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问: 超有信、布之勇, 布是指英布么?, 觉得自己很无知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6 13:0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犀牛之论也是一说
但纪信和栾布是以忠烈闻名 一个替刘邦被项王烧了 一个犯诏哭彭越
说是勇气可嘉也对 但和争战之勇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信布以勇并称者 多是韩英二人

後汉班彪王命论曰:

QUOTE:
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既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弈世载德,至于汤武,而有天下,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于应天顺民,其揆一焉,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唐据火德而绍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赤帝之符,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後精诚通於神明,流泽加於生民,故能为鬼神所福乡,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倔起在此位者也,世俗见高祖兴於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適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悲夫,此世之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闇於天道哉。又不睹之於人事矣,夫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担石之蓄,所原不过一金,终於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藉,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又况么么不及数子,而欲闇于天位者乎,是故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涂,燕雀之俦,不奋六翮之用,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斗筲之子,不执帝王之重,易曰:鼎折足,覆公餗,不胜其任也,当秦之末,豪杰并起,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今卒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王陵为汉将,而母获於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原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以固勉之,夫以疋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几,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濬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徵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於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用己,从谏如顺流,趍时如乡起,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寤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举韩信於行阵,收陈平於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若乃灵瑞符应。又可略闻矣,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契,吕公睹形而进女,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故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周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殀天年之寿,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英雄诚知觉寤,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拒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贪不可冀,无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此二处的信布绝对指韩英二人。

三国时,诸葛瑾等在一次上疏中言:……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於乌林,走曹仁於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
方叔是周宣王时的大臣,征讨荆蛮是其功绩,联系上下文,信布也当是韩英二位能征善战之士,更《古今刀剑录》载“赤乌年中,有人得淮阴侯韩信剑,帝以赐周瑜。”(赤乌这个时间有问题,当时公瑾早挂了……可能是流传之误)辅证“周之方叔,汉之信布”之语,也当为韩信英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6 13: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勇,不一定指将领个人武力和个性上的勇猛,
还指行军征战的冲劲,也就是其所统率军队的“勇”。
比如陈庆之统领的三千铁骑,勇不勇?
陈帅哥自己“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但以武力比之三国,只怕鲁肃、虞翻也高其百倍了……

故韩信称勇,未尝不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9 13:1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luke19821001于2005-12-19, 12:56:45发表
认为勇是指作战能力的朋友,请问一下“有勇无谋”是什么意思?“勇气”是什么意思?“勇敢”“勇士”“奋勇”“面勇”“骨勇”“神勇”“勇猛”“武勇”都是什么意思?
    勇和指挥作战本来没有多大关系,作战能力强的叫将才或者帅才,他们叫才或者叫能,所以说韩信之才或者韩信之能是没有问题的,韩信之勇就是大大的问题。
    用也不是指武力,他们很容易被混淆。勇其实是指一种气势和气魄,一种对死的觉悟,说白了就是不怕死的精神。有勇无谋是说不怕死但是没有计谋,属于送死,不是说会打仗但是没有计谋,没有计谋还叫会打仗?也不是说有武力但是没有计谋。勇气就更能说明勇其实是一种气势,不是说会打仗的气,也不是说武功好的气。会打仗是才能不是“气”,武功好也不是一种气。后面的所有词用这种解释就正确了。如果用作战能力或者武力带进去,就会格格不入。
    武将的勇主要是指打仗的时候敢于冲锋,不怕死,勇将不一定是处处不怕死。吕布怕死吗?但是他在战场上什么时候怕过?但是他会向曹操求饶。
    通常容易认为勇就是武力高,其实不然。说荆苛是勇士没有问题,但是说他武力高就不见得了,到那那种情况下居然被秦王杀了,他的武力可想而知。但是他还是神勇。其他的词中勇通常和武一起出现,如武勇、勇猛。但是他们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一般认为勇的人都是杀出来的,所以一般的勇士同时也是武士,但是不是绝对。

