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项羽与韩信孰弱孰强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4: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6, 13:53:57发表
“所以他最多只能算一个独当一面的战场指挥官,战场以外的任何事都超过他能力以外了。”
而且他打的仗,必然是速决战,如果在短时间内他不能战胜对手,最后失败的肯定是他。

你知道巨鹿战打多久吗?项羽和章邯对峙了6个月。速战?笑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7: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6, 16:28:46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6, 14:41:12发表
[quote]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6, 13:53:57发表
“所以他最多只能算一个独当一面的战场指挥官,战场以外的任何事都超过他能力以外了。”
而且他打的仗,必然是速决战,如果在短时间内他不能战胜对手,最后失败的肯定是他。

你知道巨鹿战打多久吗?项羽和章邯对峙了6个月。速战?笑话

我看这个笑话确实不小,项羽什么时候在巨鹿呆了半年?别外哪本军事书上的巨鹿之战有半年之说? [/quote]
章邯降楚是二世三年七月,项羽打的巨鹿之战是二世二年12月开始度河作战的,秦军围巨鹿是9月。
  
  自己算算,或是自己查史书。实在不想为这些没有争议的问题讨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2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1-06, 18:26:25发表
根阁下讨论了这么多,阁下都忘了。阁下说我拿不出证据,可阁下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项羽比韩信强么。韩信和项羽的唯一一次正式交战就是该下之战,被韩信使了一把疲敌战术,可阁下说这是非战之罪,因为项羽兵太少。可项羽的兵为什么这么少,不就是因为他在一开始的战略有问题,可阁下却说成那是项羽的谋略(失败的谋略)。
刚开始和阁下讨论,以为阁下能客观看历史,可现在感觉阁下整个就是项羽的fans。

我的主贴很多说的明白,比较也比较过了。只是很多人老是扯其他的,才和他们论。
  有什么就说什么,完全客观是不可能的,我也只能尽量让自己客观,有什么不对只管提,其实你的很多问题在别的论坛都讨论过。有时候不系统,是感觉有点突然。
   有机会我会慢慢写文章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22: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6, 19:04:05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6, 17:11:51发表
[quote]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6, 16:28:46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6, 14:41:12发表
[quote]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6, 13:53:57发表
“所以他最多只能算一个独当一面的战场指挥官,战场以外的任何事都超过他能力以外了。”
而且他打的仗,必然是速决战,如果在短时间内他不能战胜对手,最后失败的肯定是他。

你知道巨鹿战打多久吗?项羽和章邯对峙了6个月。速战?笑话

我看这个笑话确实不小,项羽什么时候在巨鹿呆了半年?别外哪本军事书上的巨鹿之战有半年之说? [/quote]
章邯降楚是二世三年七月,项羽打的巨鹿之战是二世二年12月开始度河作战的,秦军围巨鹿是9月。
  
  自己算算,或是自己查史书。实在不想为这些没有争议的问题讨论。 [/quote]
这个笑话可是越来越大了。
秦制,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末,阁下饱读楚汉之书,连这点都不清楚?
项羽十二月渡河,当月就完成了作战,连一个月都不到。
不知这算不算是“没有争议的问题”。 [/quote]
这里,写错了一点。项羽二世三年12月渡河。

  你说的当月完成是灭王离军,后来和章邯对峙6个月。秦始皇本纪,有章邯夏天被项羽击败的记录。
  
  自己找史记或关于时间的月表看。我这里手头的史记没有表,全是文字传记,但是这个大概时间是不会记错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23: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6, 23:20:58发表
“这里,写错了一点。”
这里不是我写错了,而是你写错了,你一开始就不应把歼灭章邯的作战算在巨鹿之战里。

我这里用的前人说法。前人把整个过程说成巨鹿之战,是大战役。里面包含很多战斗。
比如,英布先头军战争,项羽大部队攻粮道,击败章邯援军,和王离九战。
在连败章邯,又和章邯对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7 12: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了tension的话,有些话想说下。

  我想这些文章,其实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是翻案文章。
  这里我讨论项羽韩信的军事能力,不是为了证明项羽比韩信强。主要目的是对传统的观点进行批判和纠正。
  国人对待历史的处理很多都有我不满的地方。比如典型的双重标准,胜负决定论标准,简单的把人成为智慧无限级和傻瓜白痴级,比如不分析当时客观原因,用最后成功与否来判定其人其谋高低。。。。。。。。

  可以说国人骨子里是把历史当成现在延续,历史真相不重要,关键要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论据。这里失败者就承担一切责任,成功者获取全部好评。
  说来说去,就是用历史的成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好的方面是国人明白以史为镜,找出得失,坏的一方面是无限夸大历史,把历史的作用无限延伸。把人的作用无限神化,不知道是不是国人领袖崇拜的根源。

  这里用传统的观点分析历史的确简单(就像李忠吾的厚黑论,一些人的人心论),但是如果细看历史,站到历史中每个人立场来思考就无法来判断历史的真相。

  这里我希望论坛中的朋友不要先入为主,把历史前人的经验拿来。站在历史每个人的立场从眼前到长远利益来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从隐藏的历史中发掘真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7 13: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里我说说tension的回复。

