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战国常用名词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战国常用名词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1
发表于 2005-4-14 05: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守护代:有力的守護大名多半兼任數個分國的統轄工作,並在京協助幕府的政務。因此領國方面則委請有力的家臣以「守護代」的身分監管。
國人:又稱為國眾。國人的歷史淵源比較複雜,簡而言之,即南北朝﹑室町與戰國時代地方分國上的在地領主。
根據戰國大名的出身背景,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群。
*一種是由原先的守護大名直接轉型成戰國大名。例如甲斐的武田氏﹑駿河的今川氏﹑豐後的大友氏﹑薩摩的島津氏,皆屬於此種案例。伊達氏則是從國人身份出身,被升任為守護,再轉型為戰國大名,應該也可以歸納在這個案例當中。
*另一種則是經由戰爭的手段瓦解原來守護大名的勢力,使自己的身份昇格為戰國大名。例如出雲的守護代尼子經久將守護大名的京極氏推翻,而成為戰國大名;越後的守護代長尾為景將守護大名上杉氏推翻,而成為戰國大名,皆屬此案例。這種以家臣的身份卻將主君推翻,甚至取而代之的做法,成為戰國時代的一大歷史特色,被稱為是「下剋上」。
*第三種則是由在地領主的國人結合鄰近地區眾國人的勢力,發動「國人一揆」,起來抗爭,而轉型為戰國大名。例如安藝的毛利氏﹑近江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2
发表于 2005-4-14 05: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战争
應仁之亂
室町時代末期,以京都地區為中心所發生的反亂。室町幕府對舊有的守護大名欠缺強有力的統御機能,特別是在中期之後,不斷地為有力守護大名的反亂所苦惱,加上連續的失政、腐敗、土一揆、德政一揆的發生,幕府的支配力顯著地衰退下去。另一方面,諸家的家門承繼鬥爭激烈,以將軍家、管領家(龜山家、斯波家)的繼嗣問題為發端,與兩有力守護大名細川氏(東軍)、山名氏(西軍)之間的勢力鬥爭結合在一起,一四六七年(應仁元年)天下被分為兩大陣營,發展成相互對立的局面。這樣的亂相延續了十一年,並且從中央逐漸往地方擴大。一四七七年(文明九年),這個由中央所引發的亂事終告結束。由於這個戰亂事件,京都完全荒廢,幕府的威信盡失,更加速促進莊園制的崩壞。相對地,在地武士勢力不斷地強化起來,乃逐漸發展成「戰國大名領國制」。多數的公家(貴族)為了逃離戰亂,而暫時避居於地方,間接促成文化的地方普及化現象。
桶狹間之战
一五六0年(永祿三年)在尾張國桶狹間地區,今川義元與織田信長的對決。義元率領駿河.遠江.三河的大軍進入信長的領內尾張,準備駐軍桶狹間時,被信長奇襲而敗死。這場戰役,確立了信長稱霸的端緒。
大坂之陣(冬之陣.夏之陣)
一六一四年(慶長十九年)冬、一六一五年(元和元年)夏,德川氏分兩次把豐臣氏殲滅的戰役。關原之戰後,掌握天下實權的德川家康為了壓迫敵對勢力的豐臣秀賴,一六一四年以方廣寺的鐘銘(以鐘銘內文有詛咒家康的字眼)、以及舊豐臣氏家臣出身的浪人(失去主家的武士)結集於大企圖舉兵等問題為藉口,舉兵討伐。秀賴與周邊的近臣、真田幸村等人固守大城,巧妙地掌控地理要害奮力抵抗。家康原本以填埋城的外堀為要件,願意談和,然而他竟違反約定,進而要求內堀也必須填埋,並且強要秀賴轉封。一六一五年,兩者間再重啟戰火。失去防禦力的秀賴雖然努力抗戰,但已是時不我與了。同年五月八日,大城陷落,殿.秀賴母子以自殺明志,豐臣氏正式滅亡。
?
