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汉武帝值得歌颂吗?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4 21: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驱逐匈奴,汉人难道要当一辈子孙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7 16: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5-01-17, 16:00:18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7, 14:51:11发表
[quote]原帖由无知者于2005-01-17, 13:22:29发表
对于匈奴,进行防御和必要的反击就够了,并不必要劳师远征。照你的说法,现在是不是该找个机会跟俄罗斯大打出手,争个你死我活?要不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后进犯中国?反正历史上有前科

而汉武帝穷兵黩武,劳师远征,几次丧师败绩,最后一次贰师将军出征匈奴,全军覆没,本人也投降了,汉武帝这才悔悟,从此停止征伐。较之圣王,汉武相差何止千万里。

你真的很幼稚啊 现在中国的国力根本达不到当年汉之于匈奴的绝对优势 而且如果现在没有这个联合国条款那个联合国公约 第N此世界大战早就打完了

而汉武帝穷兵黩武,劳师远征,几次丧师败绩,最后一次贰师将军出征匈奴,全军覆没,本人也投降了,汉武帝这才悔悟,从此停止征伐。较之圣王,汉武相差何止千万里。——自大将军围单于之後,十四年而卒。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而方南诛两越,东伐朝鲜,击羌、西南夷,以故久不伐胡。

当时对匈奴有绝对优势吗?汉武帝耗尽国力,民不聊生,也没有彻底打败匈奴。汉武帝时最后一次征伐匈奴是什么时候?战况如何?搞清楚再出来说话。

你不强大时别人对你不是致命的危险,可以不大规模战争,等你强大了,别人反而成了致命危险,非要搞得国穷民弊也要打个你死我活,这不是有病吗? [/quote]
套用这句“你不强大时别人对你不是致命的危险,可以不大规模战争,等你强大了,别人反而成了致命危险,非要搞得国穷民弊也要打个你死我活,这不是有病吗?”  

中国不强大时美国对中国不是致命的危险,可以不大规模战争,等中国强大了,美国反而成了致命危险,非要搞得国穷民弊也要打个你死我活,这不是有病吗?

中国应该原地踏步,并往回头路走,争取回到19实际,18世纪,回到黄帝,这样就没人会打中国的主意了,真是定国安邦的万全之策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7 16: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5-01-16, 16:34:36发表

QUOTE:
原帖由真面目于2005-01-16, 15:13:58发表
一部历史,主要是客观,或者说较为客观的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几千年后,我们可以这样随意的评价这个人物,但是,最好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和尺度去评价。


这种说法似是而非。现代人评价古人怎么可能不用现代人的眼光和尺度?

请看看古人怎么评价汉武帝的: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礻亶,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对他与匈奴开战并没有任何称赞,反而语多讥刺。那些想把汉武帝塑造为民族英雄的人用的恰恰不是古人的眼光和尺度,而是某些现代人的眼光和尺度。

司马光的评论不也是他自己的见解吗?没见识的人的见解果真是没见识。司马光最希望的是大家回到黄帝时期,这样古人的做法都是对的。他的眼睛是朝着历史的反方向看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7 18: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5-01-17, 17:33:00发表
to 六韬五略 你的理解能力真的有问题,所以我不用多费口舌。

按你写的啊,只是替换了几个不影响整个句子意思的名词而已啊。
不是不想多费,其实心里已经把我骂过千万遍了  。
司马光那样的倒行逆施之人,有他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哀啊。
您老不会是他的崇拜者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7 22: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5-01-17, 19:43:04发表



请注意,第一段话用的是反问句。

另外,我引的全面引的话是唐朝人司马贞的话和汉书中的话。历朝历代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是穷兵黩武,不恤民力,并不只是司马光。

有问号不一定是反问句啊,还有可能是设问句,还有可能是你符号打错了。

儒家对汉武帝的评价不高,儒家思想子子孙孙自然也是一个鼻孔出气啦。

看看秦史皇怎么被儒生评价的就知道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7 23: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5-01-17, 22:18:17发表
难道儒生评价秦始皇评价得不对了

