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篇(中篇连载)6.10更新, 北宋靖康之难探微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王佐兄的好文顶一下。

不大同意将军的观点:
着眼于唐朝中后期帝王搞不过节度使,多次惨遭京城长安被自己过肥的羽翼攻破的历史;再着眼于五代十国武将骄横、战乱相寻的历史,宋太祖的做法并不过分,是其后继者太过分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不错,制度从来都是应形势而生,也应该是随形势而变的。
所以宋太祖时适用的制度不是错误,但延续时间过久,后世帝王不但不改革反而更加依赖,只能怪后世帝王而不能追究所谓的“始作俑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宋太祖时期边境地区的地方官用的全是武将,可见他并没有重文轻武到那种程度。

而自太宗后,边防大帅用的是何承矩、李允则、李承渥这类说文不文、说武不武的通才,以及张齐贤、范仲淹、庞籍、韩琦这类文臣。而不敢用呼延赞这样“不能制民”的纯武人。
这些人其实还都是称职的,但都有一个通病:唯谨慎是从,缺乏出奇制胜的勇气和魄力,战法保守,故而对外守边作战不是没有胜利,但总是被动。

所以我觉得,唐朝的失败在于给了武将以文臣的权力,如果有文臣把持财政、民政,单靠点兵他们还闹不起什么大风波;而宋朝的失败在于把武将的权力都给了文臣。

如果采取文臣专管地方财政、民政,武将专管军事,互相配合的同时互相掣肘,两朝的弊病或许就不会如此致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真夫瑞于2005-02-23, 22:52:52发表
我一直觉得宋朝是个十分可惜的朝代,经济、文化、科技什么都不差,人口也不少,军役人口及军队的装备等等条件都十分优越,人民对政府、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兼历经前期数代的休养生息,若能出一名君,奋前世之余烈,当可创下如汉唐之威。华夏族当可迎来另一颠峰时期。可惜积弱累世,竟然一蹶不振。从此之后华夏族日益衰落,数沦异族,黄金时期一去不复返,直到还要高喊民族复兴啊。

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不思进取、维持现状,从高层到基层都是这样,即使有宋神宗、王安石这样意图改变现状的人,也无法抗衡保守的思潮。这也跟当时的儒学的发展程度有关,法家始终是无法战胜儒家。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结怨于二国,败祖宗之盟,失中国之信,创开边隙,使天下危如丝发。此六贼异名同罪,伏愿陛下擒此六贼,肆诸市朝,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宋人基本已经安于与辽的和平局面,对宋金海上之盟不满。

当时宋廷对待两国的问题上分成三派:
一是王、童联金灭辽,收复燕云。
二是坐山观虎斗,伺机而动。
三是联辽抗金。

其实,第一种方案最后被证明是失策的,但后两种方案也只是拖延被灭亡的时间而已,军事力量薄弱、士卒久不教习、国中缺乏良将,与失了势的辽人作战尚且失败。不能战,又无法满足外族的土地、金钱的欲望,谈和也不可能。

记得宋太祖在灭南汉时曾说过:
彼能战,则与之战;不能战,则劝之守;不能守,则喻之降;不能降,则有死之;不能死,则待亡国而已。

150年前南汉主的处境被宋徽宗重新体验了一遍。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郭药师还是有点本领的,还是宋廷用人不当。
一个燕山府(即幽州)设三个知府,还用契丹降将,是不是对这个特殊的地区要采取“一国两制”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刚才删跟帖不小心把王佐兄的误删了,不好意思,幸好不是什么重要帖子。

恭喜王佐兄升迁!

其实郭药师叛变也是对宋廷的失望,张觉叛金归宋,金人向宋要人,宋廷不敢怠慢,只能从命,郭药师也是叛逃来的,不能不感到自危。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宋军三次主动伐辽都是惨败,可悲。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进攻虽败,但面对辽军来攻却也不含糊。

有满城、雁门、徐河三次大捷,君子馆虽败,也死磕掉辽军上万人,可见以步制骑,进攻虽办法不多,防守却也不难。只要军队有数量,有质量,在加上点斗志,再硬的铁骑也无法长驱直入。

而到了宋徽宗时,军队是既没质量又没斗志,将领平庸软弱,统治者又摇摆不定,唉……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岳家军善于进攻,是因为他们也有一支骑兵生力军——背嵬马军,再加上步军也不是吃干饭的,所以可以步骑配合。否则即使打胜了也追不上,无法扩大战果。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cj181818于2005-02-28, 18:30:06发表
想到这里 我的心血澎湃 可腿又再次不争气的发软了。。
那是怎样的一种勇气?

