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下感觉大辽萧后乃中国最强女帅?远胜武后孝庄!, 善骑射、御戎车、麾三军、建骑兵、降女真、攻党项、伐回鹘、败北宋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楼主的标题不明确,要知道,契丹的历朝皇后除了述律氏等有数的几个外,其余的都姓萧,所以契丹的“萧后”有一大筐,应称辽承天后萧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契丹国力基础雄厚,睡王(景宗)在位,军无战心。契丹昏主一死,辽国孤儿寡母,主少国疑,面临新兴的北宋,契丹面临危机,君臣知惧,将帅团结,政治上了轨道,军事实力自然就凸现出来了。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功劳。

王佐兄好象记错了吧,睡王不是景宗,而是穆宗,而景宗时期正是继睡王的中衰期之后的第一次中兴时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景宗应该还不错吧

景宗时期已经开始中兴,而萧后继景宗之后实行了一些更加开明的政策,正如肃杀说的开科取士和与汉族司法平等,契丹进入极盛。

契丹前期为:太祖(兴起:奠定基础)——太宗(扩张:经略中原)——世宗(维持:内斗加剧)——穆宗(中衰:国政渐废)——景宗(中兴:步入正轨)——圣宗(极盛:强势突显)

另外韩德让是韩匡嗣之子、韩知古之孙。高梁河之战时是景宗在位时期发生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景宗在位时期军事上确实作为不大,虽有高梁河一战差点要了赵光义的命,不过后面不断南下却常常以失败告终,这一阶段,是宋辽军事上的相持阶段,哪一方都不服输,但哪一方也占不到什么大便宜。

而到了萧后时期,宋朝由于战略战术失误导致连续两场惨败(歧沟关、君子馆),宋辽军事上的天平开始向契丹方向倾斜,但宋朝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契丹还是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两国最终媾和是比较合理的解决途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10-08, 22:07:27发表
记得景宗在位期间,政局不是很稳,内部斗争发生了高勋之乱 。景宗没有穆宗残暴,但跟穆宗一样沉迷打猎,经常荒废国事,萧后与大臣多次劝谏无效。军事上对北宋采取守势,没有作为,救援不利,丢失了北汉,总体来看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景宗对宋朝采取的可不是守势,自从高梁河之战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大举南下一次,临死的时候还在谋划进攻北宋,只不过大都是以失败告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因为之前宋辽是有和约的(宋太祖伐南唐之前与契丹讲和),两国说好互不侵犯。宋太宗伐北汉之前,契丹还质问过宋朝,当时宋朝的回答比较强硬。宋攻北汉,契丹也发了救兵,只不过在白马岭被宋军打败了。之后宋辽才全面开战,相比穆宗时被周世宗夺了三关却没有复仇之举,景宗还是非常好战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景宗969年即位,970年就对宋发动侵扰性攻势(六万骑南下),宋朝后来为了伐南唐,不想与契丹过早交锋,就花了点钱遣使媾和了,双方边境才趋于安宁,到979年宋伐北汉再次开战。当然,契丹希图一时的安定,在北宋致力于南方统一事业时没有趁机出兵或进行要挟,确实是失策。等到北宋统一了南方,其综合国力已远居契丹之上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06: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69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