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项羽与韩信孰弱孰强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0-30 2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0-30, 22:13:47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0-30, 21:52:52发表
[quote]原帖由闲者于2004-10-30, 21:42:12发表
不否认。在形势相当的情况下,确实没人能打败项羽。
不过在形势相当的情况下,韩信也绝对不会和项羽正面交战。看韩信用兵,韩信会采取间接路线,出奇制胜。(呵呵,个人猜测,个人猜测!)

出奇制胜不是像说的那么容易,关键是正面战场和天时地理,以及其他个方面配合
论出奇制胜,项羽的彭城之战不比韩信玩的差——战略战术完美的出奇制胜

不知从哪些方面能够看出项羽在出奇制胜的方面能够胜过韩信。
彭城之战中,项羽采用迂回路线,趁诸侯军松懈之机予以痛击,确实很棒。不过这里也有刘邦和诸侯放松警惕,大意轻敌所致。何况在当时,由于攻陷彭城,诸侯军军纪全无,好淫掠杀,所以在破晓时刻,项羽进攻之时,乱作一团,尽遭屠戮。
而韩信的井径之战、潍水之战可谓是经典之极。 [/quote]
这里,刘邦和诸侯56万是联军,战斗力不足,指挥系统有不统一的问题,
但是战争就是怎么抓住敌方的弱点,怎么加以利用。否则是没有办法胜利的。
何况刘邦虽然本身劫持诸侯军作战,但是本身军队很有实力,他的基本是老兵
经过灭秦战争有10万,后来在汉中征兵练兵,在关中征兵,经过灭诸侯,以及
攻秦,远不是新兵没有上过战场或农民起义兵没有纪律组织性这么严重。
  所以不存在战斗力不足的问题。
  当然大意是有的,刚到彭城,哪知道后方的危险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0-31 1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0-31, 0:17:38发表
呵呵,和阁下讨论方知项羽如此之强。
但是不能单以彭城之战就断定项羽比韩信厉害,在彭城之战中,韩信不应对失败负责。
还是不要在彭城之战上兜圈子了。
在下说过,在当时能打败项羽的只有韩信。因为此二人都具有成为一代名将所需要的全部素质,都能够根据当时战场的情况审势度势,伺机而动。而在下认为韩信还多了一点,就是奇。韩信用兵之奇,无人能及,最佳的例子就是潍水之战。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确实有过引水灌城的战例,可从没有过引水冲军的战例(也可能是在下学识浅薄,不知道),韩信在此战之中可谓是发挥了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超越了前人。都说龙且大意,就算他不大意也想不到韩信会用洪水冲他。

呵呵,我并不是凭着彭城之战认为项羽强过韩信的,经典的程度上
我认为巨鹿比彭城经典,对手也更强,形式更威胁!
   其实寒心和项羽作战是两种风格,我觉得这和出身有关系,军事
世家和自学成才是不同的,我上面的帖子有过分析。
  我认为寒心没有项羽强主要是从战绩方面,毕竟寒心怎么说对手
都是三流的,本身军队素质都不行。而且在指挥战役多少的程度上
项羽历经70多战,无不胜利,其中必没有什么饶性之说。寒心的
战争的含金量就少了很多。
  
  潍水之战也是韩信另外一场经典之战,但是这场战争资料太少,
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比如两方兵力了之类的。不知道龙且为什么
对水淹没有任何防备,兵法上对水火都有很谨慎的要求,半渡而击
更是军事大忌,不知道韩信用什么方法引诱龙且做这样错误的决定
(就因为龙且急于立功受封?)。
  
  韩信的军事有个很重要的方面喜欢玩花样,善于用奇兵。就像下棋
看上去很精彩。但是奇只能做手段,不可以以奇而奇,用奇的高手必
然有性正面玩的开的幌子做掩护,才可以出奇。
  有的人军事看上去不出彩,但是往往可以制胜,这就是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下棋的时候真正最怕的不是善于出奇的,而是步步压迫
毫无机会的,看上去他的策略没有什么威胁力,但是处处占先锋,让
你无处喘气,进退两难,你只要有一点时务或是心浮气遭,他就雷厉
风行,让你一败徒地!
  显然项羽属于后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0-31 12: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4-10-31, 0:34:33发表
项羽之所以为人所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其政治头脑很白痴,但是其用兵无可非议,但是项羽打了一个败仗就完了,可见其战略失误,当然正面交锋,项羽的战绩是相当辉煌的!

