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中式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中国历史上一直盛产逻辑大师(诡辩家),反倒缺少真正的哲学家,对世界本源问题的思考的缺乏才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缺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aj1971 于 2008-6-15 12:56 发表
从一些政治的例子来看,可以看到国人的一些逻辑推理的例子。
”这句话是某领导说的,所以是正确的“,而不是说”这一句话符合某个事实或某个真理,所以它是正确的“。 把正确与否等同于地位的高低,不是可笑吗?
再说牛顿的哪一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话中的含义是牛顿既不否定前人的功劳,也没能妄自菲薄自己的作用,想一想,如果牛顿是站在巨人的强大的阴影里的话,他可以超越前人吗?
希望国人不要陶醉于先人的荣光里,不要生活于先哲的阴影里,不要动不动就仰视先哲。众生平等
有时不妨平视或俯视。
...

这种思路大概也就和”XX是来自圣经的,所以是正确的“差不多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08-6-15 11:00 发表


我没有给你规定什么。但是既然你驳的是“由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缺乏逻辑从而造成中国人逻辑缺陷”。要证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不缺乏逻辑,举一些咱们老祖宗的逻辑思维方面的经典著作不就行了。你的“这些经典本 ...

演绎法也是逻辑思维的方法,中国古代很多思想都来自演绎法,比如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难道演绎法就不算逻辑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08-6-15 17:50 发表


金兄这帖就比那两位网友要回复得好些啊。我前面说,举一些咱们老祖宗的逻辑思维方面的经典著作不就行了。至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算不算严密的逻辑,倒是另外一回事了。

呵呵,逻辑的严密是个过程,西方逻辑也是近代才开始走向完备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也还是演绎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4 13:16 发表

未知生焉知死嘛
不过其实也不少,本体论肯定是古典哲学的必然归宿,从僧肇解中观,王弼做老注,再到二程的天理,张载的气,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陆九渊的心。其实都是在寻求终极解答。

呵呵,我对理学及其后的都没有概念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15 21:00 发表

东方思维靠悟,西方思维靠学。
所以只有东方的中国才能出那种超越时代的思想家和著作,比如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也很难说是超越时代吧,孙子兵法更多的是哲学性的东西,而哲学性的东西指导意义固然强,但可操作性就弱了。而且孙子兵法也并非完美,过于强调鬼谋的一面,弱化了军制和战法的意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5 22:56 发表
像西方著名的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其实也无法论证必然性,只能是盖然性的高取向

盖然性也未必哈,韦伯颇有点以结果证原因的倾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16 02:01 发表

哲学性的东西才是永恒的,军制和战法则受时代限制。中国军事著作中有偏重阐述军制和战法这类东西的书籍。像《司马法》、《武经总要》、《武备志》这种偏重技术的著作就类似于西方的《克劳塞维茨理论》,只要人 ...

但是越哲学性的东西,实践性就越差,所以光想靠孙子兵法来超越时空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6-16 09:15 发表
这文章就没讲到点子上,文章意思是中国古代缺少《欧氏几何原本》那种严密的“定义-公理-定理”的演绎体系,所以找不到打开近代科学体系大门的钥匙?

这个东西比较困惑哈,毕竟我们都没有怎么读过古代的科技著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6 13:13 发表

西方古代除了《工具论》还有什么?
如果以此对照,《墨辩》就是完整的逻辑学书籍,同样是分为六篇合成一书

呵呵,我觉得很多人在连古文都没有学通,古籍都没有看懂的情况下妄言古人是很没有意思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08-6-16 13:17 发表


我第一听到这方面的观点,是看到杨振宁对《易经》的评价。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40462/40463/3049020.html




我觉得杨对科学定理方面可能比较熟悉,但是在语言学方面显然就比较勉强了,尤其是关于《易经》导致汉语单音节化的论证是过于“大胆”了,显然不能作为一个成熟的结论哈。而且杨的立论也有自我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说抽象化和符号化是易经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说古人不好抽象的思维,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哈。
至于古代是否存在一个演绎系统,我看大家对古文读的都比较少(包括杨在在内),所以最好还是先搞清楚再下结论。

[ 本帖最后由 金庾信 于 2008-6-16 13:5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6 13:44 发表
《经上》
给的比较系统,但数量较少

經上: 使,謂、故。
經說上: 使:令,謂“謂”也,不必成。濕,“故”也,必待所為之成也。

經上: 名,達、類、私。
經說上: 名:物,達也。有實必待之名也。命之 ...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名”,既定义,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本身就是逻辑思维严谨的一个特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6 14:01 发表
我只是觉得楼主转帖介个很有意思,题目叫《中式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
可一开篇就在讲缺陷,却不介绍一下中式思维逻辑的概况
譬如我们挑悼红狐的五大毛病,那首要是把悼红狐拉出来做个全面介绍和实际展示,据此 ...

而且要强调中式思维和其他的思维的差别,突出什么是中式思维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17 01:13 发表

西欧文明没有传统文化,这话可别让罗马教皇听见,别让崇尚骑士风度的英国人听见,别让热爱斗牛士的西班牙人听见。为什么美国有《反堕胎法》,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这些又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2月只有28天? ...

这些东西差不多都是来自罗马人和闪米特人,不是那些高卢、日耳曼和撒克逊蛮子的传统哈,只有德鲁伊啊、奥丁啊、精灵啊、侏儒啊什么的才是他们的本土文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17 08:37 发表

本土和传统是两个概念,如果用本土文可以否定传统文化的话,日本人除了色情文化外就没文化了。

日本的色情文化也是从中国来的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aj1971 于 2008-6-17 11:09 发表
现在看,个人认为这一推理中,可能有缺陷就是概念不清,“一”到底是什么东西?以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认为是”一“。所以让人既感动,又迷糊。这可能让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不同的”一“。于是使后人在实际的操作中,陷入了矛盾。所以我个人想这会否让人对这一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深入了解状,大谈特谈,但实际运用时,又放到了一边,让这一理论在中国没法进一步发展与此下去。
我不知是先哲们有心让我们后人猜,还是因当时的社会原因,又封嘴。还是我个人的理解力低,没有看明白古文。
...

一是什么东西?去看下注释不就知道了?自己不理解,却非要说古人说不清。哲学的东西是拿来“实际运用”的吗?“你是什么?你存在的意义”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解决你吃饭问题吗?
你非要哲学家去干数学家的事情,然后再指责哲学家无能,不是很鸭霸吗?

[ 本帖最后由 金庾信 于 2008-6-17 19:1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6-17 22:06 发表

这不是演绎,是归纳。老子这里对自然进行抽象的概括,并非从前一句能证出后一句,跟公理体系更是分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演绎是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是从一般到个别。所以“一生二”是演绎,“万生一”才是归纳,至于公理,那是数理逻辑,和我们一般所言的形式逻辑是有区别的。如果说中国人在数理逻辑方面存在缺陷,这个貌似倒是有的,形式逻辑嘛,我看未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6-17 22:54 发表

数理逻辑要到近代才发展起来,首先需要符号逻辑的产生,没有数学逻辑符号的引入不能算数理逻辑吧。

老金一般和个别貌似反了吧。归纳是从个别现象总结出普适规律,演绎则是反过来。演绎在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 ...

呵呵,我是搞反了。不过老子的话应当是说1+1=2,2+1=3.。。如此加下去,可以加出无穷的数字来,并以此比拟万物的繁衍。他这个依次推导的演绎顺序还是存在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3 21: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72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