室町幕府
一 三三六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所開創的武家政權。至一三九二年(明德三年、元中九年)為止,日本一直停留於南北朝對立的時代,而其最盛期則屬三 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應永年間(一三九四~一四二七年)。另一方面,也呈現出有力守護大名連合政權的態勢。然而,伴隨應仁之亂的發生,幕府的勢力乃逐漸衰退, 最後退居成一介京都地方政權之類的存在。一五七三年(天正元年),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所追放,幕府的政權乃隨之滅亡。
?
鎌倉公方
又稱為鎌倉御所、鎌倉殿。從一三四九年(正平四年、貞和五年)足利尊氏的次男/基氏替代其兄長/義詮進入鎌倉入主關東,乃至一四五五年(康正元年)足利成氏移居古河為止,史稱鎌倉府足利氏為鎌倉公方。從成氏之後,則改稱古河公方。
?
古河公方
乃 指足利持氏之子/成氏及其子孫。永享之亂以後,成氏被迎為鎌倉府之主,卻由於殺害了關東管領/上杉憲忠而遭受幕府派遣的今川範忠所追討,一四五五年(康正 元年)投靠於下總古河,從此乃被稱為古河公方。從成氏、政氏、高基、晴氏、義氏連續五代,內紛不斷。政氏的時代勢力一分為三,最後被納入後北氏 的支配下。雖然曾經以足利家的支流,具有較高的門第格式而保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一五八三年(天正十一年)由於義氏無嗣而斷絕。一五九0年豐臣秀吉消滅後北 條氏以後,哀憐其名門無後,乃將高基的弟弟/義明之孫/國朝許配給義氏的女兒,並賜給他們舊地三千五百石的秩祿。其子孫則改稱為喜連川氏。
?
崛越公方
又 稱為崛越御所。室町幕府支配關東的重要機構之一。足利持氏滅亡後,被幕府認可為鎌倉公方的成氏,於一四五五年(康正元年)背叛幕府而改投靠下總古河。為了 追討成氏,一四五七年(長祿元年)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的弟弟/政知被命令下向關東。由於勢力不足,政知無法進入鎌倉,乃滯留於伊豆田方郡崛越,與古河公方 成氏相互對峙,最後在此終結了一生。其子/茶茶丸承繼其業,一四九一年(延德三年)被伊勢長氏(北早雲)滅亡。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3
发表于 2005-4-14 05: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北条早雲
一四三二~一五一九年(永享四~永正十六年),戰國大名。後北条氏之祖。原稱為伊勢新九郎,入道(皈依佛門)之後,以早雲庵宗瑞號之。雖然出身不明,有說是室町幕府的重臣伊勢氏之流、或稱是伊勢關氏一族、又有備中之豪族的說法。由於身為駿河守護今川義忠之妻舅而投靠今川氏,成為興國寺城主。一四九一年(延德三年)殺害崛越公方之子茶茶丸之後,乃移居伊豆山。一四九五年(明應四年)由於追隨小田原的大森藤賴,乃以此為根據地,於一五一六年(永正十三年)將三浦義同消滅,平定相模,建構出關東爭霸的基礎,三年後死於山。
守護代
中世時期,守護的代官稱為守護代。在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守護多半居於鎌倉、室町,因此任國的事務乃委由代官代為執行。一般守護代多由譜代等有力家臣擔任,因此他們很容易可以利用守護權限的行使,逐漸將領內的武士予以組織化。特別是室町時代中期之後這種現象尤為顯著,利用下剋上的力量促進自我的領主化成長,甚至因而搖變成大名者,則大有人在。例如,斯波氏的越前守護代朝倉氏、斯波氏的尾張守護代織田氏、上杉氏的越後守護代長尾氏皆為典型的例子。
