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篇(中篇连载)6.10更新, 北宋靖康之难探微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fengxv于2005-05-22, 16:10:47发表
问个题外话:童贯是太监,那他是自己有府邸,还是平时伺候时皇帝住在皇宫里,打仗时在军营?

太监官做大了,当然就不是以伺候皇帝为专职了。

ps:宋时应为“宦者”或“内侍”,“太监”这一词是明朝时兴起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马超将军于2005-06-04, 0:06:51发表
王佐兄:宋江在招安后,有些什么故事?宋史上可有什么记载?

有些记载中,作为裨将参加了镇压方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西路除了最后合击汴京外,第一个任务是占领西京,堵住宋帝西逃之路。

金军分进合击在战术上并不高明,却能达到目的,实际上是宋人自坏方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河北路驻军十三四万,设四“总管”编为四个“军团”成“品”字形分布。辛兴宗驻中山,王元驻真定,杨维中驻瀛洲,王育驻大名。

“瀛洲”应改为“瀛州”,也就是后来的河间府。

其实中山、真定、河间、大名一直是河北驻军的四大据点,大名纵深较大,而另三镇距边境较近。宋初便有镇、定、高阳关三路部署。镇为镇州,后改真定府;定为定州,后改中山府;高阳关都部署的实际上就是瀛州军区。宋真宗时,这三路都部署通常由一人担任,这个人就掌握了河北至少十分之六的驻军,这也是北宋朝廷敢给将领的最大权力了,可惜担任这个要职的却大多数是傅潜、王超之类庸将,且用的几乎全部是曾经在藩邸侍奉皇帝的武人,自然就是心腹,如果要把都部署的职位给不是心腹的武将,则一般把各路权力分开,可见宋朝皇帝用将的心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9-11, 23:19:19发表
大名在北宋时期为北京,现在属于河北,在北宋时期确是河南。北宋时,黄河自浚州(黎阳)折向北方,注入渤海。

虽然北宋时期,大名列为重镇,但个人觉得大名的战略地位不是很突出。一,大名旧城在黄河以南,河北又无重镇可以凭借,其拦阻敌军渡河的作用不大。二,大名的地理位置有些偏,它位于开封东北,不在中山、真定、信德、汤阴至汴梁的交通线上,其军事上凭护开封的作用有限。

实际上浚州与滑州夹河相对,扼守开封门户,军事地位重要,但向来不被北宋列为防御重点。

如果北宋将浚州、滑州、大名经营为军事重镇,在汴京的正北与东北向,依托黄河建立第二道防线。情况会好一些。

王佐兄说的有道理。

大名地区(曾名邺城、邺都、魏州、天雄军等)历来就是河北重镇,不过从五代到北宋,黄河决口多次,几次小改道,一次大改道,或许是这个城池失去以往作用的一个原因吧。如今的河北大名县,在地图上难得找到,是没落型城市的典型。

河北分东西两路,主要的划分依据其实就是两条重要交通线。西路由北向南依次是中山(定)、真定(镇)、赵州、邢州、磁州、相州、卫州——在阳武一带渡河通汴梁;东路由北向南依次是雄州、莫州、河间(瀛)、深州、冀州、大名、开德(澶)——在白马津渡河入河南。宋朝“路”的划分主要的行政企图是明确运输线,路设转运使负责供运,河北之所以分成两路,就是根据这两条主要运输线来决定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0-11 17:5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多少日不填坑,我还以为王佐兄的势头已是“强弩之末”了呢,但愿是“厚积薄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0-15 14:4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这个高俅官做到了从二品的殿前都指挥使,却在元人编纂的《宋史》中连个传都没有,其事迹不妨参考一下D将来先生的文章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le=5590&flag=1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0-18 19:4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10-17, 20:46:22发表
虽为长子但自幼丧母的赵桓,性格外恭顺而内倔强,与那个聪明伶俐,处处迎合父意的“三哥”赵楷截然不同,至于兴趣爱好、脾气秉性更与父皇大相迥异。

赵恒身为长子,怎么出来个“三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0-19 22:0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大势已去,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位,明显是收拾烂摊子的,压力大、责任重,却没有更多的时间。钦宗要说有什么政绩的话可能也就是办了“六贼”,军事上优柔寡断、外交上软弱妥协,最终不免灭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0-24 13:1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马超将军于2005-10-23, 22:54:41发表
TO冰祁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没什么错,总比朱元彰杀戮功臣要好的多。

