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谈谈澶渊之盟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瀛莫二州是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当年一起由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周世宗时期以武力从契丹收复,宋朝继承。
而契丹方面一直不放弃这二州的主权,澶渊之盟时在双方外交斡旋下放弃了,这也算是契丹方面的让步。

宋真宗当时的谈判底线是一百万,曹利用回来报告谈判结果时真宗开始误以为三百万,虽然吃惊也接受了。可见三十万对宋朝来说确实不算很多。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7-5-17 09:0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18 关内侯 的帖子

关键还是看怎么合算,双方正是因为互相都处于比较均衡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结果自然是讲和,打来打去又有什么好处?

军队也不一定非要靠战争来练兵,那样世界还不乱套了。
宋辽军事上的衰落并不是长期不打仗的原因,事实上宋朝与西夏一直处于战战和和的状态,契丹也与西夏有过战争。宋朝在与金海上之盟之前还在西夏战场还取得了胜利,国内也刚刚平定方腊之乱,应该说没少打仗。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7-5-19 19:0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除非把契丹大军围在境内吃掉,否则收复燕云就困难。而契丹是骑兵,想跑也容易,所以宋军很少能歼灭契丹军的。

契丹那边虽说耶律休哥、斜轸、萧达凛等能打的都死了,宋朝这方面能打的也死得差不多了,数一下:
太宗时期比较能打的崔彦进(988年死)、李汉琼(981)、郭进(979)、潘美(991)、杨业(986)、田重进(997)、袁继忠(992) 、崔翰(992)、尹继伦(996)、田钦祚(984)、呼延赞(1000)、范廷召(1001)这些都死了
方面大将能打的就剩下个李继隆(1005),而且已经又老又病,退而求其次的王显(1007)也老了,王超、石保吉这类人难当大任
杨延昭、何承矩、李允则、马知节、孙全照、杨嗣这些虽说是合格的边将,但是资历不够,难当方面,而且又大都是防守型的将领。

两边都处于军事上的衰退期,老将死得差不多了,小将还没怎么成长起来。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7-5-20 10:3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北宋经济没问题,可以说是相当繁荣;国家财政有点问题,但可以说跟那点岁币没啥关系,关键是北宋公务员(官老爷+兵大爷)太吃香了,不论是薪水还是福利,待遇太优厚,以一个封建王朝的负担能力,即使是历史上最有钱的的封建王朝,也还是超前了些。

实际上即使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按照现在的理财观念看,财政问题也根本不大。按照记载,北宋太祖、太宗、真宗时期,一直是收入超过支出,仁宗初期和中期,仍然如此,到仁宗后期,有当时的岁入“所出无余”的记载,也就是收支平衡。直到英宗时期,才首次出现财政赤字,据文献通考:治平二年,入116138405,出120343674,非常出11821278,诸路积160292093。这是中央财政是赤字的,但是如果加上地方财政,实际上仍是收入大于支出的。王安石刚一实行变法,中央财政赤字马上得到缓解,其实王安石不过就是把地方财政收入归拢到中央而已。

古人视赤字为败家,但按照今天的理财眼光,赤字是很常见的,只要不是长期赤字并且无法缓解,其实不足为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汉朝文景时代送钱送女人,武帝雄起了一次,到了元帝还不是得把昭君乖乖弄出塞。武帝雄起还劳民伤财,晚年都下罪己诏了,结果到了元帝还得送女人,又走回老路。
唐朝就不说了,兴盛不过是太宗高宗两朝,玄宗之后一百五十年一直是内忧外患。之后外面被南诏、吐蕃、回纥收拾,里面有安禄山、史思明、田承嗣、李希烈、黄巢、朱温……再往里还有李辅国、仇士良之辈。可以说从唐玄宗之后天下就是分裂的,穆宗小中兴短暂统一但没维持多久,这么一算到北宋完成统一中间经历了二百五十年。
二百五十年啊,人心都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但经过柴荣、赵匡胤、赵光义三代人的努力,天下还是大致统一了。
有什么办法,捡起来一副烂摊子,北方屏障燕云、西北产马地河西都被异族占领。如此先天不足,而面前的契丹已经不是匈奴、突厥这样的大老粗了,摇身一变也成了有教养有远见有心机且不失从前的勇猛的民族了。在这种情况下用少量的金钱维持百年和平,我看不说有功,至少不该有罪吧。
神宗做事就有点愤青,刚刚得到了熙河,就想把西夏灭掉,几十万人往大沙漠里开进,结果劳民伤财、死伤惨重,神宗在朝堂上失声痛哭。宋朝的先天条件就决定,不能像汉武帝那样雄起,虽然咱有钱,但钱还真不是万能的,自我保护才是第一位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8 12: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