  战略上我从没有认为韩信差,相反是个高明的战略家,汉中对可见其才。但是也不要无限夸大战略的作用。很好的战略也要符合各种环境和条件,甚至要用运气完成。像汉中论,大体上高明,但是也不是全对,很多是为自己找信心,真要像他说的这么容易,还要楚汉这么多年对峙。但是战略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是个大概的轮廓,而随不同的时间不同条件完成其勾画。

  这里韩信的北方迂回战略被人看出高明。但是项羽不知道吗?当然记录很少,但是零星的记录还是有的,比如早期项羽派人渡黄河,偷袭韩信,骚扰北方战局。再韩信大局一定的时候,派人游说寒心自立。
  项羽是个失败者,实际也只是记载大概行程,很多言行都不见踪影,难道真像后人说的,项羽就知道出兵打来大去,没有一点天下大势的头脑?
  项羽杀宋义时候的说辞足以说明,项羽对天下大势了若抵掌。但是失败者就要承担一切后果?

  争天下是个集团的行为,不是一个两人决定的,很多时候集团的利益和组成才是胜负的关键。比如近代的蒋介石,有很多资料可以研究,不用像古代猜。蒋介石的松散诸侯集团和代表官僚资本家地主的各个利益派系使他比不上组织严密的GCD集团,难道是蒋介石想这样,关键是无力回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7 13: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里我说说,有人感觉我是项羽fans,这里我是讨厌fans这个词的。但是不是对其热爱不会这么苦心研究的。以前喜欢的项羽并非因为他百战百胜,而是因为他的气概。后来才漫漫研究这个时代才发现和自己以前的印象完全不同。比如我喜欢项羽,不喜欢刘邦。但是我从未否定刘邦,我认为楚汉三个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怀王,项羽,刘邦。
  刘邦不是大家印象中只会无赖的小人。相反不论政治,军事,战略,手段都可以看做一流。气概,勇气也是后世皇帝无法比拟的。
  这些都是历史书中的,比如军事,刘邦对秦,对项羽以外所有楚,后来平叛无一不是胜利。无不体现其军事水平,而亲临战场,作很危险的战略布局,无不体现其勇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1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07, 17:41:03发表
北迂回战略是张良制定的,韩信只是个执行者,北方迂回表现的是韩信的军事作战才能,使他成为楚汉之争的重要力量。他不单担当了汉军黄河以北军事集团的总指挥,而且还是刘邦的军队补给站,刘邦没有韩信军队相助的话,不可能两次反攻荥阳、成皋,毕竟刘邦的精锐部队在彭城追击战中损失惨重,后来的关中援军基本为新兵。在潍水,齐楚联军的数量在韩信军之上,龙且还是楚国名将,击败过英布,使其尽以身免,韩信能一战使其全军覆没,这还不算是辉煌的战绩么?yaolei兄说这是联军作战,从而认为战功不能算在韩信头上,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韩信是汉军的主将,灌婴、曹参等皆受其节制,算是他的部将,项羽在巨鹿的胜利难道没有他部将的功劳吗?

潍水之战不全算韩信的功劳,后世把之一战的功劳全记在韩信头上了。说齐楚联军兵力在汉军之上倒未见得,这一战汉军可算群英济济,除了刘邦在住战场抵抗项羽外,大多军团都参与了这一战(菜九段先生的诸侯功劳考证得出),当然首功自然是寒心的水掩。不过后来战打的很激烈,几乎各路诸侯都参与了大战。不知道是不是史记夸大了水淹的作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15: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09, 15:03:14发表
我到不认为是史记夸大的了韩信的作用,史记写韩信是很含蓄的,连垓下十面埋伏一战也是在高祖本纪提及,淮阴侯列传根本没写。觉得太史公把韩信放在列传写是委屈韩信了,怎么韩信的作用也该位列世家。
还有,看看对楚一战之后,项羽竟然向游说韩信三分天下,这是以前没有的,这也可见韩信在潍水的确让项羽都有些畏惧了。让项羽畏惧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以前是没见过他畏惧过谁。
而且在最后的垓下决战,刘邦也把主力交由韩信指挥,两翼的孔熙、陈贺也是韩信部将,这也是汉军以前没有过的。
另外,当时汉军的大部都在前线和后方参与与项羽的作战,并不是“几乎各路诸侯都参与了大战”。参加了潍水的汉军军团也只有韩信、曹参、灌婴部。而且当时曹参、灌婴部是隶属韩信的。所以说潍水之功归韩信也无不可。

关于潍水战,参战的问题,菜九段在诸侯功劳的列表中考证的。我手头的史记只有传记,没有表。所以一时没有证据。你可以找菜先生的文章看看。  
  垓下战,主帅并不是韩信,韩信是打的前锋,带着左右将军30万兵马,后面还有刘邦的诸侯联军困住项羽。垓下十面埋伏不能认为就是韩信一个人指挥的。从后来垓下战一结束,刘邦马上收走韩信兵权,就知道韩信掌握的兵权有限,否则会这么容易说收就收?

