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说马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说马, 历史上少许的马蹄踪迹
招福
唐国公主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54
帖子
110
编号
16675
注册
2004-8-29
#1
发表于 2004-8-29 2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的历史说起来已经是很久远的了。早在原始人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饲养野马。在距今几十万年的古人类遗迹中就已经发现有马骨。不过,人类的祖先养马,主要还是为了储备食物之用。那时的马,和其它被人生擒活捉的其它牲畜(比如猪)一起,被圈养起来,以作天气恶劣、不便觅食时的应急。
漫长的岁月之后,野马逐渐被人类驯服了。人们发现,马最好发挥作用的地方仍然是旷野。于是,马就担当了为人类代步的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有了更多更便捷的代步工具可供选择,因此马也就逐渐远离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往往是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才能在一些风景点边看见几匹马,付钱之后方能和马儿来张合影,以示是来到了远离城市的地方。
其实在古代,马是极常见的家畜之一,因其善奔、忠心,更是不少名人雅士的良伴。古时有一个画师,便这样形容画技高低:鬼最易画,而犬马至难。因为没有人见过鬼,想怎么画都行;而犬马则是人们都见过,而且经常见、天天见的,所以只消有一点儿没画好,都会立刻露馅儿。由此也可见那时马的数量之多,使用之广。
最早的时候,使用马是权贵和战将们的特权。两军对垒在原野上,天高地广,人显得十分矮小,于是辅以高头骏马为坐骑,自然而然威风大增,于是善骑的将军们都策马对阵,战车也是以马驱动。这一点中外皆然。
正因为马身上寄托了赫赫武功,因此,古代的帝王将相,在魂归地府的时候,也没忘了要带着它。比如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汉朝大将霍去病,在他的墓道里,就有一尊著名的石像:“马踏匈奴”,怒马踏着主人的手下败将,向后人昭示着主人的不世功勋。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把他征战中原时所驱策过的所有骏马全部刻在石上,带去冥府为伴。史称“昭陵六骏”。
在古代的和平时期,人们也一样用马。这时,在马的使用上又体现着主人的权力。在特权凌驾一切的社会里,一驾车能用多少匹马拉是有严格规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够逾矩。周朝穆王巡行天下,以八匹骏马驾车。万里跋涉,八马驾车是完全有必要的,不过,在某些仪轨上,动辄就用上几匹、十几匹、以至几十匹马同驾一车,就完全属于特权阶级耀武扬威的行为了。
因此,最早说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话的人是春秋时卫国大夫棘子成。那个年代,这样的话也只有他这样的人能够说得出来。因为“驷马”,就是同拉一驾车的四匹马。这个规格,是只有贵族和高级官员才能够享受的。而说错一句话居然要出动“驷马”来追,寻常老百姓是连做梦都万万不敢这样想的。
因为种种原因,马术的运动,现在在中国并不如国外普及,在本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就没有派出运动员参与马术的较量。但是穷究根底,世上恐怕再没有比中国人更重视马的了。
中国的十二生肖里有一个马年,每十二年中,就有一年中所出生的所有人要以马为属相。以此来看,全中国人口中,该有十二分之一是跟马沾亲带故的。
另外,在中国历久不衰的“面相”一说里,被历来相士们推崇备至的所谓“生具异相”中,就有一个“异相”是“马相”。《玉管照神局》中描述说,生成一副“马相”的人,……办事干练,重视情义,而且能掌握生杀大权。……乃“贵者也”,看到这里,就更是令人怦然心动,只恨自己不象马了。
因为人们对马的感情有如此之深,所以从古到今,就有不少关于马的奇闻逸事流传。
最有名的当然是汗血马。
大宛国贰师城外高山上有一种野马,奔跑如飞,任何人都捉弄它不着,号为“天马”。大宛国人将五色母马放在野外,与“天马”相配,便生出了有天马血统的汗血宝马。张骞出使西域,把汗血马的事情告诉了汉武帝刘彻。刘彻爱马,便派使者带了一匹与真马相同大小的金马前去交换一匹。可是除了金马,又加多黄金千两,大宛国君仍不肯送出宝马。使者破口大骂,国君大怒,便杀了倒霉的使者,抢了金马金锭。以致于因此引起了一场战争。武帝派李广利率大军讨伐大宛,前后出兵达二十余万人之多。倾举国之力,终于将汗血宝马据为己有。可惜野生的天马却不吃皇帝这一套,并不肯入中原。汗血马在中原蕃衍下去,天马的基因被分化得越来越少,几代之后,也就不再流血汗、不再具有日行千里的特质了。
