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内资品牌为何无法壮大的思考, 非政府因素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欧美产品“质量高、技术高”的印象,其实是个营销制造出来的误会。
对于商业而言,一件产品,总有基本入门技术水平,只要达到这个基本技术水平,就能造出这种商品。
而这种商品是否有市场,有什么样的市场,完全是商业策略的结果,比如欧美等国,走的是高精尖,而中国现阶段走的是短平快,于是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

能够短平快,本身说明了一个问题:基本入门技术水平掌握非常成熟,所以能够拼成本,能够拼快速制造技术水平,能够把耐用消费品变成快速消费品,把高端贵重商品普及寻常百姓家,推倒市场规则。
举个例子,就是山寨机,低成本和快速换代,使得其对质量要求不高,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情绪周期,低成本更换手机,一般常识下的“质量技术”对于这个市场来说,都是浮云。这个市场的所谓质量,就是用户在换代周期内能穩定使用,也就是保证基本质量,但不保证过期的质量,虽然这个保证期很短,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足够长了;所谓技术,就是用户能根据自己喜欢获得喜欢的功能。而这些技术,欧美都要花费几十年时间才能发展成熟,但作为快速消费品,对技术的成熟度要求没有耐用消费品那么高,在消费者厌倦之前能用够用就行。

能够高精尖,说明了其技术的高度,能够获得该领域高附加值,但这不代表其基本入门技术水平掌握成熟,典型的如苹果手机,竟然连信号这个摩托罗拉几十年前解决的基本问题都能出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苹果基本技术其实也不咋样,其实,熟悉电子产品相关技术的也应该清楚,苹果高水平技术也是不咋样的。高精尖的做法是一种以做耐用消费品的市场观念来做市场。


所以,用做快速消费品的技术和质量来和做耐用消费品的比技术和质量,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这实际上是个市场主流到底是谁的争论,而不是爱国主义与否的争论


为了更方便说明问题,我举个外国的例子,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竞争故事。
在摩托罗拉时代,所谓的技术,就是信号强度,那个时代,信号好不好,是问题关键。但诺基亚时代之后,信号这个基本问题已经解决,诺基亚不会再在营销上宣传其信号如何,而是宣传其多么漂亮,所谓“科技以换壳为本”。如果此时我们以摩托罗拉标准来衡量诺基亚,那么诺基亚的技术高度,肯定不如摩托罗拉,因为其信号问题,解决肯定没有摩托罗拉的好,但问题是市场主流已变——当然,这要归功于诺基亚的市场营销。如果以诺基亚的标准来衡量摩托罗拉,那么摩托罗拉的所谓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而已。

切换到当下,市场主流声音从诺基亚以换壳为本切换到苹果以网络为本,是否能够敌得过山寨机的科技以快速换代为本呢?我期待这个战争。

同时,我也要说,针对发展中国家几十亿的市场,市场主流不会是声音最大的,毕竟像苹果之类的市场营销水平还是很顶尖的,但却会实实在在的无可逆转,是市场营销忽悠不了的。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1-3-30 12:5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17 congwanshui 的帖子

100块钱、50块钱的成本差距只能说:在100块钱的标准下,50块钱是偷工减料,但如果是在50块钱的标准下呢?很可能100快钱是小事当大事做,做了太多无用功,没捉住主要需求。
一年的试验和一个月的试验,也要看用来做什么,如果一个功能人家兴奋期只有一个月,那么为了这个月而花一年,就是浪费时间,尤其是技术快速换代的领域,更是如此。而如果一个功能,是需要长期穩定持续运转的,那么一个月的试验明显是有问题的。


另外,虽然有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但也要看是什么货,做什么用。如果50块钱的质量降低一半,但价格也降一半,竞争力还是有的,而如果50块钱的质量降低并没有多于一半,价格降得也不止一半,性价比大幅提升,那竞争力就大大提升了,如果换代速度快点,甚至可以做到我所说的:把耐用消费品做成了快速消费品。

