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自学中医应该看哪些书?, hhp兄请进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4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频湖脉诀的实用性不是太大,看里面的病证分类就行,熟读即可,就是从“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病”开始,一直到四言决结束,七言决看看就行,不需要下太多精力。《内经》里面的东西太多了,你自己看一开始肯定看不到那些深层和暗含的东西,一本内经是不知道多少人把自己的毕生经验写成那么几篇,然后被人编辑到一起,说白了任何人也只能研究里面的九牛一毛,因为你再厉害也不会超过那么多人的一辈子。当然那么多人水平肯定参差不齐,所以也有一些篇章不靠谱,这个就需要自己凭着学识来鉴别,我给你透露个福利,《灵枢》里有一个彩蛋,那是中医最精华的东西,自己慢慢找。
内经的学法就是根据书里的内容不断归纳,不仅要正着看,还要反着看,更需要从字缝往外看,说白了多一些逆向思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话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就直接影响你的治疗思路,也直接影响病号的死活,治错了的方向,是会出人命的,这句话的答案下面告诉你
药,一看功效,二看主治。归经这玩意纯粹是点缀,年三十的凉菜——有他过年,没他也过年。我用药就从来不考虑归经,只看功效,药书现存的当中,首选《神农本草经》虽然《本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者本经)和《本草纲目》都是只有主治没有功效,但《本经》同样是几千年对药的总结,那么多人证实好用的东西,要是唯独你用不好,那肯定是你的问题,例如有的病有的方子,辩证之后略加调整,完全可以治一个好一个,难得是你能不能找到这个方子的主治方向,找对了,治一个好一个,找错了,治一个死一个
《伤寒》教你的不是药,而是用药,教的是组方原则,但仲圣写的太隐晦,这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伤寒论·序》(医圣的自序)里已经说明了,想知道我再单独说,这里先不说了,《伤寒》最难得就是医理,几乎一字不提,就是要你自己从蛛丝马迹里找,医圣的用意同上,所以你更该关心,这个医理被破译了么?破译是肯定的,但从东汉末一直到民国才被系统的破译,具体的下面说
《千金》有方有药,但适合学有小成的人看,未成之前不建议看,略有困难

