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才高九斗说项羽
性别:未知-离线 古拉森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9
编号 151962
注册 2007-5-4


发表于 2008-11-2 18: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10-31 11:10 发表
巨鹿之战战役对比:  
秦军30多万对赵、楚、齐、燕和彭越军等三四十万。  
再加上赵高蓄谋乱秦,  
胡亥昏昧,  
以前杀扶苏等公子,  
中国精壮死伤殆尽,  
山中老虎死,猴子当霸王………………   

《史记*项羽本纪》明明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你非要说是诸侯联军三、四十万破秦三十余万,不知道你老兄是看不懂这段文言文呢,还是觉得你老兄的话比太史公更能还原历史。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10-31 11:10 发表
彭城之战:
项羽军3万精锐VS刘邦的混合军团56万
双方的壮态:
项羽:灭秦、亲率3万精锐骑兵。诸侯军对项羽是畏惧的要死的,项羽当时武力最高,群殴项羽尚且不能,何况单挑?

刘邦:从未打败过项羽,在夺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后,幻想着项羽无能为力了,必来投降,就天天花天酒地,不认真防备,战斗力直线下降………………

说刘邦幻想项羽投降、战斗力直线下降你的证据在哪里?不过对于一个YY出吕布的武勇比项羽还要高的人来说,再YY出其他的怪谈也不稀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拉森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9
编号 151962
注册 2007-5-4


发表于 2008-11-3 22: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11-3 19:05 发表
第八楼很是精通,

呵呵,鄙人一点也谈不上精通,论所看史书在这里只能忝居末座,只不过不喜欢看人YY而已。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11-3 19:05 发表
很明显,楚的记载与诸侯的矛盾,
秦的记载与楚、诸侯的都有矛盾。
这三方成的三个对比都有矛盾。
楚的记载与诸侯的矛盾主要在于:诸侯军参战的时间。
秦的记载与楚、诸侯的都有矛盾:秦将王离是在赵高捕追不及长史欣后才死。

即使按你所说的观点,矛盾的也只是王离死的时间,无论哪方记载破巨鹿之大秦精锐的都是项羽所率的楚军,诸侯不过是痛打落水狗而已。谈什么诸侯三、四十万破秦军三十余万?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11-3 19:05 发表
附:战役各势力对比
秦军:30万罪犯组成的大军,军官大多为秦人,附王离部五六千的边防军。
将领:章邯、王离、司马欣、苏角、涉间、董翳。
总兵力30多万。

楚军:8万。其中有项家军的8000精锐子弟兵,附加彭越的部队约一二万。(彭越部队在黄河以南,打击骚扰秦军,既助楚,亦助汉)
将领:项羽、英布、钟离昧、范增、司马龙且、桓楚、虞子期、季布、蒲将军、韩信等。
总兵力:近10万。

赵军:约10万。将领张耳、陈余等。

燕军:约5万。

齐军:约10万。

无论从哪方考证的资料看,巨鹿之战秦军的构成也是章邯的20万加上王离所率的大秦精锐——边防军20万。所争论的,也不外乎是章邯的20万在巨鹿之战时还是不是郦山刑徒,而不是置疑王离的边防军只有数千人。“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觽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见微知著,这位兄台其他的兵力列举,我就不再罗嗦了。

[ 本帖最后由 古拉森 于 2008-11-3 22: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拉森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9
编号 151962
注册 2007-5-4


发表于 2008-11-4 18: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11-3 23:18 发表
楼上诸位,包括我和世界上的人,
都没有详尽公正的史料,
史记的又记载的不全。

你这一句就把史记打到了“不公正的史料”当中,请问这位老兄你既然认为缺乏详尽的史料,又以何判断史记是“不公正”的?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11-3 23:18 发表
我的意思是说:王离很有可能只是率了长城军团中他的直属部队五六千投入到此战役中去。参加此役的王离军大部是由秦朝另外征调给王离的

你都在问我王离的20万的出处,说哪本史书记载了,那你说王离只率5、6000人的出处又在哪里?不要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嘛,很多我朝同志就是这样走进牢房的你这个“很可能”的依据是什么?王离有几十万最精锐的边防军不知道领着去,还偏偏要等调其他地方的军队,除非他脑子进水了。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11-3 23:18 发表
问题是扶苏、蒙恬手下的30万将士会因胡亥赵高杀贤害能搞的全国乱七八糟分崩离析而全部回去吗?

你这就YY得离谱了,你说他们不回去的依据在哪里?大秦律法以严苛闻名于世,一人犯罪,友邻连座,如违军令,是株连九族之罪。边防军作为大秦精锐,更是军法如山。军人本以服从为天职,20万秦军之降,在于主帅投降,非是士兵想投降。蒙恬、扶苏一死,兵权就由王离接管了,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乱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拉森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9
编号 151962
注册 2007-5-4


发表于 2008-11-11 13: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1-4 20:44 发表
蒙恬逐匈奴,北至五原,悉收河南地。汉兴之初,匈奴已复占河南地多年。这期间力量消长,明显蒙恬死后秦边境兵力大大削弱。

三种红色兄,汉兴之初匈奴复占河南多年,并不能拿来证明秦之边防军大多逃亡了,只能证明秦之边防大大削弱了。而这个削弱,当然是在秦为了平息各地叛乱不得不抽调边防军剿叛之后发生的。而所谓的秦兵之逃亡,并无史料可以证明,而王离在蒙恬死后立即接掌边防军权却有案可稽。而且就算大秦天下大乱,秦兵在不知道自己家人下落的情况下如何敢逃亡,在章邯投降后他手下的士兵不还对秦之律法忧心忡忡么。不知兄台以为然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拉森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9
编号 151962
注册 2007-5-4


发表于 2008-11-11 16: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菜九段 于 2008-11-7 17:12 发表
从张耳求援,到钜鹿决战,时间长达三四个月,王离大军没能拿下钜鹿的表现,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菜兄对王离和章邯之间的隶属关系分析鄙人十分佩服,但个人认为巨鹿之战非是章、王不合作之表现,鄙人倒是认为这是两人精诚合作之典范。如若与王离不睦,章邯实无北上会合王离北防军之必要,大可率己之部队挟灭魏破齐、斩杀项梁之余威直指彭城,让王离自己在河北攻赵即可。但如此做法,若不能在短期内灭楚,则会因远离关中、孤军深入而导致粮草不济,那时可就无力回天了。章邯一灭,王离势必也难逃厄运。正因为看到了这样做的危险,章邯、王离才要合兵一处,合则力强,分则力弱,而且章邯、王离此时有更大的战略意图:围城打援,将六国援军尽歼于此,才是章、王发起巨鹿之战的本意。此时大秦精锐之师尽集巨鹿城下,而诸侯军各自为政、分兵来援,于是时围城打援、各个击破,深合兵法之要旨。所以王离围巨鹿数月不下,并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有意为之。章邯南面之军既是为王离建立牢固的粮草甬道,更是与王离互为支援,无论诸侯从哪一方进攻,在两大军团的夹击下绝对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但是各路诸侯军的统帅也不是笨蛋,一看秦军的阵势,知道去救巨鹿则自身难保;不救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赵国一灭,就该论到自个儿了。所以才出现了十几路诸侯军尽皆不战也不走的怪事,大抵是想就算不能在战场上给予赵军支援,起码得让秦军分兵留守自己这方,不敢全力攻赵。但是章、王千算万算,没算到出了个军事天才项羽,用庖丁解牛的方式抓住两大军团结合部的弱点予以痛击,巨鹿之战让项羽威震天下,而章、王皆成为项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垫脚石。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07: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33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