上杉謙信
戰國大名,一五三0~一五七八年(享祿三~天正六年),乃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之子。初名為景虎,以後改稱為政虎、輝虎,入道(皈依佛教)之後改稱為謙信。一五四八年(天文十七年)與兄長晴景相爭,獲取家位繼承權,成為越後國春日山城主。由於支援被北氏康所擊敗逃亡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以及受到武田信玄壓迫的村上、高梨氏,此後至一五六九年為止乃與北氏康、武田信玄的勢力對抗,屢屢進兵信濃、關東地方。其中,以與武田氏的川中島合戰最為有名。一五六一年(永祿四年)憲政將上杉的姓與關東管領的職位出讓給謙信。一五七三年(天正元年)平定越中,接著又與進出能登、加賀的織田信長對決,準備上洛稱霸天下。無奈壯志未酬,竟因病死而結束一代的豐業。
武田信玄
戰國大名,一五二一~一五七三年(大永元~天正元年),乃當代一流的戰略、戰術家。甲斐守護信虎之子,名晴信,號德榮軒,法號法性院信玄。一五四一年(天文十年)被其父追放至駿河,因而自立門戶。信玄一方面堅守甲斐國,一方面進攻信濃,消滅諏訪、小笠原、村上等諸氏,一五五五年(弘治元年)幾乎攻下信濃一帶,一五六一年(永祿四年)在川中島與上杉謙信的勢力發生激烈衝突,接著開始進出飛與北關東地區。一五七0年(元龜元年)包括駿河地區在內的中部地方已經成為一個大領國,自然形成與織田信長相互對立的局面。一五七二年(元龜三年)在遠江三方原戰勝德川家康,原本打算乘勝進討三河,卻病死於陣中。
陶晴賢
戰國時代的武將,一五二一~一五五五年(大永元年~弘治元年),興房的次子,原名隆房。原為大內義隆的家臣,一五五一年(天文二0年)背叛義隆並逼使自盡,隔年奉大友義鎮的胞弟晴英使承繼大內氏的家業,而由自己掌權國政,並改名為晴賢。一五五五年(弘治元年)於安嚴島與毛利元就作戰,因戰敗而自盡。
毛利元就
戰國時代武將,一四九七~一五七一年(明應六~元龜二年),弘元之子。一五二三年(大永三年)承繼家業而成為家督。最初跟隨尼子晴久,而後又跟隨大內義隆。一五四0年(天文九年)擊破晴久的勢力,接著又把三子景隆過繼給小早川氏、次子元春過繼給吉川氏當養子,其勢力乃逐漸伸展至安藝國。一五五一年大內義隆被家臣陶晴賢推翻,一五五五年(弘治元年)元就消滅陶氏,確立了橫跨周防、安藝兩國的霸權。接著,又進兵備後、備中、石見,並消滅出雲國的尼子氏,而逐漸成長為擁有中國地方十國、並領有豐前、伊予一部份的戰國大名。
長宗我部氏
有時則寫作長曾我部,乃土佐豪族出身的大名,人稱是秦氏的子孫,又有稱是蘇我氏部民的子孫。以長岡郡岡豐為根據地,南北朝內亂時期曾臣屬於守護細川氏之下,其後則以土佐七守護身分存立。永正時期(一五0四~一五二0年)其勢力曾斷絕於一時,但隨即又振興起來。長宗我部國親的時代勢力開始強盛,到了元親的時期則統一了土佐地方,甚至進而平定四國全土。一五八五年(天正十三年)由於豐臣秀吉征討四國而被迫降伏,但仍坐擁土佐一國。然而,至盛親的時代,在關原之役中以豐臣氏陣營的身分,而被沒收領國;隨後在大之陣的戰役中,又以豐臣氏陣營身分之故而被捕獲,並慘遭殺害。長宗我部氏的勢力乃隨之滅亡。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4
发表于 2005-4-14 05:4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桂庵玄樹.薩南學派