    信布之勇我也记得某本书上写的是纪信和栾布,他们武力可能不怎么样,带兵也不怎么样,但是勇气是绝对有了,明知道必死,还敢站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勇。

东汉班彪在同一篇文章中分别写了:
A【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藉,成如王莽】
B【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
老衲在前面已引此文
AB证明此文中“信布”是称韩信、英布二人(纪信等何来“觊觎”?)
A证明当时韩信也是可以称为“勇”的

认为韩信不能称“勇”的请就此解释下,好歹彪哥也是史家名人,不至于用错词语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9 21: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luke19821001于2005-12-19, 21:22:43发表
没有看懂,为什么是说的韩信和英布?

班彪写《王命论》的背景是:隗嚣拥众割据于天水,彪哥当时避难在他手下打工,隗嚣想当土皇帝、夺天下,班彪就写了此文,劝谏于他。
此文的大意就是: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深入民心,不可动摇。

QUOTE:
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藉,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

讲的是:天子之贵是天命所归,不是谁都当得滴,虽然有人趁天子走窄了的时候想篡权夺位,但最后难免被剁了煮了……其中举了几个反对汉而不得善终的例子,韩信、英布、项羽、王莽是也。不可能是纪信等人吧?

QUOTE:
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

是规劝隗嚣,不要有非分之想,安心做你的小弟,给汉朝打工,荣华富贵大大滴有……要不然……
陵婴是指:陈婴之母知项氏必亡,王陵之母知刘氏必兴,懂得祸福之机、顺天应人。
绝信布之觊觎自然就是指韩信、英布的谋反了。

谢谢张胆闭胆支持我的诸位,谢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20 18:5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韩王信又被提出来了
老衲再来分析下他不太可能和英布并称的原因
1、实力差距,韩王信的军事能力在韩信英布之下。
2、遭遇差距,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韩信英布二人在出身、地位、影响、结局等诸方面都有相似,韩王信属于六国遗胄,与二人不类。
(这两点大家自己看史就可以,没有太多好论述的)
3、刘邦考语,史记载:

QUOTE:
六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秋,匈奴冒顿大入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上赐信书责让之曰:“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其中“专死不勇”一般解释为:轻生算不上勇敢。但老衲以为否,刘邦责韩王信“二者”,即“专死不勇”、“专生不任”,韩王信当时并没有以必死之心对战冒顿,所以“专死”不应该是轻生的意思。
老衲将这封信译为:一心想着“死啦!死啦!”的人不能算勇敢,满脑子想着“小命啊!小命啊!”的人不能承担职责。匈奴K马邑,你韩掌柜的实力难道守不住?你处在安危存亡的处境中,畏死而不能勇敢地坚守,贪生而辜负我的任用,这就是我刘老板对你韩掌柜不满的地方鸟~”
邦哥责韩王信“专死不勇”,汉朝和以汉朝为正统的史家自然也不会以韩王信为勇吧。
(韩王信倒也不含糊,就不勇不任了一把,当汉奸去鸟……)
4、简不害明,并称是为了简要,但不能以牺牲明确性为代价。好比唐朝已有李白杜甫称“李杜”,则李商隐杜牧就须称“小李杜”,而既以李商隐杜牧为“小李杜”,就不会再将李贺与杜牧并称。

QUOTE:
诸葛瑾等在一次上疏中言:……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於乌林,走曹仁於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

可以肯定地说,此疏中的汉之信布不可能是韩王信与英布,而是韩信和英布。
瑾等与陈寿也就是隔了一辈,除非能找到当时“信布”并称明确指韩王信的例子,不然未明确的“信布”默认为韩信比较合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20 19:5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秋孤寒于2005-12-20, 19:39:34发表
支持楼上!

另外,“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这里的“方叔”很可能是“方召”之误,也就是指方叔、召虎,句法上才能匹配。

谢谢  

施主所提也正是老衲所虑,但“信布”组合似乎铁到可以无视句法
《王命论》中:“勇如信布,强如梁藉,成如王莽”也是……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11: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7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