你读的书好象比我多很多啊,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焚书坑儒的真相你难道不知道?
秦始皇可是以法家治国,但是对诸子百家的门生都没乱杀哪,还开专门的地方供大家研究百家的学问。
可是后来儒生写的史书,都是怎么评价秦始皇的?  
儒生真是误国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6: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同意楼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8: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著名的赢政震撼,也发生在八十年代,他采用暴力手段来对付儒家学派的崇古
思想。
    澎湃的学术思潮中的四大学派:儒、墨、道、法,发展到本世纪(前三),道
家本身没有组织,从不跟人竞争。墨家也告没落,没落的原因不是它的理想不好,
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它的理想太好,要求太高;以致必须有一种殉道的极端宗教感
情,才可以胜任,这不是每个人都办得到的,不久就发生后继无人的枯竭现象,逐
渐在人群中消失,只留下使人敬仰的学说,供人研究。
    于是,实际上只有儒、法两家在对抗,两家的学者都渴望得到君主们的垂青,
法家学派的方法是向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体方案,使君主们悚然戒惧,不得不赋
予权力。儒家学派是拒绝谈利害的,他们只谈仁义,只对君主歌颂功德,使君主们
在非常舒服的精神状态中,任用他们担任官职。大黄金时代是法家学派当权的时代,
在各国从事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儒家学派自然被排除于权力之门,不过这并不能使
儒家学派灰心。
    赢政大帝在九卿之一的“奉常”(祭祀部长)之下,设立数目不定的“博士”
官员(祭祀部兼管教育)。当时的博士跟现代的博士不同,当时的博士是国家最高
的学术研究员,他们有优厚的薪水,地位仅次于祭祀部长,可以经常觐见皇帝,而
皇帝也经常召见他们。秦政府的博士,包括各学派的门徒和学者。事实上只不过以
法、儒、道三家为主,道家所以也被延揽,因为这时候道家已开始发展出来一个新
的支派,这个支派跟阴阳家结合,高举着李耳、庄周的招牌,捏造出姬轩辕也是他
们的祖师爷之一,从事跟道家思想风马牛不相关的两件大的行动:一是他们宣称能
够用火炉炼出使人吃了可以永远不死的仙丹;一是他们宣称能够用同样方法炼出黄
金。言之确凿的不死药或长生药跟炼金术,足以打动任何人的心弦。这个新的支派,
在本世纪(前三)和下世纪(前二),被称为“方土”,即是一种高级巫师,以后
发生的道教,渊源于此。
    赢政大帝喜欢出巡,他的足迹几乎遍于中国各地著名的山川。每次出巡,当然
有一个庞大而威风凛凛的随从行列,博士也在其中。每到一处,赢政大帝一定要建
立石碑作为纪念。石碑上夸耀他征服六国,统一世界的丰功伟业。这正是儒家的拿
手,著名的于纪元前二一九年立在泰山顶上的颂德碑,就是儒家学派的博士跟故鲁
国的儒家学派的学者(儒生)的杰作,赢政大帝十分高兴。
    于是儒家学派认为机会已到,遂进一步做了一件自信赢政大帝一定会龙心大悦
的事,那就是他们建议赢政大帝分封他的儿子们到各地当国王。纪元前二一三年,
博士淳于越正式上书给赢政大帝说:“从前商周两个王朝,立国都近千年(按,这
是文化打手式的信口开河,事实上商王朝立国只有六百六十二年,周王国连洛阳那
种卖九鼎的日子包括在内,不过八百七十九年,距千年都远得很),主要原因在于
分封儿子兄弟,作为枝叶。现在陛下虽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儿子们却跟平民一样,
一旦发生危险,便没有人相救。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从没有听说过。”
    ——注意最后三句话,它表现出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
    然而,这是对秦王朝那种眼睛只看未来的立国精神的挑战,宰相李斯反驳说:
“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的制度不相抄袭。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并不是故意
反古,而是时代前进,不得不如此。陛下创立大业,所建立的是万世功勋,儒家学
者愚陋,对此新的局面,不能领略。淳于越所说的是两千年前三代时代原始社会的
事,怎么能够效法?儒家学者不向时代学习,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虚伪的言语
打击真实。见到新兴事物,先议论纷纷。坚持现在的制度都没有古代好,扰乱民心。”
    赢政大帝采纳李斯的意见,儒家第一次碰到政治硬汉。赢政大帝的手段是粗暴
的,他下令焚毁那些使鲁国国君被强迫叩头的儒书(诗书)。超过六十天仍不焚毁
的人,处以鲸刑(脸上刺字),罚做苦工。两个人以上谈论儒书的,一律处决。凡
认为古代才是好的,现代都是错的——“是古非今”的人,全家斩首。但政府图书
馆收藏,供博士们研究的儒书,以及其他学派的著作,跟医药、卜卦、种树的著作,
不在焚毁之列。
    这是儒家学派所受到最大一次打击,但仍准许博士们研究,所以影响不大。大
的影响发生于稍后的九十年代,粗野的项羽攻进咸阳后,纵火烧城,政府所保存的
图书,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学派的很多著作,才永久丧失。
    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
