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资料一览.给有兴趣的朋友
性别:未知-离线 wuyindeng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9
编号 2025
注册 2003-11-11


发表于 2004-7-14 21: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刚才看了一贴在讨论三国十少了哪些将领。偶做了一下整理,与历代相比(6-9)此代共少了88员将领,(不包括某些成为NPC的将领)。如下:

1、王同(160):乌丸首领。有归义侯的称号。与鲜卑的首领争斗被杀。正史中有记载。

2、乌延(171):右北平的乌丸首领。被曹操的大军追赶逃往辽东,但是被捉住斩首。

3、骨进(181):乌丸首领。曹丕时代在边境扩张势力。可是遭到乌丸校尉田予的讨伐,被杀。正史中有记载。

4、费栈(172):山越首领,以丹阳为根据。作魏国内应,但是被陆逊剿灭。正史中有出现。

5、尤突(174):山越首领。以鄱阳为根据。接受曹操封给的印绶,发动叛乱,最后被陆逊镇压。

6、阿贵(175):兴国(氐族之一)之王。在黄河上流拥有势力。呼应马超叛乱,但是被夏侯渊消灭。

7、苻健(199):武都的氐族之王。奉刘禅之命,移居到广都。此后背叛蜀汉,但是于蜀汉延熙十四年(西元251年)再次归顺。只在正史中有记载。

8、去卑(185):匈奴的右贤王。单于(首领)呼厨泉去魏国时,代理单于管理匈奴。

9、千万(181):羌族之王。在陕西、甘肃、四川一带拥有势力。呼应马超叛乱,但是被夏侯渊的大军击败,逃走。

10、蛾遮塞(198):羌族的首领。发动叛乱反魏国,但是被郭淮讨伐。正史中出现。

11、柯吾(200):羌族的首领。被魏国护羌校尉徐邈讨伐。

12、芒中(210):烧当的羌族王。魏国景初二年(建安238年)发动叛乱反魏。

13、越吉(190):西羌元帅,是操纵铁甲车的精锐。诸葛亮进攻祁山时,响应曹真的请求增援魏军。在雪原上中了诸葛亮的计谋,被关兴杀死。

14、雅丹(186):西羌的丞相。与越吉一起去救援曹真,但是败给诸葛亮的大军。诸葛亮劝说他不要答应魏军的请求,他因而返回了西羌。

15、彻里吉(179):西羌之王。从曹操时代起就臣服于魏。接受曹真的请求,派遣越吉、雅丹率领的铁甲车部队为援军,但是大败给诸葛亮。

16、鲍忠(156):鲍信的弟弟。反董卓联合军攻打汜水关时,由于鲍信求头功心切,他枪在孙坚之前被派到了汜水关,结果被汜水关的武将华雄所杀。

17、周朝(152):与长沙区星的叛乱谣相呼应,联合郭石在零陵、桂阳郡发动叛乱。继区星被孙坚讨伐。只在正史中出现。

18、郭石(158):响应长沙区星的叛乱,联合周朝的零陵、桂阳郡举兵。被打败区星的长沙太守孙坚所杀。只在正史中出现。

19、张举(150):渔阳郡的土豪。与张纯联合发动叛乱,自称“天子”。和幽州牧刘虞等人的官军展开了激战,见败势渐成定局,于是上吊而死。

20、张纯(152):在渔阳发动叛乱,受幽州牧刘虞军队攻打。和乌丸族的丘力居联合发动叛乱。

21、北宫玉(142):以中国西北部为据点的西藏系游牧民羌族的首领。与韩遂联合发动了叛乱。在正史中登场。在资治通鉴里的记载,他被韩遂杀死。领地也被夺去了。

