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风云世家:郑氏四代纵横谈
像郑家这样几代人都名彪青史,人品才识各异,声名在外的,可能除去帝王之家和三国诸葛世家外,整个中华历史可能都很少能出其右的.
首先当然是郑芝龙(1604~1661年),南安县石井镇人,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该集团形成于明末,在闽台海域占有着极强的势力,以致于在明、清两朝在福建地区的权力交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可否认郑芝龙的确是人杰,堪称百年难遇,可是由于此人的反复无常,注定了他不能流芳.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降清洪承畴向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建议,与招抚福建御史黄熙胤写信劝郑芝龙降清。六月,清军兵分两路进逼福建,郑芝龙得到贝勒书,决意透降,郑芝龙兄弟拥兵不进。八月,郑芝龙尽撤水军回晋江安平,有船五六百艘;镇守仙霞关的郑鸿逵(郑芝龙之弟)闻讯逃窜,清兵陷仙霞岭,隆武帝逃往汀州,被俘,后绝食死于福京。九月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福州。清兵进而攻了取兴化、泉、漳诸郡县。同月,博洛遣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许以闽粤总督。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于十一月北上福州降清。 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封郑芝龙为同安侯。郑成功已在闽南奠定抗清战斗基础。二月,清廷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与使臣送海澄公敕印人闽,招郑成功降,福建总督刘清泰並附书保其安全;同时派其弟郑世忠持郑芝龙书劝之。郑芝豹(郑芝龙弟)、郑彩(郑芝龙子)皆降.
再后来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老故事,在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郑芝龙及其子孙家眷11人被清廷杀于北京柴市,郑氏在北京老少无遗.我们不要怪清朝政府无情,后来郑成功对施琅全家做的更决,更无情.郑芝龙从明不忠,使颇有新气象的隆武政权轻易被攻破,实在愧为汉人.
第二个要说的郑成功,大家都很熟悉,我也就不多说了,略谈攻取台湾的时间(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初一,郑成功在金门誓师,进军台湾;四月初一,郑军登陆台湾;四月初八登陆安平,占领台湾南部;五月,郑成功攻台湾东都,改赤崁城为承天府;荷兰人战败,降于安平.郑成功忠于明室,收复台湾,失祖国领土完整(但也种下了子孙分裂国家的祸根,好在他死的早,不然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声誉了),实在可为后人表率.
郑氏第三代,代表人物郑经,他平定内乱,引出了两两个郑家名人----叔父郑袭,和郑泰我觉得台湾在中国人手里闹独立的,他是第一人,他表面上奉南明正朔,可是却从没有立过明朝后裔,他想的是什么?康熙几次招降他,允许他世代驻守台湾,这类似于"自治区"可,可郑氏呢?坚持不剃发,登陆,还讲什么依朝鲜例,显然他是要自己做国君的.后来三藩叛乱,康熙给来他更为宽厚的条件,可是却一直坚持“远在东海之外,与中国版图渺不相涉”,这是什么?"一中一台"!因此我觉得郑经这人还比不上他爷爷呢!他爷爷好歹还知道"识时务,归明主"的卖国道理呢!
第四代郑克塽嗣位,又是内乱,接着清军来到,惟有束手待毙,投降了.他呢?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当时他没有什么责任的,但是长大后呢?难道安心做他的爵爷?
风雨四代人,功过任人评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