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dreambe 于 2010-10-11 08:46 发表
一直对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原则有所怀疑,今天正好就这版主的话说一说。
通常情况下,攘外安内的前提是你要有能力分别做到这两条,但是两样一起来又吃不消,必须有个先后顺序,这样当然是先解决内部矛盾,然后再团 ...
我觉得明朝的状况不是卖国与否的问题,而是怎样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起义军的揭竿而起和满洲的步步紧逼,作为明朝廷必须作出一个孰重孰轻的判断,这实际上是统治者的一种政治下注。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看,从政治地缘学来说起义军席卷的是明朝大后方,而清军占领的都是关外之地,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口或者任何一方面,明朝都不能在关外下注。也就是说以关内之力抑关外,而不能以关外之力定关内。就算明军在关外能决胜千里,那么起义军在中原的席卷足以让明朝得不偿失。所以明朝在政治角度考虑,还是要先安内。再说明朝最终灭亡于内患而不是外患。
[ 本帖最后由 麒麟子 于 2010-10-12 21:07 编辑 ]