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天下安危在九边——明朝边防的变迁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7-4-29 14: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鞑靼确实常年南下,但那他们并没有领土要求,他们抢人,抢粮食,但并不怎么抢土地,基本上就是如果明朝反击有力,那么就马上闪人,如果明朝反击不力,那么就大肆搜刮一通然后闪人.
      明朝的九镇按规定要有42万部队,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能有一半就不错了,边患严重,但是兵力却越来越少,真是很有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7-4-29 17: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又去翻了翻书,记忆出了点问题,九镇不是42万而应该是超过64万.64万是非常庞大的数字,汉代,唐代用来对抗游牧民族的总兵力都不超过这个数,这几乎是全国总兵力了.
      明辽东镇原有兵129138任,到了嘉靖20年只有87402
      嘉靖37年唐顺之巡视蓟州镇回来上奏:......马步官军原额九万一千有奇,见卒五万一千有奇..........,其中从黄花镇起至居庸关,尽镇边城而止,凡为区者三,查得原额兵共二万三千二十五名,逃亡一万零一百九十五名......,不但士卒逃亡严重,而且剩下的大多是老弱不堪一击之辈,他们不习武艺,不懂战法,纪律松弛,不能守,更不能战.
       士卒缺乏程度最轻的宣府和大同两镇也分别缺了5.4%和13.8%,它们原额应该都是超过6万的.
      
      以上4镇是总兵力原额总数差不多35万,有这么多部队,如果它们能做到训练有素,完全有能力解决蒙古/女真问题,事实上在戚继光/李成梁时期,明军的颓势也确实得到了扭转,事实足以证明边患严重是明军腐败造成的.

      以上数据出自皇明九边考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7-4-29 17: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7-4-29 18: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圣归来 于 2007-4-29 17:53 发表
XM同学所说到的九边兵力问题,其实在万历年间,九镇之兵总计已经达到了89万人,比明初增加了30万。

问题一: 这89万人是哪里记载的呢?比明初增加了30万又是如何得出的呢?
问题二: 假设,在万历中后期,九镇确实大规模扩军,那么明朝在万历中后期,边患的局面得到改善了吗?据中国历代战争年表记载万历15到万历末年明军对蒙古和后金大规模作战19次其中明军只有8次获胜,9次战败,2次互有胜负.增兵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当时蒙古也好,后金也好,兵力大概也就是10万左右,如果64万还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别说89万,就是128万也解决不了问题.在交战史上可以多次看到明军尾而不击,不敢救等字样.出现这种问题有再多的兵力都不管用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7-4-29 23: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最后明实亡于北蒙和后金联合之手"这不是论点?

《春明梦余录》里记载的是额军,就是按说应该有这么多,而不是真的有这么多.万历三十一年,兵科给事中田大益言:“九边额军八十六万有奇,实在不下五十九万有奇”,这个59万只多不少了.再看崇祯年间,就用《春明梦余录》的记载好了:除辽东“新募及援旅无定数”外,“九边”各镇合计590574员名。而实际数字崇祯三年,兵部尚书梁廷栋说:“臣就九边额设兵饷考之,兵不过五十万”,同样这个数字与实际相比也是只多不少的.

      现在就以额军而言,在洪武,永乐年间北边总兵力大概在60左右徘徊,永乐末年一度有所减少到40万,后来甚至到了20多万:“遣给事中、监察御史往各边分赐备边官军白金,人一两,共二十五万七千一百五十二两”,这也是明军边军的最低点,后来慢慢增加,达到86万左右这个最高峰时又开始逐渐下降,万历三十一年那会并不是明朝边患最严重的时候至少远远没有崇祯年间严重,但是边军的定额却在下降。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兵力在降低,粮饷却在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辽饷问题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辽饷最多一次也就是660万两,可能有人要说别看只有660万,明朝那会一年岁入也就是400多万,但是这400多万没有算上“秋粮”,《明史。食货志》:天下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这些合成白银,怎么也要3000多万两吧?增加660万两确实很严重,但增加20%的赋税会逼的人活不下去要造反吗?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7-4-29 23:18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5 06: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