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分进合击”,炎黄春秋,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讨论】
关于“分进合击”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讨论】
关于“分进合击”, 炎黄讨论活动试点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1
发表于 2005-5-29 18:2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战争,经典的战略战术不断涌现,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拟一题请诸君讨论。
“分进合击”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战术,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战例。我粗略列举如下:
分进合击成功的战例:西汉攻匈奴河西之战、东汉灭蜀之战、魏灭蜀之战、晋灭吴之战、刘裕灭后秦之战、隋灭陈之战、北宋灭后蜀之战、金灭北宋之战。
分进合击失败的战例:唐讨田承嗣之战、北宋攻辽歧沟关之战、蒙哥攻南宋之战、明攻后金萨尔浒之战。
请诸位结合相关战役,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使用“分进合击”的一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2、使用“分进合击”应该注意什么?
(以上两问的前提均是在中国古代)
希望各位畅所欲言,力求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注意结合古代战例)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2
发表于 2005-5-29 18:4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为了引玉,我先抛砖。
第一个问题:使用“分进合击”的一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1、纵观历史上类似战役,使用分进合击的一方基本上都是实力上处于强势的一方,而且都是主动进攻的一方。
2、蒙古军是最擅长使用分进合击、迂回包抄的,因为他具有行军速度和灵活性上的优势。而在这方面没有优势甚至处于劣势的就不容易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歧沟关之战中的宋军,以步兵为主,不如辽军机动灵活,又由于各路不相协调,将领因受君主干预而犹豫不决,忽进忽退,故而被各个击破,并且被辽军追击而无法及时撤退,遭受重大损失。
第二个问题:使用“分进合击”应该注意什么?
1、统一指挥权。路可以分,权不可均等。唐讨田承嗣之战的失败除去唐廷关键时刻接受田请罪之外,军事上就是败在这里。各路节度使各自为战,各为己利,中途居然发生倒戈相向,自相攻杀的事情。可见统一指挥权的重要性。
2、总指挥部应在前线。宋歧沟关之败与宋太宗遥控指挥不无关系;明萨尔浒之战时,总指挥杨镐也离前线很远。战局瞬息万变,遥控指挥势必失机,几路军就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
3、各路进军时间、目标、进程在计划时应明确。由于分进合击的失败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被各个击破,尤其努尔哈赤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更是克此战术的一大法宝,这就要求作战前的部署必须周密。各路需协调一致,不可冒进,更不能逗挠。
时间仓促先谈这些,各位补充。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3
发表于 2005-5-29 19: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列的战役并不全面,事实上还有很多,如蒙古军,惯用此战术,而我只列了一个。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4
发表于 2005-5-29 20:0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王佐兄在这个帖子上滞留半天,料想必有高论,果不其然!
一块烂砖引来璞玉,赚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5
发表于 2005-5-30 12:0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桓大司马
于2005-05-29, 22:47:52发表
坏处就是容易被积极防御的对手各个击破。不太适合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使用吧
如果是以骑兵为主,机动灵活,也是可以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6
发表于 2005-6-3 12:5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单调一索
于2005-06-02, 22:30:41发表
3、补给,没想好。
前面都没有说到补给,这位兄弟想到了,思考得很周密,不妨多谈一下。
分进合击一般是外线作战,如果不能做到“因粮于敌”就必须做好后勤补给。歧沟关的宋军失败也有这方面原因,辽军在前,宋军在涿州粮尽,竟退回雄州去取粮,可见补给工作之差。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7
发表于 2005-6-3 13: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ninanwine
于2005-06-03, 13:15:30发表
提几点疑问
1既然是分进那么在地理上存在一定跨度,怎么统一指挥权,那不是也是遥控了吗?
2古代战争总部设在前线风险太大,上将的存在与否决定战争的输赢
3计划没有变化快呀!按部就班只能导致指挥失误!
终于有不同意见了,有异议才能激起讨论嘛~
对于1和2,我一起回答吧。我说的指挥部应在前线并不是最前沿。对照一下歧沟关和萨尔浒:歧沟关之战宋军总指挥部在汴京,离前线十万八千里,遥控指挥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萨尔浒之战好多了,总部在沈阳,但离赫图阿拉也有一定距离(见下图)。而我所说的总指挥应该在前线就是为了避免遥控指挥,“不知军之不可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退而谓之退,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这就要求总指挥部至少应该在离前线较近,能够及时得知敌我动向的地方。
对于3。我所说的周密计划就包括对于战场上突发事件的处理,而不是只凭己方的意图来臆断敌方行动,不考虑战时可能发生的变化。当然事先计划永远不可能考虑完全,但总比没有计划要好。很多将领战场上所谓的临机应变不过是保全自己,而不顾友军,而这样的心态在分进合击中是最忌讳的,因为这种战法最需要各路协调配合。所以事先没有计划是万万不行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8
发表于 2005-6-3 14: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2005-06-03, 14:04:29发表
不知道隆中对的一路"出宛洛"一路"向秦川"算不算分进合击?
后来毛主席评二十四史时似乎又说就是这个战法"分散了兵力"导致失败?
众位大人都是历史精英,还请指教一二!
分进,但并不一定合击。如果明确说两路的最后目标是中原或具体点说是洛阳,那就是分进合击。我觉得即使蜀国据有荆州的话,其实力也不一定比得过曹魏,所以分进合击势必分散力量,即使不考虑东吴的动作,胜算亦不大。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9
发表于 2005-6-3 14: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2005-06-03, 14:32:08发表
这样的说蜀汉自始至终就没有一点机会吗?
不是说没有机会。不管怎么样,最终定胜负的还是实力,只能说机会不大。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10
发表于 2005-6-4 10: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超将军
于2005-06-04, 10:42:36发表
,计算步兵行军速度,几天到达。古代和东北战场差不多,那时东北汽车少,路也不好。
不过通讯技术就差远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11
发表于 2005-6-4 11: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超将军
于2005-06-04, 10:45:07发表
不知道那时有没有飞鸽传书?
即使有,鸽子也快不过电报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12
发表于 2005-6-5 09: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单调一索
于2005-06-04, 23:45:59发表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2005-06-03, 12:58:29发表
[quote]原帖由
单调一索
于2005-06-02, 22:30:41发表
3、补给,没想好。
前面都没有说到补给,这位兄弟想到了,思考得很周密,不妨多谈一下。
分进合击一般是外线作战,如果不能做到“因粮于敌”就必须做好后勤补给。歧沟关的宋军失败也有这方面原因,辽军在前,宋军在涿州粮尽,竟退回雄州去取粮,可见补给工作之差。
接下去讲讲补给,个人认为:1、首先要“有”补给。(好像是废话)。
2、如果主力于分路之间的空间小,应该考虑统一分配。
3、如果分兵几路兵势相当,几乎无主力次要之分,应该考虑分开补给。
4、如果偷袭、速战速决或另一路纯粹以骚扰为目的,那分兵就可以自带干粮之类。
5、如果战线过长,时间也很长,那就应该考虑以战养战,就粮于敌。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绝对优势兵力,被对手拖成这样只怕要失败,还不如早点退兵算了。
歧沟关的宋军无疑第一条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事实上这一战是宋太宗仓促发动,宋军本来就准备不充分,只要辽军有一个冷静总帅手击败宋军根本不难。 [/quote]
谈得很好。鼓掌
孙子一贯主张“因粮于敌”,以达到“胜敌而益强”。如果是奇袭的话一般是自带短期补给,如果要长期作战,一是要补给跟上,二就是想法从对方的领土上揩油(但不要进行无谓的抢掠)。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14: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34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