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ill281 于 2007-3-20 16:46 发表
三国演义俺读过几便,可我说的顺是总体来说的,你说的只是曹操个人。想张绣那折大将典伟,还不是自己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后来很多危机也是曹操自己麻痹大意才遭败的,倘若曹操认真起来,谁能动的了他。再说事物 ...
你怎么只看这些?
你怎么就不看董卓追击战曹操败的有多惨?赤壁一战败的又多惨?
你还真相信演义所说?王允资助一把剑,曹操就成功了?一把剑能卖多少银子,5000军士一月的吃穿用度要多少银子?算一下经济账行不?这里面是有其他因素的。你想想陈琳的檄文中说什么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或许言过其实,但是曹操做这些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当时的社会里这要承担多大的风险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