这就是战争为什么需要士气的缘故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宋朝的宦官治军水平其实都是很高的。

王继恩、秦翰、李宪都是宋朝宦将宦帅的代表,相比之下,童贯有些逊色,但也决不是完全无能之辈。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3-04, 18:13:07发表
建昭兄,宋史懂得很多,在下受教了!

不敢当,对宋史看得多一些,不过见解还很肤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看《东京梦华录》,观《清明上河图》。此东京若不毁,鬼子的东京也要黯然失色。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正所谓能战才能言和,否则再无理的要求也得答应。

想当初契丹向宋朝提出什么非分的要求,宋使还可以据理力争,因为他们知道契丹人也不想动武,在宋初时两国二十年交战中,契丹没占什么便宜,反而澶渊媾和之后每年享受兄弟国“纳”来的岁币,才算长了点甜头。

但是面对这个比契丹还要强大的女真,而自身实力已经远不如昔,只能打落了牙往肚里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也是防御蒙古骑兵的有效路子。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王佐兄的文章文史并重,调侃中露讥讽,笑谈间话沧桑,令人会心一笑之后又为之一叹,妙文也。

看来该申请追加精华点数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我们不妨退一步来想,如果北宋政府此时严守封疆,坐观成败,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大好良机,就即便最终能够侥幸保全,其无能之态,也必为后世所讥议。北宋建国一百六十年来,未能收复燕云,是有心无力,而此时不去收复燕云就是有力无心了。“有心无力”可以原谅,而“有力无心”则必受耻笑。历史有的时候有很多选择,历史有的时候也似乎只能有一种选择。至于有一种观点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收复燕云,这实际上是从最终结果看问题,属于“事后诸葛亮”并不高明。

王佐先生这段评论的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是这样,我前面说了,三种方案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以及切实可行的方案配合,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贺兰拍马于2005-04-03, 13:06:16发表
王佐兄弟好文!!好才华,佩服~

“老字号的梅家熟食,烧鹅、卤鸭、酱鸡、腊兔品种繁多;京城鹿家的鳝鱼包子、鸡皮、腰肾、肚肺、肥肠、鸡碎,每份不过十五文(约合人民币两元左右);要想吃野味,还有各色飞禽肉、鹿肉脯、野獾肉、野狐肉、野鸭肉等等。州桥至朱雀门一带,是夜市最繁华的地段,各种特色小吃如旋煎羊、白肠、灌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红丝水晶脍、煎肝、蛤蜊、螃蟹、糍糕、团子、盐豉汤、批切羊头、辣饺子等常引来食客不断。如果是夏月,夜市上的各式消夏避暑的冷饮小吃更是花色繁多。像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饺儿、生淹水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汤、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皆用梅红色漆匣儿盛贮,既精致美观又干净卫生。到了冬季,夜市上的香气扑鼻的盘兔旋炙、烤猪皮肉;热气腾腾的滴酥水晶脍、煎饺子、猪杂汤,也可大块朵颐一番。”

这一段看的俺口水直下三千尺~~~

楼上还不过瘾的话建议直接看看《东京梦华录》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我觉得“坐观论”如果改进一下会更好,即不是单纯坐观,而是积极备战,瞅准机会出兵,收渔翁之利。这时候,辽很可能向宋求援,金当时还不知宋朝虚实,也可能会极力拉拢,这样可以从中捞点油水。如果有可以钻空子的机会,即马上出兵,争取一举收复燕云,然后凭借地利,分兵守口,再行观望。

当然,当时的北宋在军事上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真正能打大仗的军队,所以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宋与西夏的和战历时百年,从李继迁叛宋直到富平之战后宋夏不接壤,是令北宋头疼了一百年的难缠对手。

相比之下,契丹人给俩钱儿就不怎么挑事了。西夏人确实也用钱笼络过一段时间,却偏偏出来个李元昊,宋朝措置乖方,结果连续三场大败接踵而至。等到李元昊死了,西夏那边消停了,宋朝又想开边了,又以宋神宗五路伐西夏惨败告终,之后永乐之役又惨败。……