一四二七~一五0八年(應永三十四~永正五年),室町後期臨濟宗的僧侶,別號島陰,長門國出身。一四六七年(應仁元年)伴隨遣明使天與清啟入明,一四七三年(文明五年)回朝。回國之後,為了躲避應仁之亂,乃滯留於石見、筑後、肥前等地,克行釋奠(祭祀孔子的儀式)、講授儒學。一四七八年,被島津忠昌延聘至薩摩的桂樹庵講學,間接開創了以後薩南學派的學統。有《外集》、《島陰漁唱》等著作,流傳於世。
南學派.南村梅軒
又稱為海南學派,以研習朱子學為目的,興起於近世初期的土佐,南村梅軒為其祖師。他們重視四書內涵,承繼程朱之學,並堅守固持道學者的為學態度。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5
发表于 2005-4-14 05:4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怎么只能发这一点?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6
发表于 2005-4-14 05:5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檢地
中世後期至近世時代,領主對於農民的保有地所進行的測量調查,稱為檢地。其性質很類似古代莊園制下的檢注,豐臣.德川兩政權時代,為了強化農村支配的基礎,乃實施檢地法。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在全國統一的背景下,乃徹底施行檢地法,史稱太閣檢地。透過檢地的實施,重新清算原有莊園制的支配關係,並制定一套新的租稅體系、以及確立對農村的支配體制。到了江戶幕府時代,修正了部份的太閣方式,訂定檢地條目。從慶長~元和年間(一五九六~一六二三年)至幕末為止,這套檢地條目被適用於幕府與諸藩領內。檢地的方法,首先將傳統一反﹦360步改為300步制,並將1間﹦6尺3寸(但江戶時代的石見檢地、備前檢地則定為6尺1分)、1間四方﹦1步、30步﹦1畝、10畝﹦1反,的計算法統一起來。派遣檢地役人以村為單位,將每一筆土地依照其所在(小字)、地目(農田房舍等)、面積、等級(上、中、下、下下)、生產高(分米)事先公定,在一地一作人的原則下,確認納貢責任者(名請人),登錄於檢地帳,稱為繩打。這種做法在實施過程中,曾經引起農民激烈的反抗。
指出檢地
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期間的檢地法之一。大名規定自己領內的家臣必須主動申告其所知行的土地面積、以及作人.收量等明細。由於大名的立入調查幾乎不得其門而入,因此多半都以指出檢地的辦法達成課稅的目的。一五八0年(天正八年)織田信長派遣直臣強行要求興福寺支配下的大和地方,提出指出的內容,在歷史上相當有名。
城下町
以城郭為中心,所成立的都市。中世時代,領主居所的周邊所成立的聚落、町場(市集),稱為堀之內、根小屋、山下。近世之後,則普遍稱之為城下。十六世紀,戰國大名配合其領國的統一,伴隨著兵農分離政策的推行,領主下面的直屬武士團與商工業者被強制集中於城下,乃形成城下町,並逐漸發展成領國政治、經濟、交通的中心。例如,今川氏的駿府、大內氏的山口、武田氏的甲府、織田氏的安土、以及豐臣氏的大皆為有名的城下町所在地。到了江戶時代,在一國一城令的原則下,從江戶城開始,各藩的城下町被整備起來,武士團則強制必須定居於此。城下町成為藩域經濟的中心,大規模的消費經濟逐漸地發達起來,也成為近代經濟的源流。明治維新以後,主要的城下町多設有縣廳與重點學校,伴隨商業都市化發展而持續繁榮下去。
寺內町
中世末期,淨本真宗本願寺派的寺院境內,所構成的發達聚落。本願寺門徒為了與其他宗徒、或領主競爭,多在寺院周圍挖壕溝、築土居(以泥土所構築的土壘),以保衛信徒僧侶,進而形成一種特殊形態的聚落。座落於大的石山本願寺,可謂是寺內町的原型,其他如越前吉崎、越中井波、和泉貝塚等也極其聞名。
