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税收最多的年份是2300两银子——黑暗的明朝的税率高吗?, 揭露满清和满遗造谣明朝苛捐杂税繁重官逼民反的谎言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7 08: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单看字面上的记载,历朝历代都很低,所以那帮P民造反都是吃饱了撑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7 09: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些都是常识,就像地球绕太阳转一样,不需要我证明的,研究历代税收制度的书太多了,你看几本啊?

你不觉得这么说是对先人侮辱吗?你这种连祖宗都不要的人也好意思代表汉人说话?

在你看来明代所有的贪官只要是数目大点的都是满清篡改的结果,因为只要超过60两,老朱就要剥皮植草了,所以像刘瑾,严嵩什么都是被冤枉的大清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7 10: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是不是汉人不重要,我也没说你不是汉人.

我只是说你这种人代表汉人说话有点厚颜无耻罢了.你在另外那贴里难道不是在代表汉人声讨满人?或者说是我的语文没学好,理解错了?

你要是认为明代贪官捞银子主要靠贪污政府的两税,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0-11-7 10:2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7 13: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顺治人口1亿五千万,万历最高2个亿.

至于说史学界的通识,从2001年出版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上,好像看不出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19 19: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LZ知不知道隆庆五年时玉牒内有记录的大概是不到3万位,这不到3万位每年需要国家供给800多万石粮食?从3万到20万,就算翻了6倍吧,那就是需要4000多万石粮食,你自己找来的数据上说一年能收多少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20 11: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20 09:09 发表


隆庆时,宗室还没有从国家税收中的供给,是从自己田地中的租子供养自己的。宗室从税收中供给,是从张居正以后。你瞎话都没有编圆。

像你这么贱的还真是少见.本来我都不想继续打脸了,偏偏还要继续伸出来给我打.

国初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今则玉牒内见存者共二万八千九百二十四位,岁支禄粮八百七十万石有奇,郡县主君及仪宾不与焉,是较之国初殆数百倍矣。天下岁供京师者止四百万石,而宗室禄粮则不啻倍之,是每年竭国课之数不足以供宗室之半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20 18: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20 15:55 发表


你用的不就是这些话吗?这样的屁话你也相信?

弘治以后,文武官员仍 岁增月益 ,支出各项俸银约数千万(11)。宗室人口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禄米支出已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如在山西,嘉靖八年(1 ...

你已经进化到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去翻翻看前面自己说的宗室有多少人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20 19: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20 18:49 发表


如果我有错,请直接指出。我啥时候都是说万历年间宗室人口6——8万人,出不了这个范围。也保不住有错,哪能不说错话呢?主帖还弄错一个小数点呢。

你不知道玉牒里记载的是宗室人数而不是宗室人口吗?,人口是算全家男女老小的.

还有万历二十三年,玉牒里有15万7千人.

最后,隆庆五年不到三万宗室要消耗800多万石禄米,这个你承认不承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20 21: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20 19:47 发表


宗室中皇帝的兄弟是亲王、亲王的儿子是郡王,郡王的儿子是镇国将军,孙子是辅国将军,重孙子及以下为奉国将军。女儿是郡主,最后一级是县主。娶进来的女人都有封号。你是哪个人无封号?

至于说870万石禄 ...

拜托,玉牒只计算直系后代,而且子女到十岁时才册封呢,朱元璋的兄弟十五个,子女加起来42个,算上孙子辈,除去那些早死的,宗室只有58人.

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

你该不是要说满清连这个标准都改过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20 22: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20 22:07 发表


亲王才有几个?崇祯这朝就没有亲王了。

福王算管个王,他的儿子算个郡王。整个国家都无亲王郡王了。200石,就是100两银子的价钱,这就是奉国中尉的价钱。可能还有比这低的,如县主。朱家后人到明朝后期, ...

谁跟你谈亲王几个郡王几个了?我就问你那八百多万石平均到一个人头上还剩多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20 22: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记得好像黄没有计算徭役的工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20 22: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20 22:37 发表



二百多石啊!用不完啊!

比最低标准高不了多少吧.满清有必要这么篡改数据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20 23: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20 22:54 发表


本来就是这样,越下层就越不行,要不然怎么有饿死的宗室人口呢!

到奉国中尉就成了200石了,再往下就更少了。

那也就是说你承认满清没有篡改数据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5 12: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60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