较详细的描写并不多,只有大战耶律国珍时,右手逼过对方的枪,左手刺其项这一段。我们只能从这几十个字中体会董平双枪的精妙了。在现实的双枪技法中,有的招式是要求一手架一手刺同时完成的。长枪求快,短枪要求更快,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取人。
  双手使枪是高手,单手使就不行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董平不冷静的头脑最终令其丢了性命。厉天闰能一刀斩周通,他最初就应判断其功夫不浅,那在左臂伤了以后,就不该贸然叫上张清去挑战。而且,估计他是嫌骑马出营地的动静大容易被发现,居然还选了更不智的步战,导致张清的绝招无从施展。正是因为对形势的判断一错再错,才走上不归路。
  挑战时,他们的战术也颇为费解,先是董平上,打不赢了跑下关来。厉天闰追下来后,等在此的张清才出手,偏将枪插到树里,而且还搠牢了拽不脱。正常情况下,刺人的力量要讲究,太用力了一是回收慢,二就像张清这样扎到了其他东西难拔。张清刺这么用力,多半是因董平势危而激动。其实,松树这东西既是障碍物也是好掩体,倘若张清没有失手,他们在这一带的树间打转转,说不定还能逃走。所以说,先是董平头脑发热拉了张清下水,后是张清激动加枪技不精连累董平。天底下最差的步战组合,可能再也没有比单枪董平加无石张清更糟糕的了,唉……
  综上所述,董平本来也是好苗子,然而就这样浪费了。不过,因为其人品并不算好,所以感觉没有史进可惜。

下集预告
双塔擎天——呼延灼




武术小知识
步战双枪
  古时的双单头短枪,属于稀有器械,流传本来就不广。随着时代的变迁,骑术和武术开始分离,骑技不再是武人必学的东西。马战的双枪也演变为当今以步战为主的双枪,长度比过去更短,枪杆也由过去的金属杆居多变成了木头杆居多。即便如此,我使起木杆双枪仍觉得有点份量,打起来没有双刀双剑得心应手,看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少影视作品中,使双短枪步战的演员喜欢拿杆的中段,这样一是好控制,二也省力。不过,这种拿法和我所学过的双枪的拿法完全不同,我们的拿法是拿枪杆末段。“一寸长,一寸强”嘛,短枪本来就短,再拿中段的话比双匕首也长不到哪里去,而且还没双匕首好用。
  至于马战双枪的技法,和步战双枪有点不同。前者对步法要求不高,也就是说像程咬金那骑着板凳就可以演练。当然,有真马练习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上马后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长度的双枪,只能用步战的双枪代替。要问我为什么不做两杆长点的短枪,因为短的我使得不是很称手,再长点就更难了,看看以后有没有进步吧。


  长枪的技法以拦、拿、扎为主,其中拦、拿属于防御式技法。拦,是使枪由里向外画直径20厘米左右的弧,实战用途是将敌人武器往外格;拿,是使枪由外向里画直径20厘米左右的弧,实战用途是将敌人武器往里格或压。
  双枪虽然也是枪,但我学过的技法和长枪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拿”。因为,使长枪者多是侧身对着敌人,而双枪因为要双手配合,正面对着敌人的情形很多,可能受到攻击的面积也比使单枪者大,所以不提倡使用将敌人武器由外向里拨的的招式。举例说,就是用双枪者在敌人直刺攻击时,使用“拦”,即可将其兵器格出自身的面积之外;倘若用“拿”将其兵器拨向里的话,那身体的部分面积依然在其兵器尖的攻击范围以内,即便偏离了敌人原先想攻击的地方,也可能会刺到其他部位造成意外伤害。
  看客可能会问,那我往里格时用点力,让他的兵器从我身体的另一侧偏出,不就离开我的暴露面积了?别忘了,双枪是一边手使一杆,无论你膂力有多大,用单手时力量是小些的,除非对方力量小你太多,不然往里侧格的危险很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9-22 14: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继续这转贴的勾当!

