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passerby 于 2007-7-25 13:25 发表
利害利害,黑也可以说成白
路人可没说夏侯婴没救少主,只是某某说夏侯婴位列列侯,主要功绩却是多次拯救刘邦的孩子
救了少主就等于所有战功都没了,看看人家灌婴就是没有救主人,结果某某就说他灌婴以骁勇著称 ...
大笑,军功再大,能盖过救主么?难不成刘邦在落败之前已坐稳龙台,当是时夏侯婴官爵已稳如泰,居然不稀罕救嗣之功,亦或楚霸王此时已成阶下之囚,再无人能动汉家天下?又霸王之追刘邦与曹操当阳之追刘备,还不成两个败逃有甚区别?一个溃逃的列侯和一个落败的将军,亦有实质不同不成?俩人于乱军之际,溃逃之时皆立救嗣大功,此时为君者与后来嗣后者自然心存感激,有甚好说!况夏侯婴前有战功,难不成赵子龙当阳之前还无战功不成?莫非赵子龙一直守候于刘玄德身旁,专等当阳落败,方大吼一声,“汝先行,我来立这旁人不屑之救嗣之功!”
借用冒牌兄的一句话:功高莫过于救驾,跟救主比起来,其他功劳显得不突出。在此之前休要妄谈史书,连古人大功到底为何物竟不知,还夸夸其谈,拿一堆功劳来与救嗣大功相比。
顺道再帮汝引用少许,让君知晓究竟何为护驾,救嗣大功
《三国志曹洪传》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三国志曹洪传》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
《魏略》曰:文帝收洪,时曹真在左右,请之曰:“今诛洪,洪必以真为谮也。”帝曰:“我自治之,卿何豫也?”会卞太后责怒帝,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诏乃释之。犹尚没入其财产。太后又以为言,后乃还之。
《三国志曹洪传》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5 23: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