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黄炎”之称如何变“炎黄”?
性别:未知-离线 icele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195551
注册 2007-7-30


发表于 2007-7-30 12: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炎帝魁隗氏政权之前为伏羲女娲政权,少典氏部落即为伏羲女娲政权的直系传人,在伏羲女娲政权的最后一任帝节芒去世后不久,炎帝魁隗氏率族人入主中原,建立炎帝魁隗氏政权。

魁隗,姓姜,名魁隗,又名柱,号魁隗氏。 魁隗的远祖是燧人弇(yan)兹合雄(hong)氏,简称燧人弇兹氏。魁隗的母亲是有蟜氏的女首领任姒,她居住在常阳山,是负责执掌日天杆晷度的柱下史。 魁隗的父亲是少典氏部落的一名普通男子。 魁隗生于伏羲女娲政权最后一帝的节芒六年(壬申,前5029)。传说有蟜氏女任姒有一次到华阳(今陕西汉中市境内)游玩,因看见神龙降临,感而有孕,后来便在常阳生下了一名男孩,便以柱下史的“柱”字为名,称作柱。又因从小在姜水(今陕西秦岭北渭河流域宝鸡市岐山县境内)长大,便以姜为姓,又称魁隗,号魁隗氏。

-------这便是皇甫谧《帝王世纪》的由来,正妃与神农号之说,全是牵强附会之说:“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乡),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

=============

  魁隗出生时,其所在部落仍处于走婚时代。当时族内有严格规定,本部落族人有血缘关系的男女严禁成婚(性结合),因此他们的婚姻依然是异部落之间的走婚。当时伏羲女娲政权虽然已经施行了对偶婚,但生活在西部和南方的一些氏族部落,不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所以这些部落的婚姻依然停留在早期的走婚阶段。——这些部落为什么没有响应伏羲女娲政权的对偶婚呢?因为当时的对偶婚是男人出嫁,甲部落的男子嫁到乙部落的女子那里去,组建新的家庭;甲部落的男子此后便失去了自由和权力,成为仅供女人驱使和提供性服务的奴仆和工具。那些在本部落自由自在惯了的男人,无法忍受那种被奴役和歧视的生活,他们依然热衷于走婚。男人走婚只是为了寻找快活,他们对生儿育女没有任何责任。和女人快活之后立马走人,女人是否怀孕他们并不关心。由于女人的性伙伴频繁变更,她们怀孕后很难知道谁是孩子的父亲。(小说)

    史书上所谓“任姒为少典妃”,完全是后人的附会。他们根本不知道当时只有男人出嫁(指对偶婚)和走婚,根本没有女人出嫁之说。因此,任姒不可能成为少典国君的妃子(何况当时并无妃的称号)。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少典氏部落和有蟜氏部落是两个互为婚姻的部落,少典氏的男子到有蟜氏部落去走婚;有蟜氏部落的男子到少典氏部落去走婚。有蟜氏的年轻女首领任姒与少典氏部落走婚的多名男子结合,怀上了孩子,因为搞不清楚是哪个男人的,只好归功于神,称作“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远古史书《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当然,这里所说的“生”未必就是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因为那个时代炎帝族还没有固定的婚姻,不过母子关系却是勿庸置疑的,就是说炎居确确实实是炎帝魁隗氏政权的第二代执政者。

==========

以上,我想说的是,黄帝和炎帝的关系只是他们的母亲是来自同一母系部落有蟜氏,至于说有很深的兄弟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的!

值得探讨的反而是伏羲女娲政权与黄帝氏族的关系是否是直系相承.毕竟这时的伏羲女娲政权已经实行对偶婚,也就是说对血缘的认定上是很有成效的.

[ 本帖最后由 icelee 于 2007-7-30 13:30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le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195551
注册 2007-7-30


发表于 2007-7-30 13: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轩辕氏的远祖为少典轩辕氏。少典轩辕氏共传四世——

    一、少典轩辕氏一世名枪术,女性,生于伏羲女娲政权的太河三年(丁未,前5114),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公元前5089——前5049),卒于枪术四十一年(壬子,前5049),终年六十六岁。枪术的母亲为雷泽氏,因以龟和鼋为图腾,故而称天鼋氏,后被讹传为轩辕氏。于是天鼋氏就变成了轩辕氏。

    二、少典轩辕氏二世名茴芒,女性,生于伏羲女娲政权的大耀五年(癸巳,前5068),即位后立都于岚皋(今陕西安康市岚皋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年(公元前5049——前5016),卒于茴芒三十三年(乙酉,前5016),终年五十三岁。

    三、少典轩辕氏三世名赤哲,女性,生于伏羲女娲政权的大耀三十五年(癸亥,前5038),即位后立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八年(公元前5016——前4969),卒于赤哲四十七年(壬申,前4969),终年七十岁。

