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易中天为什么说赵云是很委屈的?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2 20: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也很好奇,到底哪本史料记载了夏侯惇打仗不如糜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3 03: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箭 于 2007-7-22 20:30 发表


很多史料都有记载,你去仔细查查就知道了

汗,我看的史料不少,就还真的没看到过这个。劳驾你给个出处好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4 01: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ithralmask 于 2007-7-23 17:40 发表


夏侯敦是谁?历史上那位叫夏侯惇。

做过一军统率就叫有统率力的话,这世上就没有高位低能之说了~

肉票白地,夏侯双璧

独眼惇可是三国史上绝无仅有的种田一流、带兵二流、武艺三流的武将极 ...

大汗,秒才十月转战千里,破甲十万,败马超,破韩遂,灭宋建。孟德自称一、二年未能平者之事,秒才十月即成。如此上将,翻看三国,也即赤壁公瑾、彝陵伯言、樊城云长可为。说秒才无能之说,无非最后孟德一语白地耳,竟灭秒才全功。还请欲品评古人,先多看史料。

曹军即孟德之私军,三国志载,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其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可见其资历甚深,且为人豪侠仗义,军中素有威信。其既为有威并从于操之亲信,军掌其手,古之皆然,有何多说。另军中素讲资历,历重尊卑,公若为操,不以惇督辽,难不成反使辽督惇耶?
再,操以行伍出生,多经战阵,行军多以诡诈飘忽。又秒才、子孝皆统兵之才。五子良将俱骁勇之辈,又不用惇亲上战阵,何不能督二十六军?

况云长亦有失擒于潘文珪,何独不容元让受缚于散兵耳?公之省人度事,何其不平也。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4 10:2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4 02: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箭 于 2007-7-23 17:59 发表


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前、后、左、右军的统帅分别是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至于中军的统帅,在曹魏方面,为中护军(或中领军)(汉武帝时中护军属大司马,自曹操始先后以中护军、中领军为 ...

老兄,寻章引经臆测东西不要太多。翊者固卫也;将军者,三国多如牛毛也,何来翊军将军即中军将军之说?曹魏领军、护军一职权力巨大,有明文可查。你老兄倒找点明文出来说明这翊军将军不是杂号将军之说明?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与关、张、马、黄四人为四军将军何干?羽、建安二十四年前将军,飞、章武元年车骑将军,同领司隶校尉;超、章武元年骠骑将军;忠、建安二十四年后将军。不知一建兴元年征南将军有何可比之处?至于以中护军之职倒推翊军将军一职,老兄当在推等式乎?以后果之职推前因之任,果若此,则皆乱矣。况五军统帅之说,实为荒谬,何史可见子龙于章武之前有领兵之任?

老兄意酌子龙,本无厚非。然以弟之愚见,兄尚需多读史书,再经思索,方始出口。否则徒留笑柄耳。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4 10:2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4 08: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灌婴以骁勇著称,多有军功;夏侯婴位列列侯,主要功绩却是多次拯救刘邦的孩子。这就是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的意思。

只能说都有英勇之面,但一个表现在战功,一个表现在救家眷。都是不错的表现,和黄、赵二人很相似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4 20: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箭 于 2007-7-24 14:06 发表


我倒觉得你老兄应该拿出证据来证明翊军将军是杂号将军才对

笑,翊军将军本就是杂号将军,拜托老兄先弄明白杂号将军与重号将军分别再来论述这个问题。你要我拿证据何由,老兄自己说翊军将军乃中军将军,与关张马黄并列五军之列,今不拿证据证能其与四军将军并列的实例,反向你面对的阐述论证观众要证据?

上者,冒牌老兄已讲:汉武帝时有前后左右中将军。当时有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予州既为汉室贵胄,蜀汉亦承汉制。子龙在君口中乃并列四军将军之第五人耳,何不用先祖之重号将军名,反用一杂号名耳?刘予州即平成都,受封文武何其多也,难不成按你这解释,武将只要在将军名号上动动字面解释就能与关张马黄并列为五军?

