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小评战国名门武田氏
性别:未知-离线 甲州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1
编号 199238
注册 2007-8-7


发表于 2007-8-7 22: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原创】小评战国名门武田氏

首先声明,本人绝对是武田家的忠实fanxi...

说到日本战国,大家最先反映过来的恐怕多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些纵横时代的英雄人物,这里,偶只对来自富士山下的山国甲斐武田家作些个人主观评价。(仅是一家之言,不求苟同,欢迎拍砖)

既然说战国武田家,就不得不说说武田家族历史上第二个中兴之主-武田信玄!(之前第一个中兴之主是武田信义,注意,不是武田义信)。我一直从来不否认武田信玄有被抬高的说法,事实上武田信玄作为常人还是有很多缺点和失策的地方,任何一个有实力的大名都不可能避免。这里要稍稍提一下信玄之父信虎,其实信虎算是个将才了,在贫瘠的甲斐依然能和多方敌人开战,而且胜多负少,其实力可见一斑,个人认为在临阵对敌作战的气魄和战果上,信玄是不及其父的。有人说信玄是军事家,其实不然,(我想整个战国都拿不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家来),如果说他是个兵法家倒是很恰当,因为信玄毕生都以《孙子兵法》作为他战争的决策点,以致于信玄一直信奉“作战胜六分即可”的军事理念,其实这也导致遗留了不少潜在危险因素。如果用一个子来形容信玄的用兵的话,我觉得“稳”这个字再适合不过了。信玄用兵之稳令敌人胆寒,往往在没打之前就已经感到稳如大山般的气势压过来,未战已输3分。而信玄的老对手上衫谦信的用兵则更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一式,所以互相辉映,使得这二位为我们留下了整个战国一半的精彩。

在我看来,武田家给人的映象是那种比较守旧的地方守护大名,其实整个战国有很多,但很难找到像武田家这样有着令人夸耀的历史,又有着问鼎天下的机会但最后又失之交臂的地方大名,所以我想这也是吸引这么多武田迷的原因。再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武田信玄本身的魅力了,那种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着实令人扼腕。

为什么武田家没有如愿以偿的号令天下,其内在外在的原因在哪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几代家督的战略局限
信虎时代的武田家处于内忧外患中,北条,今川,信浓豪族,领内豪族等等都是虎视眈眈,幸亏信虎善战,武田家才得以残喘于乱世。而信虎是个信奉高度中央集权的当主,主张一切权力归己,独裁现象过于严重,使得家臣团和自己的矛盾逐渐激化,信玄的上台说白了,就是家臣团的政治意向的转移和实现自己利益的一种表现,所谓信虎嗜杀成性只能算一个表面理由。而到了信玄时期,为了安定领内,信玄也非常明智地站在其家臣团的一边,致力于领内的安定建设工作,信玄也没让家臣们失望,他也体现出一个优秀民政家的风范,把贫瘠甲斐的甲斐治理得焕然一新(但也只是较之于信虎时代)。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战略意义上的扩张了,总体来说,信玄的初期战略扩张是没错的,拿下信浓是必须的,因为那里的金山和良马,但信玄做梦也没想到就此遇上了他一生的宿敌上衫谦信,而且两人一缠就是10几年,这时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而与上衫暂且休战后,信玄又悍然撕毁了3国同盟,西进吞并已经是没落了的今川一族,正是因此才导致信玄长子武田义信和重臣饭富虎昌之死。敝人认为义信谋反事件算得上是武田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了,原因很简单,信玄的后继者出现了问题,以后迟早会出乱子。信玄当初能上台,也的确亏了那些一直支持他的家臣,而义信则不然,所以这为武田氏的没落埋下了伏笔。综上可看出,信玄初期的战略扩张基本上是比较正确,只是一些突变的因素是他不能控制的,而对于他悍然撕毁三国同盟的说法至今也褒贬不一,个人认为是弊大于利的,纵然获得了地盘,但丢掉了人心,后继问题出现隐患,后方也变得不稳,甲斐的四周又弥漫着似有似无的战意....

