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黄炎”之称如何变“炎黄”?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黄炎”之称如何变“炎黄”?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1
发表于 2007-7-23 05: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黄炎”之称如何变“炎黄”?
曲 辰
在汉代以前的历史上,人们凡遇黄帝与炎帝并提之时,都是“黄”字在前,“炎”字在后,称“黄炎”;汉代之后,由于人们对历史记忆的淡忘,并由淡忘进而误会,就改为“炎”字在前,“黄”字在后,而作“炎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哪种称呼正确呢?若要正本清源,就这简单的“黄”、“炎”二字前颠倒,就牵扯到许多一般人们根本不了解的历史问题。所以,本文就此说一说产生“历史误会”的来龙去脉。
一、为什么汉代以前称“黄炎”而不谓“炎黄”?
华文明在世界上,是发端最早的国家之一,而礼仪又是文明化程度体现最为明显的一个方面。所以,世称中国为“礼仪之邦”,是很有道理的,就连“中国”之称,都不是有人胡诌的什么根据河南新郑而得称:“郑州所具有的历史特点是‘天心’、‘地中’。”① “新郑是天下中心”,“新郑县城的竹园村还保存有‘天心石’……”② 而强调提倡中道而为称。作为一个讲究礼仪的文明古国,他的一切称谓都是很考究的,更不用说到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就更不可能信口开河。概括起来,汉代以前人们以“黄、炎”而指黄帝与炎帝,绝不是倒过来称什么“炎、黄”,这是有以下几个很重要的原因造成的。
一、黄帝为兄,炎帝为弟,黄帝为嫡,炎帝庶出
黄帝与炎帝是同父异母兄弟,黄帝为兄,炎帝为弟。所以,西汉的贾谊说“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是小有失误的。黄帝是少娶于西陵氏或方雷氏妻附宝所生,而炎帝是少典娶羌氏女登所产,故言“黄、炎同父”是对的,言其“同母”则为错误。当有熊部落方国之际,原始社会为避近亲通婚,而出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③ 的问题,在实践中形成的异姓通婚的“婚姻圈”还在实际沿袭,其时“姓”之所得,是从其生母,也就是许慎所说的“因生以为姓,从女生”④。“氏”之所得,始于封爵,继以地望而称。故黄帝姓姬,炎帝姓姜。黄帝以封公而得“公孙氏”,炎帝则以受封之地在赤城,而为“缙云氏”。对此种历史情况说得最明白的,是《通志·氏族略序》。其文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所以,《国语·晋语》中所载司空季子为劝说逃亡中的重耳纳其侄所弃前妻怀赢,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其“有蟜氏”不确。因为有熊与“西陵”、“方雷”为固定的世代通婚关系,其两氏或为一族,都为姬姓。因此,其时在帝位选贤禅让之中,姬姓为嫡,姜、伊、姚等别姓为庶,帝喾之前,选贤禅让帝位,从未打破“传嫡不传庶”的旧规制。而司空季子为制造出一个“姓不同便德不同”的理论根据,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个得姓之说,就是百分之百的胡诌。
二、黄帝具有大德,而炎帝则有失德之行
黄帝仁慈,“养性爱民,不好战伐。”⑤ 其在继少典之后而治理有熊部落方国之际,对内发展生产,努力解决国人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问题,爱护人民,轻税薄赋,“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⑥ 因此,人民安居乐业。对外教民习用干戈,振兵自卫,而不掠夺他族。这同当时其他各部落方国互“相侵伐,暴虐百姓”⑦,民贫至极,不堪其苦的局面,形成了极为显明的实际对比。因此,有熊部落方国周围的其他部落方国之君,或慑于其威,或真正心服,而“咸来宾从”,如此结成了在当时最大的一个部落联盟集团。其地域扩大到了东到渤海、西至西河、南达汉水,北控朔漠这样一个范围。有熊部落方国地域的迅速扩大,是有熊军事首领“帝”与行政首领“后”商议派遣得力重臣分赴各地,以中央统一制定的典章制度治理地方的直接原因。而其时的行政首领姜榆罔,派蚩尤去了少昊,自己亲自坐镇太昊,而由军事领袖姬轩辕守在都城青丘,这就是“涿鹿两战”产生的起因,也是贾谊言黄帝、炎帝“各有天下之半”⑧ 的历史依据。