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明朝之后世新论, 纯属个人意见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16: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6 15:58 发表

黄仁宇的书主观色彩比较重。

黄仁宇很明显是先有观点,再寻论据的

不过我觉得黄仁宇的贡献在于,他开创了一种新颖的写史体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6 17: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8-6 16:52 发表


不知道天骄有没有看过黄先生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黄先生做历史研究功底之扎实,于此书可见一斑。
如果哪个历史学家先观点再论据能够将论据做得如此系统周全合乎所需,那只能说他具有先验 ...

黄仁宇先生作为历史学家,自然有着很深的史学功底,不然也不可能写出那样深刻而不失趣味的作品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虽未拜读,但却有所了解,记得在《万历十五年》的序言中,他就曾明确表示自己将延续《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的观点,也就是亚当·斯密和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中国发展"停滞论",但是明朝当时却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在手工业领域也有很大的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明朝即便是在没世也不完全是"停滞"的.于是黄仁宇也就无可避免的为论证观点而找寻有利自己的证据(这里并非完全如无环大哥说的"能够将论据做得如此系统周全合乎所需",因为这是在他舍弃了一些不利于自己阐述观点的史料的基础上才做到的以上要求)是的史学歧路,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法

以上就是一些有很深历史素养的读者给《万历十五年》指出的问题所在(可能记忆有所偏差,而且加入了个人观点,我觉得这个论述是很在理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11 11: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8-6 17:36 发表
那请您先看一下《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了解一下黄先生的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再作评论不迟。

口出资本主义萌芽云云,在衲子看来,历史素养可能很深,视野终究有限。

史学观点本身可以不同,毕竟每个人的视角和史观不同,但是如果妄自去攻击别人的史学观点,则缺少必要的研讨精神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1 06:1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9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