22、宋扬(151):凉州土豪。与北宫玉联合发动叛乱,邀请韩遂和边章为盟主。边章死后仍然唆使韩遂和官军继续交战。只在正史中出现。

23、边章(154):184年,在凉州和韩遂等人共同反动了叛乱。据说和韩遂一样与羌族有深交。叛乱后,不久病死。在正史中登场。

24、蔡勋(160):刘表属下大将。刘表的重臣蔡瑁之弟,与兄长一起投降曹操。在三江口与吴军交战时,中了吴将甘宁的箭而战死。只出现在演义中。

25、蔡邕(113):东汉的汉郎。具有学问、天文、音乐等多方面的才能。因董卓赏识其才能,不得已而为董卓效力。董卓死后,被王允认为是董卓一党,在狱中被杀。

26、伏完(146):伏皇后之父。向苦于无法对付专横的曹操的献帝建议求助于董承。后来,从伏皇后那里接到讨伐曹操的密书,被曹操发现后,满门被抄斩。

27、耿纪(184):东汉之臣,少府的侍中。被即王位的曹操之专横跋扈所激怒,在许昌与韦晃、金袆等人一起发动叛乱。可是被夏侯敦等镇压,叛乱失败,被处死。

28、马日磾(130):后汉的太傅。奉丞相董卓之命,为交战的袁绍和公孙瓒调停。董卓死后,蔡邕被认为与董卓同党,因而被关入监牢后,向王允为蔡邕求情。

29、士孙瑞(129):后汉的仆射。参与王允暗杀董卓的计划。董卓死后,历任国家的重职。正史记载,与献帝逃出长安时,遭到李、郭的追击之后被杀。

30、张温(汉):后汉的司空。对于在凉州反动的边章、韩遂的叛乱,率领孙坚、董卓等人前去镇压。对张温大军惊慌失措的韩遂立刻投降。

31、杨彪(142):东汉大臣,司徒,后来为太尉。建议流亡中的献帝依靠曹操。因为与袁术有亲戚关系,被曹操打入大牢,经孔融斡旋才得以保命。

32、张均(151):东汉的郎中(正史为侍中)。上奏提升讨伐黄巾时的有功之人,同时也陈述十常侍之罪,因此受十常侍怨恨,从宫中被乱棒赶出。

33、邓良(223):蜀汉的邓芝之子。263年,当刘禅受到邓艾攻打,决定投降时,与谯周、张绍一起担任献降使者。到了晋朝,被任命为广汉太守。

34、句安(214):原是蜀国武将。249年,与李歆一起参加姜维的北伐。因中陈泰之计粮道被断,被迫投降。后来作为魏国之将参加了钟会的蜀国讨伐战。

35、李歆(218):蜀国武将。249年参加姜维的第一次北伐。与句安一起麴山筑城守卫,但被魏军包围,他突破重围向姜维求援。

36、刘永(210):刘备的次子,刘禅的异母弟弟。由于宦官黄皓进谗言,被刘禅疏远,不允许其入宫。蜀汉灭亡后,被送往洛阳,被封为奉骑都尉。

37、刘理(212):刘备的三子,刘禅的异母弟弟。和二哥刘永也不是同母所生。刘备即帝位后,被封为梁王。刘备临终时,和刘永等人被唤到床前,领受遗诏。

38、吕乂(180):蜀汉大将,原为刘璋属下大臣。刘备入川后也被重用。北伐时,担任后军领兵使副将参与征战。

39、卓膺(186):刘备属下大将。原是刘璋属下。雒城之战中,得知同僚张任被俘后,投降刘备。刘备入川后,与张飞一起去守备巴西方面。

40、王含(225):蜀国之将。258年冬,跟随姜维北伐,在祁山不敌邓艾的夜袭。钟会起兵讨伐蜀国时,他防守乐城,得到汉中失陷便归降。

41、李球(228):蜀将,李恢之侄。263年,魏国邓艾发兵攻打蜀国时,与诸葛瞻一起在绵竹关死守,后来诸葛瞻父子阵亡,随即和张遵、黄崇等人杀出,最后战死。

42、蒋显(222):蒋琬之子,蒋斌之弟。蜀汉降魏时,传达停战消息给守在剑阁的姜维,翌年,在钟会发动叛变后,死在乱军中。

43、蔡贡(240):吴将。272年,西陵的步阐投降晋朝时加入陆抗的麾下,与左奕、吾彦一起包围西陵。