  项羽潍水战后畏惧的不是韩信战术的高明,而是战略的极度危机。韩信平定齐后,完全威胁项羽大后方彭城等地方,而自己的兵力也被龙且损失大部。已经没有力量再和诸侯对峙了,所以才劝韩信自立,使自己缓口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16: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09, 16:41:26发表
垓下之战的总指挥应该是韩信,刘邦知道自己不是项王的对手。
再者请楼主不要把韩信打成寒心!这是对古人的不尊重!

史记记载,韩信只统率30万打前锋,后面有刘邦多路人马。项羽逃跑后,也是刘邦下令命灌婴带5000骑追的。
  
  呵呵,以后会注意,有时候为了快些而已。没有任何不尊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22: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9, 17:17:45发表
[QUOTE=yaolei,2004-11-06, 14:23:42] [QUOTE=韦孝宽,2004-11-06, 11:30:51]
既然承认是权宜之计,那么你自己上面说的策略、计策什么的就自己收回去吧。封诸侯本身没错,刘邦打了天下后也封诸侯,只不过经过没有政治头脑的人一弄,就成了一个笑话而已。封诸侯是一个利益分配过程,可惜利益分配是项羽的头脑所无法解决的。韩信拜将后对刘邦说的话,其中对项羽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
把刘邦封在汉中恰恰不是计策,而是失策。让章邯堵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韩信拜将后说的话也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殷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一段,说得明明白白,结果的确是三秦传檄而定。这样的失策,考虑了什么天下形势?连三秦的形势都看不清。有人偏偏看不见,还说是计策,真是幽默。

司马迁的个人取舍在哪些地方?如果有能支持你说项羽在策略上也有水平的话,不妨举出来,如果有项羽正面交锋击败韩信的地方,不妨也举出来。谁也不能把每次战斗都记录在案,但是决定局势走向的各场战役的哪一个没有记载?

项羽的结局可以证明项羽无谋,因为史册记载没有任何体现他谋略的地方,而他的所作所为和结局也印证了这一点。蒋中正的结局不能证明其无谋,世界局势、中国的经济政治情况和人心背向以及前线指挥官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蒋中正还不是在对岸有一块容身之地?光这点就比项羽强多了。

呵呵,又看到韦先生了。有问题就一条条讨论。

一;权宜之计不是谋略?刘邦得天下后封诸侯是不是权宜之计?是心甘情愿的?
  我说过一点,如果你觉得项羽有哪些策略不对,你提出更好的建议。当然鸿门宴不杀刘邦我认为是失策。这个算了,其余的你说。

二:封章邯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也证明了是正确的。刘邦东进,各个诸侯左右逢源,就章邯一直和刘邦干到底,换了别人,项羽死的更快。

三:你说韩信说项羽一针见血,很多说的不错,也不少恰恰是空谈。比如三秦归心,完全是安慰的话,三秦既没有支持章邯,也没有支持刘邦。刘邦彭城失败后才解决章邯。刘邦定三秦后持续了1年的平叛。

四:司马迁的取舍很多,比如汉时候许多功劳很高的将领都没有其记载。项羽本纪中对其气概记载很多,但是别的都很粗略。楚汉战争基本没有多少关于项羽的言行及战争。
刘邦的军事才能也很高,但是史记几乎没有涉及。

五:结局说明不了全部问题,韩信结局很惨,没有人说他没有脑子。

六:蒋的问题你就知道有这么多原因,凭什么认为项羽没有呢?就因为蒋是近代,有资料看。史记太简略,太简单的看问题不是什么正确的方法。蒋有最后容身之地,还不是有国际环境,项羽是自己不愿意苟活,价值观不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22: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9, 17:19:49发表
[QUOTE=yaolei,2004-11-06, 14:31:53] [QUOTE=韦孝宽,2004-11-06, 11:38:20]
前面说项羽有稳定后方,后面又说有彭越骚扰,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没有?刘邦的险要地势是天然得来的吗?原来难道不是项羽的控制范围?



呵呵,看来这里你没有搞清楚。

彭城是项羽的大本营,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对峙。中间经过梁地,受到彭越干扰。


关中从来都不是项羽的,在当时的情况下,项羽也没有办法住关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22: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09, 22:25:34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9, 22:21:47发表

呵呵,看来这里你没有搞清楚。

彭城是项羽的大本营,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对峙。中间经过梁地,受到彭越干扰。


关中从来都不是项羽的,在当时的情况下,项羽也没有办法住关中。

彭越两次攻陷彭城。
汉中也不是刘邦的,咋他就能当汉王呢?还不是项羽封的!
觉得yaolei兄有点在诡辩了。

这里不是诡辩。

  项羽灭秦,杀秦20万降兵,怎么住关中,何况关中早就定下给章邯了

  项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回彭城灭怀王势力。(可以看我另一个帖子)

刘邦的汉,是没有什么势力范围,项羽把他赶过去的,难道光荣?


彭越攻彭城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彭城百战之地,后期被攻下很正常,项羽快不行了
何况后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22: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9, 22:29:47发表
[QUOTE=yaolei,2004-11-09, 22:10:46] [QUOTE=韦孝一;一、权宜之计不是谋略,是被迫行之而已,没有主动性。否则还叫权宜之计吗?