项羽的政治能力在别的论坛讨论过,虽然不如刘邦,但是绝对不是白痴。
  一战败,而身家全输是因为形式早就不行了,就靠项羽的军事能力才
创下来的军事奇迹。
  早在楚汉前期很多人就由形式判断项羽必败,可见其形式的艰难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0-31 13: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0-31, 13:35:32发表
同意阁下对韩信和项羽的风格的分析。也同意阁下所说的评价一个将领要看他的对手,但是韩信的对手也并不弱。
定三秦之役,韩信的对手也是章邯,而且一开始的计划都是由韩信定的(占领关隘,分割包围),一直到最后引水灌废丘,也是韩信告诉樊哙的。此一役,两军数量应该是相等的,虽然章邯的兵是新兵,但他处于守势,有城墙壁垒等作为保护,并且在韩信的进攻之下根本没有发挥出当年与起义军作战时的那种出兵速度,可见韩信没有给他留下时间。
井径之战中,韩信的对手是陈余,陈余确实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但也不是泛泛之辈。在秦汉易代的时代洪流中,他也是掀起一阵阵波浪的,从他和李左车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他也读过兵书。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兵力上的优势,兵力上的优势是可以弥补将领指挥上的不足的,陈余的兵力相当与韩信的五倍。而且,韩信在此战中,用背水阵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发挥了出来,同时也派人到敌后插旗子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敌军的士气。可以说作为一个优秀将领所能做的,韩信都做了。
阁下说项羽一生70余战,无不胜利,可韩信自定三秦之后,代、赵、燕、齐也相继被其所灭,也要有数十战了。

关于三秦,韩信的作用。


  从史记中找不到韩信确切的作用,如果有的话就是献计。而且这个早就是张良的战略计划。韩信的作用无非是加强迷惑性。
  据菜九考证,三秦也不是这么容易打下来的,当时受到章邯的阻击,几乎没有出来,后来再别处找到出路,才杀到关中,对章邯军进行分割包围(刘邦有优势兵力)。
  所以韩信在三秦作用甚小,不能算韩信功劳。

   如果从整个楚汉历史考,我们还发现,刘邦因为萧何勉强拜寒心大将,但是并没有一开始重用,从三秦一直到彭城,韩信都没有独立带兵的记录。后来彭城败后,韩信收散兵在京,索之间败楚兵,又加上魏豹叛变,刘邦才开始让他带兵,而且对他很不放心,直到问明了对方情况才放心!
  经过这场出色的战斗,刘邦对寒心的水平才放心,才真正对他委以重任!


引水灌废丘这个也没有寒心的功劳,是刘邦在彭城之败后回关中解决的。
  
井径之战陈余的兵力是号称20万,不是有20万实际数字,一般来说只有10万兵,韩信是数万,兵力差别没有这么高。陈余的兵力是新兵,战斗力纪律性不足,才会有发现大营换旗子而发生骚乱的情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0-31 14: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0-31, 13:56:49发表
今天早上又想起一点,就是作为一个将领不仅要精于战术,而且还要精于战略,韩信在拜将时的论述可以说明韩信的战略思想十分出色,可项羽则不行。
还是再回到彭城之战上吧。项羽的彭城之战在战术上可谓是经典,可在战略上欠妥。彭城是项羽的大本营,后备补给都在这里。项羽的战术是等诸侯军攻下彭城之后趁夜偷袭,固然后来的战绩十分辉煌,可彭城已被诸侯军洗劫一空,项羽的后勤本来就不怎么样,这可为后来的失败留下了种子。项羽可以带兵急进(甚至连留在齐地的其他十万大军也带回来,留一小部分以阻敌)在诸侯军攻城之时前后夹击,说不定战争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个人猜测,个人猜测)。