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可是,焚书事件的明年(前二一二),
又发生方士事件,激起赢政大帝采取流血的镇压政策。两位因法术不灵,唯恐怕被
砍头的道家方士侯生、卢生,悄悄逃走。在逃走时宣传说:“赢政这个人,天生凶
恶,只信任他手下的官吏,博士虽然有七十余人,不过吃吃闲饭,受不到重视。他
又喜欢杀人,拒绝听自己的过失。方士们的法术偶尔不能应验,就被处死。他只知
道炼仙丹、求仙药。没有人会这么傻,把长生不死的丹药送给他。”赢政大帝听到
后,咆哮起来:“我聘请这么多知识分子,目的在促进永久的和平。他们中间有人
建议说可以炼仙丹求仙药,像徐福者流,浪费了无数金钱,结果什么都得不到。而
各人之间,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不停地互相倾害告密。侯生、卢生,我非常尊重
他们,想不到却把罪过全推到我一个人身上,用这种荒唐的话诽谤我。”于是下令
把首都咸阳(陕西咸阳)所有的高级知识分子都逮捕起来,调查他们平日有没有讽
刺皇帝的言论。调查结果,罪状确凿的有四百六十人,给他们的处罚是全部坑杀,
像长平战役对付那些赵王国的降车一样。四百六十人中,依情势判断,应该全体都
是道家的方士,但鉴于崇古也是一种罪状,恐怕不可避免的也包括了不少儒家学者。
    ——以上两项被称为“焚书坑儒”的事件,使儒家学派把赢政大帝恨入骨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8: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以上两项被称为“焚书坑儒”的事件,使儒家学派把赢政大帝恨入骨髓。
在此后两千年儒家学派当权的漫长期间,一提起赢政大帝,就破口大骂,把字典上
所有恶劣的字句像炭火一样的堆到他头上。
    赢政大帝也有他不能超越时代的愚昧行动,中国民间有句谚语说:“当了皇帝
想成仙。”其实人人都希望成仙,不过普通人无法把这种追求搞得惊天动地。赢政
大帝握有现实世界最高的权力和光荣,但他知道逃不脱死亡,除非得到神仙的帮助。
方士们分别向他推荐各种方法,向他报告各种神仙的行迹。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方士,
就是前面为赢政大帝所提到的徐福。徐福告诉赢政大帝说,在东方大海之上,有一
座名叫蓬莱的仙山,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果能找到那座仙山,就可从神仙手中
取得长生不死的仙药。赢政大帝答应他的请求,命他前往。纪元前二一九年,徐福
率领童男童女三千人,乘坐特别制造的巨舶向东方大海进发,三千童男童女可能是
用来作为祭品的,也可能徐福一开始就蓄意一去不返,用他们去开辟新的疆土。
    徐福出发后就没有消息,有人说他在大海中沉没,全体溺死。有人说他终于找
到了蓬莱仙山,即现在的日本,定居下来,现代日本人身上仍流着他们的血统。两
种传说都有可能,但日本沿海一带所建立的徐福庙,似乎很支持后一种说法。
    赢政大帝虽然寻找不死药,却没有冒冒然吃到肚子里。反而是以后那些服膺儒
家学派,咒骂赢政大帝的帝王们,不断有人因眼下方士的不死药而一命呜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8: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王朝灭亡的如此迅速的原因,我们归纳为下列三项:
    一  中国古老的法家学派的法治,是以君权为基础的,跟现代以人权为基础的
法治,有很大不同。而秦王朝自公孙鞅变法,实行法治以来,已一百余年,逐渐发
展成为一种机械的和僵化了的法治。陈胜、吴广因雨耽误限期,他有充分的理由可
以免除处罚,但他不认为有此可能性。主要的一点是,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
旦政府官员颟顸腐败,法律反而产生毒素,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一种残酷工具,
结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二  秦王朝统一的时间太短,前后只有十余年,人民对新政府的效忠心理,还
没有养成惯性。被剥夺既得利益的既得利益阶级,诸如六个王国的那些贵族和当权
阶级跟他们身上的寄生虫,以及大批被排斥的儒家知识分子,每一国以五万人估计,
就有三十万人的反对力量潜伏民间,在那里怨声载道。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秦政
府还没有彻底的消化。他们日夜都在破坏新社会和新秩序,巴不得秦政府早日垮台,
以便恢复他们过去的那种好日子。所以任何震撼发生,他们都会抓住机会。像孔丘
的后裔孔甲,跟一些故鲁国的儒家学者,一听说陈胜起兵,立刻就迫不及待的抱着
他们的儒书,前往投靠。
    三  最后的原因是帝国的舵手赢胡亥,我们不必多强调他,只要了解,无论大
船小船,舵手非常重要。舵手如果决心向礁石上猛撞,谁阻止他谁就成了卖国贼而
被杀或被投入监狱,再坚固的巨轮都会沉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8: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陈胜、吴广因雨耽误限期,他有充分的理由可
以免除处罚,但他不认为有此可能性。主要的一点是,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
旦政府官员颟顸腐败,法律反而产生毒素,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一种残酷工具,
结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8: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的那些大臣将军都是当初一块当流氓的黑社会朋友,在