樂市.樂座
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期間所採行的商業政策。配合應仁之亂以後商工業發展,戰國大名將無所屬的多數新興工商業者納入新的封建秩序下,以利統制。透過樂市政策,達到經濟統一支配、繁榮城下町的目的。從免除市場稅.商業稅、以及廢止傳統「座」(同業組織)商人的特權開始,改行樂市制度,進而廢止舊的座組織,改行樂座制度。樂市可以一五四九年(天文十八年)近江的六角定賴所建構的城下町石寺新市為例;樂座則以一五七六年(天正四年)柴田勝家的越前北庄的案例為最早的文獻記載。其中,又以一九七七年織田信長在安土桃山城所公佈的樂市.樂座法令最為有名。豐臣秀吉則徹底推動這樣的新制度,一方面否定傳統以寺社、公家的支配為中心所組織的座;另一方面則以城下町為中心,對工商業等新特權組合再重新編組。
御成敗式目
又稱為《貞永式目》,乃鎌倉幕府的基本法典。一二三二年(貞永元年)北泰時下令評定眾編篡,共有五十一條條文。式目收集了源賴朝以來的慣習法、判例,作為御家人權利、義務、所領訴訟等相關事宜的一套簡易成文法,也是最早的武家法。原來所適用的範圍只限於幕府的支配圈內,隨著時代的推移,適用的範圍乃日漸擴大。另外,配合時代的需求,在原有的條文之外,再以追加的方式制定新規範,一般稱為《追加》或《式目追加》。、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7
发表于 2005-4-14 05:5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地侍
又以地士、或國侍表之,即日本中世時期的土豪武士。他們並非是任職於幕府的武士,而是在鄉土著並在當地擁有勢力的武士。鎌倉末期,非御家人、有力名主的勢力抬頭,隨著幕府權力的衰退,他們便在鄉村掌握實質的支配權,並逐漸走向小領主化,最後成為戰國大名、或為其家臣、或為鄉士,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至江戶時代。
貫高制
日本中世時期表示土地面積的方法之一。對土地的課稅額以錢(貫文)換算,並以其稅額表示地積大小的一種方法。相對於此,石高則是用來表現土地生產額的方法。但是,生產物價值的換算率無法固定,因此納稅並不只有侷限於錢納而已。早期也有以對農民(以人為單位)課徵公事錢之數額、或是對農民的房舍.田地課徵賦稅。中世後期之後,賦課的方式則改以段錢徵收法,並逐漸成為戰國大名軍役賦課的基礎。太閣檢地實施後,則統一以石高來表現土地的生產額。
寄親.寄子制
戰國時代的一種虛擬同族血緣關係所構成的主從關係、或是保護與被保護的關係,稱之。鎌倉時代,在總領制基礎上所建構的領主制裡,總領將非血緣關係的武士也編入自己的旗下,從虛擬的親子關係中確立上下之間的主從關係。室町時代之後,伴隨大名領國制的發展,家臣團的擴充與統制的方策逐漸普及起來。戰國大名中,如武田、今川、後北條等諸氏,多以有力武將為寄親;以在地土豪為寄子,編組成強大的軍事力。兩者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穩定的主從關係,不如以契約關係來表現,則更為適切。這種寄親.寄子關係在封建社會中不僅適用於武士階層,在村落、甚至近世以後都市的奉公人(長工、女中)等雇用關係中,也普遍被採用。
分國法
又稱為家法,或是戰國家法。戰國大名為了支配自己的領國(分國),所自訂的的一套法律。雖然不像古代的律令、或近代法那般地系統化,但是已經有其作為法典以及個別禁令、定書集成的形式出現。這些分國法受到鎌倉幕府法、室町幕府法,特別是御成敗式目的影響很大。即使如此,伴隨室町幕府的衰退與莊園制的崩潰,大名便以自家獨有的法令來推動領國統治,並致力於領主權的確立。隨著時代的推演,分國法乃逐漸發展成江戶幕府法、藩法,因此其與近世武家法有極深遠的關係。一般視大內氏壁書為最早的家法,另外像今川氏的今川假名目錄、伊達氏的塵芥集、結城氏的法度、武田氏的甲州法度、六角氏的六角式目、長宗我部氏的長宗我部元親百個條等法令,皆為典型分國法的代表。