此后,蚩尤在山东北部先假黄、炎之名义,横征暴敛为日后的公开叛乱聚集财物,接着就用削鼻子、割耳朵、破坏人的生殖器、以及往人脸上刺字等刑法,逼迫九黎人随其造反。九黎人不堪其苦,上告于黄帝、炎帝,由此而有炎帝从河南的“空桑”邑北上山东,在相当于今曲阜附近的地方,筑邑亦命曰“空桑”以行监视。这才有了蚩尤“登九淖,伐空桑”,⑨ 炎帝一战即溃,一溃即逃,一逃就引蚩尤追回到涿鹿的都城青丘之下,拉开了黄帝战蚩尤的历史大幕。在整个战蚩尤的持续多年坚苦战争中,炎帝是安居于阪泉未有任何辛劳的。因为,阪泉与战蚩尤的战场“涿鹿之野”,中间隔着涿鹿山向东北延伸下来的一道山梁。而战蚩刚一取胜,黄帝还未得到一点喘息的机会,在阪泉以逸待劳的炎帝就向黄帝发动进攻,由此而接着一场“阪泉之战”。这,就是“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⑩,“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于独鹿,诸侯叛之,阪泉以亡”其政 历史评论的根据。至于为什么炎帝派蚩尤司政于少昊后,不是另派臣属,而是自己亲自到太昊治理地方?为什么遇蚩尤之伐,一战即溃,一溃即逃,一逃就引蚩尤追回到涿鹿的都城之下?为什么以骑马善战的蚩尤,在帝都之下,涿鹿河畔,将炎帝追杀到了一个“九隅无遗”的地步,却一点都没有伤到炎帝呢?为什么蚩尤刚刚战死,炎帝不是庆贺,而是立即从阪泉向青丘(即今俗称的“黄帝城”遗址)对黄帝发动军事进攻呢?为什么黄帝痛心疾道地叹息:“卑而正如增,高而倚者崩。山有木。其实屯屯。虎狼为猛可 ,昆弟相居,不能相顺,同则不肯,离则不能。” 呼唤“伤国之神,神则不来,胡不来相教顺弟兄?兹昆弟之亲,尚何易哉?” 又痛切地说:“毋借贼兵,毋裹盗粮。借贼兵,裹盗粮,短者长,弱者强,赢绌变化,后将反施。弗同而同,举而为同。弗异而异,举而为异。弗为而自成,因而建事。阳亲而阴恶,谓外其肤而内其剧。不有内乱,不有外寇。肤既为肤,剧既为剧。内乱不至,外客〔寇〕乃却。” 那么,是谁“借贼兵,裹盗粮”了?黄帝痛切地叹息的兄弟不和,应该不是别人吧?又呼唤“伤国之神”“胡不来相教顺弟兄?”这位能够“伤国”的“神”应该就是不和之“昆弟”的已亡父亲吧?联系到黄帝一统神州大地,“合符釜山”,以法治国后,又让炎帝主政于南方,黄帝至垂暮之年而罕有地轻车简从,秘密南巡,致使其妻嫘祖病死于南岳衡山 ,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三、黄帝为君,炎帝为臣,黄帝于中华文明功大,炎帝功微
在有熊部落方国之际,黄帝与炎帝同为“双头领导体制”中的领袖。黄帝是军事领袖,故其职称为“帝”。炎帝是行政领袖,其职之称沿袭母系氏族时代之称,曰“后”,此非今简化字中“後、后”合二为一后的“前后”之“后”意,而是“后以施命诰四方” 之“后”义。黄帝经“涿鹿”、“阪泉”两战的重臣拥兵为叛,昆弟拥兵而生内乱中,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塞,将成江河。” 对于其时各自拥兵割据一方的部落方国,不进行征服,国家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人民便很难安乐业。这才有了无论东西南北,有不臣服者,都进行征伐,尔后,合兵符于釜山,定都邑于涿鹿,制定典章、礼仪,分派百官治理国家,并组织开展音乐、卫生、医药、天文、历法等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揭开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第一页。至于炎帝,虽然黄帝“以云名而命官”,封炎帝为“缙云氏”,仍使其主政于南方。但毕竟是“臣子”,而非“君后”了。历史上依其在龙门山焚林垦荒之功,谥号曰“炎”比照其原在有熊部落方国之际的“后”职,习称曰“帝”,此就是“炎帝”之称的由来。其后世国家祭黄帝,尊其为“祖”,是指其为开创中华文明之“始祖”,而并不是说所有中国人都是由他繁衍而来,是血缘关系上的“祖”。而在对于中华文明历史贡献上,炎帝有功,但远不能与轩辕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之功相比。所以,历史上凡国家举行的祭祖大典——五年之禘、三年之祫、每年之祭中,都将中华民族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置于首位而享祭,而任何朝代这种祭祖大典中,都没有炎帝。只有在一年四季的郊祀——祭南方的天神、人鬼、地祗、朱雀七宿星神的一揽子祀神活动中,才有炎帝。
