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羽和黄忠
性别:男-离线 东海麋子仲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232
编号 17862
注册 2004-9-17


其实楼主分析了这么一大堆,不如三国志原文关羽的一句话:“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这句话其实就足以说明关羽不悦的原因,粗通春秋大义的关,看不起老兵出身名望素非关、马之伦的黄。陈寿的评价不可能是对于他某一件事情的评价,而是终生的评价。陈寿是西蜀旧臣,肯定听过许多故老遗传的逸闻,而三国志以简略为宗,肯定不会都写进去的,而这些逸闻,就概括在这一句评语里。楼主的什么替赵云抱不平云云,有相当大的臆测成分,而我们所有的推测,都不能离开三志的原文。以上我的观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海麋子仲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232
编号 17862
注册 2004-9-17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5-29, 23:18:54发表
赵云出身寒微,在刘备在世时地位远不及马、关、张、黄、魏延

这句的逻辑关系?因为赵云出身寒微,所以地位不如关张马黄?
常山赵氏虽然不是见于历史记载的大族,但是如果能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瓚”,恐怕也不是什么寒族。比“亡命奔涿郡”的关羽,“老兵”黄忠,“以部曲从先主入川”的魏延,恐怕还是要强些的,不如的只是一个“世代公侯”的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海麋子仲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232
编号 17862
注册 2004-9-17




QUOTE:
原帖由云飞羽--亮亮于2005-05-30, 17:25:12发表
回东海兄:“其实楼主分析了这么一大堆,不如三国志原文关羽的一句话:“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这句话其实就足以说明关羽不悦的原因”,那又如何解释“关羽此前已与黄忠同列”的问题。另,如若“关羽只是单纯的针对黄忠”,那么,在刘备入川时、封黄忠为征西将军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不满,他又有么?
    “粗通春秋大义的关”,何以见得。
    “看不起老兵出身名望素非关、马之伦的黄”。好像只有小马的出身较好吧。
    “陈寿的评价不可能是对于他某一件事情的评价,而是终生的评价。陈寿是西蜀旧臣,肯定听过许多故老遗传的逸闻,而三国志以简略为宗,肯定不会都写进去的,而这些逸闻,就概括在这一句评语里。”兄也说了,陈寿也只是“听过”,这既是先由“诉说者”加过一道工,再由陈寿结合[志]中种种,经由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下的结论。可惜陈寿亦只是凡人。
    “楼主的什么替赵云抱不平云云,有相当大的臆测成分,而我们所有的推测,都不能离开三志的原文。以上我的观点”。
    是有臆测成分(似乎有很多人对“臆测”相当不满)。可俺自然不会随便去想像什么“张飞是张辽的亲兄弟”啥啥的,前提是有能支撑此臆测的疑点和根据。
    关羽不肯与黄忠同列,如若刘备支持关羽的意见,其结果会是由别人来出任(当然,也有空着“后将军”的可能。至于哪种可能性较大,则由各位的主观意识所决定)。即“关羽不肯与黄忠同列”(因),而导致“某人”上位(果)。从另一方面看,即是关羽为某人争位。而俺更加入关羽的情感因素,以及[志]中“关张马黄赵”的排序,进一步将这个“某人”推断为赵云。仅此而已。

与云兄商议:
“粗通春秋大义的关”,何以见得。
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看不起老兵出身名望素非关、马之伦的黄”。好像只有小马的出身较好吧。
马出身好,关名气大,“蜀小国,名将唯羽”。(刘晔传)
兄也说了,陈寿也只是“听过”,这既是先由“诉说者”加过一道工,再由陈寿结合[志]中种种,经由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下的结论。可惜陈寿亦只是凡人。
不错,陈寿凡人,可是陈寿毕竟是离关的时代不远,他的话虽然未必完全可信,但是绝对不会是完全无根据,他知道的事实情况,应该比两千年后的我们知道的多的多,陈寿三国志的简洁文风,是众所周知的,我觉得大部分的原因不是资料的多少问题,而是其有严格的取舍标准,不是说知道的事情都要上历史,所以说后边的这个总的评语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另一方面看,即是关羽为某人争位。
或许关要想做更高的官职也说不定,或者干脆关本身就瞧不上黄,只是觉得自己与黄同列有点憋屈而已,当然,都是臆测,因为关并没有指明道姓说为谁谁谁抱怨。

是有臆测成分(似乎有很多人对“臆测”相当不满)。可俺自然不会随便去想像什么“张飞是张辽的亲兄弟”啥啥的,前提是有能支撑此臆测的疑点和根据。
似乎兄的根据不能够确切的证明就是这样,因而猜测永远是猜测。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我们还是不要随便推翻陈寿本身的观点好些。兄以为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海麋子仲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232
编号 17862
注册 2004-9-17




QUOTE:
原帖由云飞羽--亮亮于2005-05-31, 17:03:37发表
“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何谓“粗通”?