皇宫里,就像过去在刘邦家里一样,大吃大喝,喝醉了放声高歌,还拔出刀剑砍柱
子助兴。不但一团糟乱,而且潜伏着可能被野心家利用的危险。刘邦知道应该改正,
但他不知道如何改正。儒家学派的机会来了,这正是他们的专长。博士之一的叔孙
通就请求由他制定朝见皇帝的仪式——简称“朝仪”。刘邦对儒家学派的复杂繁琐,
深有戒心,所以他吩咐说;“你可以尝试,但要简单,在我能办得到的范围内去做。”
叔孙通特地到儒家学派发源地故鲁国首府曲阜,请了三十余位专家,连同自己的门
徒一百余人,共同拟订规章,并加以演习。一个月后,再集合大臣将军们演习。到
了本世纪(前二)第一年(前二○○),长乐宫落成,群臣朝贺,正式启用“朝仪”。
大臣将军们在宫廷官员引导之下,顺序入殿(宫,指整个建筑;殿,指宫中某一部
分建筑),分为两班,在两厢坐下(那时候的坐,是坐在跪着的自己的双腿上,一
直到纪元后九世纪以后,中国才流行椅子凳子)。禁卫军官则在大臣将军们身后站
定,然后听见一连串官员,从远到近的传报:“皇帝驾到。”刘邦坐着特制的用人
拉的“辇车”,像舞台上的镜头一样,适时的缓缓出现。宫廷官员引导大臣将军们
按照官职大小的顺序,一一念出他们早已背诵滚瓜烂熟的祝贺言词。这时,宫殿上
沉静肃穆,人人震恐。接着,宴会开始,大臣将军们都向前伏着身子,仰头上望,
任何人都不许可挺直脊梁,端端正正的向前平视——必须爬到地下,再仰颈抬眉上
看。这是一个使人起鸡皮疙瘩,自我囗丧的猥琐姿势,但儒家却正用它来表示君王
的尊贵和臣下的卑贱。宴会进行中,再顺序的向当了皇帝的老流氓刘邦敬酒祝寿,
连续九次。最后,宫廷官员大声宣布:“宴会礼成。”监察官(御史)出现,把动
作不合规定的大臣将军,一一赶出殿外,指控犯了“失仪”之罪,提出弹劾,要求
处罚。这种情形往往只罚钱了事,但皇帝老爷也可借此良机,予以免职或砍头。于
是一场宴会下来,没有一个人敢再喧哗吵闹。刘邦大喜说:“天老爷,我到今天才
知道当皇帝的威风。”立即擢升叔孙通当九卿之一的“奉常”(祭把部长),赏黄
金五百斤,门徒们也都一一升官。久处在穷困而又绝望环境中的那些门徒,禁不住
大声歌颂他们的老师:“叔孙通真是圣人。”
    从此,皇帝不但跟人民,便是跟最尊贵的大臣,也都被这种儒家最得意的杰作
“朝仪”,隔开一段距离。战国时代那种君臣间面面坐立,膝盖碰着膝盖长谈的时
代,不再在中国出现,帝王政体遂走进一条永不能回头的死巷。西方专制君主和东
方专制君主的不同,在此分野。
    儒家学派虽然在技术上博得皇帝的欢心,但因为正逢黄老政治时代,所以只能
保持官位,不能对政治发生影响。另一位博士辕固生就比叔孙通倒霉,他稍为对李
耳、庄周表示不满,窦太后就教他赤手空拳到兽栏里打野猪,幸亏当时皇帝刘启暗
中给了他一把刀子,才算没有送掉老命。后来,宰相赵绾也曾经计划排斥其他学派,
窦太后把他逮捕下狱,赵绾自杀。但窦太后逝世(前一三五年)后,黄老政治无形
中终止,儒家学派的好运气来了。
    刘启的儿子刘彻于纪元前一四一年即位,在宰相卫绾的建议下,于次年(纪元
前一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人才总选拔,为国家选拔“贤良”、“方正”、“直言
极谏”等国家管理人才,由皇帝亲自考试。刘彻那一年十七岁,正是一个只欢喜游
荡的大孩子,这考试当然由卫绾代表作主。卫绾是儒家学者,儒家学派人士遂天经
地义地被认为是唯一的国家管理人才。一位专门研究《五经》之一《春秋》的博士
董仲舒,在他的万言试卷中,攻击其他学派全是左道旁门,邪说妖言。他建议:
“凡是不在《五经》之内的著作,以及非孔丘所传授的书籍,应一律禁绝,不准流
传。”卫绾把他列为第一名,亦即皇帝把他列为第一名。
    董仲舒的意见,既然经过皇帝采纳,那么便成了国家的政策。于是,一个重大
的巨变,在不声不响中发生。
    第一,祭祀部(太常,即奉常)之内,所设的“博士”官职,原来由各学派人
士分别担任。此后只有儒家学派才能充当,而且限制范围,只能研究《五经》。其
他学派人士,全被驱逐,儒家遂独霸学术中枢,定于一尊。其他学派的著作既被政
府长期的视为“邪说”、“妖言”,禁止阅读研究,遂逐渐从知识分子脑海中消失。
诸子百家只剩下一家,一家中只剩下《五经》。儒家思想遂成为皇帝钦定,中国唯
一的正统思想。
    第二,儒家学派在祭祀部(太常)之下,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
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研究毕业,
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不但是平民进入政府的唯一途径,因而增加知识分
子对儒家学派的向心力,而且久而久之,儒家学派布满了各级政府,成为一种排他
性极强的儒家系统。
    第三,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复古——至低也要维持现状,最重要的手段是礼
教,尤以丧礼占首要地位。那种连纪元前四世纪孟轲时代都行不通的三年之丧,此
后却逐渐推行。一个中国人,他一生中要有六年的时间,不允许作任何事情,只能
每天悲悼他的父母。除了这个最严重的一环,其他跟着而来的礼教,更多如牛毛,
中国知识分子几乎一生都为此紧张。有些项目,像“避讳”之类,简直使人不堪负
荷。
    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儒家思想
时代,比道家思想时代——黄老政治,更多出五十倍的时间,直到纪元后二十世纪,
因受到崭新的西洋思潮的冲击,才告衰退。所以,在以后的叙述中,我们必须随时
注意到,中国历史是在儒家思想——复古和保持现状的实践之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9: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8, 18:27:53发表

