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1-26, 10:41:12发表
谁也没说过要如魏延所说的去做,而是诸葛亮接受魏延的基本思路,集中蜀汉的智力团进行审慎而周密的安排,出子午谷者可以不是魏延,兵力也可以不只是5000,人要选在曹魏尤其是夏侯懋那里威名很大的人以增加奇袭的成功性,兵力则是加多到能不被发现而安全通过的数量。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奇袭、主力、佯攻做好搭配,那么成功性还是很高的。即便不成魏延率部向走陇右的诸葛主力靠拢,基本也可能取得第一次北伐的战果。
现在学学村夫老兄,逐条批判下
失败率又这么高
那诸葛那么打最终的失败几乎100%
诸葛亮这种稳的大法,主要是希望曹魏出现失误,或是曹魏自己内部出现问题。马克思告诉我们,外因可以反作用与内因,奇袭就是主动诱发曹魏的内因,比起诸葛亮的守株待兔,不如从后面吓唬兔子,他就更容易撞树上。
失败的后果又这么大
难道马谡的失败后果不大么?要说后果最严重的是关羽和刘备的
而且魏延又只是提此计划,至于详尽方按只有长安守将望风而逃,这样不负责任的计划诸葛亮敢执行吗
上面已经说了,是诸葛亮接受这种思路,在制定执行全面的计划
有人拿韩信的邓艾的曹操的险计来做此计的比较
其实他们俩做例子不合适,因为他们的形势不是弱对强,我现在来给你举冒很大风险的进攻而又成功的例子。
项羽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没有风险么?他面对的可是秦扫六国的主力啊
韩信临晋之战搜集木通强度黄河灭魏没风险么?在潍水之战他选择背水而战没风险么?
官度就不必说了,同样是准备不足,乌巢就好比长安,淳于老弟论能力恐还在夏侯老兄之上呢
刘裕灭南燕一战强过天险大岘山孤军深入没风险么?一旦人家坚壁清野又据险而守那会怎样?
李朔奇袭蔡州也是有风险的,郭子仪单骑免胄退回纥兵没有风险么?
如此还有很多很多,我实在懒的写了。
诸葛亮只需要按其第一次北伐的路线进行,而将马谡换成魏延,————如果魏延真正有他自己想象的那么勇猛,则张和的大军在街亭应当全军覆没,雍凉二州尽归西蜀,天下可定矣。
另外,如果魏延的攻城能力确实那么强,则他在第一次北伐时应当可以提前二十天攻下冀城和上邽,则形势也将立刻改观了。可惜,由于他动作缓慢,履攻不克,致使当时的有利形势逐渐发生逆转。这也间接证明了其子午谷之计的不可行——在魏延的眼中,魏军是不堪一击的,但在魏延的眼前,魏军又是攻而不可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