前番吾以讲明:将军者,三国何其多也。凭一字而随意解之,吾大笑。君口中既自诩老师,师者,传业解惑者也。今不才,特请耳。望君明赐,亲自引章寻句,注明出处,休作待字闺中含羞状作此等偷龙转凤之解,免劳我等枉曲翻书查典,徒费工时。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4 23: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4 21: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7-24 15:17 发表

汉武帝时有前后左右中将军。
当时有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
若刘备有意让赵云与关张等并列,使用汉官大可以设立中将军。


至于翊军之职,也与护卫未必有什么 ...

冒牌兄,我查的是通典职官典,和你的解释也差不多。馮,輔。翊,佐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4 21: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隙 于 2007-7-24 14:26 发表

所以我说他坐那个位置亲戚关系占了7层以上.

无隙老弟,军者,国之爪牙也。孙子亦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又有云:善使兵者,可以为将;善用将者,可以为帅。元让此人,史载实绩不多,且多为政绩,此为事实。然操,非同他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久历征战,岂会托三军之重以只付一亲戚耳?前者提及,元让从操久矣,其人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军中对此等人士自有敬重。史载,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三国乱世,杰出者不计其数,魏延之于杨仪,云长之于黄忠,德谋之于公瑾,皆乃乱世人杰自以为功。今史独不见曹军诸将有对元让他议,何也?概其性也。

三分东吴,孙伯符托后事不以叔弼反以仲谋,以权能举贤任能,各尽其心。史载,翊字叔弼,权弟也,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后世成吉思汗托后事不嘱术赤、察合台,而以窝阔台,何也?因其能上下齐心,使各尽其职。今操托军于元让,亦此耳。老弟以为然否?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5 07: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4 22: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passerby 于 2007-7-24 14:15 发表


拜托要贬赵云可不要连夏侯婴都贬了,毕竟他是夏侯渊的祖先,你当爱屋及乌
看书麻烦看全套,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看完史记与汉书再说滕公坏话也未晚,
最重要的是人家是“滕”而不是“腾”
如果连 ...

passerby老弟,你自己已经注明,何需我来提醒君注意。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跋两兒弃之,婴常收载行,面雍树驰。这是你自己注的原话,还请老弟多加细看。至于官封在前,救子在后。笑,当时尚有楚霸王,何由笑说天下平?纸上富贵容易逝,还需汉王定乾坤。

另,救子是大功,不是小功,古人子嗣得之不易,且不易活。当时刘邦要杀,过后就是大功,君主心中远比攻城拔寨重要的多。

字错了,多谢老弟提醒。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4 22:2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5 22: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passerby 于 2007-7-25 13:25 发表


利害利害,黑也可以说成白
路人可没说夏侯婴没救少主,只是某某说夏侯婴位列列侯,主要功绩却是多次拯救刘邦的孩子
救了少主就等于所有战功都没了,看看人家灌婴就是没有救主人,结果某某就说他灌婴以骁勇著称 ...

大笑,军功再大,能盖过救主么?难不成刘邦在落败之前已坐稳龙台,当是时夏侯婴官爵已稳如泰,居然不稀罕救嗣之功,亦或楚霸王此时已成阶下之囚,再无人能动汉家天下?又霸王之追刘邦与曹操当阳之追刘备,还不成两个败逃有甚区别?一个溃逃的列侯和一个落败的将军,亦有实质不同不成?俩人于乱军之际,溃逃之时皆立救嗣大功,此时为君者与后来嗣后者自然心存感激,有甚好说!况夏侯婴前有战功,难不成赵子龙当阳之前还无战功不成?莫非赵子龙一直守候于刘玄德身旁,专等当阳落败,方大吼一声,“汝先行,我来立这旁人不屑之救嗣之功!”

借用冒牌兄的一句话:功高莫过于救驾,跟救主比起来,其他功劳显得不突出。在此之前休要妄谈史书,连古人大功到底为何物竟不知,还夸夸其谈,拿一堆功劳来与救嗣大功相比。

顺道再帮汝引用少许,让君知晓究竟何为护驾,救嗣大功

《三国志曹洪传》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三国志曹洪传》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
《魏略》曰:文帝收洪,时曹真在左右,请之曰:“今诛洪,洪必以真为谮也。”帝曰:“我自治之,卿何豫也?”会卞太后责怒帝,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诏乃释之。犹尚没入其财产。太后又以为言,后乃还之。
《三国志曹洪传》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5 23: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6 06: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ithralmask 于 2007-7-26 00:01 发表

史料?