喧譁兩成敗法
封建時代的刑法之一。對於喧譁(二者間發生糾紛、暴力衝突)者,不問誰是誰非,衝突的雙方都必須受到懲罰。室町幕府也好、戰國大名的分國法也好,皆採行喧譁兩成敗法作為仲裁的原則。江戶時代之後,雖然御定書中沒有明文規定,但喧譁兩成敗法已經成為一種慣習法(不成文規定)繼續殘存下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8
发表于 2005-4-14 05: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戰國大名]
從應仁之亂以後,開始一連串戰國時代的爭亂,地方上有勢者的勢力逐漸抬頭。十六世紀前半,以細川氏為中心,為了爭奪以京都為中心之近畿地方及其周邊、以及室町幕府的主導權,內部的權力鬥爭不斷。另一方面,在地方上誕生了一些以實力建立自己的領國(又稱分國),獨自進行支配的新興地方勢力,即所謂的戰國大名。
關東地區在應仁之亂以前,古河公方(足利成氏,足利持氏之子)與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將軍義政之弟)已經分裂;關東管領上杉氏也與山內‧扇谷等兩上杉家分裂,在國人亦受牽扯的情況下,兩派鬥爭激烈。十五世紀末,來自京都的牢人北早雲(伊勢宗瑞)滅掉堀越公方,奪取伊豆,接著進出相模。其子氏綱‧孫氏康的時期,後北氏已經成為支配關東地區大半的大名。
在中部地方,曾經擔任越後守護上杉氏的守護代長尾氏,於十六世紀中業離開景虎,繼承關東管領上杉氏而以上杉謙信之名,經常與甲斐往信濃擴張領國的武田信玄(晴信)交戰。此一時期,駿河‧遠江地方的今川氏、越前地方的朝倉氏、尾張地區的織田氏等各處豪強林立。在中國地方,以強勢守護大名著稱的大內氏,於十六世紀中葉奪取重臣陶晴賢的領國,而安芸地方國人出身的毛利元就又取而代之,經常與山陰地方的的尼子氏發生激烈戰鬥。其他還有四國地方的長宗我部氏,九州地方的大友‧龍造寺‧島津等諸氏,東北地方的伊達氏等,各地的有力大名形成獨立的分國,不斷地相互鬥爭。這些有力大名除了島津‧大友‧今川‧武田諸氏之外,幾乎都是出身於守護代或是國人。過去的傳統威權已經無法適用於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必須獲取家臣與領國百姓的支持,並且強烈地被要求,必須具備軍事指揮與領主支配的雙重能力。
戰國大名在新臣服的國人與盤據各地的地侍擁護下,軍事戰鬥力不斷地成長茁壯。大名以保障國人與地侍的地位為名,將他們的收入在"貫高"基準之下統一換算成錢,分攤一定的軍役。即所謂的"貫高制",確立了戰國大名軍事制度的基礎。大名將新進多數的地侍組成家臣團,在有力家臣領導下(寄親‧寄子制),配備鐵砲與長槍等新式武器,而得以進行集團戰。
[戰國大名的分國支配]
戰國大名必須促使從連續戰鬥中所獲取的領國安定,才能保障其支配者地位。因此,征戰之外,大名也致力於建構富國強兵的新體制。大名為了統制家臣團與支配領國,不斷地提出新的政策,並制定一套領國支配的基本法,稱為"分國法"(或稱"家法")。
在這些法典當中,除了承繼幕府法‧守護法之外,也吸收國人一揆的法條,而具備了集中世法之大成的特質。其中,如"喧嘩兩成敗法"等具備新權力,表現出戰國大名性格的法規,則隨處可見。
戰國大名對於新的征服地進行檢地工作,利用檢地從制度上否定莊園制的基礎。農民所耕作的土地與年貢量皆登記於大名名下,以強化大名對農民直接支配的政策方針。
