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关陇政治集团看李唐政权的本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3-4 10: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myy2 于 2008-3-3 22:02 发表
然而相当一部分愚昧的鲜卑下层民众并不认同这种改革,对改革抱着顽固的仇视情绪,他们和另一部分无知的鲜卑化的汉族民众发动了反对改革的六镇叛乱

看到这句话就够了,连六镇起义的原因都不清楚,居然还侃侃而谈李唐政权本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3-4 13: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3-4 13:39 发表
楼主,你说所有的史学家对六镇起义的评价都是一样,偶愚昧,基本上没听说过几个史学家,所以想请你说说是哪些史学家评论过六镇,而不是想看大部头的转贴文章。

要说百度这玩意,偶也是会用的,就不劳烦您了。

估计是“某些”史学家吧,至于具体哪些,“想当然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3-4 16: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myy2 于 2008-3-4 15:58 发表
估计是“某些”史学家吧,至于具体哪些,“想当然耳”?
================================================如果陈寅恪先生的结论两位都要无视的话,我无话可说,不过请不要有任何亵渎陈寅恪先生的言语,陈寅恪 ...

陈寅恪如是说,那陈寅恪的弟子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所谓“胡化对汉化的反动”,更多是站在传统汉学立场上说的吧,我怎么没见到陈的弟子们这么说过?周一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3-4 17: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myy2 于 2008-3-4 17:05 发表
我算服了,先是说没有史学家这么说,说别人是想当然耳,现在已经找到了陈寅恪先生的原话又要不承认,他弟子说没说这话跟讨论的主题有关系吗?既然你要推翻陈寅恪先生的结论,阁下就应该举出相反的例证,记住这位 ...

所有的史学家对这次事件的评价几乎完全一致--我针对的是这句话。陈寅恪的学术成就不管多高,他对于六镇起义的看法仍然只有他自己坚持,连他的得意弟子周一良都没这么说,我不知道你的所谓所有历史学家是从何而来的。

六镇起义不仅是六镇五胡的战争,很多汉人也加入了进来,硬要说成是纯粹的胡族对于汉化的反动,连陈的弟子都不敢接这种下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3-4 17: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意思的是,当年汉胡争论时,汉族主义者竭尽全力从文化传统,而不是血统上证明盛唐是汉族政权,不是少数民族后裔;现在不知道又吹什么风了,汉族主义者又开始力证盛唐不是汉族政权了!

真理这东西还真是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3-4 20: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3 tmyy2 的帖子

《乌桓与鲜卑》--马长寿(建国初期)
细说两晋南北朝--沈起炜(90年代)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陈寅恪先生的高徒)

上述三人的论著中都对六镇起义持肯定态度。我看的史学界研究南北朝的书就这些,难道我这么幸运,遇到的都是我的同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14: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94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