营销不是骗一时还是骗一世的问题,而是市场主导权是什么的问题。海尔西门子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同样的事情,在手机、互联网领域发生的次数不胜枚举,资金投入不代表什么,技术也不代表什么,抓得住当前市场主流,顺势而为才是关键。

所谓名声,也是有区别的,可能西门子的名声是:穩定。但你让快速换代的公司也获得穩定的名声是不可想象的,人家要的是快速响应的名声。还是那个问题,用耐用消费品的名声衡量标准来衡量快速消费品,同样是不合适的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1-3-30 13:5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20 congwanshui 的帖子

你不能老用耐用消费品的标准来衡量快速消费品啊。
你提的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测试的,没错,但是,市场并非只有这个市场,一个市场,总有各种层次,每个商人不是都一样思路的,有些人就不喜欢把产品往高端做,比如有些国内日化用品,我看他们并非没有实力,而是没有动力。
虽然都卖手机,但卖给军用的手机、卖给潮人用的手机、卖给经常丢失手机的手机,卖给农民的手机,能一样么?能全部用诺基亚或者苹果技术标准来统一衡量么?明显不能。


七八年前的那批手机热潮,你认为是真热?我倒认为是在以己之短击敌之长,起码是不明智的。
我感觉海尔和西门子对比,也是这种,但具体了解不多。
反倒是山寨机,彻底颠覆了市场规则,让全世界快速普及手机。这个过程如果要靠那些大厂,慢慢搞测试、推品牌、调整产品线,还需要等几十年。
让原来注重价格、品味、质量的市场着重点,转变为注重快速换代、新颖、廉价、随手可扔的作为真正的“主流”市场重点(这个主流是以人数来算,并非算市值)。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1-3-30 14:2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23 congwanshui 的帖子

回到楼主的问题,我觉得是:中国内资品牌,该以何种方式壮大的问题。

是直接按照对方的思路,硬碰硬呢?还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暗渡陈仓呢?作为观察或者参与者,我觉得不能老是按照已有前人设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

“低资本、低成本、低质量、低寿命、高产能、高流通、高更新”的特性,注定是用来做普及型产品的,因此,不能以高端消费品的标准来衡量其名声,所谓的品牌,其实中国企业很多是已经具备了的,只不过不是高端的,所以不怎么被宣传,不怎么被认可。
高端品牌认可度高,几乎普世性的认可,但又如何?市场只是在高端,真正做到落地的还是低端品牌在做。

高端品牌在厂家积累了足够实力之后,做起来并不难,钟表原来还是地摊货、蓝领象征呢,不也能做成现在奢侈品。

如果现在就谈和西方高端品牌的对决,还太早,那东西要时间的,短期内是出不来的,也是我们急不来的。

附:
你对山寨有偏见,我眼里的山寨,是在手机上搭上超大喇叭,或者投影仪这种有创新性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复制苹果手机的那种。
华为曾经流传过一个片子:山寨手机的蓝海战略,里面说的才是我认可的山寨。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1-3-30 15:4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楼上,我上面所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有实力,当然有魅力,只是现在还无法靠卖弄魅力而已。任何品牌,都需要一只有实力的团队来运作,而商业团队的活力,远比现状重要,现状就是被商业团队用来改造或者维护的。

那么,中国现有企业的商业活动能力和能量,都是如日中天的,要形成品牌,不难,但这还需要时间。
或者换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需要的不是品牌,而是普及度,品牌一般都是精品化的,很影响普及度的,所以,我个人对产品品牌不怎么喜欢,但我喜欢“团队品牌”,也因此我不看重苹果产品,但我看重创造苹果产品的团队。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1-4-2 15: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53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中国绝大部分消费者是非常实在的,不怎么追求花里呼肖,也因此,那些搞花花肠子的,搞品牌的,会比较吸引人眼球,但市场都局限在高端,吸高端的血利润丰厚;而不搞的,当然品牌也上不来,但市场在底层,虽然低利,但量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12: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