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努尔哈赤是否因宁远中炮致重伤而死, 跟天涯明月刀未完的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靓坤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8
编号 164334
注册 2007-5-25


发表于 2008-6-30 09: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猪尾巴写的东西也能信????告诉你, 凡事猪尾巴说“暴毙”的,基本上死的都是有问题的。
强盗头子死时离明朝灭还有20几年的时间,加上当时老百姓恨透了猪尾巴,所以强盗头子死了,全国当然放鞭炮了。头子的后代想掩盖这件事恐怕不容易,只是不允许说而已!
强盗头子的儿子“暴毙”时,离明朝灭亡已经很近了,加上他又搞些和缓民族矛盾的政策。猪尾巴们掩盖“暴毙”原因时就比他老爹“容易”些。
至于第三个暴毙的雍正,有他老爹和他自己加起来70多年的时间,就算知道“暴毙”,又有哪个敢说出去!

[ 本帖最后由 靓坤 于 2008-6-30 09:5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靓坤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8
编号 164334
注册 2007-5-25


发表于 2008-6-30 11: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的,请问"清史搞"里有没有写多而滚死后被鞭尸削首的事?为了对祖辈们的形象,猪尾巴对开国最大的功臣尚且如此!

[ 本帖最后由 靓坤 于 2008-6-30 11:5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靓坤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8
编号 164334
注册 2007-5-25


发表于 2008-7-1 09: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中国史学界的堕落与辫子戏的起源(转)

中国史学界的堕落与辫子戏的起源在民国时代,满清历史的研究,是一个大冷门。当时主要由所谓“清史馆”的一帮遗老遗少负责,其主要产品,就是臭名昭著的《清史稿》。这部书竭力为满清歌功颂德,诋毁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因而被国民政府列入禁书。  

但由于此后日寇控制了东北和华北,《清史稿》得以在日占北方地区流传,并被伪满洲国奉为“正史”,成为日寇奴化教育的工具。  
春秋网http://bbs.cqzg.cn
新中国建国后,设立了明清史研究室。明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高于满清史。而且,这一时期,对满清历史的研究重点,也主要是1840年-1912年的近代史。由于当时特定的环境,以及民 国时代遗留的传统,太平天国历史在当时很受重视。由于受到满文的限制,在当时从事满清前期历史的几乎都是些遗老遗少。  

总体而言,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明清史学界,虽然不免受到当时意识形态大环境的影响,对农民起义评价过高。但在民族立场上`,基本还是公正和公允的。  

但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明史以及太平天国史的众多权威学者,却成为了迫害的主要对象。其中很多人被迫害致死。从此,明史以及太平天国史,开始被史学界视为“禁区”而望而却步,直接导致了后来中国明史和太平天国史的衰落。  
春秋网http://bbs.cqzg.cn
但值得注意的是,满清史研究,在这一时期,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同时,出于60-70年代和苏联吵架的需要,反而还畸形的“繁荣”了起来。但在***后,他们依然以“受害者”的面目跳了出来,撒娇讨好。经过一番台前幕后的工作,1978年,原来的明清史研究室被拆开,成立了独 立的清史研究室。  

独 立出来的清史研究室,完全了汉民族的立场。  

尽管在同一时期,甚至连中立的国外史学界都认为,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根本是些无聊的借口,后金对明帝国的战争根本是非正义的,是对汉族和其他少 数民族部族的屠杀和侵略。  

但在清史研究室某些别有用心者,颠倒黑白的描绘中,后金和满清的侵略,却变成了“保卫满 族人民生存的正义战争”;强盗奴隶集团式的八旗制度,被吹嘘成了“兵民结合的典范”;满清的侵略和屠杀,被描绘成了“维护中国统一和安定”。这些诞生于80年代初期的所谓“史学论文”,成为后来为满清翻 案,以及辫子戏流传的“学术依据”。  

现在臭名昭著的汉 奸历史学家阎崇年和李治亭,就是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的。  

80年代初期的合拍片风潮,成为辫子戏兴起的另一个契机。其中有三部,对后来的辫子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部,是和意大利合拍的《马可 波罗》。影片本身对蒙元还谈不上有多么“歌颂”,但却使得满洲正红旗演员英诺诚,得以和西方建立了联系。此人不久后成为了文化部副部长。  

在英诺诚的主持下,诞生了另一部重要的合拍影片《末代皇帝》。影片完全颠倒了历史事实,公开为溥仪的卖国罪行辩护。英诺诚本人对这部影片,极为上劲,亲自参加演出。而美国影评界,因为欣赏影片中的反共色彩,毫不犹豫的授予其9项奥斯卡大奖。这极大刺激了国内导演,拍摄辫子戏的热忱。同时也刺激了中国影视界的所谓“末代皇帝”热,搞出了一大批电影电视剧。  

第三部,是和香港合拍的《火烧圆明园》。客观地说,这部影片的持论还比较公正。但和50-60年代,大陆拍摄的反映满清的电影相比,《火烧圆明园》对满清皇帝有明显的美化。《火烧圆明园》在此后还产生了一大批孪生作品。成为后来满清“后宫戏”的典范。  春秋网http://bbs.cqzg.cn

80年代初期,大陆自己拍摄的辫子戏中,有2部非常重要。  

一部,是电视剧《努尔哈赤》,一部是《荒唐王爷》。前者歌颂后金初代酋长努尔哈赤,后者则公开为扬州十日的刽子手多铎辩护。  

进入到90年代,辫子戏狂潮日益高涨。除了在港台影响下的一大批“戏说戏”外,还诞生了3部所谓“历史正剧”:  

第一部。《雍正王朝》;第二部,《康熙帝国》;第三部,《大将军施琅》。  

这些所谓“历史正剧”,和此前的辫子戏相比,有三个明显特征:  

第一,虽然名为“历史正剧”,对基本的历史事实,却完全不尊重,肆意篡改,甚至颠倒黑白。  

第二,对满清皇帝彻底美化,几乎不做任何批判;  

第三,公开对汉民族的抵抗,进行诬蔑。  
春秋网http://bbs.cqzg.cn
从8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辫子戏已经从最初的遮遮掩掩,走到了疯狂嚣张。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23: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03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