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轮回于2004-11-28, 11:34:55发表
李煜词后期之所以比前期好,就因为家国之变使他跳出了个人的小圈子,个人的生命与国家和社会的命运产生了共鸣。“小楼昨夜又东风”如果没有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故国之悲,未必就比得过他老子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来得精妙,也未必比得上冯延巳的“独立小桥风满袖”来得自然。
这个不能同意。某以为李煜的感受多半是身世之悲,而非故国之悲
从词表面意义上看,他的确是怀念故国。可是他怀念的是故国的什么呢?是故国的帝王生活,包括足以供其挥霍的金钱(煜晚年自言其贫)、不受干扰的私生活(据说小周后曾被太宗宠幸)等等,而从他的词里哪里看出了真正的关心国计民生之处呢?即使这时再让他做回南唐国主,他会不会就励精图治呢?某以为或许有那么点起色,但让李煜关心国事几乎还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李后主词的真正高明之处,是把身世之感写到了极处,真切无伪饰是真的,并寓于所谓“故国之思”(其实本质还是身世之感)中。似乎并没有与国家、社会得命运联系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