回无环师兄:
  身体已无大碍,多谢关怀。
  至于《赤壁》,因近年来患上了商业片恐惧症兼电脑特技厌倦症,几年来数部大片无一看过,暂无写大片评论之打算

另致广大读者:
  从本月起至12月底要自学一门学科,因此上论坛灌水还行,无暇写精细的东西,呼延灼篇更新时间要到2009年,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9-22 14: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刘冠章:
方杰武艺能到那种程度实属不易,不过由于缺乏个性描写且作为梁山的对头,因此没用他作典型。
关胜篇尚未完成,暂时跳过先。
至于呼延的枪,可能挤出的料不多,勿寄厚望……

回坚硬的稀粥:
由于厉天闰也是使枪,且书中都没交代他和张清所使之枪究竟是马战用还是步战用。个人倾向于公平对待,即在作者没交代的情形下,二人的枪条件相同,那还是张清稍逊。至于现实生活,决定要步战了,自然是从兵器架上操一根最顺手的就走,不然就太不明智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9-23 20: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76 刘冠章 的帖子

回刘冠章:
  关于假打的问题,还真把老衲难住了。老衲平日里真打过(切磋,非生死之搏),也假打过(套路配合),但从未试过让别人把自己的假打看成真打,尤其是让行家都误会成真打。按理来说,几回合后,行家连你用的是哪个门派的招式都可以猜到个七八分。当然,老衲未到这种地步,有很多门派的招法看不出。
  另外,真打讲究招数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这一点假打未必做得到。比方说,电影里头的武打设计,哪怕他们不用特技,把速度、力量、技术等都打出来,在我们眼中依然是假打。为什么?因为有时起低腿更省事更实用,剧中人却使了高腿。动作的美感和实用性的矛盾,就在这里。正如很多人觉得《少林寺》的武打比《武当》好看,但是后者的武打表现出的实用性却远比前者多。
  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想用假打骗武艺强过自己的人,有点难。

  那么,骗过行家的几率是不是一点都没有呢?也可以从理论上来探讨探讨,老衲认为要骗人的话,至少具备以下几点:
  一、半真半假,即有人真打或在某一时段真打。像小说中祝龙对林冲、穆弘对祝虎、柯引对三将这种情形可能存在,因为双方武艺相差较大,即便一方真打,伤着对方的机会也很少。如同生活中不会武功的人用尽全力打,会武功的只守不攻或虚攻,也很难被击败,即便不小心受伤,也能尽量避开要害处。
  二、距离够远。人的眼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哪怕武功再高,离远了也就看个大概,这个时候就放心表演吧。
  三、时间够短。做假都是这样,做得越复杂破绽反而越多。假打也是,打几个回合也就罢了,偏要打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却不知中途一旦节奏配合不上,不是露馅就是误伤。

  以柯驸马的例子来说,他倒是有可能骗过方腊的。当时方腊阵中只剩方杰一个高手,其他的偏将和士兵未必看得出个所以然。倘若邓元觉、石宝等人都在,他骗人成功的几率就会少几分。
  花荣、关胜、朱仝的武功都高过柴进太多,就算柴进真打,也能配合得起。至于距离,可以跑得离方杰尽量远些,再叫手下配合扬起烟尘,再把鼓擂得震天,干扰越多越好。此外,这三场打斗的时间也不长,满足了老衲所列的几个条件。
  至于孙立对石秀那50合,在小说中是可行的。因为作者明确交代“石秀的武艺不低似孙立”,倘若石秀武功高过孙立很多,孙立真打他假打,可以配合得上;倘若武艺相差不大,在小说中的表现就是自然而然的长时间不分胜负,也可行。
  但在现实中假打50合又想不被看破,破绽太多了。一来即便是两个高手过招,结束战斗时间也是很短的,打得久肯定不行。二来要配合假打这么多招可能性太小,如果按套路配合嘛,连不会武功的人都看得出是假的;如果是按真打招式假打配合,出现差池就要伤人了,毕竟刀剑无眼。但如果力道不够,又容易被识破。除非是边打边跑或边打边转,零零碎碎加起来凑够50合,还有那么一点点可能。
  
  就说这么多了,欢迎大家纠正补充。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19: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2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