战略这种东西要看不同的形式,韩信的汉中对,其实就是占关中联合个诸侯。厉害到不至于,战略关键在于可行度,谁都知道攻侧翼,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方法才是关键。
  
  彭城之战你说的方法也是一种可行办法,而且是常规战略。可以说是最保险的战略,不过你想想,如果项羽正面和刘邦联军对抗,胜利的可能性不高吧,彭城百战之地,四面受攻击,再自己地盘打持久战,对自己的后勤损失更大,而且从政治上其他诸侯必然趁机占便宜,齐在从背后杀过来,更危险。
  正是项羽打破常规,出其不意的玩了一个大战略,从把当时的形式一下子翻了过来,各个诸侯更是背叛刘邦,刘邦只能靠险要的地势来抵挡项羽。
  很多人认为项羽后勤差,这是误解。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刘邦在成帛等险要地方对峙项羽,而项羽从彭城进攻刘邦,受到险要地势阻拦。彭城成帛中间的梁地又有彭越游击天才骚扰项羽的粮道。这里后勤不然吃紧,英布列传,随何分析的很透彻,项羽处于战略两难。
  但是在四年楚汉战争,项羽的后勤出现大的支持不足,但是刘邦也好不到哪里,关中出现大饥,人相食。可以说项羽没有好的后勤系统断然支持不到4年,毕竟刘邦后勤占据优势,战略回旋的地步很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0-31 14: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统帅堂于2004-10-31, 14:23:50发表
中国传统上认为--成王败寇。                但项羽作为最高统帅所担负的责任比方面大员韩信要大的多。项羽力不从心,韩信游刃有余。

没有办法,可以说项羽一直处于弱方,形式一直不妙。
  怪就怪当时不杀刘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0-31 16: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0-31, 14:41:17发表
[作战也要分析敌人的心理。诸侯貌合神离,如果项羽集中全力突击刘邦军,其他的诸侯很可能作壁上观,一旦刘邦兵败,其余的诸侯便作鸟兽散,进而投降。以前的历史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吕不韦集中全力攻楚军,结果其余的联军便不敢再深入秦境,后撤了。至于以项羽的作战风格和诸侯的心理,在彭城附近打持久战的可能性不大。另外,齐军主力已经被项羽打垮了,只有打游击的份,不可能卷土重来。

刘邦当时有至少20万的兵力,诸侯很多是战败受刘邦挟持的,很难有自主权,很难观望。
当时项羽把刘邦打残了,诸侯才又反。
  项羽作战并非一味快,巨鹿灭王离后,和章邯对峙5,6个月。
  僵持下来,项羽损失不小。就算胜利,自己兵力也大失吧?
  齐虽打残,依然有实力,后来还和韩信抗衡。项羽带大部队回去,难保
他们不趁机追击,或是后来再背后一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3 17: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4-11-03, 13:05:55发表
莫非楼主只欣赏真刀真枪的战争,而不喜欢其中的谋略等成分?

连动物打架有时都用计,作为堂堂自然界最聪明的人类反而不该用?

没有谋略的战争不能称为战争,应该叫“大规模群殴”。

这话什么意思呢?我什么时候说不喜欢谋略了?

  
  你的意思是说项羽打仗不用谋略?不用谋略项羽每次都可以胜利
并且以少打多?

   看不出谋略不代表没有谋略,谋略也不是非要用诈才是,很多
人误解了谋略两个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3 17: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kyfolly于2004-11-03, 13:28:22发表
兩個也死於自己的人性弱點,我就是不明白爲什麽人們喜歡楚霸,一個給報仇心佔領了的人,根本不配統治中國.一個又給榮辱佔領的人,韓信就是欲望太大.

有人說劉邦是小人,我就是不明白,那批評的人算是什麽?

原來一個不肯聽意見的人是英雄,一個處處接受意見的人是狗雄.人類的思想,我真的萬二分的佩服.