QUOTE:
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7, 23:40:42发表
  你读的书好象比我多很多啊,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焚书坑儒的真相你难道不知道?
秦始皇可是以法家治国,但是对诸子百家的门生都没乱杀哪,还开专门的地方供大家研究百家的学问。
可是后来儒生写的史书,都是怎么评价秦始皇的?  
儒生真是误国啊。

秦始皇是儒生评出来的嘛?
樊哙还知道秦是虎狼之心
陈胜  吴广也不是儒生吧
儒生是很厌恶秦始皇   但是总不能说人家厌恶错了吧
全国两千万的人口  服苦役的有多少  受肉刑的有多少?后来中国政权用黄老的有  有儒家的有 但是没有一个政权再明目张胆地使用法家治国了  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嘛?
还有“焚书坑儒”的真相我真的不知道 还望告知

依法治国是很重要的事,但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员颟顸腐败,法律反而产生毒素,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一种残酷工具,结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9 10: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9, 9:01:42发表

QUOTE:
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8, 19:05:34发表
[quote]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8, 18:27:53发表
[quote]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7, 23:40:42发表
  你读的书好象比我多很多啊,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焚书坑儒的真相你难道不知道?
秦始皇可是以法家治国,但是对诸子百家的门生都没乱杀哪,还开专门的地方供大家研究百家的学问。
可是后来儒生写的史书,都是怎么评价秦始皇的?  
儒生真是误国啊。

秦始皇是儒生评出来的嘛?
樊哙还知道秦是虎狼之心
陈胜  吴广也不是儒生吧
儒生是很厌恶秦始皇   但是总不能说人家厌恶错了吧
全国两千万的人口  服苦役的有多少  受肉刑的有多少?后来中国政权用黄老的有  有儒家的有 但是没有一个政权再明目张胆地使用法家治国了  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嘛?
还有“焚书坑儒”的真相我真的不知道 还望告知

依法治国是很重要的事,但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员颟顸腐败,法律反而产生毒素,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一种残酷工具,结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quote]
我想此法还是非彼法 吧
法家的法是权谋 和严刑峻法
和近代的法律不可同日而语啊 [/quote]

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员颟顸腐败,法律反而产生毒素,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一种残酷工具,结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这句看清楚了,理解清楚了。
不管是现代法还是古代法,法永远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法严法松,不是法自己能控制的,而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9 10: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9, 10:44:53发表
您说秦朝官员腐败不腐败呢?

腐败啊。怎么不腐败了?
后世的官员为什么越来越腐败呢?只见腐败多,不见腐败少。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官场,知道吗?
等你把官场,士大夫,儒术,诏狱,廷杖,酷吏,这几个关系搞清楚了,再来这里问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9 13: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9, 12:50:57发表

QUOTE:
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9, 10:54:00发表
腐败啊。怎么不腐败了?
后世的官员为什么越来越腐败呢?只见腐败多,不见腐败少。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官场,知道吗?
等你把官场,士大夫,儒术,诏狱,廷杖,酷吏,这几个关系搞清楚了,再来这里问问题。

既然秦这么腐败了  秦始皇有没有责任? 儒生批评一下  怎么就成了罪魁祸首的呢
是不是秦朝“法天下”原本是积极的  但是由于官员的腐败 渐渐导致了人民的反抗?
陈胜 吴广的起义不是由于官场的腐败 而是由于秦法的规定让他们进退无路
还有 我还没有听说哪个朝代是亡在了腐败上的呢  呵呵
秦的亡就是其体制上 的问题   说穿了就是太迷恋于“法”了 将“法”放在"民“的前面
和儒家的”仁“观点不和   荀子企图调和  但是无论法家还是儒家当时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这是两者冲突的基本原因  要说腐败   美国够腐败吧   公开行贿官员不犯法  我看美国倒是世界上法制最健全的国家嘛  法律在美国也没有变成毒害百姓的工具吧