第三代也是最后一代的武田领导人武田胜赖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到现在稍微平和了一点,似乎慢慢一些人开始重新认识了胜赖。这里,我认为胜赖还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大名了,比什么织田信忠,今川氏真要强的多。只说一点在对待商业的问题上,胜赖就比信玄聪明,在胜赖时期的甲斐民众腰包要比以前鼓一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在对外方面,武田胜赖也遵从了信玄和谦信不战的意愿,在长筱合战后能积极修复与北条的关系,这里看出胜赖并不是一无是处。而对于胜赖批判最多的莫过于可能是整个战国最悲壮,最具争议的长筱合战了。

长筱合战现在已被传的沸沸扬扬,甚至到了某些神话的地步,这里我也不在累赘重复,相信那些资深的战国fans应该知道长筱合战原没有表面那样简单,战况中武田军和织田军其实是半斤对八两,只是织田军人数的优势加上新武器的合理运用才获得最后的胜利,武田军也并不是没有胜机,起码武田四名臣之一的山县昌景率部一度突入织德联军本阵,差点扭转战局。

总结来说,武田家没有像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明确喊出“上洛勤王”的口号,即便是信玄,在其一生中也并没有明确表明以上洛为总战略方针的决策,其一生都是向四方巩固扩张这自己领地。而在1572年信玄的上洛之战也只是昙花一现,虽然轻松的击败当时还年轻气盛,自恃甚高的德川家康,但天不随人愿,无情的病魔还是将这位织田信长打心里唯一惧怕的对手带走,留下的,只是那句“把武田的军旗插在京都的濑田上”这句壮志未筹的遗言......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2、地理环境
甲斐是山国,处于群山环绕之中,与外界的联系相对于其他地方明显不方便。走出甲斐,则四周皆是强敌环绕:东面有战国第一民政家北条氏康统领着的关八州国家,西面则是雄才大略的今川义元,北面则更有令信玄头疼“上州黄斑”-长野业正,此外信浓四大将,势力延伸到关东的上衫谦信......我想在战国找不出第二比这更牛的包围圈了,然而武田信玄却顽强的走出来了,而且一生开辟领地120万石,整个战国估计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这样的壮举。所以很多武田迷对于像织田信长这样的暴发户十分不齿,当初我也是这样,但冷静下来看,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历史就是这样,织田信长有者更为过人的战略气魄,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以及不拘一格的处事态度则更使他在战国独树一帜,可能战国也需要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来结束数百年的混战局面,完成统一,这才是最符合民意的。

当然我不不是挺织田,而是客观实事求是,毕竟织田信长身边的敌人跟武田信玄比起来算不上什么,唯一一个可能跟他造成很大麻烦的斋藤义龙也早死,剩下的诸如六角,北田这些不够强势的大名显然不能阻止如日中天的织田信长上洛的道路(倒是各地的和尚造反令信长有些观火),再加上德川家康为他抵挡了东方势力,也包括武田本身的威胁,这使得信长更加放手上洛,所以从整个方面来讲,织田信长是占据了一定的地理优势。

如果说武田信玄想安心上洛的话,首先他要有本钱,本钱是什么?织田信长拥有富饶的美浓、三河平原这样的鱼米之乡,商业发达,人口众多,加上多元的文化接纳创新,这都无一不是他丰厚的本钱。而武田信玄有什么,答案是贫瘠的甲斐 即便是金山,也是迟早要开采殆尽,可持续发展才是王道,所以武田信玄必须拿下信浓这块肥地。除此之外,武田信玄还不得不考虑到后方的防御,即使是同盟也不能掉以轻心,何况对手是上衫谦信,北条氏康这样的奇人!当他搞好一切,打上上洛的旗号时,自己却被病魔打倒...