你说被复仇心佔領了的人,是你自己想的吧?不要老是拿前人的意见说事,很多都是误解,
项羽如果被复仇心佔領了,怎么不找章邯复仇,反而封他为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3 21: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4-11-03, 20:47:59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3, 17:35:10发表
[quote]原帖由张建昭于2004-11-03, 13:05:55发表
莫非楼主只欣赏真刀真枪的战争,而不喜欢其中的谋略等成分?

连动物打架有时都用计,作为堂堂自然界最聪明的人类反而不该用?

没有谋略的战争不能称为战争,应该叫“大规模群殴”。

这话什么意思呢?我什么时候说不喜欢谋略了?

  
  你的意思是说项羽打仗不用谋略?不用谋略项羽每次都可以胜利
并且以少打多?

   看不出谋略不代表没有谋略,谋略也不是非要用诈才是,很多
人误解了谋略两个字

但是楼主明显鄙视用诈,“诈”就不是谋略吗? [/quote]
你误解我的意思了吧?
  我没有鄙视过用诈,兵不厌诈,用兵也避免不了诈,
我是说谋略不仅仅是用诈。战争也不是说没有用诈就
没有用谋略。像蒙古人常常用的诱敌深入,扰敌,
待敌疲惫的时候,攻其侧翼后方。这也不是用诈,但
也是谋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1: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4, 23:18:36发表
诈者,欺也,难道诱敌深入不需要诈、扰敌不需要诈。

我的意思是诈是谋略的一种不是全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1: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4, 23:25:07发表
两人差距很简单,项羽的眼睛一直只盯着眼前的战场,韩信的眼睛则一直盯着整个天下局势。

你这个说的没有依据,项羽为天下主宰,什么时候只看战场了?
只是失败者资料少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2: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4, 23:37:09发表
“陈余的兵力是新兵,战斗力纪律性不足,才会有发现大营换旗子而发生骚乱的情况。 ”
韩信的是不是新兵呢?
战斗力弱,纪律性不足,才会有骚乱,那么战斗力强,纪律性足的项羽部下,为什么在听到楚歌后,也会军心不稳?

“没有办法,可以说项羽一直处于弱方,形式一直不妙。”
项羽在开战时可是处于优势,何来一直处于弱方之说?

“你的意思是说项羽打仗不用谋略?不用谋略项羽每次都可以胜利并且以少打多?”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项羽做为统帅,只会伐兵、攻城,而不会伐谋、伐交,注定他是要失败的。

“韩信的对手除了龙且基本都是2流!不可相提并论!”
那项羽算几流的?

问楼主一句,后世论兵,皆以孙吴白韩为首,为何没有以项羽为首的?难道历代兵家皆不如你?

呵呵,你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项羽那个时候全军被围,兵少粮尽,天下将近,大势已去。和陈余的情况一样吗?
  
   你说项羽开战处于优势有什么凭据,项羽如果说优势也是靠彭城之战的巨大胜利得来的军事优势,其它的弱势你就看不到?



   项羽和韩信对峙有两次,彭城韩信不为主帅,失败不为过。亥下韩信优势兵力优势战略算的上项羽不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8: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5, 15:19:07发表
“呵呵,你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项羽那个时候全军被围,兵少粮尽,天下将近,大势已去。和陈余的情况一样吗?”
既然项羽那么厉害,为什么还会被围住,既然在彭城可以用3万破56万,为什么在垓下却不能用10破30万。

“你说项羽开战处于优势有什么凭据”
凭据就是开战时,项羽已经几乎拥有整个天下,如果刘邦不起兵,天下豪无疑问就姓项。而刘邦在开战时,只龟缩在汉中一隅之地,强弱分明。

“项羽如果说优势也是靠彭城之战的巨大胜利得来的军事优势,其它的弱势你就看不到?”
你应该清楚,项羽为什么会在优势面前,迅速变成劣势。强弱的关系是辩证的,具体说是通过失三秦、失赵、失魏、失齐、失彭越、失英布这些事件中相互转换而来的。

说你断章取义还真没有说错,打仗是过家家吗?什么时候都可以以少破多,以少破多也是在一定形式下才可以,相反你什么优势都没有凭什么/?你要认为智谋可以决定一切的话,我也没有话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8: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5, 15:41:02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5, 11:58:33发表
你这个说的没有依据,项羽为天下主宰,什么时候只看战场了?
只是失败者资料少而已。

