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欣赏外国人写的对联
性别:未知-离线 仙枫云散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257
帖子 1330
编号 17321
注册 2004-9-9


发表于 2005-4-28 16: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光于2005-04-26, 0:58:07发表
楼上说的说的很对,这就是中国文人和西方学者文化素养和思维上的差异,很明显的以中国画和西洋画为例,那就是神韵和精准上的差别,这郎世宁到中国写中国画,写出来是精是好,就是和中国画的味道不一样。
高罗佩以一个老外,来研究中国的事物,研究面之深且广,几达痴迷的程度,就以那手草书的水平来说,还不知在多少现在的书法家之上;而他这对联,就是写实了些,少了一点空灵,但他的这对虽然不能算为上上上之作,在对仗、用字和声律却一点都没有毛病可以挑;所以,我们不能去苛求老外要达到我们的顶尖水平。
不过,我倒是经常在国内的一些旅游胜地里,看见了许多大煞风景的对联,以这位老外又撰又书的这对来比,简直不知要差上了好几级,我倒是希望各地的名胜,古迹,寺庙,园林管理处,以及楹联协会和对作联有研究者,对这些事要好好的把把关,以免变成污染的文化垃圾现象,给美好的山川带来瑕疵。

目前有许多名胜,古迹,寺院,宫观,园林,祠堂等过去都有很多精彩的对联,但在文革后破坏的不少,所以有一些地方在恢复旧貌之时,如果当年没有人把这些佳联抄录下来,为了点缀门面,就出现了一些滥竽充数之现象,留下许多遗憾,这可是一大“硬伤”,希望以后有关方面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对联这个文学形式,可以短小精干,也可以长篇大论,比诗词文学更为接近广大群众基层,几乎可以达到雅俗共赏的地步,而且还能寓教于联,达到潜移默化的功能;通过对联的思考,来锻炼我们的思维方式;历年来,中华大地留下了数以万计之精彩巨作,是我中华文化宝库中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对联的价值非常高,我希望楹联界应该发起呼吁,争取把“对联”这一形式,列为人类文化遗产,让它更加发扬光大! 并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让对联这一形式正确地发挥社会功能!

在此再度发出呼吁,希望中国楹联协会能够起带头作用,和广大联友们的热烈响应!

欢迎一光。我不是中楹会的,不知道你是不是?其实楹联目前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了,爱好的 人也越来越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2 23: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00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