二、韩信说得了大话,也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如果这样的结果还能证明封章邯是对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三、平叛一年又如何?章邯的残余势力在下三秦后还起到了什么作用?威胁了刘邦的侧翼吗?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吗?没有集中兵力完全消灭他第一是他已经不形成威胁,第二是抢占主动权。

四、刘邦的军事才能从他多次被项羽打败而不亡可以看出来,从善战的英布对他非常忌殚也可以看出来。项羽的战场指挥才能从他指挥的各项战役可以看出来,战略和政治上的无能从他对局势的应对也可以看出来。

五、结局说明不了全部问题,但可以说明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

六、简单举一点,蒋中正的行动要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制约,起码在东北,苏联的行动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先的抗日战争,日本的入侵也对局势起到了很大作用。当然如果你能论证出匈奴对刘邦起了很大帮助作用就当我没说。

一:权宜之计刘邦一样用,刘邦多少做的不是?
  项羽虽然是权益之计,但是是双赢。项羽当时就那点兵,也没有地盘,又有个主子。利用军功,再用利益把诸侯将领绑上自己的战车,才得到诸侯门支持,进关中,封天下。
  否则,项羽不过是怀王的牺牲品而已。

二:不是说章邯对,而是相比之下比其他人强的多。

三:平叛没有资料说明全是章邯的势力,平叛说明刘邦没有这么得人心,对刘邦的威胁很大,萧何把未成年老人都送上战场了,楚汉后期,关中大饥,人相食

四:战略本来就很空泛,需要各种条件支持,否则都是空话,幸好项羽并非完全没有记载当时行为,细节还是有不少的。

五:~~`


六:匈奴对他没帮助。但是刘邦的军团有胡人,巴人,越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2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9, 22:34:48发表
[QUOTE=yaolei,2004-11-09, 22:21:47] [QUOTE=韦孝宽,2004-11-09, 17:19:49] [QUOTE=yaolei,2004-11-06, 14:31:53] [QUOTE=韦孝宽,2004-11-06, 11:38:20]
前面说项羽有稳定后方,后面又说有彭越骚扰,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没有?刘邦的险要地势是天然得来的吗?原来难道不是项羽的控制范围?



呵呵,看来这里你没有搞清楚。

彭城是项羽的大本营,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对峙。中间经过梁地,受到彭越干扰。


关中从来都不是项羽的,在当时的情况下,项羽也没有办法住关中。 [/QUOTE]
你没有搞清楚的是稳定的后方的概念。彭越曾对项羽的补给线造成极大威胁,也曾攻占过彭城,这种情况还说后方稳定,那么什么情况才是后方不稳定?

项羽可以把关中封给章邯等人,那么关中是不是曾是项羽的?为什么项羽不能进驻关中,刘邦却可以进驻关中? [/quote]
这种地理的劣势,你有办法吗?
  项羽要进攻刘邦要从梁地过,彭约在此地打游击。

  攻占的时候是项羽快完的时候,楚地全占也很正常。

因为项羽杀了20万秦兵,项羽手下是楚人,彭城有怀王盘踞,要解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22: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09, 22:05:27发表
还有,韩信兵权有没有限和垓下是不是韩信指挥的无关,史记写的很清楚。
韩信被收兵权是怎么样,我想yaolei兄熟读这段历史,也不要我多说。

史记说的明白,韩信掌握的是他带来的30万
总指挥是刘邦,项羽逃的时候,是刘邦发命令。

战争结束,刘邦就收他兵权,说明他当时没有全部兵权,否则刘邦敢在此时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9 22: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9, 22:51:50发表
[QUOTE=yaolei,2004-11-09, 22:45:36] [QUOTE=韦孝宽,2004-11-09, 22:29:47] [QUOTE=yaolei,2004-11-09, 22:10:46] [QUOTE=韦孝一;一、权宜之计不是谋略,是被迫行之而已,没有主动性。否则还叫权宜之计吗?

二、韩信说得了大话,也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如果这样的结果还能证明封章邯是对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三、平叛一年又如何?章邯的残余势力在下三秦后还起到了什么作用?威胁了刘邦的侧翼吗?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吗?没有集中兵力完全消灭他第一是他已经不形成威胁,第二是抢占主动权。

四、刘邦的军事才能从他多次被项羽打败而不亡可以看出来,从善战的英布对他非常忌殚也可以看出来。项羽的战场指挥才能从他指挥的各项战役可以看出来,战略和政治上的无能从他对局势的应对也可以看出来。

五、结局说明不了全部问题,但可以说明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

六、简单举一点,蒋中正的行动要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制约,起码在东北,苏联的行动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先的抗日战争,日本的入侵也对局势起到了很大作用。当然如果你能论证出匈奴对刘邦起了很大帮助作用就当我没说。

一:权宜之计刘邦一样用,刘邦多少做的不是?
  项羽虽然是权益之计,但是是双赢。项羽当时就那点兵,也没有地盘,又有个主子。利用军功,再用利益把诸侯将领绑上自己的战车,才得到诸侯门支持,进关中,封天下。
  否则,项羽不过是怀王的牺牲品而已。

二:不是说章邯对,而是相比之下比其他人强的多。

三:平叛没有资料说明全是章邯的势力,平叛说明刘邦没有这么得人心,对刘邦的威胁很大,萧何把未成年老人都送上战场了,楚汉后期,关中大饥,人相食

四:战略本来就很空泛,需要各种条件支持,否则都是空话,幸好项羽并非完全没有记载当时行为,细节还是有不少的。

五:~~`


六:匈奴对他没帮助。但是刘邦的军团有胡人,巴人,越人。 [/QUOTE]
一、现在又说项羽的目的是把诸侯绑上自己的战车了,那么结果怎么样?