44、傅婴(177):吴将。孙翊的属下。孙翊被属下的戴员等人谋杀后,与孙翊之妻徐氏合力,斩杀了元凶戴员等二将。因为此项功绩被封为牙门将。

45、刘俊(220):东吴的交州刺史。268年与修则等人一起攻打晋的交趾,败于毛炅手中战死。

46、孙霸(227):孙权之子,孙和之弟。孙和被选为太子时,受封为鲁王,与孙和享有相同待遇,因此与孙和之间产生继位的问题,后来被降罪处死。

47、孙述(231):孙邻之子,任武昌督管理荆州,在晋的王浚等人大军进逼武昌后,随即献城投降,此举也造成周边的都接二连三的投降。

48、孙单(250):孙休之子。孙休临终时,原本应由他继位,但因张布等人的意见,帝位让给了孙皓而他被封为豫章王。之后,便遭到孙皓的毒手。

49、陶璜(238):东吴的苍梧太守。271年,与虞汜一起由晋军手中夺取交趾,并成为交州牧,后郭马叛变,前往救援讨伐军的滕修。

50、修则(222):东吴的前部督合浦太守修允之父。268年,和交州刺史刘俊一起攻打交趾,但败给晋朝的毛炅战死。

51、修允(249):东吴的合浦太守,修则之子,父亲被交趾的守将毛炅所杀,后来在271年吴郡攻打交趾时,斩杀毛炅报了父仇。

52、张俨(242):东吴的外交官,前往晋国吊问司马昭,说退贾充、裴秀等人的问答,并和羊祜、何桢交好,但在归途中病死。

53、胡冲(204):吴国的中书令。曾与光禄勋薛莹一起上奏因晋军逼近而想自杀的孙皓,劝其仿效蜀帝刘禅投降晋军。

54、张象(244):吴国的前将军。率水军迎击逼近建业的晋国王浚军,但由于事前士兵多数逃亡,只好投降,把晋军迎进了石头城。

55、陆景(250):吴国之将。陆抗之次子。陆逊之孙。晋国攻打吴国时,在江陵迎击杜预军。在败退途中被晋国的张尚所杀。

56、毕轨(199):曹爽的心腹之一。曹爽夺取司马懿之权后,任职司隶校尉,后来司马懿叛变后,被捕后三族尽诛。

57、崔凉(186):魏国的安定太守。一度投降蜀军,并前往南安企图说服太守杨陵,试图把诸葛亮诱骗到南安,然后杀掉,却被蜀军识破诡计,被张苞所杀。

58、岑威(196):魏国武将。用司马懿仿造的木牛流马运送军粮的途中,被王平杀死。

59、成济(224):司马昭麾下的一员武将。成倅之弟。在演义中成倅确成了弟弟。奉贾充的命令去刺杀密谋打倒司马昭的曹髦,最后全家人都因为这个罪名被斩杀了。

60、曹遵(189):魏国将士,曹真的堂弟。受曹真之命,与朱赞一起夜袭蜀军营地,但被诸葛亮识破。追击打败了西羌军的蜀军,被魏延所杀。

61、薛则(196):魏国武将。227年,与董禧一起包围了诸葛亮北伐之战中担任先锋的赵云,最后却被张苞杀死。

62、董禧(198):魏国武将。227年,与薛则一起包围了诸葛亮北伐之战中担任先锋的赵云,最后却被关兴杀死。

63、杨陵(187):魏国南安太守。杨阜的胞弟。他与已投降到蜀军的崔凉密谋,企图把诸葛亮诱入南安,将之杀死,但诡计被识破,反被关兴杀死。

64、朱赞(192):魏国将士,曹真的副先锋。奉曹真之命进攻祁山的蜀军,但却变成和曹遵自相残杀。见蜀军与西羌军交战后撤退,自行引兵追击,却被赵云所杀。

65、陈俊(232):魏将。参与镇压诸葛诞的叛乱为了击破协助诸葛诞的吴军,用牛马载着酒和布放入敌营,造成了敌军的混乱。

66、陈元(245):晋将,羊祜的部属,当羊祜要饮用吴国陆抗赠送的酒时,他曾怀疑那是不是毒酒。