我的推荐下个帖子说,一个帖子回完篇幅太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1: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接上,对于中医,我首推李可老先生,他打破中医几百年常规,用别的医生望而生畏的重剂猛药治奇难急危重证,他向来是用中医治疗那些急症,都是心衰,阑尾炎,胰腺炎这些西医院里需要送急救室的急病,李老创建的灵石县中医院的急救室里都是中医治病(上面挑头,他负责具体实施),说这些是因为我就是从李老的书开始,一步步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李老的全部学识都已经在书里全部公开,也就是他有什么疗效,你完全可以达到和他一样,甚至可以说至少要和他一样,完全应该超过他。
李老早期的东西在《李可老中医急危重证疑难病经验专辑》里,所载的二十多个自创的方子,都有非常好的疗效,只看你能不能把这些学透,但他自己也说过,晚年回过头来看《经验专辑》也有一些错误,我建议先看这本书,首选确定中医是可以治病的,而不仅仅是各级医院里那只能给西医打下手的马仔,看上几遍,你自己对很多病的认知就会自然而然的清楚的多,甚至有的病你自己心里就会有底气“我可以轻松治愈”,但小卫你因为基础基本上没有,所以一开始有点困难,所以不必要完全理解,可以囫囵吞枣,然后慢慢消化,第一次我建议看1~2遍就行,然后看其他的书,之后再回头重新品味
《李可临证要旨1》是李老的学生孙其新先生把《经验专辑》进行归纳总结,既可以拿来当工具书也可以拿来提升对《经验专辑》的理解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可校订版),这本书目前有好几个出版的版本,但精于临床的人校订的更可靠,作者彭子益是至今为止对《伤寒》理解最深的一位,前面说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和《伤寒》的破译,就是说的这本书,看这本书唯独需要把你之前所知道的一切都要忘掉,包括你自己是谁,因为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概念都是和一般认为的不一样,所以要排除些先入为主,至于为什么不一样,就和“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样,好多都是讹传,为什么一直说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直接产生了后世的温病学派,一个在理论上错的很离谱的分支,这个分支的东西,等着以后这些都学的差不多了,找本本科的《中医基础理论》看看就知道错的有多远了,至于为什么《圆运动》的是对的,温病学派是错的,书里有详细清晰严谨的论证,只要理解能力正常的人都能看得懂,没有任何难度
《李可临证要旨2》是孙其新先生李老去世后对李老晚年的经验的总结,有许多新思路,值得细看
其余李可相关的书,除了齐玉茹写的《李可学步实验录》外其他的都有参考价值,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果不确定可以再私聊问我,这些书我都买了,可以给一些建议
脉诊我建议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入手,以《圆运动》的脉法为主,适当参考其他的,这个文字教学有些困难,面聊最好,有些东西表情,眼神甚至语气这些文字没法描述的东西对于理解帮助更大,鉴于论坛里可能性不大,但可以进行入门指导,等着后面再说
再说一条,为什么中医这么熊,李时珍曾经想当然的一句话“古之一两为今之一钱”,让中药的用量变成了十分之一,而且《本草纲目》里载药1892味,载方上千首,但绝大多数都是有药无量,药量为中医不传之秘,从各味药的用量里可以看出一张方子里各药的地位以及用法等等许多方面,李时珍因为自己弄不懂用量,所以只能不写,佐证就是李时珍的出发点同样是想尽可能多的收集并公开能治病的这些东西,所以不存在藏私的问题,而他收集到的方子不会那么大比例的无量,他的习惯如果付不起药费,可以用知道的方子(包括土方、偏方、验方)来抵药钱,所以很多病号给他的一定是尽可能全的方子,但书里无量的方子极多,多到让人不得不生疑。因为李时珍不精通药量,但在当时他的疗效又很不错,虽然有可能没太多疑难杂症或者重病,或者有他仅是治愈当中一小部分,但因为别人连这一小部分都做不到,所以普遍认为李时珍医术高,所以从李时珍之后都遵从他的“今之一钱”,单位变成十分之一,实际用量因为历代不同,但也小了很多倍,所以中医就慢慢变成了慢郎中,曾经的起死回生,覆杯而愈就成了传说了。现在的规定是《伤寒》的一两是3g,但好像小卫你知道,柯雪凡教授发掘的灵帝朝的大司农铜权证实一两应该是15.625g,这不仅仅是差了十几克,《伤寒》里有的方子有的药用到半斤,十六两一斤,也就是说,3*8=24g,15.625*8=125g,你比《伤寒》的零头还少1克,就这用量,还想治病?也就是白日做梦了。那既然知道真正的用量,那为什么不敢用,现在主流的观念是西医治死了那是该死,中医治死了要吃官司,所以明哲保身,宁可治不好,也不能被赖上,治不好可以推给西医,被赖上不仅丢了铁饭碗,说不定还要坐牢,而且药典对中药的规定用量又那么小,所以就成了西医的马仔了。这个用量的佐证不仅有柯雪凡教授的相关研究,中科院的仝小林先生也著有《重剂起沉疴》,但不建议初学时看,学有所成再看最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2: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再说点行内的常识性的东西,我始终再说《伤寒》而不是《伤寒论》或《伤寒杂病论》,仲景所写的是《伤寒杂病论》,但因为乱世,特别是战乱,所以成书不久就散落遗失,后来晋朝太医院的太医令王叔和,他知道《伤寒杂病论》是好书,所以下令在民间收集,然后重新编纂,但最后只收集到了伤寒的部分,没收集到杂病的部分,所以他收集的部分就定名《伤寒论》,后来宋朝孙奇、林亿、高保衡等人在重订《伤寒论》的时候发现宫里的藏书里杂病部分,然后就把杂病部分单独编一本书,叫《金匮要略》,但民间一直也有杂病部分的流传,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里就有部分杂病的引用是宋版《金匮要略》里没有的,唯独我记不清当代出版的《金匮要略》里加没加这些民间传下来的部分。而我说的《伤寒》是《伤寒杂病论》的简称,仅仅是我的个人习惯
从传成上说,王叔和是收集《伤寒》的功臣,但他妄加序,误解《内经》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把整个《伤寒》的理论搞了一个大乱,同时遗祸后世
还有一点轶事,据说仲圣的《伤寒杂病论》里是有对脉学的论述的,但王叔和把这一些单独拿出来,加上一点他自己的见解和经验,编成了《脉经》,这个说法是近些年有人提出来的,目前无任何确凿证据
仲景因正史无载,所以普遍认为没做过长沙太守,而长沙太守的墓碑据考古学根据风化程度考证,是明代所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8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这个说法是金元时期开始的,金元四大家的书可能有,我没看过,不确定,真要想看的话,买一本《中药学》的课本就行了,各版教材都有这个,市面上还销售的就行,但我对课本的态度向来是呵呵的,参考而已