到隋朝时,同样是大宛国,又进献了一匹千里马叫狮子骢。可是不久隋亡,战乱中狮子骢不知所踪。唐太宗即帝位,对这匹马念念不忘,下令举国寻访。最后同州刺史宇文士及在一个卖面的人家里找到了落魄的狮子骢:它被人家人用来拉磨,鬃毛干枯、皮绽肉损,憔悴不成形状。宇文士及看到它这个样子,忍不住当场痛哭起来。这时的狮子骢虽然“齿口并平”,已经很老了,但是“老马识途”,它仍然记得从前的事情,回到京城后鸣跃不已。太宗对它的归来十分欢喜。此后狮子骢繁衍后代,五匹马驹都一如父亲,是千里良马。
马不但记忆力好,而且忠心耿耿。南北朝时有个叫王行思的人,养了一匹马,有一次出门过河,王行思就叫船夫先把马渡过河去再来接自己。谁知道等到王行思过河时,刮起了大风,把船掀翻了。站在岸上的马看见主人遇险,立即冲进浪涛之间,奋力救起了不识水性的王行思。
历史上为国捐躯的将士,史书上总是记载着他们如何与敌人誓死相拼的精神,但是人们也不应该忘记,在这种情形下,往往还有一匹与主人同生共死的战马。历史上有一匹战马名叫乌骓,它的主人就是项羽。当项羽陷入四面楚歌绝境的时候,八百骑兵力保他到了乌江边,让他渡江逃生。项羽将这个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坐骑乌骓,表示自己已“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更不愿做战俘,自刎身亡。——据说,当这位英雄身亡的时候,已经逃出险境的乌骓也跃入了江心的旋涡,和主人一起到另一个世界去征战四方。
乌骓的一生虽然轰轰烈烈,但是很可惜它的主人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因此乌骓的事迹传世不广。同样是与主人同生共死的名驹,关羽的赤兔马就有名得多了,连带的还捧红了牵马的周仓。因为赤兔马的主人关羽,被后世的帝王封为武圣,尊为“关圣帝君”,满天下立庙祭祀,如此大规模宣传之后,连乡野父老都知道,世上有一匹忠马,名叫赤兔。而乌骓的事迹,却只能仅见于一些影视作品了。
因为马性忠烈,因此,连一代枭雄曹操都以马自喻,在他的《步出夏门行》中这样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因此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这句话来称赞那些志向远大、至老不衰的人。
马的形象不仅止于雄健矫烈。喜好音乐的唐玄宗,就曾经让人训练过数以百计的“舞马”。这些天资聪颖的马,能够随着音乐的旋律,舞蹈不已。其实,在现代的马术中,好象就有类似的表演项目。有一次看电视,新年音乐会伊始,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队伍中,就有一支随着音乐,以舞步翩跹而入的马队。这应该可以算得上是千年前舞马的后身。
历史上还有一件非常巧合的事情,值得一听。有个叫宋蔡的人,三代以前曾经有祖先是胡人(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异族人的称呼,主要是指中东以至欧洲一带的人种)。
这年,宋蔡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小婴儿深眼眶高鼻梁,跟自己的父母没有一点相象的地方。宋蔡大吃一惊,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孩子,不打算养他。正在要把婴儿丢弃、跟妻子算帐的节骨眼上,宋蔡家的红马生下了一匹通体雪白的马驹。宋蔡看见白马,立即恍然大悟,想到自己家里很久以前是养过白马的,只是这马早已经死了二十五年了。现在红马竟还能生出和从前一样的白马,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可以象几代以前的老祖先呢?于是赶紧把儿子抱回来,当成了心肝宝贝。当时的人都称这件事为“白马活胡儿”。其实宋蔡的这个“胡儿”,只不过是一桩小小的事件而已,现代的遗传学能轻易地予以解答。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宋蔡一家来说,如果不是这匹白马奇迹般地降生,恐怕是要搞得家破人亡了。
写了这么多,旁边看的人说,真可惜,现在没听过什么关于马的故事,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马了。这倒也不是。因为马跟人亲近了这么许多年,所以至今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还是留有不少痕迹的。比如满路跑的各色汽车,人们就要称之为“座驾”。座驾者,其实就是“所乘之马”的意思。
实在很想见马的人,大可站在街边,眼望车流,想象满街奔马。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6 01:2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5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