67、丁谧(197):魏官,丁斐之子,曹爽的心腹为了便于监视,使司马懿成为太傅,而使曹爽的权力大增,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将之三族皆斩于市。

68、冯紞(211):晋臣。在司马炎采纳羊祜的上奏,正准备发兵讨吴时,与贾充、荀勗等人同声反对,终止了这项行动。

69、何曾(199):魏臣。劝说司马昭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后来司马炎成为晋王,任命他为丞相。

70、何桢(222):魏臣。晋朝时任尚书光禄大夫。当东吴的张俨来吊唁司马昭时,与羊祜结为莫逆之交。

71、皇甫闿(222):魏将。263年,在钟会与邓艾伐蜀时,为历属于钟会麾下的司马。

72、胡渊(247):魏国武将。胡烈之子。胡遵之孙。参加过钟会的蜀国讨伐战。蜀国灭亡后,从父亲那里得知钟会谋反之事,与卫瓘一起讨伐钟会。

73、李辅(198):魏将。263年,当邓艾与钟会远征蜀国时,包围了蜀将王含防守的乐城。

74、刘寔(204):魏国的相国参军。263年,送出钟会和邓艾的蜀国讨伐军,预言钟会与邓艾必能破蜀,但两人皆不得生还。

75、马隆(230):晋将,令狐愚的食客。把因王淩叛乱而被开棺暴尸的令狐愚遗体运回安葬。日后鲜卑犯晋奉命率军讨伐,平定了西平。

76、毛炅(244):晋将。负责守备交趾。268年,斩杀攻打交趾的刘俊和修则,271年,被虞汜与陶璜军包围,粮尽而降,被修则之子修允所杀。

77、田章(219):魏将。263年,参加钟会与邓艾率领的蜀汉讨伐军,在江油大战蜀军,并获得胜利。

78、王沈(217):魏国的侍中。与王经、王业一起受曹髦所召商谈,诛杀司马昭之事,但为恐责难,便游说王经共逃此难,但遭拒,于是联同王业向司马昭通报。

79、王买(223):魏将。西元263年,钟会及邓艾出兵伐蜀时,为钟会麾下的将军。

80、夏侯咸(204):魏国武将。263年,钟会与邓艾伐蜀时,为隶属与钟会麾下的司马。

81、荀恺(237)魏国武将。他作为士兵参加了钟会的蜀国讨伐战。攻打汉中时,射倒了要杀钟会的卢逊而立战功,成为护军。此后,攻打汉城时降伏了蒋斌。

82、杨稷(243):晋将,与毛炅一起守备交趾,271年,被吴国的虞汜和陶璜包围后投降,发监送往吴都途中,在合浦吐血而亡。

83、张颍(201):魏将,合肥新城的守将。234年,抵挡住攻打新城的孙权军,并加以击破。

84、张尚(242):晋将。只出现在演义中,隶属于杜预的麾下,攻打江陵,斩杀了东吴的陆景。

85、张乔(245):晋的城阳都尉。在杨荷桥被东吴的张悌等人包围后投降,后来趁着张悌等人和晋的其他部队交战时,从背后偷袭吴军,造成吴军极大的损伤。

86、郑冲(206):魏臣,负责任教曹髦,历职司空、司徒。

87、周浚(237):晋的扬州刺史。279年,在征讨东吴时,随同安东将军王浑一起攻打牛渚和讨吴护军张翰共同大败吴国的丞相张悌,护军将军孙震与丹阳太守沈莹。

88、张节(212):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00: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69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