    “马出身好,关名气大,“蜀小国,名将唯羽”。(刘晔传)”,那小张呢?

    “不错,陈寿凡人,可是陈寿毕竟是离关的时代不远,他的话虽然未必完全可信,但是绝对不会是完全无根据,他知道的事实情况,应该比两千年后的我们知道的多的多”。
    俺在[论关羽之傲]系列中共发表四篇,即[黄忠、马超、孙吴、同僚]。正是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多。而[志]上所载的这些资料,已足可使陈寿下此论断。

    “陈寿三国志的简洁文风,是众所周知的,我觉得大部分的原因不是资料的多少问题,而是其有严格的取舍标准,不是说知道的事情都要上历史,所以说后边的这个总的评语就显得格外重要。”
    然其蜀汉的资料最少,删减、选择的程度应为最低。仅限于与事实明显不符、错漏者,如[献帝传]中所载“关羽和曹操争女人”的问题。

    “或许关要想做更高的官职也说不定”,是有此可能,但不大。“前后左右”将军已是二品(连升三级),刘备也还只是“汉中王”,能否封其手下屈指可数的更高品级还是个问题。且统一天下大业才刚刚起步,这便会置关羽于一种升无可升的地步。
    “或者干脆关本身就瞧不上黄,只是觉得自己与黄同列有点憋屈而已”,文中已说,关羽早已有过与黄忠同列的事实。
    “当然,都是臆测,因为关并没有指明道姓说为谁谁谁抱怨”,“并没有指明”也不能抹杀“为谁谁谁抱怨”的可能性。
    “似乎兄的根据不能够确切的证明就是这样,因而猜测永远是猜测”,当然,俺只是说明在此问题上的另一个可能性,而不是定论。实际上每个看了俺东东的人,也只是会认为“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就从心理上“推翻了原来的认识”。俺只是希望看可俺东东的人,能够在以后对待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不要那么屈从于表面上的绝对,甚而多做些深层次的探讨。
    “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我们还是不要随便推翻陈寿本身的观点好些。兄以为呢?”嘿嘿,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无人能推翻前人的观点。

云兄好:
何谓“粗通”?
粗通是大体上懂得的意思。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先有经,后有传,关能够对左传“讽诵略皆上口”,想必也读过春秋。但是是否是通呢?汉代的“通经”,并不是说读过,大体上知道,而是对经有一定的研究,所以汉代有子承父业的家学,西汉欧阳合(找不到那个字,音he)家以通经,前后八代世为博士,所以说汉代不可以随便说通经的,关肯定来说是没有到这个程度,否则就是大儒了,^_^
那小张呢?
不知道兄说张是什么意思,大概是说关为什么不看不起张吧?如果兄是这个意思的话,我可以回答。
刘备聚合徒众,关张为之御侮,张兄事关,二人跟从刘备最早,关系也是很不错的,况且张本来一直就是刘备阵营中仅次于关的武将。况且张飞本身就有“国士之风”,敬爱人士,并且工书善画,不仅一赳赳武夫而已。而黄士刘表为中郎将,跟随刘备,“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典型一武夫形象,在关心目中,不得与张相提并论也。

俺在[论关羽之傲]系列中共发表四篇,即[黄忠、马超、孙吴、同僚]。正是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多。而[志]上所载的这些资料,已足可使陈寿下此论断。
答:还是资料不多,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争论了。  
然其蜀汉的资料最少,删减、选择的程度应为最低。仅限于与事实明显不符、错漏者,如[献帝传]中所载“关羽和曹操争女人”的问题。
答:陈寿是蜀人,并且离那个不远,想必也认识廖化等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人,虽然说资料少,但是感性材料是最多的,这些感性材料虽然作为史料严谨的写入书中是不会的,但是大体上的印象还是更加准确地。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 01: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9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