项羽确实曾经是天下主宰,但是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仅仅是依靠战场决战,从来没有对全局有过任何判断,没有任何战略规划,这就是说他眼睛只盯着战场的原因。对于刘邦集团的各种行动,他有什么应对?无非是发兵而已,英布叛变就发兵进攻、田横叛变也是发兵进攻、彭越在背后袭扰还是发兵进攻。归根到底,项羽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进攻,结果还不是敌人越打越多,最后众叛亲离。

记载项羽情况的资料不算少,史上争夺天下失败的人多不胜数,但他们对形势判断如何、战略规划如何都有记载,偏偏项羽没有,难道全世界都和项羽过不去?别忘了太史公对项羽很有好感,还破例把他的传记定为“本纪”。

项羽为天下主宰的时候,全是用兵?封诸侯不是策略,把刘邦堵在汉中不是计策,封将领打击原来的诸侯不是政治策略,关键是误信前人之言认为是胡闹。
  比如我问你,当时换了你又可以又什么好方法?比如彭越你不发兵又能怎么样?
   
  史记记载项羽是有一定个人取向的,这个承认吧?很多东西来体现项羽的豪爽与勇武,有些细节还是体现很多谋略,只是太零散,没有人注意。实际上楚汉的谋略真正记载有多少?范增没有人否认他的头脑吧?整个记载中他只有4次出计谋,韩信的计谋也很少,后人附会的很多。刘邦的计谋也大多是后人附会或研究的结果。
  项羽近来已经有很多人研究,也慢慢有了大致轮廓,比如菜九段的文章,没有人研究或自己没有看过不能说就是没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8: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5, 15:45:20发表
垓下一战,项羽确实面对众多强敌,战败也没什么奇怪。但是刘邦可以多次败而不亡,项羽一败就死,连回江东召集旧部再起的勇气也没有,根本算不上称职的军事统帅。我们基本可以为他定性如下: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出色的战场指挥官,无能的集团领袖。

刘邦和项羽的形式不同,刘邦有安定的后方,多次失败有人提供兵粮。地理形式上,有险要的地势可以和项羽对峙,项羽进攻刘邦不但要攻克险要地势,还要经过梁地,而梁地有彭越打游击战,骚扰粮道后路。英布传中随何分析的青清楚楚,后人怎么反而视而不见呢?
  而项羽当时的形式,多路诸侯会师,大本营的周殷背叛,这还能再打吗?
  回江东,这个历来有争议。不少学者认为是为了避免战火引到家乡,就算不是因为这个
整个编制军团的消失,回到江东有多少胜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8: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11-05, 16:22:10发表
项羽在战术上也是有弱点的。就拿垓下来说,他明知道韩信多诈,之前还提醒龙且不要轻看韩信,但自己上战场却犯了和龙且一样的错误,被韩信玩了个诱敌深入,两翼包抄,十面埋伏。

这个很有争议,到底是不是韩信用计还是战败争议很大。我看像是韩信的车轮战,依仗自己兵多,消耗战斗力强部队的最好方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9: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4-11-05, 16:49:04发表
项羽失策多矣,不只是战争上。

失策是有不少,但是很多要辨证的看,刘邦的失策也不少还不是争得天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9: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荒原颇黎于2004-11-05, 17:50:02发表
让小可来讲两句:  
诸位台就不要再一味地争论项羽和韩信孰强孰弱了,其实他们各有所长罢了。(不过他们俩谁也不是帅才)
项羽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慨和“力拨山兮”的勇武就比较值得我们学习。只是他刚愎自用,不善权谋。所以当不了好的主帅。
而韩信则相反,(能忍受胯下之辱)他一直是我们心中忍辱负重的典范。又善机智谋略。但他的政治才能太差。(甚至于最后毁在一个女人手里)所以他最多不过是个良将。
放开二人——
我们身边像项羽那样的种硬骨头已经不多了,相反人们对韩信的学习要多一些,人们大多信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之道。这可能与我们受儒学教育太深有关。但是一个社会里的“顺民”太多的话,那些“坏人”就要大肆乱搞了。一个国家里“顺民”太多的话也就经不起外强的打击了。
我们作为后人的,要施展鲁迅的“拿来主义”各取所长。
但作为我个人,我还是比较喜欢项羽~~``  