“白地将军“之名乃是军中通称流传后世,却非孟德新造;

人家亲亲族兄、至交好友、顶头上司孟德兄为其盖棺定论的是:
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渊本非能用兵也。

看清楚,就是你所说的顶头上司孟德兄,自己也曾说过不如的话
《三国志夏侯渊传》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于尔不如也。’
《武帝纪》,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觽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三国志·曹操传》: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汉中。
《后汉书·献帝纪》:十九年,夏四月,旱。五月,雨水。刘备破刘璋,据益州。冬十月,曹操遣将夏侯渊讨宋建于枹罕,获之。

班门弄斧,自取其辱,拜托要读史就要多读点才跑出来,连书都看不全的人有啥好叫唤的?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6 06: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6 07: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ithralmask 于 2007-7-26 00:03 发表
想知道啥叫胡搅蛮缠、指鹿为马、倒打一耙吗?
请看下面某人的表演

借passerby兄帖子一用,尚请不要见怪。

笑,倒有劳了,正方便诸友人观之。不过劳烦你引用引全面,不要引他说的全面引,引我说的引半截,如此让人深疑汝之动机。且最为关键的到底是什么护驾、救嗣大功也不引用,实在难测其心。

这是我最后引的,君眼神不好,居其下而未见,吾帮你补全:
《三国志曹洪传》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三国志曹洪传》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
《魏略》曰:文帝收洪,时曹真在左右,请之曰:“今诛洪,洪必以真为谮也。”帝曰:“我自治之,卿何豫也?”会卞太后责怒帝,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诏乃释之。犹尚没入其财产。太后又以为言,后乃还之。
《三国志曹洪传》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

这是冒牌兄所引的,暂借一下 :
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看看清楚,这种功劳与其他功劳之间的差异!

[ 本帖最后由 moon_cloud 于 2007-7-26 07:1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6 08: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7-26 08:06 发表


同样是夏侯渊,孟德兄的话差别就大了。
打了胜仗,就是“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于尔不如也。’”
打了败仗,就是“本非能用兵也”
两者不异天渊之别,俺也相信曹操后面说的可能是气话,但从 ...

正是,冒牌兄这话深得读史的精要。其他倒罢,十月转战千里,破甲十万。古时道路艰难,加上连打硬仗。这么短时间能平操自称两年难平的陇右,倒不得不服秒才。不过其性格和老关一样,难听劝谏,结果落得身首异处。

借问一句,冒牌兄,高顺的史除了吕布传外,还有哪里比较集中点。最近对这位陷阵营很感兴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_clou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154035
注册 2007-5-8


发表于 2007-7-26 12: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ithralmask 于 2007-7-26 10:33 发表


知道啥叫盖棺定论吗?
“渊本非能用兵也”是孟德兄对其做的一生总结,哪是“吾于尔不如也”此类一时高兴之言可比。

妙才的毛病孟德早知,看看孟德兄对其耳提面命的是啥?: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
...

愍侯,愍表同情、怜悯。愍是悯谥,谥法属平谥,谈不上恶谥。

现下流行的恶评秒才无非两者:一、白地;二、谥号。但总的说来都无甚根据。只凭空猜测耳,对其生平勋功战皆绩置若罔闻。

一、关于白地,曹操前后评语自相矛盾甚大。说秒才身为都督之职,好勇斗狠,曹仁、张辽有更为骁勇斗狠的事迹,不过其运气好无事而回,因此要说也说不上秒才。
二、关于谥号,冒牌老兄已帮我引用了,同时代的李典也是同一谥号,且还是追其合肥之功,更谈不上恶谥。另曹操与夏侯渊关系密切,非同寻常,两者互有姻亲。秒才从操三十余年,为其开疆廓土可说勋功彪炳,当是时,感叹悲悯其不听自己劝告的成分更大。
《三国志李典传》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典曰愍侯。
《三国志夏侯渊传》渊妻,太祖内妹。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
三、补充一点,曹操性行洒脱,说活做事有时随性而致。
《武帝纪》载遂至浚仪,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

褒赏令载公祀文曰:“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如祭奠故人之祀文都到戏笑成分,可见其性行言谈如何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0 11: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04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