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读了袁育才先生的《以老解老》觉得彼有收获,望与楼主分享,共同进步。
袁先生以为谷与神是分开的,源自老子有三十九章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之论,以下是袁先生对“谷神不死”真义研究的全文:
老子“谷神不死”的真义
对六章的“谷神不死”,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解读,不达老子之真义者颇多,吾根据以老解老,来探讨其义之真:
有些学者把“谷神”二字连读,当作名词,并释之为道的别名。但持此释的学者都没有拿出证据。
然而老子有三十九章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之论,可见“谷”与“神”都是“道”范畴之下的事物,不能称之为“道”。
再者,“谷”是以山谷的低洼能容来的比方的,而“神”则是用来表达善于应物、灵活多变的气质与功能,把此二义组合为名词没有什么意味。若是把“神”理解为神仙,则“谷神”确实有了新意,具有神仙的品级,然而《老子》通篇,尤其是二十五章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明确说明在老子研究的领域中,没有神仙的地位。据此,应把“谷神不死”初步理解为:“低洼能容”的事物,善于应物、灵活多变,其作用是不会死的。
当然,这初步的解释不完善,还得进一步理解:⑴“低洼能容”的事物指的是什么?即此处“谷”的喻意是什么?⑵此处的“不死”,喻意是什么?方能把“谷神不死”理解完全:
⑴“谷”(低洼能容的事物)的喻意是什么?
视“谷”为“道”的人太多,对此习惯势力,恐怕要多花些笔墨方能澄清。不妨分析《老子》全篇的有关论述:老子以山谷为喻,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喻意,除上文三十九章而外,老子还在多处以“谷”为喻:①十五章“旷兮其若谷”, 此处以“谷”比喻心胸开阔,谦逊能容,②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的“谷”喻其能容忍一切侮辱;③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之“川谷”非指川和谷,而是指川和谷中的水,全句的意思是“打个比方来说,道处在天下的位置,就好比是川谷的水流入江海,无处不在”;④四十一章“上德若谷”之“谷”指谦逊能容的品德修养;⑤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也是比喻圣人有“善下之”的品德。……没有一处把“谷”视之为道的意思。都是以“谷”比喻圣人心胸开阔,谦逊能容的高尚品德。
⑵“谷神不死”中的“不死”,喻意是什么?
老子在二十三章有“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之论,可见在老子的“辞典”里,天地万物一定都要死亡。
然而,老子在三十三章中有“死而不亡者寿。”之论,可见“不死”指的是它的作用不可穷尽。
所以,“谷神不死”全句,应理解为“心胸开阔,谦逊能容的高尚品德,善于应物、灵活多变,其作用无穷无尽”。
袁育才 200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