只是他刚愎自用,不善权谋



   这个也是前人的误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19: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11-05, 19:32:19发表
“说你断章取义还真没有说错,打仗是过家家吗?什么时候都可以以少破多,以少破多也是在一定形式下才可以,相反你什么优势都没有凭什么/?你要认为智谋可以决定一切的话,我也没有话说。 ”
既然你自己认输,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过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一个出色的将领,当他觉得无把握取胜时,决不会再与强敌交手。明知对手强大,还要硬着头皮打,只能说明他是匹夫之勇,英雄气短,他真应该有一次穿别人裤裆或者卧薪尝胆的经历。

首先,我来这里辩论不是为输赢,只是研究历史问题,如果你能让我改变观点或发现自己的不足,我真心谢谢你。
还有我写这些文章是为了阐明自己的想法,并且给我认为错误的观点纠正一下。不是为了压倒别人,有人认同我的观点或看了我的文章帖子有所想法,那么我的目的也到达了。
  要是认为自己正确或是辩论赢了,我没有什么意见,所求不同。


  你的观点,我要批驳一下,战场上不是别人强大你就可以不战的,如果这样那么优秀的将领不用考虑形式就可以维持不败(事实上不可能)。战争就是让你不想打或则输也要打,当然进攻比防守是要损失大些,所以孙子兵法才说:十则围,五则攻。
  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采取防守当然是最佳选择,但不是每次都有这样的机会,别人有几倍的兵力绝对优势,由不得你防守(防守也没有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21: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1-05, 21:19:00发表
这不就是疲敌战术么!

史记写的不详细,只好后人乱猜了。有说寒心被项羽击败,后来其他诸侯再战,项羽军连续作战才败;有说是寒心假败,引诱项羽追赶,攻其两翼,把项羽击败。
  单纯从史料看,诈败没有依据,被项羽击败好象也有夸张。我认为是车轮战,连续和项羽作战,消耗其兵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5 22: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1-05, 22:03:11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5, 21:30:05发表
史记写的不详细,只好后人乱猜了。有说寒心被项羽击败,后来其他诸侯再战,项羽军连续作战才败;有说是寒心假败,引诱项羽追赶,攻其两翼,把项羽击败。
  单纯从史料看,诈败没有依据,被项羽击败好象也有夸张。我认为是车轮战,连续和项羽作战,消耗其兵力。

车轮战不是疲敌战术么?
这不就说明项羽中计了。

项羽要杀出包围,不战行吗?史记记载项羽当时兵少粮尽,不打等着饿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0: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1-05, 22:27:32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5, 22:06:07发表
[quote]原帖由闲者于2004-11-05, 22:03:11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5, 21:30:05发表
史记写的不详细,只好后人乱猜了。有说寒心被项羽击败,后来其他诸侯再战,项羽军连续作战才败;有说是寒心假败,引诱项羽追赶,攻其两翼,把项羽击败。
  单纯从史料看,诈败没有依据,被项羽击败好象也有夸张。我认为是车轮战,连续和项羽作战,消耗其兵力。

车轮战不是疲敌战术么?
这不就说明项羽中计了。

项羽要杀出包围,不战行吗?史记记载项羽当时兵少粮尽,不打等着饿死? [/quote]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项羽兵少粮尽了呢,不就是一开始项羽的战略有问题,政治失败等造成的。 [/quote]
问题很复杂,牵扯到整个楚汉甚至战国。不是简单几句失误就可以的。
项羽是有不少失误,同样刘邦也不少失误,仅用失误来表达太笼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0: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11-05, 23:05:12发表
项羽在封诸侯的时候就埋下天下大乱的隐患。比如说张耳、陈余从形同兄弟到势不两立就是项羽一手造成的。封诸侯没什么问题,但不能比较好的平衡各方利益,这个问题就大了。
另外在对待熊心的问题上又是项羽的一大昏招,导致政治上项羽又失去了不少人的支持。

如果是求稳定,当然要势力平衡,但是要统一天下,称霸天下,要的就是乱,不大乱怎么
大治?