二、我记得你在上面说封章邯是对的?

三、送上去的人是为了平叛的?章邯的残余势力和其他叛乱势力(如果有的话)威胁大,刘邦还敢大兵出击?萧何的补给还源源不绝?笑话真是应接不暇。

四、细节不少,全都对他不利而已。

六、真幽默。 [/quote]
一:结果是当时灭秦了,封了天下

寝室要断电,明天再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11: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09, 22:55:11发表
[QUOTE=yaolei,2004-11-09, 22:50:09] [QUOTE=韦孝

他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被动局面,他为什么要杀20万秦兵,一时的意气用事罢了.
这就是他缺少大局观的体现!

鸿门宴他没能杀刘邦,一招失算满盘皆输。
这就是他是妇人之仁的最好诠释,政治从来都不能用感情来衡量的!
他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被动局面,他为什么要杀20万秦兵,一时的意气用事罢了.
这就是他缺少大局观的体现!


  阁下的话双重标准,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杀20万秦兵是意气用事,缺少大局观的体现。

  难道项羽最后失败了,做什么都是错的?要是这样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杀秦军是因为秦军要暴动,不杀怎么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1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9, 22:51:50发表
[QUOTE=yaolei,2004-11-09, 22:45:36] 一、现在又说项羽的目的是把诸侯绑上自己的战车了,那么结果怎么样?

二、我记得你在上面说封章邯是对的?

三、送上去的人是为了平叛的?章邯的残余势力和其他叛乱势力(如果有的话)威胁大,刘邦还敢大兵出击?萧何的补给还源源不绝?笑话真是应接不暇。

四、细节不少,全都对他不利而已。

六、真幽默。

一:什么叫做又说,从头到尾我都认为封天下是正确的。连带你说的结果一起回了,最后诸侯又背叛了他。
  诸侯背叛不正常吗?有利则和,无利则分。那些诸侯没有背叛刘邦吗?

  看问题你要是只看结果,就没有什么说的。政策随时都会变,谁一个政策一直不变?当时用这个策略是按当时的情况定的。后来失效只是情况的改变。

我问你,当时项羽巨鹿灭王离后,他不过是从怀王手中夺得部分兵权的将领,没有根基,地盘。天下各地都有诸侯各自势力,换了你你能怎么样?

   项羽正是利用大家一起想灭秦,以及各个援军将领的想要封地的心理。统率诸侯,成为诸侯的盟主,达到天下势力的最强。但是诸侯凭什么听他的,受他指挥,听他安排?利益而已。项羽灭秦后给他们封王是他们支持项羽的原因。在这个以后封王的信念下,诸侯一心,帮助项羽灭秦,压服刘邦,驱逐怀王。否则就凭项羽手中几万人,没地没粮。就算击败秦军又怎么样?回去受怀王指挥?
  至于后来诸侯背叛也是必然的,利益没有分配前,众人一心,排除一切障碍。到封王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干吗还听项羽的?当然是为自己利益服务。有感觉不公的,要反项羽,有没有封到的要反项羽,有想取项羽而代之的要反。除了项羽忠心的,无路可走的,必须依靠项羽的其他都把项羽看做敌人。就像当年的秦政府一样。
  当时很多人都看的清楚,现在人反而都忽略了。


二:我说项羽用章邯是用对了。

三:老人小孩上战场说明关中的破坏严重。章邯的势力当然不大,但是对项羽来说抵抗刘邦到底好,还是封其他人直接投靠刘邦好?
有什么可笑的?你有更好的策略说出来,没有就不要笑话别人。

四:你看他失败,认为做的全是错的。当然看什么都对他不利。
五:没有什么幽默的。全是正史上的。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外的材料我要是用的话会说明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11: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09, 23:23:44发表
楼上的你觉得项羽会听张良的么。
还有张良想到的韩信就一定想不到么。
刘邦为什么能赢得天下,因为他身后有一个集团的支持。
在看看项羽,约等于孤家寡人罢了!
可悲的是他到死还没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你怎么知道项羽不听忠言。项羽除了杀刘邦上面没有听范增的还有什么不肯听的?只要项羽认同的,就算13岁小孩的话项羽一样听。