仰賴強大軍事力的戰國大名對於武器等物資的生產與調度,具有高度的需求性。因此,大名將領國內分散的工商業者重新編組,將有力的工商業者安排在其統制之下。為了建立一套集合工商業力量體制的大名,不僅從事城池與城下町的建設,更開發礦山,進行河川整治與灌溉事業。
戰國大名為了發展以城下町為中心統一的領國經濟圈,乃重整國內的宿驛與傳馬等交通制度,廢止關所,開設市場,致力於商業交易的圓滑化。主要的家臣與工商業者皆聚居於城下,並逐漸形成以領國政治‧經濟‧文化為中心的城下町。
[城市的發展與町眾]
戰國時代由於農村手工業的發達與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村市場與町不斷地形成。除了大寺院,新建的地方中小寺院的門前町也繁榮起來。特別是淨土真宗勢力強大的地區,以寺院與道場為中心所建設的寺內町,從事商工業者的信眾則聚居於此。
這些新設的市場與町在商業自由交易的原則下,多數是不設市座的樂市。戰國大名提出樂市令用以保障樂市的部分特權,為了促使領國的商品更加流通,甚至加開新的樂市。
連繫地方的城下町與中央京都的遠隔地間之交易極其活潑,港町與宿場町亦相當繁榮,有不少因而發展為大的城市。在這些城市裡,富裕的工商業者組成自治組織,營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9
发表于 2005-4-14 05:5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戰國最強的兵法】
眾所周知,戰國時代是一個弱肉強食,講究實力主義的時代。戰國大名為了維持高度的戰鬥力,除了鍛練兵員之外,也必須儲備大量兵器,因此在軍事費上的支出相當可觀。這一點與近代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所主張「富國強兵」的概念相當類似。除了強兵之外,富國更是必須考慮的課題。在農業時代的環境下,灌溉治水成為富國的先決條件。武田信玄的信玄堤﹑伊達政宗的貞山堀皆代表了戰國大名不僅在沙場上驍勇善戰,在治國管理上更是條理得法。整治河川,減低洪水氾濫的次數,整備灌溉用水,開發新田的結果,產米量自然快速激增。信長﹑秀吉與家康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霸業,不能不輕忽他們在治國管理上所下的工夫。其中,織田信長可說是始創俑者,扮演了先驅的角色。例如,他發明以鐵殼船來抵禦火箭,或是鐵砲三段出擊法來解決換裝彈藥的空檔,皆是信長發揮豐富想像力而得以致勝的證明。
一五六七年(永祿十年)信長攻陷美濃齋藤龍興的稻葉山城,並且改稱為岐阜之後,便以「天下布武」四字刻印使用。學界多數都認為這是信長向天下人宣示將以武力強取天下之意,但是也有人認為這裡的「武」字並非指武力﹑武鬥,而是取武家之意。因此信長的「天下布武」是向天下宣示今後將由武家統治天下,武家將成為政治權力的中樞。
十三世紀之後,日本的社會基本上是呈現武家﹑公家(﹦朝廷貴族)與寺家(﹦佛教寺院)三權鼎力的局面。值此之際,公家的積弱不振早已是有目共賭。信長以一把無情火燒討比叡山延曆寺﹑或是與一向宗本山之石山本願寺正面對決,其所覬覦的則在於使武家的政治力量能完全凌駕寺家之上。信長的這一政治路線,基本上在秀吉﹑家康的時代繼續被傳承下去。因此,武家的時代能夠一直維持至明治維新為止。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19: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75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