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胸无点墨,难画江山万里图
性别:未知-离线 在天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66
帖子 320
编号 19114
注册 2004-10-18


发表于 2005-2-24 21: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孔雀翎于2005-02-24, 1:03:11发表
心有灵犀,易描婵娟三点式
胸无点墨,难画江山万里图

上联三点,下联点墨,重“点”才是要注意的重点。
公主出句精思,盛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在天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66
帖子 320
编号 19114
注册 2004-10-18


发表于 2005-2-24 2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文成公主于2005-02-23, 23:31:21发表
胸无点墨,难画江山万里图[文成公主]
下联。
李百战作品之《江山万里图》

心有成竹,直追景象千均势 [在天]

胸无点墨,难画江山万里图 [文成公主]



文同与苏轼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遂,以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文同与苏轼在谈论画竹时,也有一些趣闻。一次,文同对苏轼说:“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苏轼故意开玩笑道:“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文同遂以为自己说得不妥就说:“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苏轼却笑道:“此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文同听他说的是月下竹影,就笑道:“你真是善辩,不过我如果真有二百五十匹绢,便可回去买田养老了。”二人的交谈,诙谐戏谑,饶有风趣,也成了文苑的一段佳话。

此后,文同曾画了一幅迎风仰斜的偃竹图赠给苏轼,并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苏轼十分欣赏。

摘自《老年日报》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名,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请他画竹。
  晁补之是文同的知心朋友,常和文同喝酒赏竹,最爱看他画竹。有一位年轻人想向文同学习画竹,先向晁补之请教文同画竹的秘诀,晁补之说:“当他画竹时,已经心里面有竹的影子了,这就是他独到的地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在天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66
帖子 320
编号 19114
注册 2004-10-18


发表于 2005-2-25 08: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孔雀翎,你的“心有灵犀”用词精彩,后面的句子重新对一个联意契合的,相信会出彩~~!
顺问候早上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9 13:3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65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