你说刘邦有个集团支持,是很对的。项羽的集团太杂,势力派别太多,向心力不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11: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10, 10:36:34发表
情商两个人都低,什么叫韩信不如项羽,屠襄城、坑秦兵,残暴之名天下皆知,狠毒韩信远不比项羽。
还有,在潍水,韩信和齐楚联军的军队比列也占劣质,不是照样把龙且给作了。而且你怎么知道韩信不能以少胜项羽?你是猜的吧。还有韩信在垓下击败项羽很费力吗?汉军损失很多吗?十倍而围之,决战时兵力为40万比10万,难道决战后汉军损失还多?韩信在正面决战也是很轻松击败项羽,打得比井陉、潍水还轻松,就用了诱敌深入、两翼包抄、中路跟进就解决项羽了,没费力想什么复杂的计谋,打得也不旷日持久。
在垓下之战是分两部分,正面决战和两部分。正面决战韩信击败项羽的是不争的事实,这和萧何张良没关系吧,要是正面决战没有击败项羽,四面楚歌吹一百遍也没有用,怎么彭城之败时,汉军没用这招呢?而且谁告诉你四面楚歌之计是张良的计策?那本史书记载的?
还有,在垓下决战之前,韩信等军队未到,刘邦和项羽激战过一次,被项羽打得大败,看来,没有韩信,萧何张良加起来还是对付不了项羽。
而且,韩信不光是打仗略地,还当了刘邦的军队补给站,不然,就凭萧何招的新兵,刘邦能两次反攻荥阳,成皋?

狠毒方面韩信不低于项羽,项羽杀的是敌人。韩信出卖的是朋友。

  垓下击败项羽不费力,那干吗一直包围到粮尽?莫非韩信记挂项羽当年是自己主子不想早点干掉他?你怎么知道当时汉军40万,韩信从齐地就带30万。刘邦及其其他诸侯难道只有10万。垓下几乎当时所有刘邦及同盟都到齐了,兵力这么少?

  诱敌深入、两翼包抄、中路跟进就解决项羽了。这是你自己猜的吧?有人说是韩信被项羽打的大败,后来诸侯连续合击,项羽军疲劳后,韩信趁机拣了便宜。

要是这样解决了项羽,那四面楚歌不是天下的大笑话了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12: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10, 10:51:58发表
[QUOTE=yaolei,2004-11-09, 22:53:18] 史记说的明白,史记并没有记载韩信指挥的三十万部队是韩信自己。不知阁下那里看到的。
还有,我收回阁下熟读这段历史这句话。《史记·淮阴候列传》:项羽已破,高祖夺齐王军。
而且韩信是王,有独立的部队指挥权,刘邦实际上是无法干涉的。不然,刘邦也不用到处平诸王叛乱了。后来韩信为楚王时,刘邦为什么要伪游云梦去抓韩信?直接夺了他兵权就是了嘛。

淮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正义二人韩信将也。纵兵击项羽也。以“纵”字为绝句。孔将军,蓼侯孔熙。费将军,费侯陈贺也。


  将30万自当之,左右将军是自己的将领。刘邦其他人在后面,根本没有出战。30万不是指他自己的,难道还是别人的不成?


“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刘邦要是手中没有兵,怎么夺他的军队?韩信的兵力也不能说的独立兵团。手下曹参,灌婴都是刘邦的人,怎么独立是军队?就是因为不全是自己的兵马,才连接被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19: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10, 16:40:54发表



30万自当之,就是30万自己指挥,但是没说30万都是韩信的。韩信为了保证指挥的统一性,用自己的部将为两翼指挥,难道不可以吗?你也说邦其他人在后面,根本没有出战,韩信就是用这30万击溃项羽,怎么你上面又说“有人说是韩信被项羽打的大败,后来诸侯连续合击,项羽军疲劳后,韩信趁机拣了便宜。”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么?而且这也是你说的一家之言,史记上有记载吗?我说的至少有史料为证,你上面引用的这段史料难道不能说明韩信是如何击败项羽的吗?
““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刘邦要是手中没有兵,怎么夺他的军队?韩信的兵力也不能说的独立兵团。手下曹参,灌婴都是刘邦的人,怎么独立是军队?就是因为不全是自己的兵马,才连接被夺。 ”
谁说有兵才能夺军队?刘邦没有兵都可以抓到韩信(伪游云梦泽)。刘邦夺韩信军又不是没有先例,刘邦第二次兵败荥阳,《史记高祖本纪》“独与滕公,北渡河,驰宿脩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这次可是光着身子就夺韩信军权了吧!
要是韩信没有独立军权,怎么敢不听从刘邦会军固陵的命令?请你指出韩信受刘邦节制史料出来!
请阁下下次举例时举出史料记载,不要凭嘴巴说。(比如阁下说的韩信30万部队的来历等)

韩信的30万军队算我错了,的确没有资料证明30万是韩信的,韩信是指挥的30万,至于30万是谁的,这个没有资料就就打住。但是有一点,刘邦及其他诸将在包围项羽,没有参与直接作战,算不上把全军指挥权交给韩信吧?你这里说有的话你提供资料。
  
  有人说的韩信为项羽败虽然是一家之言,也是从史记得出的。史记里面写的,韩信与项羽战,不利,退。这里,他理解为韩信被项羽打得大败,落荒而逃。后来两翼继续连续与项羽交战,项羽顶不住连续交战,战败。韩信才重新追杀过来,大败项羽。这样说韩信不过是左右先败项羽后,追杀一阵而已。你说的韩信诱敌之类一样是想象,这个分析还符合史记一些。