    四、少典轩辕氏四世名大迥,又称少典,男性,生于炎帝魁隗氏政权的魁隗十六年(戊申,前4993),因走婚入赘于方雷氏部落,被推选为大酋长,即位后立都于千阳(今陕西宝鸡市北),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969——前4936),卒于大迥三十三年(乙巳,前4936),终年五十八岁。

    大迥死后传位给方雷氏(有蟜氏)女附宝的儿子黄夷,始称姬姓黄夷氏。

=======

黄帝是风姓方雷氏、雷泽氏的支派,由上一,我们看到四世即为少典,因走婚入赘于方雷氏部落,被推选为大酋长.大迥死后传位给方雷氏(有蟜氏)女附宝的儿子黄夷---------这里关于黄帝的说法就完全成立了,并且因为入赘的关系,不可能出现正妃侧妃的问题,关于炎帝的说法真是笑话了.

根据风姓方雷氏:族内贤能多才的族子即会被推选为帝的说法,至黄帝时期,完全可以说,黄帝即为风姓方雷氏(伏羲女娲政权)的延续.


枪术生于伏羲女娲政权的太河三年,太河时期为伏羲氏第22世, 太河,男,姓风,名太河,号伏羲氏,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风和,他的叔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节氏执政的晚年,也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晚年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太河为帝位继承人。    太河执政的晚年,也没有将帝位外传,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大耀为帝位继承人。

可以看出,当时已经非常在乎血统,且都由男子执政.( 大耀称帝以后,打破了祖宗的惯例,在帝都原有的处理国家政务的宫廷外,又增设了后宫,并且在后宫娶妻纳妾。他向各部落公开宣称,帝和各部落大酋长享有婚姻方面的特权,男性的可以多妻,女性的可以多夫。大耀晚年时,直接立自己的小儿子节芒为帝位继承人,而不是传给族内贤能多才的族子,引起本部落众多族人的不满。)节芒后亡政.

[ 本帖最后由 icelee 于 2007-7-30 13:25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le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195551
注册 2007-7-30


发表于 2007-7-30 13: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另外,我们可以在时间上比较一下:

炎帝魁隗氏政权首任首领: 魁隗生于伏羲女娲政权最后一帝的节芒六年,约为  第四世少典轩辕氏大迥,又称少典时期,其父仅仅为少典部落的一个普通男子,如何与少典入赘到风姓方雷氏的黄帝能同日而语....简直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什么嫡出,庶出,充其量,炎帝不过是个乱臣贼子.这也就是历史上说两个部落在同一时期并立,即楼主说的一王一后共治的情况.(这不是历史必然,是炎帝抢政权而出现的情况)

事实上,断代史上的伏羲女娲政权并没有灭亡,只是由两权分立的情况存在着,然后由黄帝一族打败了炎帝取得了统一,这不是建立新政权,而是恢复政权的完整性!!!!


历史直至大禹时代而告终.大禹不是伏羲女娲政权不是风姓方雷氏传人.(舜也是入赘)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le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195551
注册 2007-7-30


发表于 2007-7-30 13: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通了哦~呵呵~

关于炎帝的问题,其实他与燧人氏是有关系的.


前面已经指出:炎帝魁隗氏政权首任帝魁隗,姓姜,名魁隗,又名柱,号魁隗氏。 魁隗的远祖是燧人弇(yan)兹合雄(hong)氏,简称燧人弇兹氏。

燧人弇兹氏这就与伏羲女娲政权之前的政权燧人氏有关系了.

燧人氏全称燧人弇(yan)兹合雄(hong)氏,是燧人氏与弇兹氏世代为婚的两大族团联合体,是中华民族进入远古文明时代的第一始祖。
这里所说的燧人氏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氏族的总称,因为在燧人氏时期还没有完整的帝王世系记录,我们还无法知道每位帝王的在世年代。
弇兹氏的织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后世人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

如果硬要把炎帝与燧人氏政权联系在一起,也是可以的.只不过,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围。

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

因此,追究下来,炎帝也不过是燧人氏的一个分支,不姓风,那就不可能为嫡系

也许后人关于黄帝炎帝"嫡系\庶出"的研究始于此吧.呵呵~


总之,黄帝是正宗的嫡系领导传人.:titter:

[ 本帖最后由 icelee 于 2007-7-30 13:56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le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195551
注册 2007-7-30


发表于 2007-7-30 14: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哦,对了,上面的说法也有一定误区,伏羲女娲政权先后共有十五个家族参与执政,并不是只有风姓.

