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梓庭君 于 2008-10-22 09:19 发表
是不是可以跳开为养马而养马的讨论,看看宋朝的国家政策。
显然,宋朝没有汉唐时期的雄心壮志,既不用出击漠北又不用开拓西域,只需要专守防御,送点岁币就可保和平。这些任务,步兵主力就可以完成了,那么,养马来做什么?养了马,又不可能像禁军一样集中在京师,战时调集出征,而必然要安置在边境,这样在边境就必然会有相应的常备军和配套步兵和辎重部队,这样搞来搞去搞不好友搞出个安禄山来,那杯酒释兵权不是白搞了。
所以,我觉得宋朝缺乏战马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国家战略方向的问题。
此言谬矣。
如果真的不需要战马,为何王安石要制定保马法?
雄心壮志正是被现实打击而消沉掉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没有。而且边境一直也是有常规部队的,宋朝的禁军一部分驻扎在京师,一部分驻扎边境的几个帅司,不能说收兵权就不守边了。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还算合格地完成了对契丹的防御任务,最终与契丹讲和。但是其中暴露出的问题,打了胜仗很难扩大战果,打了败仗就会败得很惨,因为骑兵太少胜了追不上人家,败了跑不了,没有机动性则掌握不了战争的主动权。所以宋军虽然时有屡屡获胜,主动权仍在敌手,河北一大片平原,敌人从哪里都可以进攻,这就能解释宋朝禁军人数为什么激增,因为需要设防的地方太多了。
事实上真宗、仁宗、英宗朝对外是没什么雄心壮志,但神宗、哲宗甚至徽宗朝,宋朝频繁对外开战,攘边拓地,西夏服了又去打吐蕃,收熙、河、兰、会、洮、岷等州,扩充版图二千多里。可见宋朝的统治者决不是安于“守有余”的,有条件的时候也是要进攻的。
直到徽宗年间还不忘收复燕云,不惜与契丹败盟,仓促出兵。可见多数时候是有心无力,而不是没有雄心。同样,也绝不是不需要马。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8-10-22 10:1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