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谁应承担蜀国灭亡的主要军事责任?
性别:男-离线 胡无心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3
编号 18860
注册 2004-10-13


发表于 2004-12-13 11: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觉得先生的文章太过片面了,首先我认为姜维虽然是蜀国的大将军,实际上仅仅只是汉中地区的军事司令官,他和刘禅的关系并不好,光看他要在沓中屯田避祸就知道了,而且由于他是魏国降将的出身,以及在国策上与多数朝臣相左,自己又长年征战在外,因此 可以说在朝中的影响力其实很小,算上蜀国当时比较齐全的军职,以10W2千兵力计算能分在汉中前线的兵力当在5W左右,做为自己亲率的野战军团应该不会超过3W,在沓中追击战中能够在魏国2个军团的夹击中撤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不过损失可以说是很大的,一路上的撤退,(军队这种靠胜利支撑的怪物在战败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大量逃兵)退守剑阁的时候加上廖化等人的会师估计兵力在4W人左右,算上经过钟会猛攻后的结果,可战之兵最多也只有3W左右。在兵源上不会很充裕,而诸葛瞻当时面对着毫无攻城器械辎重的邓艾部队,只要距城坚守压力绝对不会比剑阁大,因此,姜维没有分兵增援并非没有道理,而诸葛瞻当时身份是驸马,卫将军,在地位上不比姜维低多少,尤其是作为诸葛亮的后代,估计出于一种对诸葛亮的情感,希望看到他的后人建功立业的心态,姜维,廖化等人都没考虑过从己抽个人去替换诸葛瞻的指挥,不过,这一分布,不是邓艾所能预料的,却导致邓艾一次急功竟利的战略部署竟然成功了,这就是战场上的意外,可以说诸葛亮 姜维一生的北伐事业都是在期待对手犯错误,期待着这种意外,可惜,最后自己被意外了一把。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0 03: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59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