伏羲为风姓,其先祖继承了燧人氏的原始文明,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陇西的黄土高原。因此名其族为伏羲。伏羲即是人名,又是氏族名,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国家”的代名词。

伏羲女娲政权起于公元前7724年,讫于公元前5008年。共传七十八任帝,立国两千七百一十七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八任帝是由两大主体构成,一大主体是伏羲女娲直系传人,称作纯血缘伏羲氏族(风姓);一大主体是伏羲女娲部族的同盟部落,称作大伏羲氏族。其中纯血缘伏羲氏族二十四帝,执政八百四十一年。大伏羲氏族先后共有十五个家族参与执政,共五十四帝,执政一千八百七十六年。

(这些轮流执政都是断代的,不是这个姓几年,那个姓几年,都是推选出来最贤德的人做领导,看来古人要英明的多啊)

[ 本帖最后由 icelee 于 2007-7-30 14:06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le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195551
注册 2007-7-30


发表于 2007-7-30 14: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OK,我们现在来说神农,我们后代因为炎帝可能传承于神农而把他排在了黄帝前面,这是完全错误的哦,为什么呢?

因为炎帝神农氏政权是在炎帝魁隗氏政权之后出现的.

炎帝共工,男,姓姜,名共工,号魁隗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魁隗氏政权六任帝。他的祖辈是魁隗氏四任炎帝姜戏器,父辈是五任炎帝姜祝融。
共工死后,遗体葬在西川城外(今甘肃庆阳市环县西北),尊号炎帝。(这就是炎帝氏族政权(包括魁隗和神农)开始的第一个帝)

    神农氏的第一代神农为伏羲女娲政权的大典氏,(查了时间,为伏羲女娲政权最后一任帝节芒时期的官吏)为柱下史,(就是一个臣子),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皆以姜为姓。

号神农氏。在位虚记约三十二年(前5032—前5001)。公元前4767年,神农氏第十代神农即位。此时神农氏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神农乘炎帝魁隗氏内乱之机,联合中原地区各氏族各大部落西征。 公元前4766年,炎帝魁隗氏被击败,第六任帝姜共工被迫让出帝位。神农在中原各大部落联盟的支持下坐上了帝位,建立炎帝神农氏政权。

炎帝神农,姓姜,名神农,又名羭纥(代用字)号神农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首任帝。

===========

解释:御史(也称“柱下史”,商代称“守藏史”)掌保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

PS:这里我搞错了,女娲补天里的共工氏,不是炎帝氏族的共工,我弄错了哦~就当听故事吧,我也没办法删贴:

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的来源

[ 本帖最后由 icelee 于 2007-7-30 17:17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le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195551
注册 2007-7-30


发表于 2007-7-30 14: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伏羲女娲政权第2任领袖,女娲,凤姓,名女娲,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
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公元前7759)出生在凤州。她16岁时,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罗奉十八年(前7707)伏羲去世,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以乙未年(前7706)为女皇元年。这一年女娲53岁。

=============

女娲补天:

    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

    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顶,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女娲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祁连山以北。

    由于天齐表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

    当时女娲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幸免。她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这些获救的青年都向她磕头致谢,尊称她为圣母。

    女娲率族人与洪水搏斗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了,被演绎成了神话故事。(小说)

    神话故事说:

    共工氏与女娲争帝,女娲命祝融氏领兵攻打共工氏。

    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

    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

    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经过这场浩劫,人类幸存者已经很少。

    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便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泥人来。

    她先捏了个男人,又捏了个女人,然后向他们吹口气,他们就变成了人。

    女娲让他们结为夫妻,他们便双双向女娲跪拜,尊她为始祖。(小说)

    女娲高兴极了,便继续一对一对地捏起来。

    黄土人在她面前不断地增加。

    她不停地捏。捏呀捏,从日出捏到日落,又从黄昏捏到了早晨。她不吃也不喝,忘我地工作着。也不知过了几天几夜,只看见她周围有几百上千个全身赤裸的男女在向他跪拜。

    她觉得这样子很不雅,便抓了一把树叶向他们抛去。于是这些黄土人身上便多了件树叶串成的衣裤。她满意地向他们挥挥手,让他们奔往各地安家立业繁衍子孙。

    女娲累了想休息一下,但眼前仍然还有一大堆黄泥。她有些不耐烦,不想再用手一个一个地去捏了,便抓起一根粗大的草绳,论起来用力抽打黄泥。

    黄泥雨点般四处飞溅,瞬间变成了无数的男女,密密麻麻跪成一大片向她磕头,尊她为祖宗。大洪水后,中国人就是这样延续发展起来的。

    女娲用手捏成的男女后来都成了有钱的贵族,那些用草绳鞭挞出来的男女则成了贱民。历史上总是有钱的贵族少,没钱的穷人多,其根源就是女娲当初造人不平等所致。

    女娲补天固地和用黄土造人的传说虽然都是神话,但古人用这种浪漫和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在遥远的古代女人和土地是何等的崇高和伟大。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根,女人是人类延续之本,女人和土地主宰着人类世界的发展。

    至今女娲故乡的人们仍保留着崇拜泥土和女性生殖符号的习俗,他们用泥土捏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玩偶,并在玩偶身上庄重地刻上女性生殖符号,借以表达中华儿女对大地母亲永久性的尊重和怀念。(小说)

[ 本帖最后由 icelee 于 2007-7-30 15:0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05: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3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