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司马懿对抗诸葛亮的办法,其实是个算术问题, 有关诸葛司马的对抗,转一篇大家品位一二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骥尾 于 2008-4-3 12:13 发表
著名军事家司马懿说: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

根本措施亦不过是“不能战当守”而已,这那能叫根本措施。

诸葛与司马对峙五丈原是互有攻守,连三国演义都不敢写司马只守不攻。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骥尾 于 2008-4-3 18:27 发表


我不记得演义了,要说攻守都有也行。

但是,送衣服给司马,还有辛毗持节站门口制止司马出战这总是真的了。

诸葛亮在“我大魏”境内屯田,百姓安堵,司马不知道是什么感受。

送衣服给司马司马就要出战,这样司马岂不是曹咎之流的无脑匹夫?辛毗持节站门口制止司马出战是明帝的问题,岂能怪司马。
至于屯田。诸葛屯田的那个季节、那个地方,根本就是在瞎闹,司马看看笑话就好了。

[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4-3 18:3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骥尾 于 2008-4-3 18:37 发表


这不和你争,我也说了司马的办法是有效办法了(只是,是没办法中办法。)

诸葛的办法也是有效办法了(只是,是没办法中办法。)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骥尾 于 2008-4-3 18:43 发表


当然,这一点我其实也承认,诸葛、司马都是高手,都拿对方没办法,只是,你别忘了,那是在“我大魏”境内,而且“我大魏”地大人多,岂是撮尔小蜀能比得上的.

这次战役是吴蜀联合攻魏,战役当然会在魏国境内展开。如果在“我大蜀”境内展开,诸葛一头撞死得了。“我大唐”地大人多,岂是撮尔小突厥能比得上的,照样有白马之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骥尾 于 2008-4-3 18:58 发表


那,你究竟想说什么,你是想说杀进“我大魏”境内并屯田,“因粮于敌”还搞到百姓安堵(我大魏对此表示赞赏,并且表示既然安堵,子民就不用拯救了),其实是无能表现。

诸葛根本不是“因粮于敌”而是“因粮于民”。当然,如果认为魏国老百姓也是敌人那倒真是“因粮于敌”只不过这是日寇的想法。
在那狭小的地方屯田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司马还没白痴到连装模作样都要如临大敌的地步。试衣是在讽刺诸葛拙劣的计策,恰恰是诸葛无能的表现。

[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4-3 19:08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骥尾 于 2008-4-3 19:14 发表


我知道你就是那意思啦,好吧,好吧,诸葛亮究竟屯田范围多大,也没明确资料,“狭小的地方”不过是你们的想象,诸葛亮都搞到百姓安堵了,证明屯田压力很小,远一点也没问题啊,不过这不争,不然就是各说各的 ...

五丈原面积大约12平方公里这就是明确资料,是诸葛屯田的极限。12平方公里没多少魏国百姓,诸葛再搞不定这些百姓他同样可以去死了。屯田压力当然很小,只是做做样子能有什么压力。凭12平方公里生产的粮食根本无法养活蜀军+当地百姓,蜀军吃的粮食是早就准备好的。

关于你那拙劣的比喻,无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流氓斗殴。

[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4-3 19:54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骥尾 于 2008-4-3 19:58 发表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军无私焉不抢当地百姓的已经很不错了,还要养活当地百姓?再说了,谁说的要全指望屯田了,事实上, ...

不用标红字,无意义。
地里常识问题:五丈原北临渭水。蜀军在五丈原屯田就是在渭滨。

蜀军养活当地老百姓?难不成诸葛不来当地来百姓就不种田,自己不养活自己?太扯了。魏国又不是耗不起。坚守是明帝的战略,有皇帝派遣的使节辛毗在司马哪来的压力。请问长平之战秦国压力不大么?想想秦国为什么千方百计搞掉铁心坚守的廉颇吧。诸葛亮只要能久驻,诸葛面临粮食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请问诸葛能往哪分兵?总不会上棋盘山或者回斜谷种田吧。诸葛亮是分兵去屯田没错,那是因为还要留下在营寨防守的兵力。若不分兵,请问是诸葛把所有士兵都派到外面种田呢,还是干脆在营寨里种田?别看到分兵两个字就兴奋。

邓艾的例子毫无意义。仔细看看邓艾屯田的地点吧,后方。诸葛在前线要是也和邓艾一样德屯法他绝对是弱智。按邓艾那样搞诸葛直接屯到潼关去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2: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82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