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8-21 14:10 发表
朱元璋姑且不说,但对于朱棣的评价应该说是一针见血。
朱棣,其实就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物。所以说,这个人未必是好人(我始终对他虐杀建文大臣和支使轮奸建文大臣妻女耿耿于怀),但是这个皇帝,在这一点上 ...
其实呢,尽管我对永乐大帝的做法能够理解,但发自内心地说,并不支持。
因为他的行为太功利了,把对臣僚的控制完全建立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极端暴力手段之下。其造成的后果就是大明朝的风气越来越现实主义,利益至上成为大部分官员渗透到骨子里的行为准则。
什么良知、气节都不重要,咱只要一心一意顺着皇帝的意思干就行。明朝中后期的文官集团基本都是这德行,能坚持儒家操守的没几个。
朱元璋时代对贪官的惩治也是极端行为,但它的施行标准却不是皇帝的意愿,而是由皇帝制定的规则。朱元璋不会兴之所至地就把谁剥了皮,即使他看某人非常不顺眼,也会用某些手段诱使他犯了足以剥皮的大罪,然后再出口气。
相比之下,朱棣的简单暴力真就落了下乘,再三践踏士大夫的尊严、以丧失伦理的疯狂举动让反对派难以承受沉重的后果同时,也把大明朝廷变成了他朱老四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禁脔。
朱允炆的某些方略未必是错的,我觉得他有可能就是早出世几十年的朱祁镇,只不过朱祁镇没有一个像朱棣那样的叔叔。
大明朝最后还是向以文压武发展了,而且由于永乐的这么一搞,读书人的气节也大受打压,再没出现过“众正盈朝”的良好局面。朱允炆的失败,不但葬送了自己的皇位,也使得整个明朝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为追随朱允炆而殉节的建文忠臣感到深深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