PS:药是归经,不是入脉,经是经络,以十二正经为主,和脉没有直接关系,你要非说脉也是经气,我也不否认,但归经向来是说某药入肺经或者手太阴肺经,没有说脉的

[ 本帖最后由 hhp19910906 于 2017-10-12 22: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2: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11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你这个想法太教条了,用药是看功效和主治,归经和君臣佐使纯粹是点缀,这都是金元时期才出现的,虽然不能一味地说不好,但要用这些强行解释《伤寒》这些古方,就有一些死板,现在的《方剂学》对方子的解释就是这样,但就是看着很别扭
用药,气虚用补气,血虚补血,气滞破气,包括《内经》里说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等,这些就是总纲,具体运用就像运中的白术,运大气的黄芪(大气在中医指包括中气在内的一些气机的总称),扶阳的附子这些就足够了,只要用药认准着落就可以了,没必要死板教条的区分君臣佐使,纯粹是自缚手足,每次走路一定是先迈左腿么?不一定啊,只要把药用的对证(病证)就行,辩证的总纲是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这八纲,归经那些说白了也是八纲的另一种认识方式,细推都能推回八纲和圆运动,所以抓总则,放细节,更何况归经这玩意还有不少药是有争议的,例如白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7 21: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13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这都弄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三品的分法本来就是个坑,结果你还把星座给弄进去了,太异想天开,而且还是水地火风的分法,看一下河图就知道了,必须要有在中间维系四维升降的,想搞这些必须有足够的水平和疗效,要不只能是臆测,搞出来也没有实用价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8 14: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17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寒热温凉本来一句话也就够了,这四个本身就是以常规认知进行的概括,没有进行长篇论述的必要,你可以很轻松的区分温水和热水,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四大能被湮没就说明实用性不行,被淘汰了。你愿意加星座不是不行,但是得加到好处。河图也绝非你知道的那么简单,再去仔细研究那55个点,而且也绝非越多越好,你以这个原因掺星座就是盲目。用已经推药效没任何问题,但同样要推的合适,乱推一样会出错。不管你怎么搞,唯一能验证对错的,只有疗效,实际的临床疗效和你理论推导的一不一致,如果没有临床的疗效做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这也是你之前说的所有东西都特别空的原因
三品分类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坑,用毒做标杆本来就不合理,什么是毒我以前说过了,不再重复,本经的分类本来就有很多极不合理的地方,你再三品的基础上延伸只会越错越远;纲目分类是比三品更大的坑,只适用于生物学,不适合研究药。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多看点医书,先弄明白治病是这么回事,然后用临床验证你的这些想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8 16: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19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四大要是好用就不会被淘汰,淘汰就说明是大多数人认为不好用了,你要是觉着好用,你用四大来解释为什么今年流感高发。我说的正常人能区分的寒热温凉是说人的知觉,“本经”就是用这些人都知道的知觉概括归纳药的大体药性,所以没必要对这四个词进行长篇论述,没有一个人会给你长篇大论什么是“针扎样痛”这种感觉,他只会论述“针扎样痛”提示有什么问题,不懂自己找根针扎一下就行了,一样的道理。我用的打引号的本经,可能那个时代的药书都是这么概括的,只不过现在能看得到的只剩本经
你要想用河图研究医,刚才已经给你提示了,55个点,为什么阳数25,阴数30,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了,理解不了这个也就别玩医了,说出你的理解,然后我下一贴公布答案
天文学是科学,星象是人文学,不能混成一谈,星多没有用,人文只关心有关系的那些,全球75亿人,你不会个个都熟,你只认识和你关系近的人,这就是人文
我认可的药的分类其实这个帖子以前说过,你没看进去而已,最符合药的分类是圆运动,对人和自然的理解是最好的切入点,圆运动的理论基础就是河图五维的运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9 09: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21 付昭霄 的帖子

