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啥很多正直的大臣,都“家无余财”呢?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9 14: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些时期,做官如果不贪污,不经商,仅凭自己的俸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因为做官不但要养自己一家,还要养幕僚。正直,自然不怎么贪污,而经商又历来为士人所鄙视。生活窘迫应该不是他们刻意所追求的。史书上称赞的是为官清廉而不是过苦日子。

LZ说“诸葛亮、海瑞、房玄龄等,有些还是朝中高官,身居要职,过的生活竟还不如市井小民”,这个看法我有点意见。

诸葛亮,他家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比市井小民那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海瑞,都说他穷,连肉都难得吃一回,可他家也有40亩田啊,也算是个小地主了,而且也许他不在乎吃肉,但是在娶妾这个问题上却是坚持不放的。他确实没有多少余粮,不过比起市井小民那也是要强不少的。

至于房玄龄,他是一个家族累世为官,自己真食1300户的超级大地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0 00: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伟君子 于 2010-1-9 23:49 发表


个人觉得诸葛的十五公顷田地,算是利用自己的收入置办的产业,凭这个自然是进入地主阶层的了。但是海瑞的四十亩田,不能算是地主,古代人口不多,耕上产量不算高,人均耕地应该比较高。算是富农还差不多。

富农还是地主本来区别就很模糊,你觉得他算富农那就富农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0 16: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0-1-10 08:09 发表


40亩算不上地主,甚至算不上富农。西晋,唐朝等有关田制的法令都规定了一户农民正常会有耕地80-100亩。唐初的制度好像是认为一户农家维持正常的生计需要40亩。除极端肥沃的良田以外,一般耕地需要休耕,因此 ...

我就知道有人要用均田来说事,唐初和明朝中期人口差了几乎10倍,有可比性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0-1-11 12: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0-1-11 02:39 发表


可你这40亩就算个小地主也有点够呛。1927年共产党的八七会议上做出的决议还是土改不涉及200亩地以下的小地主,1926年国民党的一些报刊刊载出的资料,一户农民要维持温饱需要25-30亩耕地,由于每年收成有变动 ...

我又没说小地主的日子有多好过。民国时期经济动荡不堪,这时的数据和明代比较,我觉得意义不大。

海瑞自己并不种那40亩地,他是雇佣农民来种,从这层关系上来说他是个标准的地主。他从这些地里每年大概可以获利20--30两银子,也就是这些田最起码能养活2户人家。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5 19: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18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