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17 13: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先说一下总的印象吧,对黄仁宇老先生简直佩服得要死,葱白程度比三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人有点狂妄,对一位史学家的最高评价,以前最多只是认同或佩服,头一次达到葱白程度的只有三红,但是黄老的著作给我的感觉实在太震撼了。

为了写一部书,用两年的时间通读《明实录》,本人绝对做不到。而黄老的引用史料,也绝非仅仅一部《明实录》而已。“大历史观”的每一处论证,无不浸透着深厚的人文与社会学功力,令我不得不五体投地。

与《万历十五年》相比,用“渣”来形容《明朝那些事》是恰如其分,当然前提是从历史著作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以取悦低素质读者、吸引其对历史产生兴趣为第一要务,则后者还是颇占优势了。

《万历十五年》全书也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只是通篇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成分,当然有些文墨也会引起细心读者的会心一笑。全书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本身优秀却最终失败的人物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大明朝,在黄老不失尊敬的笔下,如抽丝剥茧搬还原在读者面前,其违背历史发展规律、逆水行舟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导致了一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只能产生悲剧的无奈。

本人还没读完这部书,现在戚继光部分看了一半,也是颇有收获。举几个例子如下:

1.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面有戚继光对将士讲话的原文,相当白,可见当时的日常用语已经使得现代人穿越到明朝不会有太多沟通上的困难。

2.戚继光对人性的掌握,使得其所辖队伍拥有铁的纪律,甚至不近人情。在对倭战斗中“戚家军”伤亡最大的石桥之战,是戚继光亲自手刃哨长才阻止了全哨官兵的溃退,这一点在《百家讲坛》中没有被郦波教授提及。

3.俞大猷并非仅仅精擅武技,他提出加强海军、将倭寇挡在国门之外的主张其实颇具前瞻性,但因为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观念,更会影响层层机构的利益和工作作风,根本无法实现。

4.戚继光比俞大猷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并不完全锐意革新,而是根据时代的特点,保守与改革兼容并蓄。“鸳鸯阵”中四位手持“农具”的士兵,即为戚继光善于利用农民出身的士兵本身特长;而戚家军的小规模游击作战,也避免了武将拥兵的政治大忌,为当时效率极差的地方后勤减少压力。

5.尽管《纪效新书》对火器提及甚少,但戚继光并非不重视这一新型武器,而是因为当时的火枪做工极差,鸟铳的爆膛率之高,使得士兵都不敢双手端枪瞄准,导致命中率不高,还不如弓箭有效。

以上几条,全部都有史料为证,黄老先生的作风岂是当年明月可比?
先说这些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18 10: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呢,写这个读后感还是针对前一段时间某人的言论:《万历十五年》看了一段就看不下去了,但是出于个人素养,不留恶评。大概就这么回事吧,我觉得他可以回去继续陶醉在《明朝那些事》里面,好好当一个明粉。

其实我也挺喜欢《明朝那些事》,至少它带给我乐趣,而且让我产生了对大明王朝真正研究一番的动力。后来看了梅毅的《大明朝另类史》,就把明月的书放一边了;现在看了黄老的著作,又可以把赫连勃勃大王放一边了。

不知道看了什么可以把黄老的著作放一边?估计是没有吧。

PS:网上一直没找到《万历十五年》的完整版电子书,就买了中华书局的小册子,所以对戚继光一章特别专注的看了,因为网上没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23 15: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4 hahaku719 的帖子

历史书,如果写得不通俗,那就是学术著作或者专业材料,给同行看而不是作为普及性读物。

纯粹的史学著作往往写得不好看,很正常,因为大部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水平都不够,达不到“完全看懂”的程度,尤其是那些微言大义的东东。

所以就需要一些“翻译家”来写一系列的“演义”类、“历史小说”类的历史小品文,让文化素质不高的读者和小孩子也能玩玩历史这个学科,并以此为乐。

《明朝那些事》是一部极好的作品,本人从来都没有要黑当年明月的意思,只是任何人都有其局限性,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东西。而人的思维和喜好,也是会随着年龄和学识而发生变化的。

本人现在对《明朝那些事》几乎提不起一丝兴趣了,但《华丽血时代》还照样可以看几遍;现在对《万历十五年》非常推崇,也许过几年也会去读某个朝代的实录。

从历史演义和小说开始,到专业的史学著作,最后到史料原文,这大概是一个历史爱好者阅读对象的发展过程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24 09: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说明什么呢?能把历史讲得生动吸引人的,不见得就是历史学家。

但我觉得当年明月还是做了不少主观性分析和仿佛亲见的艺术加工,否则书就不会那么好看了。

梅毅的书肯定是没他的好看,但我还真就更爱看梅毅,这一点似乎和三红的脾气相似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25 14: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请719大大给评论一下李贽这个人

之前从来没听说过此人,看来我对明史研究还很浅啊。但既然明月的书中都没有他,或许真的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吧。

但是既然黄老为他做了一个专题,而且前面几个人的专题我都拜读得非常爽,所以就先入为主地当成真理看看了。如果719大大不希望我继续被黄老所误,烦请给个答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1-7 13: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原来对明史研究最牛的是美国人,受教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9 00:1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2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