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曲辰著:《老子思想批判》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易引发争吵的回帖已经移除,再次提醒各位,注意讨论的方式。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7-25 20:0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再有易于引发争吵的无关回帖,一概重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粗疏地看了点,就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和曲辰先生作些探讨。
曲辰先生是如何给“哲学家”下定义的?
如果一个“哲学经典”并无有文字载体,那么如何确定其当时的完整性、甚至是否存在?(或者说如何界定它并非后世反推而得的传说?)
曲辰先生的《世界各地哲学产生、发展情况表》中,
印度  
公元前七世纪以前的哲学家人数   0   
前六世纪至前一世纪哲学家人数   0   
公元一至六世纪的哲学家人数      1
公元七至十二世纪的哲学家人数   1   
公元十三至十九世纪哲学家人数   2     
合计哲学家人数                        4
有哲学经典至今的大约年代       1500

对古印度哲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古印度有“四韦达”,分别是:《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古,其大部内容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大概已经形成,全部编成大约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代初。《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古印度的诸《奥义书》大多成书于公元前六-七世纪甚至更早。
这些蕴含丰富哲学思维著作的叙述者、著作中所提及的思想家、瑜伽师如商羯罗等难道都入不了曲辰先生的法眼?
这些有文字载体的哲学经典的产生时间曲辰先生为何视而不见?

前六世纪至前一世纪哲学家人数也是0人,不知曲辰先生置佛陀于何处?还有分裂僧团与佛陀针锋相对的提婆达多、佛陀的弟子大迦叶,以及后来的龙树等人,这些人难道也算不得哲学家?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7-26 23: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寄书就谢过了。衲子以为,曲辰先生如果希望《老子思想批判》成为一部理性、客观、求实的著作,必须在此书中首先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一个“哲学经典”并无有文字载体,那么如何确定其当时的完整性、甚至是否存在?】
第二个是【《黄帝四经》是否成书于五帝时代?】

如果不能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那么其他的讨论都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而已。

就衲子看来,在这两点上,曲辰先生的观点要令人信服,只现在的这些论述,怕还是远远不够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未闻许由陷唐尧于不义。

如果曲辰先生真的如此在意“信”字,衲子建议,那个《世界各地哲学产生、发展情况表》还是要再斟酌,这个表要做到“信”,没有写一本世界哲学通考的功夫是做不来的,如果草草而就,则还不如不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力牧为“力黑(墨)”。力牧,春秋时有少数古籍记为“力墨”,战国以来的典籍多以“力牧”记之。

敦煌汉简称“力牧”为“力墨”,据此未能证其古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曲辰先生的观点是由五帝到秦汉,力牧的写法如下变革:力黑——力墨——力牧。
请问您如何证明,力黑就是最原始的写法?
假设衲子认为力墨、力黑是力牧讹变而出的写法,产生较晚,您将如何证明衲子的观点是错误的?

另外,衲子学浅,只记得汉朝之前关于力牧的记载很是少见,曲辰先生见闻广博,能否明示先秦典籍“力牧”或“力墨”、“力黑”的出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7 19: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96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