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范蠡次子之死(名人的人性)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7 15: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7 15:45 发表
很怀疑这是战国时期的民间传说。

嗯,我也比较认同这一点。一方面故事很有战国策那些纵横之士的味道,另外一方面太史公的史记在信史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7 16: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7 15:56 发表


《史记》强于汉而绌于先秦,这也是史料缺乏造成的,所以司马迁在写春秋战国一段的时候,多采用战国传说。譬如赵氏孤儿、譬如苏秦列传。

经过秦王焚书坑儒之后,史料缺乏是正常的。不过太史公游历的多,考据的工作似乎做的少,这也是他先秦部分出差错的原因之一。而且太史公有时候有点显得为了文采而采用某些传说的嫌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7 16: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8-1-7 16:21 发表
要是告诉老大内情,庄生在王之前说话还好用吗?
而且看来庄生和范蠡的关系并不好,也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

我觉得,提出疑问的人都很纯洁。

既然明知道老大去要坏事,那么如果要保全老二,就要么跟老大挑明这个问题,说服他同意老三去;要么让老大明白厉害关系后再去。老大知不知道内情跟庄生办不办事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其实老大的任务很简单,去了,见面,交钱,走人。如果老大明白事情缘由,完全可以轻松完成。

所以故事写成这样,明显是策士的做法,不然无法映衬策士(或者范蠡)的英明。战国策里面很多都是这种不合情理却逻辑严密的故事,所以我怀疑是战国的传说故事,而不是真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7 16: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8-1-7 16:40 发表
老大的嘴那样紧?
哼哼,我就冲他以后的表现,这人那张嘴我也不信。
知子莫若父。
这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可能完蛋。

呵呵,其实老大的表现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表现。所以老大应该具有普通人的理性和思维。在他父亲给他分析过厉害关系后,完成任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换成你我,兄台难道觉得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7 16: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8-1-7 16:48 发表
我大概能完成。但范老大完不成。他可能会在神色上有流露,可能在语言上有反映。
老兄真纯洁。

呵呵,尚未行过贿,亦未受过贿,可能对于这个门道里的心理学是有所欠缺。

我的推理是从常理上看的,老兄是从犯罪心理学看的,求同存异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7 16: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远舟 于 2008-1-7 16:48 发表
其实太史公乃是想告诉人们:杀人就须偿命,行贿实不可取

陶朱公深明大义,所以最后还是让老大去了.............

大和尚的意思--陶朱公还是河蟹社会的模范代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7 17: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陶心 于 2008-1-7 17:21 发表
从虎、江二兄长的讨论来看,其实关键倒不在老大,而在于范蠡是否本能更加合理地安排好、处理好一系列事情,但从效果来看,他本能预见却没去更合适地处理,于是产生了争议。

嗯,所以我才认为这是策士讲的寓言故事,而不是真事。否则以范蠡的超群智慧,完全可以找到变通的方法。按照文中的说法,范蠡让老大去完全是抱着让老二死的决心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8 21: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1-8 19:22 发表
陶朱公是兵家,你们怎么用儒家的伦理道德去套用呢,焉知道范大不是故意借刀杀人,除去一个分家产的

晕,分家产?有不是和自己分,除去一个干什么?

不过为了保全老大这种经历过艰辛的,废除一个废物老二倒是某种权衡法!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0 09: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27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