你要是把警察的工作辞了,你也可以成为女神,不是说别的,警察这个职业不太可能让你有精力再来研究这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9 2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24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汉服要是好用,你现在出门穿一个试试,地铁你都不敢坐,人多了全给你踩成布条了,你为什么不学汉服,穿开裆裤,不就是不如死裆的舒服么,量子力学不在课本里?你是说中学课本吧,量子力学是高中生能学得了的么。《尚书》本来就是本伪书,早就失传了,你看到的是后人托名的,这个不说,曲直这些只是基本规律,这只是最浅显的,《尚书》也根本就没说深层的含义,你也就一叶障目
《圆运动》里你说的BUG不存在,完全是出于你没全本通读和只理解字面意思导致的,为什么天干十个字要两个一组,木气主升,为什么甲木升乙木降,这个想明白你就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君相火了
和公历挂钩的就没什么说的了,本身历法就定的那么随意,8月应该30天,因为凯撒大帝过生日,所以加一天,2月执行死刑所以少一天,这么随性反不如农历更合理,春为木,春季的节气都为木气,不从立春开始,还从大寒开始?要错也是十二宫错
寒热温凉概括药性,怎么就不能有关系,你这问的就很匪夷所思,你老祖宗什么不是用随处可见的进行概括,八卦都是概括成天地水火... ,尝药主要是体会药的气场,乌附这些气场强的绝大多数人吃了都能感觉热,不代表全是靠肚子里感觉,这说的是古代刚启蒙时候的药性,发展到现在就是药的本性,同样也是大的指导方向,寒证就不能以寒药为主体
只是把圆周运动作为诊断用药的分析方法,和药品分类有什么关系,最后这句实在是说的多余,毫无存在的必要,一是你没把书看完,更重要的是,用圆运动分析病,分析用药,不分析药效,怎么指导用药,木气病你不用木气药,你用开窍药你觉着合理么,必须是木气病的昏迷才可以用开窍药里走木气的药,这种错太不应该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30 1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26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日本人什么时候穿和服,在家那是随意,怎么穿都行,非特定节日有多少人穿?军队里怎么不把和服当军服?你挑个高峰期穿汉服去坐地铁,你看看什么下场。还民国,你把那些士大夫的长衫掀开看看,看看里面裤子是开档的还是死裆的,南北朝以后开档就被淘汰了
你把君火当成相火就是因为你只看了一点,断章取义,没理解深层的意思,木气本来主升,为什么还要再分升降,从你后面回答就说明你没看懂我说的的意思(原文是甲木降乙木升,我昨天说错了)
药的气场不难认知,是现在人的文化基础不一样,觉着很难而已,你以西式思维和科学做基础,当然又玄又难,这就和同伴被淹死的松鼠不想小马过河一样,即便这马本来就是河马,我高中时候就可以做到入门级的认知,难道还很难么。神农怎么尝药在你能穿越时空之前,你可以当神话,现在的体系是几千年临床证实的,不是你几句话就能推翻的,必须拿出足够的实打实的根据才行,科学目前还拿不出来,甚至连有这些疗效的机制都解释不清
你既然懂公历,那你自己算一算如果8月份30天,2月份29天,还需要闰年么?
你如果对黄道十二宫那么有信心,那你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下窑挖煤,夏天需要穿棉袄,冬天光膀子
你对三品的分类还是处于不了解和迷信的程度,我之前说过,三品的分类标准是毒,不是功效,如果你按功效分,大方向没问题,但不能按有毒没毒分,这才是最混乱的。你说按圆运动分是混乱,你把开窍药分成凉开热开不混乱,难道把凉药分成泻下药,开窍药就混乱了?只能说你的思维是混乱的,横纵二分法而已,没有主次关系,二维是同等地位的
科学,一个对地球的认知连1%都不到,但又想解释所有事物的学科,不搭理他是很正常的,想要中医科学化,那就先让科学拿出足够的能力,至少先把我的用药完全解释清楚,解释到我提不出疑问和异议为止,如果做不到,那就是科学还有问题,先完善自身再说其他的,你把科学捧到这个程度,本身就已经是迷信了。不是科学认知不到的都是玄学,因为自身水平导致认知不到的占绝大多数

PS;看完了发现你又编辑了,三品分类和寒热温凉没有直接联系,不要往一块混

[ 本帖最后由 hhp19910906 于 2019-1-30 11:3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30 16: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28 付昭霄 的帖子

说不定待会还动手呢,到时候就该你来执勤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30 19: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0 付昭霄 的帖子

你还是观战吧,唯一的拉拉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31 11: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2 付昭霄 的帖子

钓鱼执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31 21: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5 付昭霄 的帖子

执法不严,逮了是钓鱼执法,不逮是执法不严,欺负警察的感觉真不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31 21: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4 西门飘烟 的帖子

难为你了,我真不觉着除了当事人,还有人能看得懂乌鹊和我说的是什么,我要是局外人,我都不一定能看完这么多贴的大段论述,佩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1 20: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8 付昭霄 的帖子

行政复议也不如你人脉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2 11: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40 付昭霄 的帖子