焚书坑儒
  著名的赢政震撼,也发生在八十年代,他采用暴力手段来对付儒家学派的崇古
思想。
  澎湃的学术思潮中的四大学派:儒、墨、道、法,发展到本世纪(前三),道
家本身没有组织,从不跟人竞争。墨家也告没落,没落的原因不是它的理想不好,
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它的理想太好,要求太高;以致必须有一种殉道的极端宗教感
情,才可以胜任,这不是每个人都办得到的,不久就发生后继无人的枯竭现象,逐
渐在人群中消失,只留下使人敬仰的学说,供人研究。
  于是,实际上只有儒、法两家在对抗,两家的学者都渴望得到君主们的垂青,
法家学派的方法是向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体方案,使君主们悚然戒惧,不得不赋
予权力。儒家学派是拒绝谈利害的,他们只谈仁义,只对君主歌颂功德,使君主们
在非常舒服的精神状态中,任用他们担任官职。
大黄金时代是法家学派当权的时代,
在各国从事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儒家学派自然被排除于权力之门,不过这并不能使
儒家学派灰心。
  赢政大帝在九卿之一的“奉常”(祭祀部长)之下,设立数目不定的“博士”
官员(祭祀部兼管教育)。当时的博士跟现代的博士不同,当时的博士是国家最高
的学术研究员,他们有优厚的薪水,地位仅次于祭祀部长,可以经常觐见皇帝,而
皇帝也经常召见他们。秦政府的博士,包括各学派的门徒和学者。事实上只不过以
法、儒、道三家为主,道家所以也被延揽,因为这时候道家已开始发展出来一个新
的支派,这个支派跟阴阳家结合,高举着李耳、庄周的招牌,捏造出姬轩辕也是他
们的祖师爷之一,从事跟道家思想风马牛不相关的两件大的行动:一是他们宣称能
够用火炉炼出使人吃了可以永远不死的仙丹;一是他们宣称能够用同样方法炼出黄
金。言之确凿的不死药或长生药跟炼金术,足以打动任何人的心弦。这个新的支派,
在本世纪(前三)和下世纪(前二),被称为“方土”,即是一种高级巫师,以后
发生的道教,渊源于此。
  赢政大帝喜欢出巡,他的足迹几乎遍于中国各地著名的山川。每次出巡,当然
有一个庞大而威风凛凛的随从行列,博士也在其中。每到一处,赢政大帝一定要建
立石碑作为纪念。石碑上夸耀他征服六国,统一世界的丰功伟业。这正是儒家的拿
手,著名的于纪元前二一九年立在泰山顶上的颂德碑,就是儒家学派的博士跟故鲁
国的儒家学派的学者(儒生)的杰作,赢政大帝十分高兴。

  于是儒家学派认为机会已到,遂进一步做了一件自信赢政大帝一定会龙心大悦
的事,那就是他们建议赢政大帝分封他的儿子们到各地当国王。纪元前二一三年,
博士淳于越正式上书给赢政大帝说:“从前商周两个王朝,立国都近千年(按,这
是文化打手式的信口开河,事实上商王朝立国只有六百六十二年,周王国连洛阳那
种卖九鼎的日子包括在内,不过八百七十九年,距千年都远得很),主要原因在于
分封儿子兄弟,作为枝叶。现在陛下虽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儿子们却跟平民一样,
一旦发生危险,便没有人相救。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从没有听说过。”
  ——注意最后三句话,它表现出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
  然而,这是对秦王朝那种眼睛只看未来的立国精神的挑战,宰相李斯反驳说:
“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的制度不相抄袭。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并不是故意
反古,而是时代前进,不得不如此。陛下创立大业,所建立的是万世功勋,儒家学
者愚陋,对此新的局面,不能领略。淳于越所说的是两千年前三代时代原始社会的
事,怎么能够效法?儒家学者不向时代学习,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虚伪的言语
打击真实。见到新兴事物,先议论纷纷。坚持现在的制度都没有古代好,扰乱民心。”
  赢政大帝采纳李斯的意见,儒家第一次碰到政治硬汉。赢政大帝的手段是粗暴
的,他下令焚毁那些使鲁国国君被强迫叩头的儒书(诗书)。超过六十天仍不焚毁
的人,处以鲸刑(脸上刺字),罚做苦工。两个人以上谈论儒书的,一律处决。凡
认为古代才是好的,现代都是错的——“是古非今”的人,全家斩首。但政府图书
馆收藏,供博士们研究的儒书,以及其他学派的著作,跟医药、卜卦、种树的著作,
不在焚毁之列。
  这是儒家学派所受到最大一次打击,但仍准许博士们研究,所以影响不大。大
的影响发生于稍后的九十年代,粗野的项羽攻进咸阳后,纵火烧城,政府所保存的
图书,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学派的很多著作,才永久丧失。

