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当阳侯杜元凯于2005-04-14, 8:36:26发表
司马懿和曹爽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不是高平陵时才有.之所以双方没有立刻争斗,这个时候曹爽还是以合法手段排挤司马懿.司马懿征讨公孙渊一战前后就能看出来他对对手的态度,不计蝇头小利志在斩草除根.没有合适时机表示低调是他的一贯作风.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意在诛灭曹爽势力,"排挤了我"这样的理由是达不到目的的,所以他会找谋反这样的罪名.
说司马懿"持节,都督中外军事"是任大将军以来的权力,当时他可是假黄钺.而且是九年前的事情.如果可以凭这个认定当时司马懿有类似权力,早在曹丕时代他就录尚书事了.
各有各的看法,再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而且偏离主题越来越远,就不奉陪了.多半我们的根本分歧在于您看三国志没有记载就认为晋书的记载有问题,这个我是不同意的,因为双方没有直接矛盾,可以并存.
笑,合法手段?
照这么说司马昭也不过是合法手段“排挤”诸葛诞而已,你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结果?
笑,又有人开始歪曲我意思了,什么叫“司马懿和曹爽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不是高平陵时才有”?我讲的很清楚,两方的矛盾是到了嘉平元年才“大规模爆发”,你连我的用词都不会看?
曹爽如果真的夺了司马懿的录尚书事,那么曹爽派跟司马派的争斗马上就会公开化,甚至会演变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可是事实就是,两派一度交往甚好,曹爽当政时期,司马派的司马孚可以担任权力甚高的尚书令,而司马派的司马师可以担任掌禁军兼掌武官选举的中护军,都是要职——————这是曹爽公开夺权以后可能出现的局面吗?
笼统来说,黄钺是可以归类如节传来讨论的,所以我才会说“节传与都督军事在司马懿当大将军时就有了”,明白吗?
又开始搞笑了,司马懿在曹丕时期有录尚书事又怎么样?在魏明帝登基后,司马懿已经转职为骠骑大将军,你有什么根据说他还保持有录尚书事吗?
什么叫可以并存?如果曹爽真的夺取了司马懿的录尚书事,那么为什么三国志和晋书既没有因此对曹爽重加谴责,又没有为司马懿被夺权而叫屈?你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