  熊心的事迹等会就去写,回完帖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1: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tension于2004-11-06, 1:42:29发表
楼主对项羽和韩信的比较应该主要是比他们的军事能力,“后人把韩信当成一代战神,却忽略项羽!不能不说是中国人战争观偏僻的地方!”,怎么现在又开始比战略比政治了?
项羽和韩信不是同一级别的人,项羽是君主,韩信不过是一个将领而已,所以全方位的比较是不合适的。要比战略比政治,应该把项羽和刘邦比才对,说项羽这个那个战略失误,汉军又如何如何正确,可这些对比不能放在项羽和韩信的对比里面。汉军中韩信的角色就是领兵打战的,有刘邦自己和那一大帮谋臣,韩信在汉军的战略方向上能有多大的影响力?比较项羽和韩信的政治智慧,应该把整个汉军的表现和韩信自己的表现区分开来,其实看看韩信自己的表现,政治方面他其实和项羽是“不分伯仲”的。最明显的就是要求封假齐王这件事,你韩信要做功臣干这事招人疑心,你要自立门户这事过早暴露野心,整个一个大傻事。后来封王到削权到赐死,实在看不出韩信有什么高明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了。

项羽的失败,我觉得还是在于他个人的个性上,他属于那种非常高傲的人,高傲到他无法栖身于任何一个君王之下,高傲到很少尊重自己的手下谋臣将领的自尊和对权力财富等的要求,高傲到很难听得下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个性就决定了他最终的失败。如果他是一个已经稳定的王朝的继位者,或许他能成为汉武帝似的有作为的帝王,可惜他生在这样一个乱世。

呵呵,其实我也不想扯这么远,不过很多人提出意见,总是要解释下吧

  好了,写完帖子在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4: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1-06, 11:16:55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06, 10:59:31发表
如果是求稳定,当然要势力平衡,但是要统一天下,称霸天下,要的就是乱,不大乱怎么
大治?

  熊心的事迹等会就去写,回完帖子。

“不大乱怎么大治”,可惜乱起来之后没有治下去。
阁下把项羽的那种义气分封说成了战略分封,为的就是等着各地乱起来,不知有何根据。
结果各地是乱起来了,而且都团结到刘邦身边一致打他,这样的战略很高深么!

在这里项羽的封王没有什么义气的因素,完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的分封。在这里对刘邦的低估是主要失误的地方,其他都可圈可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4: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6, 11:30:51发表

封诸侯恰恰不是使用策略,而是愚蠢。自己辛辛苦苦打下天下,结果建立了一个松散的联盟,各个国家之间都是平等的,项羽自己也是王,从法理上根本不高于其他王。选择各国的王也毫不顾及利益和法理。把自己名义上的主公芈心封到偏远地区,最后还杀掉,给人落下口实。把刘邦封到汉中,一没有履行约定,二又让刘邦部下普遍怀有要打回老家的斗志,又是愚蠢的举措。把对自己有过帮助、又没有什么大错的齐王田市贬成胶东王,却把他的部下封为齐王。还把自己封的韩王韩成杀掉,令张良完全倒向刘邦。这些举动只能说明项羽完全没有政治头脑,到某人口中却成了策略,岂不幽默?

把刘邦堵在汉中又成了计策?地方总要派几个人把守吧?偏偏派了章邯他们三个,世人都知道秦人恨他们投降送死了几十万秦军子弟,有情况的时候谁会为他们卖命?后来韩信下三秦的顺利不正好证明了他派章邯等人堵刘邦是愚蠢的吗?更重要的是,项羽根本没有对刘邦出击的可能性和力度有过足够的心理准备。

司马迁有个人取向,但在记载史实的时候不存在有所取舍。他的职业道德比郭、翦之辈强得多了。此外,如果你把谋略仅仅理解成演义上的“用计”,那就没什么好辨的了。张良、陈平使用了哪些奇谋,史册上记载也就那么几条,但本集团的结果是最好的证明;项羽对谋略的运用如何,他的结局是最好的证明。