可以这么说,武田信玄是活活累死的,因为很多事情都要他亲自出马,无论是作战还是搞建设。武田家优秀的人才不少,像二弟武田信繁,重臣饭富虎昌,早期的坂垣信方,这些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但都一一死去(战死,处死..)这里我们不得不怀疑武田信玄的驾驭家臣的能力了。有人总说武田的家臣团很优秀,团结,确实表面看是如此,但我想,这都是隐藏在信玄的光环下罢了,毕竟信玄太强了,也太狠了(流放老爸,杀掉长子)有人认为信玄比他老爸都狠,看来不无道理,对背叛自己的人,信玄也是够毒辣的。

3、家臣团之间的矛盾
前者说到武田信玄的后继者问题,正好,就以这个为突破口,来谈谈武田的家臣团。

信玄长子义信的谋反其实也是武田大的战略方针模糊的具体体现。武田义信和今川家有姻亲关系,所以很自然的是站在今川一方,当得知父亲要撕毁三国同盟时,自己当然是反对的。加上之前义信因为在第四次川中岛之战的不理智表现使得他和信玄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信玄也提到不然他继承家业的话语,这些使义信更为不安,所以义信被逼无奈之下谋反,作为义信的启蒙老师:重臣饭富虎昌自感责无旁贷,也无奈掺入这淌浑水,但他们没想到并没有人支持,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谋反失败,饭富虎昌切腹自禁,义信后自杀。整个武田家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危机。而借助此事,信玄的四子武田胜赖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下任武田当主(其实应该是以监护人的名义统领武田,现在为方便说姑且这样说)。

然而,老四武田胜赖是信玄侧室湖衣姬之子,湖衣姬是信浓豪族諊访赖重之女(这个ju字打不出,姑且用这个),此外更是信玄最宠爱的女人,所以胜赖的继位则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意义了,因为他代表的,是諊访派的利益,而不单单是甲斐的利益了。所以我认为义信谋反事件算是武田家族由盛转衰的转折事件。

接着说,武田家臣团在胜赖上台之后,不可避免的矛盾一下全部爆发。武田胜赖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势必培养维护自己利益諊访家臣,相对的,对于那些信玄遗留下的老臣则显得有些不够重视,而以马场信房为首的甲斐旧臣的利益完全受到限制,比如一些政策方针,赏罚制度等,所以他们也不服,双方的矛盾只是因为信玄留下的还算厚实的底子而没有完全爆发出来。而到了公元1575年的长筱合战,双方再次出现了严重分歧,这主要体现在具体战术的制定合作上,我想如果双方都能妥协一点,可能结局不会那么惨。这里我不禁要缅怀一下于第四次川中岛阵亡的信玄二弟武田信繁了,我想如果他还健在,势必能缓和这一系列种种矛盾,就像丰臣秀吉的弟弟丰臣秀长一样,因为武田信繁的确是受到所有家臣敬佩,不论是人品还是才华,在家中人望极高,而且他也是织田信长,北条氏康,上衫谦信等人都钦佩不已的武将,在我看来武田信繁就像是这么一个调剂,起到稳定内部的重要作用,看来冥冥之中,一切都自有定数.....

最后再补几点看法 :

信玄的作战强调谋战,善于搞谍报,破坏,内通,流言....对忍者的运用简直到了极致,然则在两军对阵真正厮杀开了,信玄还是不能做到像上衫谦信那样收放自如,看来上衫谦信确实是战术大师... 但战争并不是一场战斗那样简单,对全局战事的把握才是最重要的,这点武田信玄可以说是战国首屈一指的,所以信玄可以开辟那么大的领地,而上衫谦信则疲于平定领地内的各种叛乱,这就是帅才和将才的区别,希望上衫谦信的fans不要介意,我也只是实话实说.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信玄的战略防御做得确实不好,信玄信奉“人即是墙,墙即是人”的理念,所以领地内的防御做得不好,这也是导致后来织田信长那么轻松的灭掉武田(除了高远城的仁科盛信做了顽强的抵抗外)。

欢迎大家交流指正拍砖。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远舟 2007-8-8 20:45 +100 好帖奖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州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1
编号 199238
注册 2007-8-7


发表于 2007-8-9 09: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骏河侵攻势在必行,有战略意义,为上洛铺路,不过我想到了后继问题,毕竟能够良好的延伸下去才是王道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17: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1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