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人们提到黄帝、炎帝,毫无例外地“黄”字在先,“炎”字在后的历史原因。如《归藏·遗爻附》载:“昔黄帝与炎神〔帝〕争斗涿鹿之野”;孔子说:“黄帝,少典之子也。…教熊、罴、貔、貅、虎、豹,以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 ;《国语·周语》曰:“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晋语》又云:“昔少典…生黄帝、炎帝”;《新书·益壤》记:“黄帝者,炎帝之兄也”;《吕氏春秋·荡兵》言:“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
二、汉代以后变“黄炎”称“炎黄”的错误根源
汉代以后,逐渐变正确的“黄、炎”之称,为错误的“炎、黄”之谓,是一种歪曲中国历史的结果。其根源,始于刘歆、班固将历史分期的时代名称“神农”与“炎帝”合户,称曰“炎帝神农氏”。其历史背景是,自李斯为拍秦王赢政的马屁,信口附会出一个“天皇、地皇、泰皇”的所谓“三皇”来,编造所谓“三皇”世系的活动也就展开。虽然,何为“三皇”终未有定论,这是因为附会历史的各家未作统一的协商,而是各说各话,各有不同的“发明创造”的结果。如《春秋纬·元命苞》说“伏羲、神农、女娲为三皇”;而《春秋纬·命历序》里则说是“天皇、地皇、人皇”。但将先秦史家追溯原始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分期名称:兽处群居、有巢、燧人、伏牺、神农,都臆断出了年代。其中,大约是人们以“兽处群居”时代为“不雅”,就借神话传说中的“盘瓠”变称“盘古”。如《三五历记》言:“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曰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五,甚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春秋纬·元命苞》言:“天地开辟至春秋获麟之岁,凡二百七十六万岁,每纪为一十六万七千年。” 而《命历序》中的说法,就与《元命苞》不同:“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每纪为二十六万七千年,凡世七万六百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七曰循飞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疏仡纪。”又说“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乃到尧。” 到了晋代,以著述为能事的皇甫谧,从这些随意胡诌的《纬书》、郊祀内容那里得到了“宝贝”,再与《国语·晋语》中所载司空季子的附会、以及正史杂相串联与揉合,更加以从自己肚肠里的搜刮臆造,就编造出了《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娰,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 到了唐代,司马贞将“三皇”说补入了《史记》,至清代,好事者又将“太昊庖羲氏”、“炎帝神农氏”补入《竹书纪年》,炎帝自然就出现在了黄帝之前,于是,人们也就“顺理成章”在流行起了“炎黄”称谓。
结 语
中国的文明历史,是在有了文字使用之后,凭当时日积月累的一条条《实录》而写成的,是中华民族在灾难前奋斗、战火里锤炼、不屈不挠地追求进步而留下的一行脚印,是为了究天地之变,鉴兴亡更替缘由,由历代史官蘸着他们自己的血和泪,“秉笔直书”而成的。如春秋时齐国太史为如实记载“崔杼弑其君” 这五个字,弟兄四人须臾之间就掉下了三颗头颅;太史公司马迁为著《史记》,而忍受了“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 的极刑之辱。中华民族的历史,绝不是神话学家们的“神侃”,小说家编塑,杂家的联缀、无聊文人的附会而成的。所以,辨“黄炎”之称如何变“炎黄”误说,目的亦在于强调研究历史,务求“认真”二字,编造出来的不是历史,编造出来的“历史”远不及小说之功庸,面是垃圾,它污染历史,有害于民族历史进步。
注 释:
① 张维华:《黄帝故里与中华第一古都——郑州》,载《黄帝故里——新郑》,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② 刘文学:《关于炎黄故里地望的探讨》,同上书第87页。
③ 《左传·鲁僖公二三年》。
④ 《说文解字》。
⑤ 《玉函山房辑佚书·蒋子万机论》。
⑥ 《礼记·礼运》引孔子语。
⑦ 《史记·五帝本纪》。