宋灭亡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崇文而不尚武。

不错。

宋太祖的“以文抑武”的做法是鉴于五代的特殊社会风气做出的决定,自有其时效性。
不幸的是被其继任者们视为了亘古不变的祖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真宗即位不是那么顺利的,王继恩和一些内臣要立另外一个皇子,多亏吕端“大事不糊涂”,把王继恩扣押起来,赵恒才得以即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乃奉太子至福宁庭中。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以继勋为使相,赴陈州。贬昌龄忠武军司马,继恩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旦除名流浔州,籍其家赀。

——《宋史·吕端传》


这里王继恩他们所要立的楚王元佐本来是赵光义最初的选择,但是赵光义为了自己的私心,迫害太祖的后嗣及自己的弟弟廷美,元佐非常不满,自从叔叔受害之后就发了癫狂。有一次重阳节,太宗设家宴,诸位弟兄都去了,唯独元佐不知道,便一赌气在宫殿里放火,因而被废为庶人,后来又被赦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凭北宋地大物博、财力雄厚、人口众多这些硬件条件,即使打不过金国也可以用空间换时间拖一拖,不过通往汴梁的路实在是太平坦了。当年太祖迁都不成(太宗和群臣眼光太短浅,太祖也少了那么点决断),是国防的一大失策,财政上只是暂时得利,但是为了保卫无险可守的京师,只能依靠大量兵员,北宋又是职业兵,花钱养兵对财政仍然是不利。
宋徽宗父子不是第一个吃这种亏的,当年后晋石重贵也是被契丹速灭之后送到东北改造去了。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6-6-8 11: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6-8 11:15 发表

发生这种都城无险可守局面的根源是燕云十六州一直处于敌手,直到徽宗时才在名义上收回,于事无补了
刘知远的错失,周世宗宋太祖的早死,加上宋太宗的无能,最终造成了大汉数百年之辱

总帐还要算在石敬瑭头上。

太祖若不是死得早,太宗还可以做个比较成功的守成之主。太祖的事业还没完就死了,让他挑大梁就难为他了。他前半辈子都是在他哥哥的羽翼下活着,不怎么懂得创业的艰辛,不懂得掌握火候和分寸,两次北上都是准备不足,一时兴起,把老兄留下的大量的精兵和钱粮都打没了。疑心还特别重。
太祖右文抑武,不过是为了防止五代悲剧的重演,而他本人对边防将领还是倚重有加的,李汉超镇关南、马仁瑀守瀛州、韩令坤常山、贺惟忠易州、何继筠棣州、郭进控西山、武守琪晋阳、李谦溥隰州、李继勋昭义、赵赞延州、姚内斌庆州、董遵诲环州、王彦升原州、冯继业灵武,这些将领的防地都是多少年没变过;太宗既没有太祖那种豁达的性格,也没有太祖的军事才能,总想控制武人,束缚其手脚,后代又因袭其政策,结果造成百年守内虚外,实际上宋军的战绩还是可以的,但一般都是局部取胜,整体失利,小战常胜,大战疲软,这就是总体军事政策的原因了。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6-6-8 11:4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跑了也就跑了,偏偏后来又回来了,结果还是发配到北大荒改造。
跑了丢脸,回来了丢人,脸和人都丢了。
到了女真人手里被人当猴耍,用郭德纲的话说:“要了亲命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我倒觉得打不过时就应该跑,因为看东京的地势终究不是可以长期固守的地方。但是应该向哪里逃?
向关中逃可以倚仗西北的精兵,向江南逃可以依赖东南的财力。
如果确信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并击退敌人的话,应选择向西,不过稍有些冒险;如果没有短期内战胜敌人的把握,而要做长期僵持的打算,则应选择向东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定都在军事上确实是失败,这个前面讨论过多次了。当时定都是处于经济条件的考虑,也不能说完全错。

皇帝逃跑虽有损士气,但危急的时候战略转移也是必要的。崇祯一直呆在北京没跑却也摆脱不了亡国的命运。唐代的京城先后被攻破过四次,不是外族入侵就是内部叛乱,若不是皇帝及时跑掉了,恐怕还没有三百年的国祚。宋朝的东京只被攻破这一次,老赵这一大家子就都被抓住了。

宋钦宗举棋不定,又想战又想和又想跑,这是最要命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6-18 12:29 发表

最近忽然想到,其实北宋定都的错误应当归结给柴荣的,正是后周世宗在位期间扩建了开封城,使之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而在历史上,五代有四代建都开封,百姓也大都将它看成政治中心了,再加上唐末大动乱,长 ...

开始是朱温定都汴梁,李存勖灭梁之后迁都洛阳,石晋灭后唐之后又迁都汴梁,之后汉周一直因袭。
洛阳、长安当时确实已经没有帝王之都的气象了。
太祖能从长期军事战略上考虑迁都,而太宗和群臣更多考虑的是眼下的富足和安逸。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6-6-19 10:2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王佐兄失踪了,可惜了好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0 03: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74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