  是的,韩信在齐,天高皇帝远,可以让他来打项羽,他不来,他是最高将领。当时刘邦在和项羽对峙,奈何不了他。他不听令,曹参,灌婴是他属下自然没有办法,但是韩信是刘邦封的将,齐王也是刘邦封的,怎么说也是刘邦属下吧?怎么会不受刘邦节制?手下的部将是刘邦亲信也是事实,兵将不是自己打造出来的,什么时候都受人节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19: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10, 17:17:04发表
[QUOTE=yaolei,2004-11-10, 11:10:37] [QUOTE项羽既然坐在了统帅的位置,不用这个标准用什么?
作为领袖他的狠毒和仁慈都用错地方了。
他可以狠心杀降,相反对自己的劲敌仁慈,这是没脑子的最好体现!(用君主的标准衡量)
另外,20万秦军真的暴乱了么?没有。只是可能!而作为统帅的项羽却只知道杀戮!难道只有杀戮一种解决方法么?
别忘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在制定战略思想时避免不了的要涉及到政治。这样约等于政治白痴的项羽注定在军事才能上及不上韩信!
项羽是将才,但可悲的是他有了他本不应该有的野心!
相反我到觉得韩信有称帝的才能,可惜没有那分野心。历史跟他们开了个大玩笑!

没有杀刘邦是项羽犯的最大的错误,但是杀秦兵是不得已的行为。秦兵是没有反,但是反的时候再杀,不就晚了。项羽想杀他们吗?做了这么多布置,好不容易来到新安,项羽听诸侯说秦兵要反的消息,才杀了秦兵。项羽要是想杀他们,开始干吗呢?让他们吃这么多粮食再杀?

  带着秦兵打秦本身就是很危险的事情。何况秦兵20万,又是正规军,有组织有纪律战斗力强。项羽的是诸侯联军,数量有点优势,但是各有各的人马。指挥不统一,素质低,战斗力弱,彼此不见得一条心。反起来,诸侯有能力解决吗?

  项羽一直都在玩政治,从和章邯对峙开始就谋求在诸侯中的地位。韩信呢?有机会自立,却没有把握机会。一生只在军事上有建树。

  说韩信有帝王之才,不知道从哪里看出来的?韩信最缺乏的就是根底,没有一个对自己言出即行的班底,他就得依靠别人,这也是韩信没有自立的一个原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22: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10, 22:00:47发表
那咱们就仔细看看是怎么说的。
   到新安。(并不像你说得那么费力)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的政策,秦军不反也反了,作为最高统帅的他不得不负上主要责任。乐毅当年也统四国之军,但没出现军纪不严的现象。)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秦军要反的原因:除了上面说受到侮辱之外,还和他们的统帅出卖了他们,担心杀其家人有关。项羽处理好这些秦军会反才怪!)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觽,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真不知道他带了两个秦国的罪人回去有什么用!只能增加关中父老对他的反感。)
他解决矛盾的手段除了征伐和杀戮之外还有什么!


  这个我想不用太多解释了吧!看看当时的智者蒯彻怎么说的!他的见识我看要比你我都高明多了吧!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
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
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
“愿少闲。”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
背,贵乃不可言。”

呵呵,你说项羽该怎么做,留下秦兵等反?
  统率多路联军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诸侯军欺负秦军是多年国家的积怨。项羽只是盟主,有必要为这个问题和诸侯闹翻。项羽可以约束自己军队,诸侯军有各自指挥,他约束的了吗?看问题要看情况。乐毅只是四国军队,是正规军,项羽呢?不止四路势力吧?都是各自杂牌和一些精锐的混合,又有数量虽然少于诸侯军但战斗力远在诸侯之上的秦军。比乐的难多了。
  杀秦军后,项羽的诸侯军出过问题吗?


  韩信的帝王之才,这个没有什么争的。没有什么资料来说明问题。蒯通一些算命的话也可以当证据?
我只是说韩信缺乏班底,没有否认韩信就没有帝王才。但是历史没有证据证明。当时自立的话还有证明的机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0 2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10, 22:43:24发表
[QUOTE=yaolei,2004-11-10, 22:17:57] [QUOTE
我一定说要和诸侯闹翻才能解决了么?我只是说事情绝没有到你说的那种非此不可的程度!当时他在诸侯的心中有一定的威望,他说往东我看没几个人敢反抗吧!你不也说后来没有问题么!再者秦军虽然是正规军,但没有一个主心骨,战斗力强不到那!
   蒯彻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算命的,看看他的眼光就没你说得那么不济!

我是说项羽根本没有办法约束诸侯,有威望是有共同利益。但不是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诸侯军侮辱秦兵,项羽军令不许,诸侯还偷着干,你怎么样?杀人立威?估计没有诸侯将领同意。这不是闹矛盾吗?项羽当然要争一个眼闭一个眼了。

我说的话,不是说 蒯彻是算命的。是说那些算命的话不能作证据。他要说服韩信自立,用算命打动他很正常,不能做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1 11: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10, 22:59:26发表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我看不只是利益吧!他们一点也不怕项羽?如果楚霸王没有一点让人不怒而威的气势。那他的霸王也就白教了。
    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只是用蒯彻的眼光来说明韩信有称帝的实力!看看后来刘邦对韩信的惮忌也应该能说明一点问题!