  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
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可是,焚书事件的明年(前二一二),
又发生方士事件,激起赢政大帝采取流血的镇压政策。两位因法术不灵,唯恐怕被
砍头的道家方士侯生、卢生,悄悄逃走。在逃走时宣传说:“赢政这个人,天生凶
恶,只信任他手下的官吏,博士虽然有七十余人,不过吃吃闲饭,受不到重视。他
又喜欢杀人,拒绝听自己的过失。方士们的法术偶尔不能应验,就被处死。他只知
道炼仙丹、求仙药。没有人会这么傻,把长生不死的丹药送给他。”赢政大帝听到
后,咆哮起来:“我聘请这么多知识分子,目的在促进永久的和平。他们中间有人
建议说可以炼仙丹求仙药,像徐福者流,浪费了无数金钱,结果什么都得不到。而
各人之间,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不停地互相倾害告密。侯生、卢生,我非常尊重
他们,想不到却把罪过全推到我一个人身上,用这种荒唐的话诽谤我。”于是下令
把首都咸阳(陕西咸阳)所有的高级知识分子都逮捕起来,调查他们平日有没有讽
刺皇帝的言论。调查结果,罪状确凿的有四百六十人,给他们的处罚是全部坑杀,
像长平战役对付那些赵王国的降车一样。四百六十人中,依情势判断,应该全体都
是道家的方士,但鉴于崇古也是一种罪状,恐怕不可避免的也包括了不少儒家学者。
  ——以上两项被称为“焚书坑儒”的事件,使儒家学派把赢政大帝恨入骨髓。
在此后两千年儒家学派当权的漫长期间,一提起赢政大帝,就破口大骂,把字典上
所有恶劣的字句像炭火一样的堆到他头上。



眼睛先看清楚了,脑袋在想清楚了,要不别说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9 13: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9, 12:50:57发表

QUOTE:
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9, 10:54:00发表
腐败啊。怎么不腐败了?
后世的官员为什么越来越腐败呢?只见腐败多,不见腐败少。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官场,知道吗?
等你把官场,士大夫,儒术,诏狱,廷杖,酷吏,这几个关系搞清楚了,再来这里问问题。

既然秦这么腐败了  秦始皇有没有责任? 儒生批评一下  怎么就成了罪魁祸首的呢
是不是秦朝“法天下”原本是积极的  但是由于官员的腐败 渐渐导致了人民的反抗?
陈胜 吴广的起义不是由于官场的腐败 而是由于秦法的规定让他们进退无路
还有 我还没有听说哪个朝代是亡在了腐败上的呢  呵呵
秦的亡就是其体制上 的问题   说穿了就是太迷恋于“法”了 将“法”放在"民“的前面
和儒家的”仁“观点不和   荀子企图调和  但是无论法家还是儒家当时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这是两者冲突的基本原因  要说腐败   美国够腐败吧   公开行贿官员不犯法  我看美国倒是世界上法制最健全的国家嘛  法律在美国也没有变成毒害百姓的工具吧

既然秦这么腐败了 秦始皇有没有责任? 儒生批评一下 怎么就成了罪魁祸首的呢

秦是腐败了。但秦始皇从没人说过他是腐败的。儒生会批评秦始皇腐败?儒生最擅长就是拍皇帝的马屁,让皇帝觉得自己有威严,很爽,刘邦做了皇帝后,有儒生当官就发现了。
儒生批评秦始皇什么?你搞清楚了没有?方士事件,激起赢政大帝采取流血的镇压政策。两位因法术不灵,唯恐怕被
砍头的道家方士侯生、卢生,悄悄逃走。在逃走时宣传说:“赢政这个人,天生凶
恶,只信任他手下的官吏,博士虽然有七十余人,不过吃吃闲饭,受不到重视。他
又喜欢杀人,拒绝听自己的过失。方士们的法术偶尔不能应验,就被处死。他只知
道炼仙丹、求仙药。没有人会这么傻,把长生不死的丹药送给他。”
赢政大帝听到
后,咆哮起来:“我聘请这么多知识分子,目的在促进永久的和平。他们中间有人
建议说可以炼仙丹求仙药,像徐福者流,浪费了无数金钱,结果什么都得不到。而
各人之间,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不停地互相倾害告密。侯生、卢生,我非常尊重
他们,想不到却把罪过全推到我一个人身上,用这种荒唐的话诽谤我。”于是下令
把首都咸阳(陕西咸阳)所有的高级知识分子都逮捕起来,调查他们平日有没有讽
刺皇帝的言论。调查结果,罪状确凿的有四百六十人,给他们的处罚是全部坑杀,
像长平战役对付那些赵王国的降车一样。四百六十人中,依情势判断,应该全体都
是道家的方士,但鉴于崇古也是一种罪状,恐怕不可避免的也包括了不少儒家学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9 13: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9, 12:50:57发表