有夏在西北拖着宋朝,契丹时不时提出的无理要求宋朝迫于压力也只能满足。西夏确实不是好惹的,宋辽都曾大举伐西夏,无一不是失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这都是费了好大劲才要来的。

山后诸州刚得不久就赶上金军南伐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4-29, 8:49:26发表
我觉得靖康这段史实在是气愤多于悲伤,徽宗、钦宗、高宗都是怯懦昏庸之辈,完全可以把金人拒之黄河之外,却被人吓得失去一切,其实金人把这两帝掳走并虐待之,真是大快人心之事,何必悲伤,后来没能把高宗也掳走,真是可惜,不然岳飞怎么会死于非命呢?

高宗也被撵得够戗的说……

有一次正在扬州的行宫里干那个事的时候,突然闻听金军杀来,只好中途收场,匆匆逃跑……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4-29, 15:42:38发表
南宋统治集团虽说畏敌无能,但是南宋军民在抗金战争、抗元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
也是值得赞扬的,正因为如此,南宋才有可能偏安江南一个半世纪。

总觉得两宋和两晋比较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fengxv于2005-04-30, 10:06:58发表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4-29, 14:45:30发表
后来王夫之写的宋论对高宗的评价非常地精彩,可惜网上没有,那位高手可粘出来。

我找了找,终于找到了。
宋论 上
宋论 下
网页打开后好像特别慢,不知怎么回事。
本来想把高宗的贴过来,编辑了n次,算了。

有非法字符,所以其后的内容帖不上。

我帖宋史目录共贴了十五六遍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张觉事件是宋金开衅的导火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历史上很多人好心办坏事结果让后人骂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受王佐兄之邀前来拍砖,只好硬着头皮上架,见笑诸位了  

王佐兄的叙事部分语言轻松幽默,议论部分又严肃缜密,我认为这样写很好。
叙事部分让人在轻松的心情下了解历史,议论部分又马上给人以警醒,我是比较欣赏这样的文章的,感性中透出理性。至少我个人是非常支持这样写的。当然,两个部分的衔接要尽量自然,不要给人以当头一棒的感觉,循循善诱更加启发读者。

王佐兄曾问我这篇大作是否太长而显得拖沓,就现在看来我觉得还没有问题。我觉得这就要看主干部分与枝节部分的比重掌握了。举个例子,王佐兄曾就幽云问题回溯到宋夏战争和方腊起义,这段确实也是必要的,应该写,但我觉得还应加以从略,因为这毕竟不是主要论点。如果要把每个问题都加以详细论述的话不免让人有厌烦之感。
当然这要取决于王佐兄的文章的目的及受众。是主要给一般的历史(政治、军事、外交)爱好者看,还是主要给深入研究这方面的人看。如果是前者,议论部分可点到为止,主要问题当然要多论,但不必每个细节问题都论述,有的地方一笔带过即可;如果是后者,议论部分要全面详细,叙事部分就能省则省了,因为这类读者对事件都已相当了解了。

另外宋辽金作为这个故事的三个“主角”,因为主题是写靖康之祸,辽金之战自然从略,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主要进程概述一下,金的兴起,反辽,经历宁江州、达鲁古城、护步达冈诸战节节胜利逐步壮大,这时期的金军主要将领也是后来金灭宋的主要将领,在辽金战争中稍微着着墨,也有助于铺垫后来的宋金战争。还有西夏、高丽在这一时期的动作也可略微交代一下。

先说这么多,都是一家之言,仅供王佐兄参考。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见笑诸位的同时如能稍有助于兄的写作进程,予则不胜荣幸之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fengxv于2005-05-20, 22:49:34发表
汗~王佐兄大作,我一字没读过,一来对宋2史不熟,主要还是因为看着这么多字我就头晕。
我最爱看那种一篇500、700字还能讲出些东西来的,不必太透彻,能让读者自己想到一些也不赖。不知王佐兄是否有写这类文字的打算~

五七百字基本说不清楚什么,泛泛而论而已。

PS:fengxv上帖只有一个字加一个符号,作灌水论,删除。

QUOTE:
倒~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0 01: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71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