你那个职业,当然人脉广,一般是搞不赢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3 2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42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是有地位的人穿宽袍大袖的衣服,但不代表里面还穿着开裆裤,自己去看各朝的文物去,什么年代就没有开裆裤了,明朝坐圈椅你敢穿开裆裤?坐在椅子上,两腿一分,哪个有修养的人把生殖器对着别人?
甲木降乙木升,你自己先把书看一遍吧,尤其是后面病的各论,没少了说这些,阴升阳降才是最合理的,为什么合理自己想
为什么那些人认知不了药,我前面那个帖子说的很清楚,文化基础没有,所以连疗效都没有,所以只凭西医药理学认知药的那些废物连胡万林的疗效都差得远,胡万林的治愈率比专家们要高得多
一年多少天还需要算么,一个瞎子在地下摆棍都能摆出来的结果,还和电脑算的只差7秒,结果直接拿来用就行了,你说的那些不准的是从哪算出来的,你连每个月的权重还没搞清楚呢
你既然瞧不上圆运动,那地下寒热你就用星座来解释,你要是解释不了,那就是你的理论漏洞太大,我要看到你的直接答案,不是拿着别的当挡箭牌
谁告诉你三品不是按毒分的?都是公认的东西,也就你还在无谓的洗白,下品不是多毒,是《本经》认为有毒的全在下品,而且还把毒定义的乱七八糟,麝香致死量比附子低得多,反而麝香是上品,附子是下品。真正什么是毒,我之前说的很明白,你视而不见是你的问题,加倍用药治死人是用药的失误,和药无关,尤其是你这样一知半解的,只要看到方子里有毒药,出了一切问题都脑残式的一刀切,把罪全扣在毒药上,从来不去验证是不是真的和这些药有关。君臣佐使不是我不理解,是疗效太差,没有实用的价值,只要你一天做不到用比我不用疗效好,你就一天没资格说我不理解,君臣都是过时的东西,居然还往政治上牵强附会,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哪个是君,哪个是臣
科学可重复?可笑,你有几次试验是结果完全一样的?那些不可重复的细节被科学以误差的名义给忽略了,然后大言不惭的说可重复,再用不可重复来指责不忽视细节的,也只有你这样科学教的才会这么认定。不能重复是你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人,你要能找到就能重复,科学那种粗枝大叶的重复,我闭着眼开的方子都能做到,没有任何可炫耀的
中药的用量只有白痴或者人渣才会当机密,我这话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骂着,不刻意针对谁也不放过谁,《伤寒》的方子全是明写用量,而且用的就是当时的常规重量标准,没有任何隐藏,反倒是后世那些眼光短浅、水平一般的才会藏私,凡大医没有藏私的。你所谓的含混矛盾不是用量的矛盾,是理论的错误,温邪这种错的已经没边的理论,当然不会有合理的用药指导,说不出所以然也是同样原因,只要有最基本的文化基础,没有说不出所以然的情况
不是所有非科学的就都是玄学,你这划分方式就是错的,玄学只是非科学当中的一部分,非科学的解释更完善。你所谓的科学的解释也只是解释表象,解释不了根本原因,你来解释解释为什么只有正负两种电荷,为什么不存在第三种,第四种。居然还说千万分之一,除了说明你迷信之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12 19: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44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过年没腾出时间回帖
一开始说汉服是说被淘汰,不说开裆裤说什么,是你把话题说偏了
三甲医院哪个主任医师致死率比胡万林低?只不过不认为是治死的而已
回归年要是你应对不了质疑,那就别觉着自己多么懂,你可以说我说的是错的,但要拿出实打实的根据
“用错附子医死人和附子的毒性无关”明显是你没看懂我解释的毒,反倒你应该解释为什么用三五百克反而没有出现你所谓的中毒
君臣佐使这种早就被淘汰的东西,你愿意奉为圭臬你随意,看你什么时候能让国际化学界承认再说
不理解误差的反倒是你,你有本事就做出0误差的试验,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你理论高度达不到,汉代的中药用量从来没问题,后世的问题是各朝各代官方的度量衡都在变,每个朝代都用的是当时的官方标准,不要说你所谓的准绳,现在国际上对1克,1cm都没有非常严谨的定义,还说中医是一锅粥,英国一英尺的定义是什么,更可笑,近些年才有比较精确的克,就回过头来嘲笑以前?
中药的用量临场决定不假,但各药的比例,主次关系是以基础应用为前提才能临场决定,和手工艺有什么关系
你既然知道科学不能解释根因,那就别妄想用科学解释一切,完备的体系是能解释到让人不能再问出为什么。科学能解释为什么计算机只需要二进制,但解释不了正常电路为什么之能做出两种。电荷也一样,用哲学当挡箭牌就是给科学打马虎眼