⑧ ⑩ 《新书·制不定》。
⑨ 《玉函山房辑佚书·归藏》。
《周书·史记解》。
《黄帝经·称经》。
此事《吕氏春秋·孝行览》、《湘衡稽古》、《轩辕本纪》等都有记载。
《周易·姤》。
始见于《大戴礼记·五帝德》,清·孙星衍辑本《孔子集语》“貔”字之下无“貅”,与《史记》之载不同,而《太平御览》引录中,“貔”字之下有“貅”字,证明清辑丢了一个字。《史记·五帝本纪》之载为:“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玉函山房辑佚书·三五历记》。
《玉函山房辑佚书·纬书类·春秋纬》。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
《左传·鲁襄公二五年》。
司马迁:《报任安书》。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2
发表于 2007-7-23 11: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复“冒牌”先生
尊敬的“冒牌”先生:
你的质疑在咱中国学术界具有代表性:
第一,自顾颉刚先生“疑古”,提出“东周以上无史”论,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拦腰砍掉一半后,人们一真怀疑古史籍,顾先生言中国古史是“层累造成”,顾先生的观点没有错,特别是汉代以来神话古史也可以用“登峰造极”形容之。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顾先生做研究,也有不慎重处,有用文学作品为例而驳史料者。再是顾先生不是因古史掺假而剔除其假以存真,而是将真、假一起砍,采取了“省事”的办法。这种做学问上的“省事”结果,就是给后人带来麻烦与错误认识;
第二,我们翻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引出的理论,错误地造出了一个“进化论”大加宣传,这个“进化论”违背历史、违背现实、违背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违背哲学上的相对理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法。但由此对中国史学界影响极大:错误地认为,历史较久远就一定落后,历史时间距现代起近,其历史必定越进步、越高级,而忽视了在有了“国家”政治之后,历史会因政治上的多种原因出现退步、衰落这种重要的现象;
第三,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许多科学技术进步,天文学进步,许多发明创造 ,都与中国产生“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维一絷的哲学思想理论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就连文字的产生都是如此。然而现在的人们不知道“五帝时代”(实际是经历了7代帝王)实行的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指导的“选贤任能”、“以民为本”政治制度;而自禹颠覆了“五帝时代”的民主政治制度之后,实行的则是“唯皇作极”君主独裁政治制度,直到清末。实行民主制度重哲学学习,明民以治;实行君主独裁政治制度,就“神道设教”、抵制哲学而宣扬神鬼迷信,愚民以治。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是造成社会历史进步的最大原因;
第四,中国什么都学苏联,学校分科很细,搞学术研究也分工很细,再加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是西方的而非东方的,所以就只讲分析,忽视综合性研究,只注意局部,而不看历史全局。研究历史的,连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他都不关心。现在史学界有很多考古研究证明了是错误的说法,搞史料、文献研究的学者们还在死抱住这些错误的说法不放,其固执到了很可笑的程度。
以上四个极重要原因就是造成将黄帝与青阳这父子二人也非要说是是“东夷”、“西夷”两个部落这种荒唐可笑的说法之原因。
历史问题是非常复杂的,请“冒牌”先生恕在下不能细答。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3
发表于 2007-7-23 13: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尊敬的“冒牌”先生:
您好!
