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甲申十月诗词小集, 将上月信笔涂鸦的东东做个集子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2-24 22: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鄙人觉得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础上提防孤平和三平调即可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2-25 12: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逍遥倏秦于2004-12-25, 8:17:50发表
即然选择做近体诗就要遵循规律否则还不如写现代诗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础上提防孤平和三平调.遵守这条规则以后,出律的情况就很少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2-25 14: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逍遥倏秦于2004-12-25, 14:23:40发表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观点本身就是以便概全

这句话是不错
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孤平和三平调的特殊情况

鄙人的意思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提防孤平+提防三平调,就可以了

在此基础上不必再在一、三、五字上去刻意注意平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2-25 15: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逍遥倏秦于2004-12-25, 15:29:05发表
那对于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又怎么用分明来讲呢

这方面是特例,自然要提出来啦  

像“彩笔新题断肠句”等等,算是一些诗词中约定俗成的特例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2-25 15: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逍遥倏秦于2004-12-25, 15:32:20发表
拗救其实就是让大家明白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有拗救了就不叫失律了。而且还能创造些高古的格律。实际上弥补了定式古板的不足。

老兄说得是。

拗救是可以使近体诗显得高古,用在五言绝句中尤其有效果,也是诗词中重要的手法之一,兄弟从来没有否认过拗救的重要性  

且宋人诗中似多追求硬语盘空,黄山谷等颇好此道,诗风亦成一家。

兄弟的意思是一般的近体诗中,注意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提防孤平+提防三平调,可也,免得束缚过甚,重点在“一三五不论”而非“二四六分明”。当然,要追求高古的韵味另当别论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7 20: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75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