兼收并蓄没有任何问题,但不能脑残式的什么都收,举个例子,我说我有一种功,练完了子弹打身上能弹飞,你肯定认为我在诈骗,除非有人能证明确实能做到,否则没人会信。科学想解释中医,呵呵,拿着安宫牛黄治感冒的学科,还是先学好基础再说吧,包括你自己搞的那些也一样,想让别人认同,必须拿出实打实的疗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17 13: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47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药的用量是根据每味药的基础有效量定的,临床用根据基础量做调整就行了,比例、方子的主次也一样。临床应用的方子的主次只根据病号的需要,没有主症兼症,必须把所有问题混到一起找最根本的病根,我的方子连主次都不分,是面面俱到,只考虑这一个病号需不需要,需要的就用,用多用少同样看需要,你能把我那三五十味药的方子分出君臣佐使,那分出来的结果只能用诡异形容
问不出为什么是把能问出来的问题都提前解释过了,不代表再也不能完善,只有理论的高度够高,覆盖面才会广
分不清漫画与现实的人,说他们没有正常人的思维能力都不算人身攻击,这样的人不在讨论范围内
我记着应该和你说过安宫牛黄的一个变方叫清开灵,这就是你也认为很扯的感冒药
你这个病案信息不全,没法做详细判断,预估是平素阳虚+寒湿,所以卫气容易郁,导致你说的“感冒症”,过敏的病根本身就是寒湿导致的不耐受,所以病机是一脉相承的,戴口罩同样是不能温煦,需要额外加东西保温,目赤眼屎这些明显是体内积攒的垃圾太多,本来应该排掉的,结果没排出去,瘀堵在体内,表现一些虚热象。至于脉,先不说你诊的准不准,假定是真实的病情,你也该知道已经和表证没关系了,但治则还是需要解表,原理我不说你也知道。
999感冒灵这药我不知道你看过方子没,说明书上的就够了,几乎全是寒凉药,平素体寒,又是寒证,妄投寒凉,这要不加重就没天理了(默认你说的流鼻涕是清涕)
这病案就不开方了,前面说过了可用信息太少,没法正经开,如果病情与我预估的一样,主题思路就是扶阳散卫固本,破格救心,桂附理中,补中益气,麻附细,苍耳子散这几个方子合方化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22 21: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50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不能说组成,只能说拼凑,拼凑的原则是每一个病号的具体病证的需求,属于实用,不属于总纲,你所谓的后世弟子如何,那些只能是总纲,相当于公式,实用方相当于练习题或者思路解析,方子本身不具太大的普遍性。而且我的方子也不是为了省时省力开的,而是做到面面俱到,有是证,用是药,针对目前所有情况的十面埋伏,更不存在不灵活的情况,方大不代表服药周期长,我一般一次开3付药,吃完以后调方,已经好些年没一次性开过7付,单诊的服药时间和我需要的间隔是一致的,不需要一天一诊,也不能一月一诊
方子不是由小方子组成,方子的基本组成只能是药,如果忽略药而是直接用方组方,那只能是空中楼阁,早晚会出大问题,所以我都方子都是用药组成的,不是你说的小方子,至于我为什么用说那么多方名而不是药名,这是另外一回事,必须前面的想明白了才能说这个,PS:我的用药唯独和化学没关系,药理学我一般不关系,知道的那点在开方的时候也是从来不用的
预备答案是不存在的,如果是我预估的情况,我说的方子是有可能同时用的
问诊不是不能构成体系,而是论坛这个模式不适合一句一问,可以根据症状反推出现症状的原因,病因和病根也就找到了,我之前给网友治,都是用的问诊,不是特别反常规的或者疑难杂症单用问诊也足够了,四诊合参是为了更完善,而不是少了哪个就不行
清开灵我以白云山的为例(白云山的使用率更高一些),说明书里的配料和安宫牛黄给你对比一下
清开灵:   胆酸、猪去氧胆酸珍珠母栀子水牛角黄芩苷、板蓝根、金银花
安宫牛黄:牛黄珍珠栀子水牛角浓缩粉黄芩、人工麝香、朱砂、雄黄、黄连、郁金、冰片
有关联的药我用相同的颜色标记,我之前说的就是清开灵属于变方,以安宫牛黄为底方的变方,再补充一个知识点,人工牛黄的原料不只是牛的胆汁,也掺有猪胆汁。两个方子对比,除了去掉麝香冰片这些急救药,剩下的就是微调几个适用于风热的药,或者说是几个抗菌抗病毒的药,但水牛角,猪胆汁,珍珠母完全不合理,前俩是清里热的,珍珠母是安神的,和感冒完全不对证,白通汤加猪胆汁也只适用于个别情况,不能肆意使用,更何况临床上更是不辨寒热,见感冒就用,不论中西医,都有这个问题,不辩证,只辨病
学医十年,不敢开药,这也是现在中医教育最大的死结,理论说的漫天响,玩真的就蔫了,所以太多学生一毕业就对中医失去信心,说白了信心是疗效堆出来的,没疗效,换谁心里都没底,你学温病学成这样,已经需要反思了,《本草纲目》的问题以前说过了,不再重复
你这个食疗的方法有种被病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滑脉转沉脉,热证转寒证,食疗应该不会有这么强的效果,应当还有其他你没注意到的原因导致的,面颊的颜色属于面赤如妆的戴阳证,原因同前,最常见的原因是妄用苦寒,损伤真阳,你从这个角度反推,看看能不能找出之前没注意到的干扰,药茶停后反复这是用苦寒药很常见的现象,苦寒清热多数是强闷,之后必定复燃,唱歌会调整气息,鼻塞暂时消失是正常的。整体治法是错的,病之来路即为病之出路,但从内治,不死不休
鼻血也分很多种情况,如果是实热,当然慎用破格救心,但现在实热的病证极少,虚热需要加减,右降受阻需要用右降的药,首选丹参,蒲黄加到辩证方里,特别是右鼻孔流血多,多数属于右降有问题。近些年不流血不排除是流不出血的可能,体质弱,气血虚,没那么多血可以流,这一点我只提供你不一定想得到的可能,是不是你自己判断
桂权药味这个词我没听说过,百度都查不到,所以没法解释