QUOTE:
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9, 10:54:00发表
腐败啊。怎么不腐败了?
后世的官员为什么越来越腐败呢?只见腐败多,不见腐败少。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官场,知道吗?
等你把官场,士大夫,儒术,诏狱,廷杖,酷吏,这几个关系搞清楚了,再来这里问问题。

既然秦这么腐败了  秦始皇有没有责任? 儒生批评一下  怎么就成了罪魁祸首的呢
是不是秦朝“法天下”原本是积极的  但是由于官员的腐败 渐渐导致了人民的反抗?
陈胜 吴广的起义不是由于官场的腐败 而是由于秦法的规定让他们进退无路
还有 我还没有听说哪个朝代是亡在了腐败上的呢  呵呵
秦的亡就是其体制上 的问题   说穿了就是太迷恋于“法”了 将“法”放在"民“的前面
和儒家的”仁“观点不和   荀子企图调和  但是无论法家还是儒家当时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这是两者冲突的基本原因  要说腐败   美国够腐败吧   公开行贿官员不犯法  我看美国倒是世界上法制最健全的国家嘛  法律在美国也没有变成毒害百姓的工具吧

我还没有听说哪个朝代是亡在了腐败上的呢?

哦,那你要好好学习一下历史了,温习一下,看看哪个朝代是不亡在腐败上。
忘了说了,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员颟顸腐败法律反而产生毒素,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一种残酷工具,结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眼睛睁大了,看清楚。

秦的亡就是其体制上 的问题 说穿了就是太迷恋于“法”了 将“法”放在"民“的前面
和儒家的”仁“观点不和 荀子企图调和 但是无论法家还是儒家当时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这是两者冲突的基本原因 要说腐败 美国够腐败吧 公开行贿官员不犯法 我看美国倒是世界上法制最健全的国家嘛 法律在美国也没有变成毒害百姓的工具吧

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
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
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
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
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的实行
法治,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完成秩序与和平。


要说腐败 美国够腐败吧 公开行贿官员不犯法 我看美国倒是世界上法制最健全的国家嘛 法律在美国也没有变成毒害百姓的工具吧

    一个对中国古代法制都没搞清楚的人,去研究美国法。和你说太多,没时间,西方的司法制度和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在历史上是向两个方向发展的,最明显的是中国古人发明了诏狱系统,而西方发明了陪审制度。你先去搞明白东方和西方法的不同在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9 14: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9, 13:23:27发表
呵呵  儒生主张的就是“积极入世”  求官作原本就是拍马屁  法家  黄老还不都是一样?
歌颂秦始皇的伟业的是儒生多  还是李斯他们多?儒生敢在秦始皇泰山避雨的时候骂他“天厌之”!  
你的那些“士大夫”“儒学”这些字眼看起来好吓人啊  ^_^   我看我看明白了也要过个几十年  不知道六韬兄您今年贵庚啊?
不知道陈胜 吴广他们九百个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的戍卒是不是也懂得这些DD呢?他们知道什么是“廷杖”什么是“诏狱”什么是“官场”嘛?他们只知道秦法上有着么一条  误期者死  吧?
官场那个朝代不存在?盛的时候也有官场   衰的时候也有官场  都不知道官场对于朝代的兴亡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呢  还望六韬兄指教

儒生敢在秦始皇泰山避雨的时候骂他“天厌之”!   
这说明了什么?看不明白,说明儒生勇敢,敢谏?忠臣?儒生为什么在当时的环境要说这话?难道你看到天下雨了,不避反而到雨中被淋,然后还要自我满足的说一句:“好爽啊!!!天喜欢我!!!”

你的那些“士大夫”“儒学”这些字眼看起来好吓人啊  ^_^   我看我看明白了也要过个几十年  不知道六韬兄您今年贵庚啊?

只要你去看有关的书,不要10天你就会知道。根本不需要几十年。

不知道陈胜 吴广他们九百个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的戍卒是不是也懂得这些DD呢?他们知道什么是“廷杖”什么是“诏狱”什么是“官场”嘛?他们只知道秦法上有着么一条  误期者死  吧?
官场那个朝代不存在?盛的时候也有官场   衰的时候也有官场  都不知道官场对于朝代的兴亡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呢

他们只知道秦法上有着么一条  误期者死  吧?
他们当然知道了。
但你知道不知道,现在的法里有规定遇到不可抗力,可以延缓执行吧。
古代人立法里可还没进化出不可抗力这一条啊,所以陈胜 吴广他们只知道误期者死,如果放在现代法里,运用不可抗力的条件,暂缓执行,他们一点事也没有。

官场那个朝代不存在?盛的时候也有官场   衰的时候也有官场  都不知道官场对于朝代的兴亡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呢
官场对朝代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但对中国人的影响确是根本性的,建议你去看看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06: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448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