您和有些学者一样,忽视了地名学研究:少昊与太昊,是上古(有熊部落方国)以其都城所在而称的两个地望名称。少通与小,昊,指日光明亮貌。日出东方,小有明亮,故称东方为少昊,在有熊部落方国前后,地望指今山东北部渤海湾一带地方;太,同于大,中国因地处北半球,一年四季都是看太阳在南方上空,日至中午,是一天之中日照最为充分明亮之时,日在正南,用为地望,在有熊部落方国之时,泛指今河南地方。黄帝与炎帝曾先派蚩尤于少昊以治九黎所居地方,炎帝则亲至太昊地方筑邑“空桑”施治,而留黄帝于青丘都邑以治北方。黄、炎闻蚩尤在少昊地方逼九黎人随其作乱,炎帝则移师北上,于今山东约在曲阜之南筑邑屯军以监,勇而善战之蚩尤,根本未把行政首领炎帝放在眼里,就举兵南伐,炎帝一战败北,逃回青丘(今河北涿鹿县矾山镇西北)蚩尤亦率兵追回到青丘邑下,由此而有著名的涿鹿之战。战后,黄帝又派青阳到少昊司治。因此,后人对蚩尤、青阳都称曰“少昊”;由此,贾谊也才有昔天之初,黄帝与炎帝各有天下之半的说法;由此,亦才有了《归藏》的蚩尤“登九淖,伐空桑”之记;由此,后世史家为区分两个建于不同地方的“空桑”之邑,才将河南初建者称“空桑”,山东者称“穷桑”少昊后裔居于山东者,也就谓之“有穷氏”了。
正因为历史与地理紧相联系,研究历史不研究地名学是不行的,唯因此故,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等惑于太昊、少昊,就读不懂《周书·尝麦》篇的记载,而在其《先秦史》中作出了史学研究上的错误说法。
以上所答,是为最后之答。因时间太少,我年近古稀,打字十分困难,敬请理解,理解万岁!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4
发表于 2007-7-23 17: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做学问,首先是对资料进行真伪的鉴别,引纬书之说,引古代一揽子郊祀祭神之文字,不是引正史,而引说客为了说事而谈的所谓“史事”其本身就去历史事实已远。如《国语·晋语》胥臣季子言“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就是胡说八道!现在很多学者都引为信史,你能说多有人信就对么?我虽为农夫,家里有两屋子藏书呢?线装书也还有些,孤版书也还有一部,我知道徐旭生的名字,读其书可能比你早一点吧。
[
本帖最后由 曲辰 于 2007-7-23 19:43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5
发表于 2007-7-28 12: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也就是用心而已,我想,司徒先生如果下决心做,会比我要做得更好!这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做成这样那样的事情、事业。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6
发表于 2007-8-11 14: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哎哟喂,这位先生,您的这么多“历史知识”是从哪里来的?莫不是从什么《三皇五帝》、《某某源流史》之类垃圾书里学来的吧?要不,怎么比西汉时代的纬书还要“丰富”呢?如果这样谈历史,那可真是二十四个狗耕地——乱了套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7
发表于 2007-8-18 09: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对范先生是很尊敬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范先生说的话“句句是真理”。您说是不?
不论是谁,说黄帝是什么游牧民族,是错误地理解了《史记·五帝本纪》描写黄帝勤政的话“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样望文生义地理解太史公之语者很多。但只要全面理解《五帝本纪》,就知道说黄帝是“游牧民族”是错的,现代的考古更证明,说黄帝是“游牧民族”是错误的。
[
本帖最后由 曲辰 于 2007-8-18 10:13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8
发表于 2007-8-18 19: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请“冒牌”先生去问问前二里头考古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光先生,或许你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可惜郑先生不上网,不然,“冒牌”先生就该聆听一下郑先生的教诲了!
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设想:当我和郑光当年在青丘遗址、在黄帝葬地穷山黄帝庙基址上就着狂风吃试掘中的干粮时,你如果正好游山到我们面前,对我们说这种怀疑黄帝史事的风凉话,没准你想要口水喝,郑先生那个倔巴头就会不高兴地瞪你一眼,再考虑给不给你解渴!/size]
[
本帖最后由 曲辰 于 2007-8-18 20:18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9
发表于 2007-9-1 22: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弄清中华文明历史,解释清中国古典哲学,是我一个应该完成的任务。做得好些是份内事,应该;做得不好,就是一种不应该,就应当检讨。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14: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9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