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问个古代口语的问题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论语·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就是周朝的普通话。当时外交场合要发言,往往要先来一段诗经,雅言一出,大家都听得懂。
另:七国文字差异其实不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回复 #4 黑传说 的帖子

看对普通话的定义吧。
古有雅言、正音、官话,一般以中央政权所在地或中原正音为共同语,通行于贵族士大夫阶层。
万历年间修的《雷州府志》记载:“雷之语三:有官语,即中州正音也,士大夫及城市居者能言之;有东语,亦名客语,与漳、泉大类,三县九所乡落通谈此;有黎语,即琼崖临高之音,惟徐闻西乡言之,他乡莫晓。”
到明代,即使远如雷州,市民阶层也能说“官语”“中州正音”,这应该可以认为是古代的“普通话”。

你讲的原理,是不存在统一的语言规范。完全靠各自磨合。
那个帖子里讲的,是有一套统一的发音规律,但是没有绝对的发音标准。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但是却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 的结果,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而这还是建立在有一个有普通话或者共同语的基础上的,不然那一套统一的发音规律从何而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回复 #11 黑传说 的帖子

这个解释很牵强,这十几个字大多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出现,而且有不同的意指,很明显,不是有十多种地区发音来表示“始”,而是这十几个字都有某一种“始”的意思。
要论成字,比较复杂抽象的“始”也应该晚于“首”“元”这些简单具体的字。

殷人的甲卜,询问的对象是自己的祖先、神祗,按照这个帖子的理论,实际控制区域并不大的殷人岂不是在用N种方言杂糅着跟自己的老祖宗、神祗沟通?这不蛋痛嚒?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9 11: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5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