[ 本帖最后由 hhp19910906 于 2019-2-22 22: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22 21: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49 卫天龙 的帖子

看错了也怪你,那阵子那么久不露面
看描述更像臌胀,臌胀现在能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虚证,你说的闹肚子是腹泻还是腹痛?不要轻易按恚气用四七汤这些破气的方子,如果是虚证,只会越破越重。和乌鹊的病案一样,可用的信息不多,如果是虚证,补中益气汤的主方,再加其他固本的组合,如果还能查到的话,可以查查之前的处方,我估计不是开错方子就是用量不够,黄芪少于120g的补中益气汤和没吃是一样的,还必须是生黄芪,炙黄芪一样不对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23 17: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53 卫天龙 的帖子

果然让我说对了,香橼,佛手,合欢皮,石菖蒲都有破气的功效,5号应该是他们医院的内部方剂,A3g,B5g,C12g命名成5号方剂,开方的时候写着省事,还不让你知道用的什么药,看不出来的那味药根据描述不好猜,常用的炒焦的药没有能套的上的,等着看图片再说吧
我也倾向于是脾虚,破气药是不该用的,腹泻应当是脾胃的不耐受导致的,减少一部分,启动气机把食物往下走,不能正常的运行,就用这种办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26 12: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55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其实他们的组方原则,既不是治风热,也不是治风寒,就是抗菌抗病毒,药理学认为抗菌抗病毒,他们就用,西医可不认为寒热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制药的也从来不去关心是寒还是热,更别说真假虚实
既然明知严重阳虚,为什么不扶阳,哪怕饮食里加点胡椒都可以算你思路没错,寒药治寒证,最多治标,把症状强行压下去,其实把病闷在体内,所以才会持续那么多年不愈
通常的说,左鼻孔流血是左升受阻,瘀堵在左边,右鼻孔流血是右降降不下来,瘀堵在右边,不管堵在哪都会对刺激敏感,也就是你说的受到干燥等刺激,容易流血,这只是通常的规律,具体情况也许有例外,两侧都出血的或者堵住一边就从另一边出,两边都堵住从嘴里出的这种,没法一概而论,但右降的问题的比例更大一些
你所谓的感冒和鼻炎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没法一刀切,分不了那么清楚
大枣生津液,不能用太多,为什么不加鲜姜。那个颗粒不就是玉屏风散+苍耳子散么,通鼻窍+气虚的方子能对证几分,还有几味是寒凉药,更不用说原药制成颗粒对药效的改变,用酒通窍不是不行,但我从来不用,个人习惯而已,但用什么酒你注意了没,热就伤肺,凉酒伤肾为主的六脏六腑的阳气,酒必用温酒,不论是治病还是平常喝,煎剂除外
寒热既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也有寒热错杂,真假的问题是理论有漏洞,导致病证不统一,最后用真假来掩盖。错杂就是各有各的,又不是非要病和病相融合抵消,你这教条的老毛病还得改。还有局部的瘀积发热、龙雷上奔等等原因。你说的这个情况,眼睛的问题我前面说过了,就是体内的垃圾瘀堵太严重,导致出现看似热象的情况
脉象变化本来就是根据身体情况随时在变,极端的例子,捅一刀放放血,一会就变芤脉。即便是同一时间诊脉,同一只手的三部也可以各有各的脉,三种不同的脉,甚至六种不同的脉都是有可能的,脉气和血管搏动没任何关系。时强时弱说明体质太弱,“顶”不住病,扶阳解表即可

[ 本帖最后由 hhp19910906 于 2019-2-26 12:1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2-26 12: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56 卫天龙 的帖子