这个论证,很多认为是史记的夸张,也有认为是项羽收服诸侯的谋略。但是关键要恩威并用。后来诸侯不是一样有好处就反了他?难道就不怕他?光怕是没有用的,牵涉到利益方面,在怕再恩惠都没有用。
  诸侯将领会因为项羽而得罪自己的手下吗?手下是自己的实力,项羽不过是利益的结交。项羽下军令,将领必然不服,肯定说以前秦兵和我们有什么大仇之类,或则质疑项羽的用心。毕竟不是自己手下,他们也可以拒绝听项羽的。诸侯联合起来,比项羽强大多了。
  因为各个诸侯都有互相利用的地方才由项羽带了头,但不是说项羽就可以做让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蒯彻的眼光和谋略当然都不错,韩信此时的确有机会和实力自立,关键是他从没有自立无法显示他自立后帝王之才的水平。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无法评价。但是韩信一直缺乏自己的班底,这是他帝王才的关键要害。蒯彻是个不错的谋士,曾经辅助很多人,但是就是不愿意辅助最有希望的刘邦,其不怪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1 21: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11, 13:17:56发表
[QUOTE=yaolei,2004-11-10, 11:36:36] 封诸侯本身没错,只不过具体实施上一塌糊涂而已。那些诸侯后来背叛了刘邦,但刘邦处理得宜,最后没有对刘邦的局势形成大的危害,项羽则最后败亡,这就是区别。你也会说情况在变,那么情况变了的时候项羽的处理为什么这么差劲?你也会说封诸侯是利益分配,为什么项羽在利益分配上处理得这么差,造成了这么多隐患?不错,局势当时很多人都看得清楚,偏偏项羽看不清楚。

一会说封章邯对,一会又说是没有办法下的选择,自己的立场搞清楚没有?

老人小孩上战场是为了前线的楚汉之战,居然变成关中破坏严重。关中生产力下降,田园荒废是因为劳动力都上了前线打仗,居然变成是为了对付章邯。你说不好笑?除了章邯,项羽手下其他人个个都会见了刘邦就投靠?那还有仗可打吗?

我举苏联在解放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做例子,你却把胡人、巴人、越人找出来了,不幽默吗?胡人、巴人、越人建立过强大的统一国家政权吗?胡人、巴人、越人在楚汉战争中起到了哪些决定性作用?不妨举出来看看。

一: 你也认为封诸侯没有错是吧?那你指出哪些一踏糊涂?你有什么好方法?

二:章邯的事你看清楚,我从来都认为是对的。权益之计是指封其他诸侯。

三:关中连小孩老人都上不是破坏严重?难道是萧何认为老人小孩的战斗力强于青年?
要是这个也争就没有意思了。
项羽手下当然不是都投靠刘邦,但是有利益的时候诸侯投靠刘邦也是正常。

四:你要举国际环境,我当然也要讲点别的势力的影响了。苏联虽然是大国,但是直接参加国共的角逐了吗?那些胡人没有强大集团,但是给刘邦提供战斗力是事实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1 21: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中庸于2004-11-11, 14:55:49发表
[QUOTE=yaolei,2004-11-11, 11:51:58] 没什么好夸大的。诸侯不服怎么办?难道要跟项羽打,看看自己对付不了的秦军被项羽是怎么收拾的!这就是胜者为王的道理!项羽后来被刘邦打败,他们不也投靠刘邦了么!
      
       项羽对他们的军队有这么一点要求没什么过分的,如果项羽连这点发号施令
的权利都没有的话,那还作甚么盟主。别忘了“诸侯皆属焉”。
     真搞不懂,你一会儿秦军强大,一会儿又诸侯强大,好像项羽是最弱小的一样!
按你刚才的说法实力排名,秦军最强他们训练有素,其次联合的诸侯(说要联合太难了)
最后项羽带领的楚军。我就有疑问了,项羽又凭什么击败秦军的,难道走超大的狗屎运!只能这么解释了。
     韩信自立完全凭他自己!他当时想反,刘邦拿他没办法的,因为还有项羽的存在!
韩信自立为齐王时,可以说早就功高盖主了。蒯彻是怎么说的,怎么可能没有班底!
     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诸侯不需要怎么办,直接带兵走人即可。靠项羽一个人的兵力够做什么的?
  这点要求不过分?山东诸国和秦的仇恨就靠项羽的面子就可以摆平,你也太高看项羽了吧!就算约束诸侯军,秦兵也不愿意跟从。秦兵问题还是要解决。


  项羽不弱小,但是比着秦兵,他有这么强的兵力吗?他有诸侯这么多兵力吗?他还要进关,还要灭怀王称霸天下,能不和诸侯的保持一致吗?


  韩信的问题,看来你一直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说韩信根本没有施展过帝王之才。就凭他有机会可以自立就证明他有了?那是机会和实力,但是自身有没有自立后成就天下或一方霸主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证明。
  你说他有班底可以具体说下吗?不可否认,韩信重要将领是刘邦忠心耿耿的手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21: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37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