韦先生的学问一直让我佩服,这里怎么这么多偏见呢?
  封诸侯是权益之计,而且在降章邯的时候已经分好利益和地盘,诸侯才跟他进关,否则他凭什么让诸侯听他指挥?就是因为打败秦军?没有足够的利益,谁听他的?
  封诸侯是看自己的利益,不是什么道德,有关于不义不信什么这里不讨论。项羽在刘邦上是一生最大的失误而丢了天下。但是他把刘邦封在汉中不是谋略?让章邯堵他不是谋略和考虑天下形式?只是低估了刘邦,和刘邦的好运而已。
  对于怀王的问题,可以看我的新作。里面有分析。
  对齐王本就是对付田荣的,封齐将就是让他和田荣对抗。项羽封王的战略一直是大的势力分成几块,让他们互相矛盾,自己削弱实力(当然有人把他看成项羽走历史倒退,战国7雄不够,还封18个,这样读书实在没话说)。
  杀韩王是因为,项羽与之约让其限制张良不帮助刘邦,韩王伪约,项羽派其他人为韩王对付刘邦。
  
  你认为项羽封王没有什么名义的控制权,但是你想想各路诸侯有自己势力军队,你怎么控制?你要当皇帝谁服?不封王,诸侯一起打,死的更早。
  对秦地,你不派章邯派谁,实际刘邦出来的不是这么容易,项羽也不只是派章邯,还派了三万楚兵以及其他诸侯人马监视,关键后来这些兵力让项伯调走了。事实证明章邯对刘邦的抵抗超过任何人,主要是因为章邯的军队不在了,,手下都是新兵又少。


  史记没有取舍那可笑了,莫非司马迁什么都写到史记中?个人的取舍少不了。
  楚汉战争项羽的战斗几乎找不到多少,各路刘邦手下更是很少有和项羽交手的记录。今人考证,很多将领后来封侯却没有相应的战绩,不奇怪吗?
  谋略当然不是仅仅用计,这也是我反对项羽不懂谋略的地方。
  如果结局可以证明一切的话,那只能认为蒋介石无谋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4: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6, 11:38:20发表

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能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定的后方?失败时为什么一败而亡?为什么总是有人背叛?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任集团的领袖,失败还要怪客观原因?不愿让战火烧到江东的说法也够幽默的,战火都烧到大半个中国了,有志于天下者眼睛还盯着自己的家乡,无怪乎会被别人说“沐猴而冠”了。刘邦几次输得差点丢掉老命,还不是坚持下来了?如此看来,项羽的意志力远不如他的体力。

谁说项羽没有稳定的后方?项羽5年的楚汉战争,后勤哪来的?
  只是因为刘邦占据险要地势,项羽拿不下他,自己进攻又受彭越骚扰。最后,寒心在北边,以及英布在南边完成战略包围,实力耗尽而完。
  
项羽说的那句话,只是政治宣言,项羽的手下不想回家?项羽只是顺应大家的心愿,而且项羽要回去解决怀王。这里看我的新作。
  说项羽缺意志力也可以,反正他看败局以定,就不愿意苟生。个人想法不同,有人认为他是不贪生怕死,你认为他缺意志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4: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闲者于2004-11-06, 12:10:47发表
项羽确实是天下名将,可要是和韩信比,还是差点。

说差要拿出证据或论证,不能认为寒心花样多,计用的多,战争能力就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6 14: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11-06, 12:32:08发表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4-11-06, 12:00:07发表
某以为韦将军对“将”的要求太高了,太苛刻了。您那个应该是对“帅”的要求

所以,偶认为说项羽不止是优秀的战场指挥官,也是天下名将

项羽身为集团的领袖,现在用“帅”来要求他已经算低了。天下名将也算不上,对于单场战役项羽基本可以应付得不错,要掌握全局则根本不行,所以他最多只能算一个独当一面的战场指挥官,战场以外的任何事都超过他能力以外了。

灭秦收服诸侯是单单战场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15: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034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