因为光线和笔迹不清楚的原因,目测是焦槟榔,比较符合他的诊断和字迹。黄芪我确实说的是120g,而且还只是基础量,这药很奇特,量小了升,量大了运,每天30g,血压高的几天就会感觉头晕,甚至出现中风,反倒是120g会把血压降到正常值,血压血糖都可以这么降,但必须成方,禁止没有足够专业水平的人擅自单用,会出现不可预估的问题;基础量是120,也就是说还会超过这个量,臌胀或者其他有的病可以在120的基础上加成240g,有二诊才加的,也有一诊就240的,从没出过任何问题;中风后遗症可以用到500g,会见到奇效的,而且同样很安全。我的方子平均一付药里所有药的总重量是3斤,所以120g占的比例也就没多少了,不像那些专家,开的方子总量才几十克上百克,所以120g就是一支突起,很突兀
PS:以上说的全部是生黄芪,我从不用蜜制的,而且只有内蒙产的,确切说是包头附近,才有上面的效果,其他产地的都不行,疗效有质的差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3-4 22: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59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浮中沉或者中沉都是滑脉,才是热证,如果沉取不滑,那肯定不是纯热证。双尺脉沉,肾气鼓动不起来,所以沉,右细合理,左你确定是来盛去衰的洪?洪脉有力不是太合理,来可以有力,去必然无力,否则就不是洪脉,另外,“左洪右细”是说左右三部,还是仅有寸关?这个不说明白,会有误差的
PS:还是之前说过的,一切推导都是默认你脉诊没问题的前提下,如果你脉诊有误,一切推翻
你应该听说过左司肾,右司命门,命门指命门火,也就是真阳,属阳,相对脏腑这些有型的为阴,所以左尺虚,为肾脏虚,也就是你看到的“肾阴”不足,这个肾阴的概念和你之前知道的那个肾阴不是同一个概念
龙雷上奔其实简单,肾火别称龙火,肝火别称雷火,龙雷上奔肯定有戴阳证,或者假热相,例如头面轰热或者面赤如醉这些,病根是水浅不养龙或者水寒不藏龙,导致龙雷上奔,我上个帖子只是举个例子
抗过敏药也只是症状消失,达不到痊愈的程度,以后有诱因还会再犯,辛夷入煎剂需要纱布包煎,要不上面的毛掉落会呛喉,单用辛夷苍耳子也只是抗过敏的效果,还是不去根,你再斟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3-6 22: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61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滑脉是如盘走珠,但你摸得是不是往来那么流利不好说,滑脉虽然属阳脉,但滑脉的第一主证是痰湿,滑+数才是湿热或痰热,不要把滑脉的热想的那么绝对,即便是数脉都不能简单的划分到热证,都要分有力无力,无力就是虚热。扶阳不是补阳,是把阳恢复到正常情况,真阳藏于下丹田,封藏在肾水中,不守本位,就是虚热证,你说的阳气有余是滑而实
已经是沉脉,所以也不会是洪脉,不可能两种相反的脉通存。你对脉的定位有误差,不仅是反应病情,也反应病的走向、下一步的动向,浮脉不仅是表证,还有病向外走的趋势等等,不要把这些想的那么死板教条,不是你用ctrl+F就能查到的,ctrl+F能查到的都是粗浅的东西,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人体的水液代谢,正常的叫津液,不正常的叫痰饮,你应该是知道的,痰饮也统称为湿气,滑或濡脉、腻胎(胎字用法见《圆运动》),都是湿的指征,大便不成形可能是脾阳虚,但大便粘便盆,一定是湿;多余的脂肪都是湿气,再有堵在肠壁胃壁后的痰湿需要另外的方法判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3-7 19: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63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上个帖子说的数脉只是举例。微脉是似有似无,不是你说的弱点就是微。脾没有阳盛,也没用阴虚,胃倒是有胃热炽盛和胃阴不足,脾如果有阳盛和阴虚的话,就不会是太阴了,也不会是阴中至阴。母亲身上寒气大,就会传给胎儿,导致先天寒气大,但和鼻炎没直接关系,只是表现在鼻部。吃素说不出话,具体是什么表现?咽喉肿还是少气,或者其他表现?
肾水本来就在下,不存在不降,不降的是阳明燥金,水谷之气由肺疏布这说法比较坑,应该是中焦直接运转,和肾水没什么太多联系,肾虚多为生活方式所致,顺序是先损阳,阳损及阴,最终阴阳两虚。养先天辩证方里加肾四味即可
组织液的说法肯定不靠谱,如果是的话,经络就应该是面而不是线,更没法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拐弯,甚至蜿蜒崎岖。而且除了神经细胞,其他细胞都是在不断代谢的,堵了过些日子也就被代谢掉了,看你的描述也不像是只说神经细胞,所以里外里的不靠谱
疏通经络用药没有特效药,只能对证处理,达到排病的效果,例如驱寒在不用任何泻下药的情况下可以重度腹泻,水状的腹泻,一天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但人越泻越精神。排湿就是大便比之前更粘。目前没发现单纯疏通经络的特效药,乌头、地龙、归尾这些通经和那个疏通不是一个概念,想要用药通大周天小周天的那种通经更是妄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1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3-8 23: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65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短时间内似有似无肯定不会是微脉,反倒有可能是瘀堵,导致脉气不通,具体情况这么说不好判断,我还是只说可能的原因,还有的会重按消失
用抗过敏的药导致胃疼,应该还是把病往里闷了,典型的治标不治本,这么多寒象,病证一脉相承,你觉着你的滑脉还是真正的滑脉么,还是说会是诸多假象中的真象?这个滑脉不是你诊错了,就是痰湿脉,没有你想的那些阳气有余什么的,否则不会有严重的这么合理,不见一点参差
结合胃的情况,说不出话更像是虚,平常消化效率低,导致吃素顶不足状态
肾虚不一定和房事有关,抖腿也会加重肾虚,但都是已虚才会抖,特地强调抽筋和缺钙无关,属血虚,直言无忌与封存无关,这个封藏不包括性格
海流是面性的,不是线性的,人体的体液也不会是那么精确的线性,所以即便是阻力小,也会是周边+经络一起流动,不会是单一的线性流动,这个理论不合理,而且也没解释到为什么经络会小50%
堵塞细胞空隙的那些东西,为什么巨噬细胞不会也一起吞噬掉,有合理的解释么?而且液体中细胞之间的间隙不固定,怎么会导致持续的堵塞?
排病可以说汗、吐、下,但都要打引号,汗泛指一切表法,不只指汗水的汗,甚至表出疹子也算汗法,这种疹子其实就是表出来的病,非一般说的疹子;吐下不能用催吐或者泻下药,是通过人体自身的气机自然排出,这是其一;其二,也确实有用催吐泻下促进气机启动的,但这个方法我不建议,用不好会损伤中焦,导致圆运动崩盘,以致死亡
母亲的情况,属于重度虚寒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6 16: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76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