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炎帝八代”说的荒谬性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7-28 10: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某天骄以为谥号出现的年代这个就不必争论了吧?难道连史学公论都要推翻不成?《逸周书》成于战国,其内容思想也颇为古旧,所记述备用当与西周相去不远,若以此为据,谥号自然是源于西周无疑,那么更古的列王怎么可能有谥号?

其实楼主这篇文章其实根本没什么意义,众所周知,所谓炎黄,所谓尧舜更接近于神话,本不足为信,而楼主长篇大论来辩驳这个实在没必要.难道西方人还要考证宙斯的名是名,还是谥吗?

早在民国时期的顾颉刚<古史辩>就已经提出了儒家假造远古历史的观点,而且影响至深,那么楼主之文也只能算是拾前人牙慧 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7-29 14: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8 21:55 发表
第一,谥号都是人死之后,依其生前之功的主要特点,议而所上。也就是说,谥号一律都是后者谥前者,时间上无定数。难道唐朝追封李耳要依周朝的法律么?

第二,每个朝代都有自的法律,谥法只是众多法律中的一种 ...

和两位先生相比,某天骄自愧不如,至少古代典籍还远未读尽,更未曾精研,不过一些观点某以为还是应当清楚的表达出来的

第一,乾封元年唐高宗对老子的追封-----太上玄元皇帝能不能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谥号,我们知道老子可从没做过什么皇帝,或者类似皇帝的权臣(比如曹操.可即便是他这样生前不为帝,死后被追封为帝的人,谥号也是死时就有的,比如曹操以魏王终的时候就"谥曰武王"了,曹丕也就是改王为帝罢了),他老子就是一个"守藏室之史"的小吏.李唐王朝既然视老子为先祖,那自然要进行追封,可是这个封其实已经与我们通常说的加谥不同了.通常所谓的谥号是在人死后,盖棺定论,给的一个综合评价(当然到后世帝王就沦为单纯的溢美之辞了),可见谥号必定要与被谥的那个人的行为功德有一个必然的关联,可是这个"太上玄元皇帝"却完全是李唐统治者凭空想像出来的,别说事实依据,连个血统依据都没有,那是乱认祖宗的卑劣行径!

古代似乎还有一个惯例,那就是新朝建立,追封与王朝建立几乎没关系或根本没关系的先人,是只有庙号,而无谥号的,那么这样远代追谥的说法就显然不成立了.

因此某天骄觉得虽然太上玄元皇帝可以叫谥号,但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谥号,因此不能拿来说事.

其次,谥法是不是法律?某天骄以为不是,那应当是制定出的一个准则,或者说是一个职称的评价标准.而法律是什么?是约束人们不要去犯罪的一个依据.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谥法就是<逸周书>的记载,如果区先生要推翻它,我觉得应当拿出证据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7-30 08: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8 12:46 发表
人人都有自己信仰什么、相信什么的权力与自由,“绝世天骄”先生既然崇信顾先生之说,顾先生说“东周以上无史”,而先生确说“谥号自然是源于西周无疑”,这就是说先生相信历史上是有西周历史的了。须知先生之言业已违背了顾先生之论!请问先生这又是拾了谁的牙慧?我对此感兴趣,先生可说说你拾人牙慧的故事给我们听听?

对不起,曲先生以上说法基本上全部不实

首先,某天骄从没有说过自己全盘接受顾先生的观点,再说对于任何一种观点我们都应批判的接受,完整的复制那是机器而不是人.而今天顾先生的一些学说已经被证实,而另一些则被证伪,这正说明了任何一种学说都有他的正确性,也有他的局限性.某天骄本人对顾先生跟敬佩的是他的勇气,敢于否定圣贤,否定经典实在是需要极大勇气和魄力的,他的思想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起到了促进思想解放的作用.

其次,所谓“东周以上无史”根本不是顾先生说的,而是上世纪的疑古思潮中一个极端的看法,顾先生自己的说法是"自商代以后,始有可以徵信的史料",到了晚年顾先生的看法进一步转变,说"河,洛间为夏代政治中心自无疑义",这无异于承认了夏朝存在,那么西周在夏商之后,那即便是完全信奉顾先生的学说,战国时期整理而成的<逸周书 >中的记述也应是可信的.

最后,说明一点,某天骄与曲先生学史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先生是为学术而研究历史(当然,不一定能有用),而某天骄则为致用而了解历史,因此对于许多史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会有差异,这似乎也很正常,讨论问题归讨论问题,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冷静,谢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7-30 13: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icelee 于 2007-7-30 12:17 发表
谥法至迟发轫于商代。甲骨文中,对当时的帝王均称王,对先王则以“日名”称,如大甲、小甲,而日名则是帝王死后通过占卜而定的祭日(如前面的“甲”),再加上区别字(大、小……)用以区分,后来逐渐把一些溢美 ...

朋友你在上面的引文中说-----上古无谥,始于周家耳。黄帝谥後人追为之谥,取其法世时行迹而已,非黄帝群臣之作也。俗人通自不信仙,宁肯追以仙谥黄帝乎。(《御览》五百六十二)

现在又说"谥法至迟发轫于商代",那么以上所引与目下所说,哪个可以为信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7-30 13: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icelee 于 2007-7-30 12:13 发表
上古无谥,始于周家耳。黄帝谥後人追为之谥,取其法世时行迹而已,非黄帝群臣之作也。俗人通自不信仙,宁肯追以仙谥黄帝乎。(《御览》五百六十二)

 汲郡冢中竹书,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 ...

《博物志》是什么?神怪小说集罢了,能作为史料引用?难道朋友以为连所谓黄帝飞升的说法都可信?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8-31 10: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8-29 23:30 发表
感谢先生的好意规劝,我也不想动怒,但有时一看见头一个照面劈头就骂人,并冷嘲热讽,而且这类人都用得是文革中流行的观点与语言,这就不由地冲天怒火从胸中升起了,甚至气得我浑身发抖!这时,我就想起了我死去的老师 ...

呵呵,某天骄正因为无法忍受这些人才被封禁的~社会什么样,网络就会什么样,世上本无桃花源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8 15: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8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